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我又又又打败了人类冠军!小学生:叫爸爸!
看到“双节”期间中国有5.5亿人出行的新闻,我不由得虎躯一震。想到了人会多,但没想到会这么多!看来大家都充满了探索欲,希望在难得的假期去往自己熟悉或未知的地方。
就算你选择了“家里蹲”,也一定会通过网上冲浪、阅读游戏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探索是人类的本能,从婴儿时期开始,好奇心就驱动着我们去探索并理解自己所在的世界, AI的成长则离不开对人类的观察与模仿,其中,就包括探索的能力。
这种能力被算法掌握之后,出现了阿尔法狗打败人类棋圣,也出现了OpenAIFive——在电子游戏领域完虐人类玩家。不过即便如此,人类的探索能力依然令最高级的AI都望尘莫及。
比如婴儿可以从爬行和探索中学会认知三维空间,而一些计算机视觉还总被曝出被平面照片所欺骗过去的新闻,上马更高性能的3D视觉算法则需要耗费巨大的算力资源,从这个角度看,人脑无疑在效果和效率上都碾压了AI。
那么,能不能引入儿童的学习能力,来实现更聪明的AI呢?这个猜测,就像是“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给我我也能拿诺贝尔奖”一样,是一个有点铁憨憨,又有点重要的问题。
5岁小孩碾压AI,“玩”就够了
大家不妨在假期做一个生活观察,看看小孩子们是如何探索世界的?
如果一个玩具看起来有很多玩法,但他们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小孩子们会进行假设驱动的探索,如果“假设”失败了,他们就会转向新的玩具。
有研究显示,一个11个月大的婴儿,在看到许多违反物理定律的现象时,会忍不住对其进行更多的探索,甚至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来实践自己的假设。
比如看到一辆漂浮在空中的汽车,有点颠覆以往的认知了,你会怎么做?婴儿会选择将玩具砰地扔到桌子上,想知道这种“不合常理”的情况是怎么出现的(所以阻止熊孩子弄坏你手办的唯一办法,就是根本不要让他们看到它们)。
这种“不见黄河心不死”式的自由探索,有时会令家长和大人们不堪其扰,但抽象化的“假设”能够让人类做出大量预测,想象出许多新的可能性,不仅是一种极为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更是人类创造力的由来。
不过就像小王子觉得枯燥的大人们看不到“蟒蛇肚子里的大象”一样,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探索能力是幼儿的专长,大部分情况下只存在在5岁以前,这也让他们成为宇宙中最好的学习者。
既然儿童行为如此有参考意义,科学家们自然也想得到。事实上,儿童发展学对AI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方向牵引作用。
科学家们曾将好奇心引入神经网络,打造了深度增强学习,通过奖励反馈来鼓励智能体(agent)主动探索和理解环境,更新模型参数。这让AI能够自主获得技能,在电子游戏等需要通用智能的复杂场景中能够做出自己的决策,而不是人类预先通过庞大的标注数据集给定答案。
其他类型的儿童行为亦有价值。前面提到的“不见黄河心不死”的探索,就被化作深度优先搜索策略,DeepMind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3D导航和解谜环境。智能体(agent)沿着特定路径进行探索,如果遇到死胡同,那就回去找到下一条没有探索过的道路,继续前进。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小孩子走迷宫的游戏?这能让智能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经验,在信息较少的环境中工作;减少对数据量的依存,改变目前算力资源紧张的局面,让许多小数据、少样本的领域(如金融、医疗)也能实现智能化。
将儿童探索行为应用于AI,一切都能变得更好,理想层面上确实如此,但现实总喜欢跟科学家们开玩笑,也算是给人类保留了一个“杀手锏”吧。
AI能力暴涨的当下,人类为什么还能稳坐智慧王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类似儿童探索的策略,通常更多被用在训练期间提高代理人的经验值,而不是在决策时支持快速学习和探索。用人话说就是“懂得了许多道理,却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因为一到关键选择时刻就会掉链子。
就拿前面提到的深度优先搜索(DFS)来说,科学家们发现,如果让孩子们自由探索,那么他们与智能体按DFS做出的行动有90%的相似,而以目标为导向(找到橡皮糖)来探索的话,有96%的路线都是相似的。但不同的是,探索越多的孩子,最后能花费更少的时间完成任务,智能体却相反。
如果智能体发现一个地方很有趣(能得到奖励),就会一直重新访问该区域,直到它终于终于终于觉得那里不再有趣了,这会导致其概括性不佳(无法形成最佳策略)。
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孩子不是被动地孤立学习或由目标驱动,而是在不断实验和收集信息,将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与获得的信息结合起来,编织出一个丰富的世界模型。而即使最复杂的机器探索方法,也只能为特定的目标服务,一时半会还无法完美匹配这个充满了各种“意外”的真实世界。
为什么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AI智能体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呢?
