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拍一拍”:熟人和与陌生人社交的最大公约数
昨天,微信团队宣布,将在微信中上线一个名叫“拍一拍”的功能,用户只需连点对方头像两次,聊天界面就会显示“你拍了拍xx”,除了聊天界面内的文字记录之外,对方不会收到任何形式的提醒,这一新功能私聊和微信群均可使用。
这一功能的加入引发了网上的激烈讨论,并一度冲到了微博热搜第一,阅读人数超过了七亿:有人火速做了几十张图片恶搞,也有人认为这是微信团队不克制的表现。但锋科技认为,这次“拍一拍”功能的加入,是微信团队“重新思考,再出发”的最好写照。
“拍一拍”的产品逻辑
在微信的“拍一拍”功能推出之后,很多网友就想到了同为腾讯旗下聊天巨头的QQ也有着类似功能,桌面端QQ有窗口抖动,移动端QQ还有一个名字就很相似的“戳一戳”。
不过QQ的“戳一戳”功能并非首创,早在十几年前,微软的前办公软件MSN上,就加入了类似窗口抖动的提醒功能。微软加入“抖动”功能,本质上是想给传统的办公场景分级:相较于传统的@和消息发送,“抖动”的社交提醒强度如同其字面含义,弱而温和,既可以减少接收人的焦虑感,又能对用户进行有效提醒。
这种“轻提醒”机制真正被发扬光大则是在2007年,扎克伯格在Facebook的早期版本中,加入了一项名为“Poke”(捅一捅)的功能。并随着功能的不断迭代,逐渐衍生出了hello、hug、wink、high-five四种提醒方式。
Facebook对“Poke”的加入是这么解释的:“Poke是你和朋友互动的一种方式,我们觉得提供这么一个没什么意义的功能很有趣。Facebook鼓励你给Poke这项功能赋予自己的理解。”
虽然Facebook团队解释称,Poke的设计只是出于有趣。不过也有人认为,Facebook之所以加入Poke,就是看中了它在社交层面上的模糊性。“戳”这个动作相比传统的评论转发更为轻松,解释也更加多元,它既可以被视为友人间的招呼,也可以被当成一种暧昧的搭讪。
在2007年,Facebook已经有了一套建立于熟人社会的社交机制(它起源于哈佛大学的同学网站),“Poke”是进一步入侵私人空间的举动。朋友之间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回应,而不用像邮件、短信那样正式。“我在”、“你好”、“看看我”等信息,都可以通过“Poke”来完成。
“Poke”这种私密、零散的社交行为,既维持了朋友间的线上关系,又满足了用户的“自我表达欲”。
英国社会学家Anthony Giddens曾提出过名为“纯粹关系”的见解,它是纯粹建立于信任之上的关系,和社会、经济呈现弱相关,但这种关系的维系能够给双方带来满足。由于缺乏信任,陌生人之间的信息表露是危险的,“Poke”代表的就是一种试探性的信任,尽管它能表达的意义很模糊。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鲁迅《立论》
有意思的是,201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入驻Facebook,开设了名为“英国君主”的Facebook页面,但好奇的美国网友发现,你不能主动去“Poke”英国女王。看来对于位高权重的公众人物,“戳”还是有一些不礼貌。
从“戳一戳”的产品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在熟人与陌生人的社交中,始终是作为一个“轻提醒”的工具存在的。微信在官方回复里也说,“拍一拍”和支付宝的打招呼功能类似。
但除此之外,作为中国熟人社交、公司联络的第一大通讯应用,微信推出“拍一拍”恐怕还有着提高信息信噪比的考量。
提高信噪比的微信
事实上,微信被人长期诟病的缺点之一,就是无处不在的提醒功能。圈子越开放,受众越模糊,微信群内的@、个人的私信聊天,只有“提醒”和“静默”两种分级。这导致不少人碍于工作或个人情面,不得不打开提醒功能,但无处不在的推送又助长了无用信息的泛滥,这和张小龙创立微信的初衷显然不符。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好的产品就是一个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不应该黏住人,是应该帮助用户非常高效率完成他的任务,而不是说用完了还要拿到手里玩一会儿、多用一会儿,那不是一个很高效的表现。
