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不升5G套餐就降速4G?网速争议背后,用户被迫升级

不升5G套餐就降速4G?网速争议背后,用户被迫升级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09月09日 09:2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ID:chinabusinessjournal),作者:李丹,编辑:黄玉璐,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自从拒绝升级5G套餐,4G网速就慢了好多。刷个微博,半天才能加载出图片。”雯雯(化名)略感困惑,不知道“拒绝5G套餐”和“4G网速变慢”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不久前,雯雯曾接到联通客服电话,对方称,每月多付十几元钱就能升级5G套餐。起初,雯雯以“手机不支持5G,升级套餐也没用”为由拒绝了客服的好意。但该客服表示,就算手机不支持,升级5G套餐后,4G网速也会变快。

“我再次拒绝后,对方(客服)仍然不依不饶地推销,最后大家闹得有点不愉快。”雯雯告诉笔者,自此之后,她的信号变差了不少,“办公室里最多只有两格手机信号”。此外,网速也变慢了,“几乎无法用手机流量顺利看短视频”。

社交媒体平台上,和雯雯情况类似的吐槽不在少数。甚至有网友质疑,4G限速,是运营商“逼”用户升级5G套餐的一种手段。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与力推5G套餐引怒气相对应的,是运营商受5G基站耗电量所累,且在夜间休眠部分基站的事实。早前,《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洛阳联通将在夜间部分时段休眠部分中兴5G基站,以降低电费成本。

为此,在中国联通年中财报发布会上,董事长王晓初针对“智能化关闭5G基站”作出回复,并表示“不用大惊小怪”。

尽管休眠基站或属正常操作,但5G基站耗电量问题,究竟给运营商带来了多大的“负重”?鼓励用户升级5G套餐,又能多大程度上为运营商“减负”?除了网速更快,5G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被推销的5G套餐

“店员告诉我,从2020年开始,就没有4G套餐了。”张楠(化名)原本想办理4G融合套餐,在网上营业厅查询套餐变更时,尽管仍显示有4G套餐可供选择,却无法办理相关业务。

无奈下,张楠去到线下营业厅,仍被告知无法变更4G套餐,“说是现在只能换5G”。“按照店员的说法,无论是否为新开卡用户,都只能办理5G套餐。”张楠告诉笔者,5G套餐最低一档是129元,考虑到自己的资费情况,升级5G套餐不太划算,也就只能作罢,接着用之前的套餐。

此外,张楠还告诉笔者,自己有朋友就被升级了5G套餐,且已无法再申请改回4G。

“能升不能降,”王菲(化名)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今年7月份,王菲接到10086客服的电话。客服人员称,王菲每个月叠加流量包的资费共计几百元,可以升级5G套餐,月租300多元,送150G流量。

起初,王菲同意更换套餐,并收到了“已升级5G套餐”的通知短信。8月份,王菲家宽带修好,也就不再需要大流量套餐了。“我一个月才用了不到30G的流量,就想着还是再换个套餐,但发现在手机APP上无法操作。”王菲告诉笔者,随后,她致电客服,被告知,此前更换的5G套餐是“12个月合约制”的,只能去营业厅办理更换,且需要支付违约金。

“当初客服人员并没有告诉我‘合约制’的事。如果早知道,我是不会同意升级5G套餐的。”王菲对此感到很无奈,“现在手机APP上不能办理低价套餐,只能加钱办理费用更高的套餐。”

笔者在社交媒体平台看到,围绕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推销,网友们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拒绝升级5G套餐,现有的4G网速下降;客服承诺资费不变,但升级5G套餐后实际费用增加;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升级5G套餐;升级5G套餐后,无法重新降回4G套餐。

不太给力的4G网速

针对“运营商鼓励客户升级5G套餐”一事,电信业内人士陈衡(化名)告诉笔者,这是运营商将5G建设成本分摊给客户的一种方式,不排除“4G信号不好,部分用户就会选择升级5G套餐”的可能。

对此,陈衡告诉笔者,针对网速下降或强制被升级套餐的情况,客户可以向工信部投诉,尽管“实际上会投诉的人非常少”。

张楠就曾提及,有听过“可以向工信部投诉”的说法,但身边“被升级套餐”的朋友都觉得麻烦,不值当,也就不了了之了。

运营商工作人员李立(化名)则表示,推销5G套餐是运营商“要5G用户数”的结果,对实际增收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暂不论运营商们为何力推5G套餐,与5G基站数同步增加的,似乎是运营商肩负的资金压力。

李立告诉笔者,运营商的盈利和支出采用“收支两条线”,也就是说,5G基站的建设支出需要从专项费用里划扣,“从5G上马到现在,三大运营商的专项资金充裕度都远不足建设之需”。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方刚则提到,运营商对每一代设备、网络组网的投入都特别多,“4G的建设成本是否已经收回”还未可知,重新投入到下一代设备的铺设中,对于运营商而言,压力不小。此外,未来多代(多个G)将会出现共存局面,如何合理核算各代的净收益,也将是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问题。

