微信视频号运营1个月,我获得了哪些宝贵的启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第六个人”(ID:connect_yourself),作者:第六个人,36氪经授权发布。
做出“运营微信视频号试试看”的决定,完全是被动而为。
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再不开号,恐怕我会又一次被同行们甩开,这也将意味着:作为一个营销人,我将来可能会根本听不懂大家在「说些什么」。当然,当我的品牌需要视频号导流以及做任何传播动作时,我只能干看,插不上嘴也插不上手。
5月5日我发布第一条视频,到今天,还不到一个月。总计内容不足10条,全部播放量目前计数是9653——也就是说,这些内容被打开接近1万次。目前的粉丝还不足100,还没有达到百人认证要求……
当然,只要持续做下去,那一天会很快到来。收获稳定的粉丝和打开率,也是一个可以被实现的目标。
然而,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并非纯粹是算法、数据和技术逻辑背后的干货,而是从动手做第一条视频开始,我自己产生了哪些微妙而有趣的变化——
这些变化,足以让我们花点时间去认真思考:
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和科技进步,每一个普通人如何做到抓住潮流,不被浪潮甩在身后,但又不必因为心急火燎要去跟随潮流,而成为乌合之众,盲目跟风,失去自我!
01. 一个人有极大可能对自己存在「认知偏见」
我的第一条内容是结合公众号文章所做的视频版本的同传,目的非常明确——为订阅号文章导流,促进文章的打开率。
在没有任何拍摄视频经验的前提下,要操作这种主题,难度其实很大,但做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一篇书评包含了一本书的完整逻辑,然而,想在1分钟内把这个故事讲清楚,看上去就是个无法实现的目标。
我没有写脚本和文案,基本属于简单在脑子里过了下提纲和要点,开录。时长大约4分钟+,最后被我剪成了4-5段可用的素材。因为时间紧迫,我根本没有录制第二次,剪接完就直接发了上去。
没有字幕,没有视频标题名字,史上最裸版本。观点只是完整稿的一小部分。
但第一次体验带来的冲击是猛烈的。
完成后,我最深的感受是:我有多年的演讲和主持的积累,文案、脚本、创意的能力,恰恰是我的长板和绝对的核心优势——同等条件下,我可以快速脱稿,将录制时长控制在最短。因为常年站在舞台,面对镜头,我可以调度合适的手势、身体语言,去充分传递视频的情感,塑造独特的感染力。这种游刃有余的掌控感和驾驭力,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然而,对曝光的担忧、对拍摄、剪辑技术操作的恐惧心理,让我迟迟没有迈步。我始终坚信:这绝对不是一个我能够有所作为甚至可以发挥的领域,这种认知偏见,根深蒂固。
真正沉浸在拍摄的近身搏击里,在收获了很多好评和认可之后,我才开始正确理解与面对这个对我来说绝对是令人兴奋的新领域——
这种酣畅淋漓的感受是真切的!
一个人为什么会将自己的长板完全忽略,有时甚至是直接打入地下,让你的闪光点完全没有机会被更多人「看见」?
对前沿事物的畏难情绪,为这种认知偏见创造了土壤。因为总觉得「我不会」、「我没有做过类似的」,进而认为——我绝对做不好。
勇气是打破惯性的良药,也是破除各种「隐形偏见」的弓箭。推自己一把,一旦放了箭,你就会跟着它一起飞跃。
02、去另一个赛道竞争,「降维出击 」
一旦上路,这个世界就给你开了另一扇窗。你看到的,是绝大多数人看不到的风景。
用60秒讲清一个故事、以声情并茂的方式——这是文字在二维世界绝对不具备的竞争力。
发布第一条视频后,我的脑子里就直接跳出了这四个字:「降维出击」。
每个人都渴望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文字创造隐藏的联想,但视频让我们的想象力最终有了落脚点。
这并不代表深度文字将会被替代,但这也同样意味着——
人们追求信息摄取的效率最大化,体验极致化和感受舒适化。
在展现同样的叙事和主题时,视频需要动用镜头语言独特的表达逻辑——远近中景;因时长60秒的限制,短视频事实上挤压了信息密度,会让你快速了解一件事,相比公众号长文,友好性更强。
正因为如此,这种3D的方式相比公众号的原始粉丝积累,用时会更短——你的受众会在第一眼有眼缘的情况下,快速关注你。而具备运用这种多元的电影化展现内容的能力,无疑会是内容创作者的绝对加分项。
03、锤炼陌生领域新技能
必须要承认:学习新技能是我们这代人躲不开的宿命!