在这两年,微信的提醒界面开始尝试进行分级。在7.0.0版本中,微信加入了“强提醒”功能,你可以设置特别用户进行消息关注,在他的信息到来之际,微信将会全屏显示提醒消息,之后就会消失,这增强了亲密人物的信息优先级,提高信噪比。
在7.0.9的版本中,微信又加入了众望所归的“引用”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针对群中的某句话进行评论,而不需要像往常一样费劲翻找。微信开始从一个单一的“信息推送机器”,尝试变得更加细致化。
这次“拍一拍”的推出,则标志着微信的消息分级战略更近一步。虽然被“拍”的小伙伴和群内好友都可以看到文本框提醒,但手机则不会进行消息推送,甚至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发出震动反馈,私人和公屏的无意义社交被拍一拍分流,成为了情绪调解剂。
不过锋科技认为,对于微信这种用户众多、层次复杂的即时通讯软件,“拍一拍”恐怕并不会降低我们的社交压力。别看今天“拍一拍”功能引发了全民的互拍狂欢,但对于老一辈用户还是有不小的学习难度。但这是微信自身生态所导致的,不代表功能本身的优劣。
这可以说是“大而全”应用的标准模板,哪怕是社交老手Facebook,面对着日渐增多的新增功能,“Poke”的优先度也是一退再退,现在你只有到三级菜单中,才能看到“Poke”的提醒列表,这种彩蛋级别的功能注定会趋于小众。
但锋科技认为,微信的道路是正确的,从提醒功能的改进、到黑暗模式的加入,这两年的微信开始重新思考“通讯”的本身含义。尝试将海内外的成功经验,引入到这个拥有十亿规模的大平台上。虽然目前的微信离尽善尽美还有些距离,但锋科技也确实看到了微信团队的“回归初心”。
什么才是好的通讯软件?
什么才是好的通讯软件?
在十年前,有人认为稳定、快速、省流量就是优秀的通讯软件;在5年前,有人认为简洁、没有额外装饰、“万人一面”就是好的通讯软件;而在2020年,通讯软件的的需求已经没有了标准答案:有人需要安全与安静,有人却需要一张广阔的联络网,有人将微信本身当成了工作;作为中国通讯软件的最大公约数,微信的每一次更新势必牵动着万千人的目光。
作为一名微信用户,锋科技当然不认为微信是完美的,它不分层的提醒机制、相对简朴的消息功能一直是本人痛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也负担起了小雷的大部分工作和生活,当今的QQ已经足够简洁快捷、Telegram的Bot更是好用至极,但小雷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微信上。
也许对我们而言,哪款通讯软件的优劣并不是全部,你所在的生活圈子才是全部,这固然是一种不自由,但这也是生活本身。如果微信团队能坚持“拍一拍”式的创新,更在意小众人群的看法,赋予用户更多自由度的话,相信微信能够走上新一个台阶。
相关推荐
微信“拍一拍”:熟人和与陌生人社交的最大公约数
被恶搞的“拍一拍”:微信还是一个克制的社交软件吗?
网友乐此不疲,“拍一拍”能否让微信找回社交的乐趣
微信“拍一拍”新功能到底在搞什么?
视频号、拍一拍,微信今年小动作为什么那么多?| 超级沙龙
微信“拍一拍”,是张小龙的产品经理式浪漫
微信“拍一拍”:一个从1971年讲起的故事
微信“拍一拍”可以撤回了,你还不知道?
微信“拍一拍”:一个从 1971 年讲起的故事
微信“拍一拍”可以撤回了,我们终于能告别“社会性死亡”了吗?
网址: 微信“拍一拍”:熟人和与陌生人社交的最大公约数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536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8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05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24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4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0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2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06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