首当其冲就是实验室与现实环境的巨大不同。
深度强化学习过去都是“机上谈兵”,不是跟人类在二维游戏里PK,就是数字网格里下棋,而儿童的探索则是发生在信息丰富的三维现实世界之中,许多潜在因素很难被应用到实验中。
这也是为什么,当今最强大的AI智能机器人也达不到一个仅小学毕业的优秀人类服务员的工作能力,能像他们一样快速适应环境、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此外,儿童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很难在AI产业链中形成“闭环”。要真正激发AI生长出服务现实的能力,不仅要构建出具有更强探索能力的智能体,还要继续学习人类的认知能力,推进人工智能自身的理论创新和软硬件升级(比如搭建三维训练环境),这一系列链式突破,才能最终将技术构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出奇迹”的深度学习,其高光时刻就是这么来的。
沿着这个方向,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怎样才能弥合智能体与人类之间的差距。
下一代AI,逐渐浮出迷雾的真实未来
在过去的数年里,深度学习做到了传统算法所无法企及的进度,催生了大量的工业界应用,但其实,现在的深度学习还是很傻——举个例子,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几十个小时的学习学会开小汽车,而完全自动的L5级无人汽车至今还是个遥远的梦。
图灵奖得主Geoffrey Hinton就一直非常渴望找到一种新的实现深度网络的方法,认为目前(最广泛的反向传播算法)根本不是大脑的工作机制。
另一位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就认为在某些游戏中,需要大量增加模型训练时间才能达到或超过专业人类玩家的水平。
通过儿童的学习模式,发现当前最优秀的AI也比不上5岁小孩的智力,或许我们可以回答“下一代AI应该是什么样”,这个神经网络最重要的未解难题之一。
至少要有两重升级:
1.有意识。目前公认文字表达能力最高、模型最为庞大的GPT-3也曾被专家吐槽是“无脑作业”,其实并不真正理解自己写出的句子。而具有自主探索、决策、推理能力的AI,可以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2.能效比。为什么即使存在缺陷,依然没有妨碍深度学习带领AI进来发展热潮呢?核心原因就在于深度神经网络大幅度降低了全社会处理、挖掘、应用大数据的成本。相对人脑而言,现有的计算硬件功耗都很高,不断提升AI性价比,是避免再次陷入寒冬的唯一方法,也在呼唤更高级的算法。
这两个基本难题,只能交给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针尖上做大文章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保有一颗如儿童般对世界的好奇心,触碰充满各种信息的大自然,由此得来的系统认知与思维能力,或许才是机器永远无法企及,且弥足珍贵的。
这个假期,你们都有过哪些有趣的探索呢?快来评论区告诉我呀!
相关推荐
AI:我又又又打败了人类冠军!小学生:叫爸爸!
为什么我们对deepfake技术又爱又恨?
AI 征服国际象棋:以前模仿人类,现在自学成才
人类彻底失守!OpenAI 2:0横扫冠军战队OG
特斯拉又遇上麻烦事了
为什么在AI领域,不开源会被骂?
李嘉诚又“水逆”了
这个周末,钢铁侠又创造了历史
8月下架7.7万款产品,黑马频出又“ZAO”又“快”
“正道的光”,又照在了B站上
网址: AI:我又又又打败了人类冠军!小学生:叫爸爸!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202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2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04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745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288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14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4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