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谷歌苹果,不学腾讯阿里做金融?
一、中美互联网巨头们的金融差异
中美互联网巨头们在金融上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两点上:
1.金融布局:
BAT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在金融布局上特点是大而全,金融产业一条龙服务,从头吃到尾。包括支付、信用、保险、券商、个人小额贷款、理财等无孔不入。而Google等GAFA美国互联网巨头,则完全相反,主要是聚焦自身主业,金融更多是为了辅助主业更好的发展。他们主要的金融业务,是和银行合作,而非独立门户,“与已经拥有牌照和达成监管要求的银行结盟和合作。而不是与银行业面对面竞争。”只做金融机构服务的管道和补充。例如,Amazon将与银行合作推出支票帐户产品,Apple与高盛共同发行一张联名信用卡,这将有利于苹果抽取服务的手续费。
全球最大的两家社交巨头,腾讯和Facebook的金融布局就很有代表性。以贷款业务为例,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一般是申请银行或小贷牌照自营贷款业务,再就是给金融机构提供引流的助贷业务。腾讯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微众银行的无担保消费贷款业务“微粒贷”,管理的贷款余额逾人民币1000亿元。2018年财报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财报说“贷款余额实现迅速增长”,微粒贷是由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运营网络贷款业务,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小型及微型企业客户。
而Facebook的贷款业务,只能用保守来形容。Facebook旗下的Chrged贷款业务,直接给中小企业,这笔钱只能用作支付给Facebook作为广告费用,也就是说贷款只会在商户和Facebook中间流动,但Facebook并不从中抽取手续费。
即使是最有条件做金融的Amazon,在金融方面也很克制。目前金融业务也仅仅包括指支付、电子现金和借贷。Amazon Pay可以在Amazon或者相关门店购物;用户通过Amazon Cash存入现金消费;Amazon Lending是针对卖家提供的贷款服务,针对个人发行了Prime会员信用卡。
2.金融营收
金融类的收入已经成为了BAT等中国互联网巨头主要支柱,而Facebook等巨头,金融收入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9年3月21日,腾讯披露了2018年业绩。全年总收入为3126.94亿人民币(455.61亿美元 )。截至2018年,包括金融科技与云服务等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80%,至779.69亿元。其中云收入91亿,剩余688多亿的收入均来自于金融等产业。这个比例占了腾讯总收入的22%。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商业交易手续率、提现费用及信用卡还款费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产品服务费等。
同样作为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的收入一直主要来源于广告。
2018 整年,Facebook 营收为 55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利润为 22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9%。其中前9个月98.58%的收入来源于广告,仅有1.42%的收入,来源于支付及其他费用,大概5.51亿美金。
而2017年实现的406.53亿美元收入中,广告收入为399.42亿美元,占比98.25%,支付及其他费用为7.11亿美元,占比1.75%。这笔支付收入并非其旗下Messenger的支付服务,它是完全免费的。而是利用其接口和技术的开发者费用。
二、为何中美巨头这么大差异
之所以中美巨头差异巨大,主要是和两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历史、成熟程度完全不一样:
1.金融成熟及信用卡普及率差异:
众所周知,美国银行和金融产业高度发达。1838年,《自由银行法》的颁布,任何人只要有10万美金,就可开设银行。同时,美国银行业允许混业经营,既可办理信贷业务,又可从事投行、保险等多种业务。
在1984年,美国银行总数,达到历史最高峰17901家,2008年次贷危机后,银行数量降幅加剧。2016年银行总数降至5913家,仅为1984年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美国金融机构高度发达,充分竞争,也在各个领域有非常细分的分工。
而在中国,银行业主要是以四大行为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各自有自己的侧重点,很多业务只能在指定的银行完成,如涉外信贷业务只能在中国银行办理。
四大行均属于国有,并非完全市场化的银行。它们天然在政策上享有更多资源和优势,在竞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保障了相关营收,2018年中国最赚钱的商业机构里,前三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利润都在2000亿左右。腾讯715亿,仅居第7。
这样的局面,银行机构很难有动力去和中国互联网的相关公司深度合作,也没有动力去服务普通散户。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虽然当下,中国的银行卡虽已逐步从工资和储蓄凭证,发展为居民日常消费支付的重要工具。但是相比美国,信用卡支付业务成熟相差甚远。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信用卡使用报告》显示,中国信用卡持卡人比例已达36.9%。也就是说,63.1%的人没有信用卡。2018年中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为0.44张,而2016年美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已达3.16张。信用卡成为了美国人消费最普及最喜爱的方式。
随着金融业的不成熟和管理现状,给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金融上有了极大的发挥的创造空间。互联网、电商、手机等多种因素的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因此迎来了历史性的爆发。
2.科技巨头与银行相爱相杀:
美国互联网巨头与银行:各自分工,相互促进、合作共赢。