陈旧意味着舒适,舒适意味着安全。「新事物」带来了不安全感。这正是我们排斥新技能的主要原因。
短视频需要磨炼几项核心技能:
1.内容创意
2.文案脚本
3.镜头表达与表演
4.摄影技巧
5.后期剪辑
6.IP整合包装
7.用户与流量运营
有意思的是,短短不到30天,在没有专门去研究剪辑、运营攻略的前提下,我却爱上了短视频。从上字幕、添加动画、调整背景乐,到学会画中画、变换镜头语言选择拍摄的切入角度,甚至用不同的镜头来表达同样的内容以便于后期剪辑有丰富的素材……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巨大进步。
这就好比土拨鼠打洞,没人教你,但是你会拥有一种天然的本能——你的内容会形成一种可观的自循环,推着你往前走。你会自然的迸发出一种动力:想把它做的更好,甚至会动用全新的表达和表现方式。这个时候,也会激发你多听多看好的案例,通过模仿来加快自己的制作能力提升。
有句话说的很好:没做的时候什么都是问题,做了之后什么都能解决。
当阅读数据和评论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从这些天使用户身上获得第一手的反馈——尽管这并不需要复杂的数据,但你能真切直观的感受到:你的订阅者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他们会被什么吸引。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说:接触前沿潮流,会为你打开一个或许你从未想象过的世界。它带着你飞,你不需要自己加速,只要坐在它的翅膀上就好了。
剪辑会反向刺激你去重新思考:如何运用60秒讲好故事,怎样建构一个故事的逻辑。这都是文字长文所不能带来的体验。越是短的内容,难度越大,因为创作的尺度和空间被挤压了。
拥有一定数据之后,你也会逐渐考虑如何把这个简单的内容包装得更完整,以及摸索出算法逻辑进行整合营销。
这种「陌生领域新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令人兴奋、激动也略带忐忑的——你永远不知道这个飞轮会将你带向哪里,但确定无疑的是:你已经站在了新的高度上。
但如果稍稍回头看一下,你会尤其感慨:假如当初没有开始这种尝试,我会错过多少宝贵的经历呢?假如我仍然在看着别人玩转新时代,而我觉得我应该天然屏蔽它,那么,你是否又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甩下了老远的距离呢?
每个新领域都像一棵巨大的花生。你打下了一粒,收获的却是绵绵不断的果实,那就是整个秋天啊!
04、60秒好内容的关键:创造价值+保持信息密度
一个朋友告诉我:白老师的内容很有诚意。
我问:何为「诚意」?
他说:不水,有意义有价值。我就不爱看一些名人企业家每天发点吃喝拉撒,我没兴趣。
我问:名人的吃喝拉撒多好玩啊,人设也立体。
答:没有价值。
另一位朋友问:你做英语视频,单条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能聊到这些层面,提出这些问题,背后有一句潜台词:你必须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即使是60秒,你也一定要给出清晰的观点和结论——这也是我在做内容之后,最深的感受。
对于普通人,记录生活本身就有意义。但如果你希望获得广泛的关注,吃喝拉撒指向不明的内容,很难让你快速拉新。
每条三个观点,8-10个关键词这种套路式视频未必适合每个人,但是无论你是以并列结构阐述一个事情包含哪些维度的内容;或是针对一个问题提出你的思考和结论,只讲一个点——最后,都务必要做到言之有物。最好,这本身还是含有你自己高度原创的内容。
通过加快语速,在1分钟内阐述一个复杂观点的短视频往往容易创造爆款。这种内容的信息量足够大,可以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人们往往要播放多次,来记住核心内容,就表示,这样的内容是普遍受欢迎的。
在我的几条内容中,英语内容更受欢迎——虽然信息更复杂,理解成本更高,但转发和点赞反而效果更好,也说明了这条规律。
05、理解流量逻辑
在尝试过头条系的内容产品之后,个人认为:微信视频号在微信大的生态下:
1. 本质上是微信盘活现有流量,通过新手段来促进公众号生态体系的活水;视频内容可以作为素材嵌入到公众号内容中,进一步强化你的内容的多元性和丰富体验,并推高你的图文打开率;
