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人造头皮”,会成为秃头新救星?
脱发好像算不上大病,但秃起来也真是“要人命”。
“代码写得都没掉头发的速度快”,这是90后程序员邹天的自嘲。从2016年到后厂村工作开始,邹天的发际线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呈M形向后撤退。头皮上仿佛有了一座孤岛,有风拂过时,若隐若现,格外凄凉。
像邹天这样受脱发困扰的人,西方国家有40%,我国约有2.5亿。更令人难过的是,脱发的年龄正逐渐走低。《中国脱发人群调查》显示,中国30岁左右脱发群体发展最快,比上一代人提前了整整20年。
植发、养发、假发等治秃、防脱的市场随之崛起。Coherent Market Insights曾指出,2017年全球脱发治疗市场价值为73.25亿美元,预计在2018-2026年的预测期内年复合增长率为4.9%。近年来,我国植发市场则正以100%的高增速发展着,至今也有百亿规模。
谁让秃令人看起来油腻、衰老又憔悴呢,为了形象一些脱发患者也是拼了。
然而,并不是每个秃到影响形象的人都会选择植发。
邹天的想法可以代表很多人。一方面,他认为从后脑勺上取毛囊下来再种到秃的地方,看着就疼得可怕。更何况,他还在掉发,生怕像段子一样,堵住了一头,慢慢中间又寸草不生了,造型更怪异。
可能就像这样,成了小龙人
另一方面,几万块的手术费用,够他定制几个他现在用的假发片了,戴上之后可洗、可剪、可烫、可染,还能摘下来——效果还不错,也还算方便。
不过,当被问到如果现在有一种办法能替换头顶皮肤、激活毛囊,他是否愿意接受时,邹天满脸质疑,但依然表达了期待,“这就是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区别”。
最近,Natur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就展示了用干细胞制造包含毛囊、接近完全的人类皮肤的可能性。经过4~5个月培养后,这些“人造皮肤”被移植到小鼠背上,不仅与小鼠皮肤融合,其中55%还能继续生长,并长出了2~5mm长度的人类毛发。
“这使我们离产生无限的毛囊供应更近了,并且可以移植到头发稀疏或没有头发的人的头皮上。”对于这一成果,美国宾大皮肤病学系Leo L. Wang如此评价。
人造“头皮”
作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器官,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液、抵御外部压力、调节触觉和疼痛至关重要,由毛囊、皮脂腺、神经元回路等功能性附属零件构成。
为了帮烧烫伤等患者重建这道屏障,40多年来,科学家们陆续投入用真皮细胞和表皮细胞在体外重建人类皮肤的研究。遗憾的是,毛囊等功能性器官的体外培养还一直没有解决方案。
好消息是,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教授Karl R.Koehler团队最近宣布解决了这个问题。团队采用类器官培养系统(organoid culture system)培育皮肤细胞,这是一种三维的培养环境,可以让细胞在更接近正常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团队依次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以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个特异性器官的细胞类型。
培养过程
70多天后,这些细胞逐渐长成了一个个球体,每个球体中大概孕育了近50个毛囊。累计4~5个月的培育期后,团队终于得到了具备明显表皮层、真皮层,且具有毛囊、皮脂腺、神经回路的“人造皮肤”,论文中称其为类器官(organoids)。
通过RNA测序等方式测定后,团队发现这些培育出的“人造皮肤”与18周胎儿的前额皮肤十分相似,也就是说,更像“人造头皮”。
“人造皮肤” vs 18周胎儿的前额皮肤
为了进一步验证“人造皮肤”的能力,团队又在小鼠身上启动了实验。他们将1~2mm大小的“人造皮肤”植入27只小鼠背部,均存活良好,与小鼠皮肤几乎算得上是完全融合。
其中,15只小鼠的移植皮肤上长出了2~5mm的人类毛发,占比55%。剩余小鼠中,一半长出了向内生长的毛发,类似于毛孔被堵住之后毛发憋得向内弯曲,另一半则因为技术问题失败。
小鼠长出的人类毛发
不过,这也足够证明团队培育的类器官有头皮皮肤的潜力,治秃有望。
团队还为“人造皮肤”规划了更长远的未来,譬如用作模型以加速皮肤和毛发疾病药物的研发,通过改变培养条件,还能特定生成具备其他身体部位特征的皮肤,可以为烧烫伤患者等重建各处皮肤。
还需要解决什么?
对于脱发患者来说,“人造皮肤”显然是个福音。
如今,越来越多脱发患者为了外表选择植发,但这可不是个小手术。一般来讲,患者先去面诊,医生来设计植发方案,确定植发区域、需要的毛囊数、取毛囊的区域及取毛囊数。
方案确定后,患者需要剃掉枕部(也就是后脑勺毛发最茂密的地方)的头发,然后麻醉师会将麻醉针直接打进该区域的头皮,植发区域也得来一针。这种疼痛,打过的都说爽。
接下来大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就是医生从枕部取下一颗颗毛囊,再像插秧一样一颗颗种到“荒芜”的头皮上去。
用这种设备操作,看着就害怕
到这儿,漫长的折磨还只能算刚刚开始。手术后的一周内,患者的整个头、脸可能都一直处于水肿状态,说一个头两个大可能都不夸张;枕部剃掉的头发也得慢慢留起来。
这些痛苦,还是对很多人起到了很大劝退作用的。所以,当我把Koehler团队的这篇论文发给几个不满30岁的“青年秃”时,他们大多顿生“有救了”之感。
毕竟,比起“拆东墙补西墙”的植发,让自己的头皮又重获生命力、长出新毛囊听起来诱惑极了。从过程上来看,应该也没植发手术那么漫长和痛苦。
但目前来看,这项研究成果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团队进行验证及改进。
首先,在临床应用前,我们必须了解运用此类方法培育的“人造头皮”上头发的生长效率究竟如何。多少细胞最终能形成一个毛囊?一个毛囊的存活周期有多久?是否如正常的毛囊一样具有毛发再生功能?这些都是团队必须先在实验室中明确并验证的问题。
其次,4~5个月的培养周期过长。如果只是为了美观的头皮移植也就罢了,对于烧烫伤患者来说,他们可没那么长的时间用来等待。改进以加速培养过程,无疑是个较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如何规模化制造“头皮”、如何让长出的头发长度与自然条件下相似,这些问题也都还未被团队提上日程。
尽管如此,业界专家毫不吝惜对于这项技术的赞扬。“这项工作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我们相信这个研究终将成为现实。”
相关推荐
美国的“人造头皮”,会成为秃头新救星?
全网唯一秃头数据集:20 万张人像,网罗各类秃头
营收“断崖式”下滑,遭机构做空,米读能否成为趣头条打破业务单一的“救星”?
少数派的一周猜想 | 已经有人悄悄地为生活在火星做准备了
基因时代的末日神话:人造病毒的预言
历史进程中的“Libra”:一段50年的人造货币史
为什么要人造太阳?
深扒Mobileye:与特斯拉分手,被英特尔收购,现在又成了蔚来的救星?
人造月亮,不必嘲讽
「人造肉」浪潮还没完,「人造乳制品」已经在发酵
网址: 美国的“人造头皮”,会成为秃头新救星?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442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7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8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7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4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