Google等GAFA之所以需要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关键点是想更好的服务用户,尤其是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用户。如果不满足他们的需求,很有可能被这些年轻用户抛弃。
GAFA不去大力发展金融业,除了美国金融业发展周期久,行业成熟,用户习惯信用卡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金融机构包括相关的政府金融管理机构,是Google等GAFA互联网巨头的大客户。目前亚马逊云服务(AWS)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平台,约占全球44%市场份额,服务多个行业,其中金融是重点行业。根据Amazon 2018年财报,全年销售额2323.87亿美元,净利润100.73亿美元。
AWS全年销售额256.55亿美元,同比增长46.9%。其净利润72.96亿美元。AWS云计算对亚马逊的净利润贡献显著,虽然其销售额仅占亚马逊的11%,却贡献了集团利润的72.4%。
而美国各大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正在成为科技公司云端服务的潜在客户,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云端服务需要更多金融业的客户。如果选择发展金融业务,与银行成为直接竞争对手,则会影响云端服务业务的发展。仅仅美国金融行业监管局,就有高达90%的重要应用在AWS上,每年节省2000万美金。
澳洲国家银行将超过300个应用转移到AWS云端;西班牙国际银行将120万用户的数字银行Openbank建置在AWS上。美国嘉定人寿保险将数据放在AWS上,并关闭了自有的资料中心。
如果要把金融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同时,美国金融机构在科技创新方面,比中国的银行步伐要大很多。一是引入各种互联网创新改造自有系统,二是不断加大投资收购金融科技公司。这也会进一步的更好理解、促进和互联网巨头的合作。
自2009年以来,高盛共参与了132笔科技创业公司的融资交易,最近两年多来就有77笔。美国摩根大通在全球有31个数据中心,约67000个物理服务器、27920个数据库,每年科技投入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0%,净利润的40%。
由此看来,Google等GAFA的金融业务主要是在体系内部,用来完善自身业务。Amazon没有单独建设自己的银行。而是专注于构建支持其核心战略目标的金融服务产品,从而进一步增加亚马逊生态系统的主业发展和融合,比如零售、云服务等。
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BAT、TMD,很多时候和银行就是赤裸裸的竞争关系。
因为金融业的保守和不开放、非市场化。中国互联网公司被迫自建系统,或者倒逼银行进行调整和改革。2014年底,蚂蚁金融成立之初的一次峰会中,马云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甚至当时业内有人喊出了“干掉银行”的口号。
阿里巴巴创始合伙人金杭建说,“(淘宝上线时),阿里团队当时的想法是寻找一家国内的金融机构来做淘宝网的第三方担保交易,国内没有一家银行愿意去做这件事。当时国内的大多银行觉得,每一笔交易才5块钱、10块钱,完成一笔交易赚的钱都不够我们银行的成本。”
既然第三方担保交易平台必须做,然而国内又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件事,那只有阿里巴巴自己去做了。2004年12月,阿里巴巴在淘宝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 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先天性的需要支付的支持。从而带动周边的小额贷款、小额消费、借贷、保险、理财等一系列业务。感谢特殊的金融体制,正是因为传统银行巨头们的不屑,才有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
但正是由于支付宝的突飞猛进,让过惯了太平日子的国有银行有些恐慌,引发了银行的集体施压。包括限制快速提现额度、关闭银行第三方支付代扣等一系列措施。不过发展到现在,BAT与各大银行在理财、用户信息管理等各方面的合作,正逐渐加强。
3.支付费用:
尽管网络支付在美国已经出现了20多年,但是高昂的交易手续一直为用户诟病。支付成本严重阻碍了网民的支付热情。也影响了网络支付的快速发展。美国信用卡包括Visa、Master、American expres等, 都要征收商家手续费。大概是信用卡发卡行收2%的手续费+支付网络0.05%的通道费+收单行0.5%的手续费,总共手续费大约在2.5%左右。美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公司,类似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比如Paypal,一笔交易的标准利率是4.4%加30美分。提现还要收取 1.2% 或者 35美金的提现手续费用。
Square收取每笔交易额的2.75%,或每月交付275美元的固定费用。在2.75%的费用中,Square还要向发卡机构如Visa、Mastercard等支付手续费。Stripe 对于商家收取的费用都是2.9%加上30美分左右。商家每月收入超过80000美元,可以有一定折扣。比特币支付收取0.8%的手续费。
对比国内的支付宝手续费,尽管今年有过调整,商家首次的手续费,也仅仅是从原来的0.55%上涨为0.6%,而微信支付也是 0.6%,只是提现的周期有所不一样,这和美国移动支付标准比起来,实在是便宜太多了。
用户面临着相差巨大的手续费的时候,自然会用手投票。
4.公司治理:
中美互联网企业的巨大差别在于,中国互联网公司是商业模式驱动,美国互联网公司是技术驱动。前者需要探索用户的各项需求,有机组合或者叠加式的一站式解决,而后者更多是技术性更新推动商业或生活方式的改变。
Google 的技术基因,决定了它不会成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谷歌支付基于安卓系统,提供支付的基础设施服务。谷歌也没有利用其强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来做金融。但是它可以成为帮助金融公司获得用户的通道。Google 成为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最大企业投资者。
在当下,美国互联网企业在AI、芯片、操作系统、5G等底层技术上依然掌握了绝对优势。但中国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确实有巨大的创新和优势。
Google等GAFA大互联网巨头,是建立在西方已经发展了数百年的商业文化上,公司股东一般会要求其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专业的治理架构,不希望混合经营。