“建5G基站资金不充裕是客观事实,运营商也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根据李立的说法,除了缩减工程支出、降本增效等传统压缩成本的方法外,裁撤4G基站,成了运营商压缩成本、为5G建设腾挪资金的方式之一。这也或许是网友们抱怨4G信号大不如前的原因之一。

裁撤4G基站,对普通用户而言意味着什么?李立告诉笔者,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以前出行,路途沿线基本有4G信号覆盖,现在,信号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但李立也多次向笔者强调,撤并4G基站并非运营商的出发点,是无奈之举。如果说运营商推销5G套餐、现有4G网速不及从前,都根源于5G基站铺设,以及由此带来的“运营商资金不充裕”问题,那么,5G基站到底多耗钱?又能否有解决途径?

压在运营商头上的“电”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不久前,中国联通洛阳分公司曾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称,为解决5G基站能耗引起的运营成本与用户收入之间的冲突,公司将对已经入网的5G基站射频单元,分不同时段开启深度休眠功能。

对此,王方刚坦言,不必对基站休眠一事大惊小怪,这种方式是业内节能的有效方式,但“5G基站功耗高也确实是实情”。

根据业内人士陈衡的说法,5G基站之所以成本高,主要原因有两点:基站数量多,单个基站功耗高。5G基站的穿透力和覆盖范围都小于4G基站,因此,同等范围所需的5G基站数量就要多一些,“至少从3G到5G都是这个趋势”。

为此,王方刚解释称,3G时代主要基于CDMA通信系统的思路,从根源上看,其功率消耗比“采用多天线和多载波技术”的4G更低。从4G时代开始,为回避CDMA技术的相关专利,基站采用了多载波技术,“功耗高就是弊端之一”。

此外,王方刚还告诉笔者,相较于4G设备的2~8根天线数量,5G基站采用多天线的MIMO技术,用到了64根天线,将来甚至更多。“天线数量的增加,带宽规模的提升,都使得5G速率提了上来,功耗增加也是必然之事”。

C114通信网记者刘定洲向笔者透露了一个数据,5G基站正在建设中,如果不采取措施,基站全年的电费可能超过500亿元。什么概念?中国移动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557.7亿元。中国联通同期净利润为76亿元,中国电信同期净利润为139.49亿元。

鉴于此,解决5G基站耗电量问题迫在眉睫。据刘定洲介绍,目前已有25个省、区、直辖市出台了“支持降低5G网络电费”的政策,此外,中国铁塔还在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直购电、基站用电“转改直”等。

5G火起来还缺什么?

回到运营商分时段休眠5G基站这件事,除了5G基站耗电量较大外,5G用户不多导致基站空转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尽管三大运营商在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中表示,5G用户年底将超1亿。但根据李立的说法,4G卡+4G手机+5G套餐就算5G用户,市场上实际激活的5G手机终端并没有三家运营商的5G用户多。

任正非曾在一次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及,“实际上现在人类社会对5G还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样,浪潮来了,财富来了,赶快捞,捞不到就错过了。5G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

5G火起来还缺什么?在通信人家园论坛上,笔者看到,较能引起共鸣的看法是:缺应用场景、缺低资费套餐。

电信业内人士方鹏(化名)也告诉笔者,尽管5G网络主要不是2C,而是2B的,但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5G网络并没有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业务体验。

“5G标准化最开始的时候,提的三个典型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类通信、超可靠低时延通信)非常好。”对于第一种更高速率需求的场景,王方刚告诉笔者,近期来看,用户对更高速率的需求并不显著,或许需要一个“杀手级”的产品或应用把需求给“推上去”。

根据王方刚的说法,2007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手机移动端上网的业务量非常低。2007年,iPhone问世,“推动移动端上网业务量的蓬勃上涨”。

“从2G消费、3G跟跑、4G并跑到5G领跑,既然有这个现实需求,我们必须快速承担起领跑的角色。狭隘来看,从4G到5G的发展,对整个通信行业及上下游行业都有好处,从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前期研发到后期维护,给ICT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ID:chinabusinessjournal),作者:李丹,编辑:黄玉璐

相关推荐

不升5G套餐就降速4G?网速争议背后,用户被迫升级
4G降速、5G休眠,运营商冤吗?
“4G套餐这么香,升级5G做什么?”
每天新增23万:4G用户是如何“被5G”的
9元5G套餐背后:虚拟运营商黔驴技穷?
最前线 | 三大运营商取消不限量套餐,以后超标也不降速了
只办套餐不买手机,“另类”5G用户意味着什么?
炒作、降速、为产业服务……让5G飞一会儿
“不限流量”套餐要取消,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有了5G,为何4G就变慢了

网址: 不升5G套餐就降速4G?网速争议背后,用户被迫升级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0610.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