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考之难:阻碍我们思考的8种认知偏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ID:neureality),作者:朱公明,头图来自unsplash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言论充斥在我们周围,它们往往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以最近因疫情而再度成为热点的“中西医之争”为例,有人力挺中医,认为中医是民族瑰宝,有良好的疗效,并会举出身边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证明中药的作用;有人则力挺西医,对中医嗤之以鼻,认为中医的疗效无法判定,所依据的理论也玄之又玄,过于不靠谱。对于此类言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批判性思考,以对它们作出理性的判断。
都说认识到思维误区是打破误区的起点,在对某个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哪些因素在制约着我们的思考?对此,本文整理了8种常见的认知偏差,聊一聊人类在思考时常常会犯的一些错误。不过,受限于篇幅,对其背后的机制我们不作探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阅相关文献。
一、证实偏差
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拒绝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证据。这种倾向如此强烈,以至于当出现与自己深信不疑的观点相矛盾的证据时,人们会忽视甚至曲解这些证据。
在一项研究中,针对死刑是否应该废除,持支持和反对观点的人居然引用了同一项研究成果,即关于死刑是否能起到威慑犯罪作用的研究,但他们通过不同的解释以支持各自的观点。如果证据不能支持自己的观点,人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的缺陷上面,并质疑研究的有效性,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有意歪曲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证实性偏差会使人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拿开篇的例子来讲,认为中医有效的人,“只能”看到中医有效的例子;而认为中医无效的人,“只能”看到中医无效甚至害人的例子。所以,想要克服证实偏差,成为一个更明智的人,我们需要经常告诫自己“我可能是错的”。
二、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是指我们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知觉。用大白话讲就是我们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
当得知自己成功后,人们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一般会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问题本身无法解决”等外部因素。
当我们和别人相比较时,也会出现自我服务偏差。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更友善、更聪明、更英俊、更没有偏见、更健康,甚至更具洞察力,并且在自我评价时也更为客观。
自我服务偏差还会让我们盲目乐观。有着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人往往会认为疾病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
最后这一点或许也可以解释,疫情期间,为何有些人可以迷之自信般地不带口罩。
三、后见之明偏差
后见之明偏差(hindsight bias)是指我们倾向于将已经发生的事情看作是显而易见的,却意识不到自己的判断受到了已知结果的影响。这一偏差也被称为“我早就知道了”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经常会让人产生后见之明偏差,让我们误认为心理学讲述的都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比如,在读到“我们更喜欢那些性格跟我们相似的人”的心理学研究结论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强烈感觉:这还用说吗,当然是这样的,我早就知道了。
但假如让人们来做心理学知识的多项选择题,面对多个看上去都很可信的答案。他们往往又会抱怨:“怎么搞的,我还以为自己都明白了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写这句话的人很可能受到了后见之明偏差的影响。“知道”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知道,并不是真正的内化于心。
四、易得性启发式
易得性启发式(availability Heuristic )是指人们会根据某些事例或事件的容易程度来评估某类事物的频次或某一事件的概率。
这一启发式通常很有用,在所有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经常发生的事件要比不经常发生的事件更容易被想起来。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一启发式会失效。如果某一事件刚刚发生,或者在发生时伴有强烈情绪,人们想起它们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易得性启发式提醒我们,需要审慎地对待新闻报道。因为新闻不太会报道一些日常事件(比如汽车交通事故),更多的是在报道一些不寻常事件(比如飞机失事),经常看新闻,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这些不寻常事件在你头脑中的易得性。
也就是说,易得性启发可能会让你觉得飞机更不安全,惧怕坐飞机,而实际上飞机是比汽车安全得多的交通工具。
五、代表性启发式
代表性启发式(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是指人们通常会根据“A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B,或者说是A在多大程度上与B相似”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段话比较抽象,可以看下面这个例子。
琳达,31岁,单身,坦率直言,性格开朗。她所学的专业是哲学。当她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她就非常关注歧视和社会公正问题,同时参加了反对核武器的活动。请从下述选出最可能的选项 :
(1)琳达是一名银行出纳员
(2)琳达是一名银行出纳员,同时是一名活跃的女权主义者
大多数人认为琳达更可能是一个女权主义的银行出纳员,而不仅是一个银行出纳员。但是这样的答案违反了概率的基本原理。两个独立事件(“银行出纳员”和“女权主义者”)同时发生的概率不可能高于单个事件发生的概率(“银行出纳员”)。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如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人表现得鬼鬼祟祟,你会不会认为他很可能是个小偷呢?