2. 早期冷启动成本较低,算法逻辑有很强的优势:通过熟人朋友、二度圈层人脉,可以快速提升你的内容曝光量;点赞就像滚雪球,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实现单条爆款快速圈粉 ——通过尽可能多的微信熟人触发算法推荐,这点优势显然要高于头条系的产品,早期运营成本较低,冷启动的时间可以尽量缩短;
3. 视频号和公众号可以作为个人品牌建设的一个基础阵地,相互导流,互相补充流量,将拉新推入到一种非常灵活且活跃的状态;
4. 点赞比粉丝量更重要,因为会触发推荐;
5. 可以运用朋友圈、社群转发、邀约评价等方式来拉高你的单条阅读量。
06、起心动念,保持正确的「出发态度」
自从有短视频之后,人们自然的就分成两派:赞成快速跟进的和观望犹豫的,也有直接批判不应该跟风的。
我想说的是:当所有的人都去创业的时候,你可以判断你要不要创业;当所有人都从传统行业涌入互联网的时候,你可以判断你的职业方向究竟是什么;当所有人都因为新的技术和媒介跃跃欲试的时候,你同样拥有选择权。
尝试新的领域,学习新的技能,永远都没有错。但是否要持续投入,投入多少,全在你个人的判断。
好处很多,但这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总有一天,这件事的本质和出发点会找上你——你不思考,你就无法继续,也有可能深陷新的焦虑。
如果你已经开始,最好的态度不是渴望成为一个「暴发户」,奢求像所有历史进程中每一次抓住红利的人一样,以为一招鲜就能打遍天下。这种成功几率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有。
我见到有太多人说:现在我改视频号日更了,可是我好像坚持不下去了,我也找不到动力,而且我也没见到做出什么效果玩出什么结果;有人说,我一定要成为短视频领域的流量主……
可我想说:毕竟,不是所有的企业和公司都能转型成功做头部MCN……就算那意味着成功,也未必是你要走的路。
我的第二条视频是在上班路上录制的,公交上酝酿创意,拍摄花了十分钟。但剪辑却挤掉了当天更重要的事,为此,我反思也快速把自己拉回了正常的轨道——
一定要明白,你为什么做这件事。
对我而言:掌握这种新技能,本质上是职业发展的核心诉求,也与我的职业目标高度匹配——因为,我的工作岗位本身需要我具备这种技能:当品牌没有预算的时候,如果我自己就可以剪辑创作视频内容,这会为公司节省预算,也能发挥我个人在职场中的不可替代性。
而做的过程,我也享受到了很多好创意带来的喜悦——我深深知道,比起多久积累多少粉丝,我更觉得这些内容是能充分代表我这个人:我的个性,我的品位,传达时尚、知性与美感。重要的是——我对表达,一直都有饱满的热情和好奇心。
我首先是喜欢这种状态的自己——一个酷酷的我,我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坚持做下去。如果它不够酷,我也可能某一天放弃。
同样,在选择内容时,我也会尽力做到一箭双雕,最大化的为我的职业和生活目标服务——比如,我制作英语短视频,纯粹是为了实现我「恢复英语口语能力」这个最高目标而服务的。
在这种目标指导之下,我对做这件事本身的ROI形成了清晰的评估标准:
1. 我自己够不够享受,够不够酷
2. 每一条内容是否都有细小的进步和创新,学到了新的小技能
3. 我通过数据如何优化内容的创作和剪辑
4. 我对个人品牌建设有哪些新的理解可以应用到公众号长文创作中
5. 我能否把职业目标+生活目标全部融汇进短视频的创作中,让它变为一种「投资」,而非体力与时间的透支
在拥有了稳定的心态之后,我认为创作的频率、周期,都会变得可控。
当我要写作书评,或是有重要的项目目标需要攻克的时候,我会迅速降低短视频的输出,暂时放到一边。我没有任何更新不更新的压力。我不需要为流量背负巨大的压力,本质上,是因为我不在乎这件事本身的“成功”,做的过程,已经是对个人的巨大赋能。
若能做到如此,你也会更容易从中享受快乐,而不是简单的跟风,或者被所谓的「急功近利」所挟持。
07、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做任何一件事,都有时间成本。不要相信全能的存在,除非,他们以牺牲睡眠和健康为代价。
短视频创作的工作量,其实未必比长文省时。一条好的内容,从酝酿创意,到脚本+ 文案写作,再到背词、拍摄、剪辑,好的内容,恐怕需要五六个小时,它们可能是拥有一个班底的人马产出内容。
比如蒋勋的任何一条视频内容,剪辑出60秒,都是非常顶级的精品,但是你可以清晰的推测出——他有一个团队,在支撑他的微信生态运营。这恐怕是新手和初学者的你,暂时做不到的。
除了研究好内容的规律、不断打磨研究自己的专栏和主题、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你永远也逃不开,那就是:它在你所要做的每日、每周、每月的日程里,究竟排在什么样的优先级和重要级上?