而中国的企业现代化发展不过数十年,更多还是大而全的模式。从微信和WhatsApp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但国情、用户、阶段不一样,很难说哪种模式更好,微信的营收已经成为腾讯的重要支柱之一。当年马化腾和Facebook马克·扎克伯格聊天时,建议他可以参考下QQ部分的商业模式,被婉拒。但最近有消息称,Facebook可能会借鉴微信的商业模式。
5.民族文化:
中国的文化,从古到今,崇拜“大”文化。古代的大汉大唐大清,现在的机关楼堂馆所乃至企业学校,无一不追求各种大。透着心理上的“大”癖好。这种文化深深的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家公司。中国的互联网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毛孔里都追求着大而全的目标。
互联网从业者言必称“平台”、“生态”、“产业链”。 “大而全”是国内包括互联网在内各个领域的重要的文化和基调之一。概念和规模做大后,估值也会更高。
美国的App,不管是WhatsApp,Snapchat还是Facebook,都追求简洁的原则。“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这和美国文化中清教徒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清教徒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
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必须要节制。这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独特源头,奠定了美国文化的基石。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还是觉得微信的体验要好太多。
6.用户隐私:
要开展金融业务,有个重要环节就是做好风险控制。以免出现坏账和亏损。要做好风控,就需要掌握用户更多数据和信息。互联网公司有了用户、商家、钱、消费行为、商业模式等多重数据,一个用户的花香就建立起来了,一个立体的多重金融服务体系可以顺势推出。而在中美,对于用户数据隐私的重视程度,目前是天壤之别。
在欧洲,欧盟新隐私法《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生效,要求企业在收集数据前需要向人们发出通知,并征得同意。由于隐私门事件,Facebook暴跌数百亿美金,召开国会听证。Facebook官方表示会做出调整,以遵守欧洲严格的新隐私法,包括询问用户是否继续分享信息,例如感情状态;人们是否同意Facebook更新后的服务条款和数据政策等等。
在中国也有相应的《网络安全法》。但是目前在用户数据安全方面,还很初级,甚至远远不够。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的App,甚至需要获取包括用户的位置、通讯录、相机、图片、麦克风等一系列核心权限,不然就使用不了。这个已经成为常态。
近期的新闻也传出,美团饿了么等App涉嫌通过麦克风监听用户的谈话,从而给用户推荐更合适的餐饮。微信疑似根据聊天记录推送广告。甚至出现过,网贷App调用手机短信模拟用户给通讯录中的人发短信。这种粗放式的数据和隐私现状下,包括阿里腾讯、各种P2P等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突飞猛进。一边被诟病,一边快速发展,一边改善政策,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三、 为什么中国巨头们这么爱金融?
1.公司赚钱:
对于一家商业公司来说,最大的驱动力就是盈利。金融是真正实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可能性。帮助互联网公司快速汇集更多资金,扩大规模。William N. Goetzmann教授在《Money Changes Everything》中提到金融本质:重新配置经济价值;重新配置风险;重新配置资本;扩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
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通过互联网,在短期内集中足够多的经济资源,通过在不同的区域、时间、用户间快速的收集和配置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汇集、放大和杠杆的效果。实现最大的盈利。
2.技术成熟:
金融可以帮助互联网公司检验更多新的技术,包括大数据、AI、云存储、用户风控等。由于用户的诚信体系的搭建,极大地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互联网乃至社会的信用体系的逐渐成熟,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3.发掘用户价值:
通过提供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超级平台能够充分地发掘单个用户的商业价值,延长用户商业生命的周期,从而建立行业性的高频高质量高粘性的流量池。BAT都长成了一站式服务的多项需求的超级金融平台,包括支付、信用、保险、券商、个人小额贷款、理财等无孔不入,金融产业一条龙服务,从头吃到尾。
感谢平安集团和蚂蚁金服等机构相关朋友的支持。
参考资料:
1、《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what Amazon is do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CBInsights;
2、《一文读懂亚马逊金融科技版图》,小牛资本;
3、阿里纪录片《Dream Maker》;
4、《Money Changes Everything》,William N. Goetzmann;
相关推荐
为什么谷歌苹果,不学腾讯阿里做金融?
为什么谷歌苹果 不学腾讯阿里做金融?
谷歌为什么做不好云计算?
为什么腾讯、阿里都在联姻农业巨头
知料 | 他们的时代:阿里、谷歌、苹果的十年惊变
为什么谷歌苹果都搞不定在家办公?
阿里云、腾讯云的恩怨情仇
为什么阿里喜欢全面并购,腾讯喜欢战略投资?
落后阿里一万亿市值的腾讯,大公司跑得快,好公司跑得远
互联网的悲哀:阿里腾讯之后再无阿里腾讯
网址: 为什么谷歌苹果,不学腾讯阿里做金融?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43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2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3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63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7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