六、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是指一个客观上相同的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人们做出了不同的决策判断。一般来说人们更喜欢“获得”表述,而厌恶“损失”表述。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来理解这种认知偏差。
国王晚上做了一个梦,醒来之后很是担忧。于是找来了国内最好的两名解梦师。
第一位解梦师听国王讲完梦境之后,说道:“陛下,您这个梦是预言之梦。它预示着您的亲人都会先您一步离世。”
国王听后,大怒,命人将第一位解梦师重打一顿。
随后国王召来了第二位解梦师,他听国王讲完梦境后,说道:“陛下,您这个梦是预言之梦。它预示着陛下您会比您的亲人都长寿,恭喜陛下。”
国王听后,大喜,重重赏赐了第二位解梦师。
由此来看,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啊。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框架效应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人,但另一方面,想要更清晰的思考,你需要认识到这一认知偏差,不能犯国王犯的错误。
七、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个体的判断是以一个初始值或者“锚”为依据的,然后再进行不充分的上下调整。
这是一种容易直观理解的认知偏差,在信息不充分的场景中,我们会以一个事物的初始值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做调整。比如,同一件衣服,在标价500元的时候,如果能对其砍价,人们的购买价位会严重受标价500元的影响,可能会定格在400元左右;但如果它标价100元,人们的购买价位就会定格在80元左右。相反,很少有人会去质疑这件衣服最初的定价是否合理。
因此,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比如购买房屋,我们需要对对方给出的初始值进行评估,判断初始值是否合理,而不是一上来就默认了初始值,在其基础上进行调整。
八、混淆相关与因果
对相关性和因果性不太了解的人,往往认为二者没太大区别,或者认为二者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当我们说A和B有关系,A升高时,B也升高(相关性),这时人们会有一种错觉,认为A导致了B的发生(因果性)。你可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成功人士一般都睡眠较少
打麻将的老人较少得抑郁症
冰激凌销量越高,中暑人数越多
假设上面的叙述全部为真,我们很容易认为:想要成功,早睡早起;想要不得抑郁症,就去打麻将;不能吃太多冰激凌,不然容易中暑。
而其中因果关系可能是,成功者因为需要处理的事情多,所睡眠时间少;开朗的老年人更可能愿意去打麻将,而抑郁的老人不爱社交,回避社交;而冰激凌与中暑人数的关系则可能是由第三个变量气温导致的。
所以,在看到相关性表述的时候,我们要谨慎解释它们背后的因果机制。
参考文献
1. [美] 朱迪丝·博斯.独立思考: 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M].新曲线出品.
2.[美]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新曲线出品.
3.[美]斯科特·普劳斯.决策与判断[M].新曲线出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ID:neureality),作者:朱公明
相关推荐
批判性思考之难:阻碍我们思考的8种认知偏差
读完陆奇文章,我对创新更深度的思考
江小白创始人:中国商业的反脆弱思考
关于自动驾驶汽车,我们需要开始思考这5个问题
为什么经过思考的新闻不会“反转”?
龚焱:抽象的思考没选对方向,具象的努力就会失去意义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不用搜索引擎,你还会思考吗?
李丰对话章燎原:三只松鼠上市之际的思考
张小龙:像佛陀一样思考
网址: 批判性思考之难:阻碍我们思考的8种认知偏差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618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