这本身又会回到你的初心上:你是为了什么做这件事,做它有什么样的意义,你要为此付出多少成本,以及如果效果不够理想,你要在什么时间节点适时止损?
再好的东西如果不适合你,你就该舍弃;再有魅力的「成功」如果不是你最终的目标和你要走的路,你也可以视而不见!
因此,你的发展目标、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最终就是你要回答的核心命题。
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对我而言,英语能力的恢复占有极高优先级,同时,我需要在工作中的创新项目上,实现快速突破。
在过去一个月里,我的两个项目获得重要进展,但加班无数。为此,我牺牲了一部分用来做案例研究的时间,同时,因为开始系统的学习英语,我几乎没有再阅读什么书籍,我的书评已经许久没有更新。
你能够做一些事,你就必然会放弃掉另一些事。能量永远守恒。
在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任何焦虑都不会轻易打倒你——因为你有自己的根基!
我是一个对新事物常常怀有很深抵触的人。
我是一个买了电器就讨厌看说明书的人——你能想象,任何技术操作从零开始的学习,都会让我犯怵和恐惧,产生莫大的焦虑。我宁愿有人形象的给我讲解,也不喜欢拿来纸质的说明书,自己去研究一堆文字。
短视频的运营改变了我的惰性和依赖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而最重要的改变莫过于:当你能发现一个新大陆,你就有机会在未来不错过任何其他新大陆——这种能量循环,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
学习本身并不令人畏惧,真正让人望而生畏的,是自我的认知偏见——它会造成真正的视野「管窥」,让你错失太多你认知以外的「良机」。
在未来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内容创作者,通过内容与他人建立强链接,并通过内容,充分的表达自我,也创造有意义的启发与思考。
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支队伍,可以做导演,演员,剧务,制片——通过短视频,你可以体会这种身兼数职的全维度挑战,也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潜在的学习机会,悄悄为自己的职业技能加上筹码。
但如果这并非你想要去的方向,短视频本身也无法为你的长远发展和人生志向赋能,那么你可以保持对趋势的高度关注,但同样,不必去做那个乌合之众。
人们把个人IP无穷尽的神化,然而能撑起IP的人却是凤毛菱角。他们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人生轨迹、经历故事、持续流量再造的基因和特质——这需要方法,也需要运气,很多,也都不可复制。
一旦你能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拥抱新的趋势,以开放的心态去尝试,这本质上所带来的思维、执行力的收获,都要远远超出你的预期!
用力跟上趋势,但也谨慎对待每个时间窗口,这才是最为明智的创作者!
第六个人:
36氪专栏作者,跨越北上广深的跨界营销人,热爱主持与写作。公众号第六个人(connect_yourself)长期探索营销规律与个人品牌成功之路,分享职业与成长点滴。
相关推荐
微信视频号运营1个月,我获得了哪些宝贵的启发?
视频号上线1个月:哪些容易成爆款?还能为公众号呼啦啦导流涨粉?
视频号:腾讯不死心,微信能做什么
微信视频号,更微信还是更视频?
微信视频号?先做好工具
视频号:微信成长烦恼的「解药」?
视频号:成也微信,败也微信
微信推出“视频号”功能,企业该不该入场?
微信视频号,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微信视频号(短内容)想要什么?
网址: 微信视频号运营1个月,我获得了哪些宝贵的启发?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418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2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3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63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7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