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独家 | 阿里内部隐藏“P”序列职级,“高 P”光环或成过去式
据 36 氪获悉,阿里巴巴在昨日取消了内部系统的“P”序列职级显示,员工在邮件、钉钉、内网等系统中已无法再看到彼此的职级,只能看到所属集团部门。这是继取消周报、不鼓励低效加班/会议后,阿里内部采取的又一提升组织效率的措施。
阿里内部分为两个职业序列,分别为“P(Profession)”和“M(Management)”,其中,“P”代表专业序列,诸如程序员、产品经理等大多员工都在该序列;“M”则为管理序列,需要具备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
“P”序列最早由阿里 B2B 业务提出,至今已实行超过 10 年,从 P5(校招毕业生)至 P12(事业部总裁),阿里员工入职时会匹配职级,并对应至相应的薪酬、股票与晋升机制,其中 P10 以上即为副总裁级别,被阿里员工称为“高 P”。
多位阿里员工对 36 氪表示,此次取消“P”序列的内部显示,或与鼓励内部平等沟通有关。
一位阿里员工告诉 36 氪,之前在内部跨部门协作时,如果看到对方是“高 P”,沟通时会有所顾忌,甚至“能绕开就绕开”,现在隐藏职级后,会更敢于沟通一点。
另一位员工对隐藏职级的措施表示了肯定,“的确能消除一些沟通差,内网也是支持的声音占大多数。”但他也对 36 氪表达了担忧:万一开会时怼了某个陌生同事,结果发现人家是 P10(副总裁),就尴尬了。
36 氪针对隐藏职级一事向阿里官方求证,截止发稿,阿里尚未回复。
不过,取消 P 序列显示真的能鼓励沟通吗?上述几位员工也无法给出肯定回答,但在阿里员工呈倍数增长(2018 年6.6 万人,2019 年超过 10 万人)的眼下,这更像是阿里内部传递出的一种态度:即消除官僚姿态,确保扁平式管理。
这样的变化也延续了阿里自 7 月以来,围绕组织效率提升采取的多项规则调整。七月中旬,有消息称阿里宣布不再强制员工上交周报。对此,阿里在当时回应称,不仅取消周报,还要杜绝形式大于内容没有思考的ppt,而且不鼓励低效加班。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据内部员工透露称,一些管理者已经私下传达,除了周报之外,一些不必要的会议都会逐步取消,包括疫情影响下一些团队因为远程办公需要而召开的早会。
除了提升内部效率外,部分员工认为,此次隐藏阿里 P 序列,也与阿里“高 P”多次引发的负面新闻有关。
以往的微博热搜中,已出现多次阿里高 P 员工相亲开出不合理条件,从而引发群嘲的案例;今年 6 月,阿里一位 P8 员工在网上公开招聘私人助理,由于涉嫌对求职者欺诈与骚扰,该员工很快被阿里廉政部门调查后辞退。
今年3月,85后淘宝总裁蒋凡晋升至M7/P12,同时执掌淘宝、天猫、阿里妈妈三大核心业务,但因为疑似出轨网红张大奕,一个月后,阿里官方宣布蒋凡被记过、取消年终奖,同时取消其阿里合伙人身份。
作为市值突破6 万亿港元的老牌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 P 序列已经成为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象征。以 36 氪了解的行业水准,阿里巴巴 P8 平均年薪(现金+股票)在百万级别(部分技术岗还会更高),在阿里巴巴拥有越高 P 序列的员工,意味着极大的光环。
随着阿里对职级展现方式进行调整,“高 P”在行业的光环或将被弱化,但如果能通过抹去职级信息,让阿里内部协作减少损耗,也是这家拥有 10 万员工巨头的福音了。
(我是 36 氪资深作者苏建勋,关注云计算、AI、智能硬件,如果你也对巨头混战云计算感兴趣,欢迎与我交流,我的微信是jonas_suu,添加请备注公司、职务、姓名。)
相关推荐
36氪独家 | 阿里内部隐藏“P”序列职级,“高 P”光环或成过去式
阿里取消P序列职级显示 王帅:阿里从不靠职级管理
阿里PX简史
36氪独家 | 美团五年来首次职级大调整,推扁平化,不升职也能加薪
36氪独家 | 原百度云副总经理张志琦加入钉钉,担任副总裁职级 P10
36氪独家 | 阿里调集集团资源注入斑马网络,四个P9人才加盟
阿里内部价值观大辩论:谁的红线?
36氪独家|阿里零售通入局社区团购,新一轮混战大幕开启
PS2二十岁了,但它所代表的时代却已经是过去式
36氪独家 | 上线非个性化流量推广功能,阿里妈妈新增变现途径
网址: 36氪独家 | 阿里内部隐藏“P”序列职级,“高 P”光环或成过去式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2975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