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高科技,许家印还是得学李嘉诚
本文来自“字母榜”的投稿,撰文:张小旺;编辑:马钺
“85岁,就不能爱科技吗?我对新科技深感兴趣,令我的心境年轻化。”
李嘉诚对媒体说出这句话是在2013年。当时的背景是,过去的几年里,凭借着对Facebook、 Skype、 Spotify等项目的投资,维港投资以超高投资回报率,在资本市场大赚特赚。后来,英国金融时报评价维港投资为“李嘉诚财富版图的一大支点”。
维港投资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主要投资高新科技中早期项目的创投公司,早期由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与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的表妹张培薇创立,李嘉诚在两年后通过李嘉诚基金会入伙。目前维港投资主要由周凯旋管理。
近期维港投资被广泛报道是因为视频会议工具Zoom这一投资案例。2013年,维港投资领投了Zoom的B轮融资,次年再次跟投了C轮。
9月1日,受二季度财报影响,Zoom股价飙升40%,截止当日美股收盘,市值达到1290亿美元,较上市之初翻了十倍,跻身美国市值最高的20家科技公司之列。李嘉诚持有Zoom8.5%的股权投资收益超过50亿美元。
李嘉诚发迹于20世纪中期,1958年正式介入地产市场,1972年,其一手创办的“长江实业”上市,在香港商界声名鹊起。到1979年,“长江实业”收购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开始进行产业扩张。
现如今,李嘉诚旗下的家族产业,仅在香港就涉及了港口、电力、电讯、零售等行业,涉足香港700多万市民生活。
在一般读者心目中,李嘉诚就是个房地产商,或者就是个基建巨头,但Zoom这次股价暴涨,让李嘉诚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重身份——高科技项目投资人——浮出水面。
房地产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谋求业务扩张及转型,这在国内并不少见。
较之于李嘉诚多元产业布局的策略,国内房产企业的多元化业务布局,大多是围绕地产这个核心,构建起自己的服务生态,如酒旅、物业、商业地产。
拥抱互联网和科技,这两年被传统房企喊得震天响,但付诸实施的企业为数不多。
2018年,碧桂园将边际扩张的触角伸向了机器人以及农业领域,前者的研发重点是建筑机器人,后者则意在做成高科技农业生态圈。但目前为止,这两大业务尚未明确落地,没有带来可观的商业营收。
在转型高科技的方向上,恒大步子迈得更大。
2018年,许家印投资FF,欲进军新能源汽车,最终与贾跃亭不欢而散后,许家印带领恒大走上了自主造车之路。过去的两年里,恒大频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攻城略地,车还没造出来,地倒是拿了不少:2019年6月11日,恒大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投资1600亿元在广州南沙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今年6月15日,恒大再与沈阳市人民政府签约,表示将投资1200亿元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
不久之前,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显示出许家印要在新能源车领域大干一场的决心, 今年8月,恒大汽车一口气发布恒驰首期六款车型,并称将从2021年起陆续实现全面量产。不过,恒大如今资金链紧张,承诺能否如期兑现,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除了恒大之外,据搜狐汽车统计,目前包括恒大集团、万达集团、宝能集团、华夏幸福等在内的10家地产企业已经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仅在2017-2018年的投资规模已经接近500亿元。不过,这些企业里相当一部分缺钱,有些甚至徘徊于资金链断裂边缘,面对新能源车这只近年来最出名的吞金兽,这些首要任务是还债付息的房产大佬的造车宏图,多半只能活跃在PPT里。
在科技投资这条路上,李嘉诚虽然不如孙正义,但足以令许家印们望尘莫及。如果真的有钱有心向高科技转型,许老板们不妨先好好读读李嘉诚传记,特别是写维港投资那几章。
一
房地产生意如今并非李嘉诚家族的商业命脉——商海浮沉近70年,李嘉诚家族早已在房地产之外,横向打通了能源、零售、电讯、基建等产业。
2015年长江集团旗下产业重组后,李嘉诚家族产业被打包进“非地产”和“地产”两家上市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实)。
根据这两家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长和营收4398.56亿港元,长实营收为823.82亿港元,地产业务在集团营收占比不足20%。
这验证了李嘉诚商业帝国转型的成功。回顾李嘉诚的商业路径不难发现,这种转型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而李嘉诚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成功抓住了时代际遇,打开了通往新世纪的大门。
在李嘉诚的商业版图里,兼具基建与科技属性的电讯业务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某种程度上,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电话的出现是一脉相承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的出现,为移动电话的普及铺平了道路,早些年的移动终端“大哥大”,是1G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1G系统的应用从1987年至2001年,维系了长达14年。
李嘉诚嗅到了这个机会。1991年,李嘉诚买入Orange前身Microtel,通过Orange大力投资2G无线通信技术。据虎嗅报道,1994年到1999年,Orange用户增长3200万,成为英国电信市场第三大服务商。
到1999年,李嘉诚察觉到了新的变化:随着话音服务愈加普及,行业竞争扩大,电信运营的边际利润存在降低的可能性。反之,数据传送服务增速在扩大,成熟的3G技术很可能是未来移动通讯服务的制高点。
当年,李嘉诚将旗下和记黄埔持有的Orange plc总计49.01%的股权转让至德国电信服务商曼内斯曼,这累计为和记黄埔带来了1680亿港元溢利(税后利润)。值得注意的是,和记黄埔对Orange的总投资金额,只花了区区100亿港元。
先买后卖,闪转腾挪之间,李嘉诚将彼时的香港首富李兆基拉下马来,从此就没下来过。
后来,在接受《财新》专访时,李嘉诚曾坦言,“出售Orange成为我们公司最成功的重大交易之一”。
从2002年开始,和记黄埔开始以合理的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获取3G牌照。根据其2012年年报,和记黄埔投资在欧洲3G的总资产为2252亿港元,占其8039亿港元总资产的28%,成为占比最高的业务板块。
再之后,从4G到5G,李氏家族的电讯业务长期是其非地产业务的重要支柱。2019年,长和在全球范围内的电信业务营收达到1025亿港元,营收占比23%。
驱动李嘉诚果敢进军电讯行业的主要因素,源自他对科技行业常年的追踪观察与喜爱。
“我非常喜欢看书,追求最新的科技知识。我非常留意与自己从事行业有关的新信息和发展转变,无论做什么生意,你一定要喜欢它和爱它,这样才有进步。”2013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李嘉诚这么说道。
入股Zoom之前,Facebook是维港最成功的投资案例。
2007年,成立不过三年的Facebook积累起了数千万的用户群,体现在营收上却几乎一片空白。但李嘉诚只用了五分钟,就被Facebook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以及其在移动领域的业务前景所吸引,在2007、2008年共计投资1.2亿美元获得脸书0.8%的股份。后来,李嘉诚通过维港对Facebook继续追加了投资,最高时持有4.5%的股份。
彼时,Facebook的估值不过150亿美金,按当下Facebook的市值来计算,这笔投资给李嘉诚带来的回报达到近50倍。
在维港的投资版图中,不乏Skype、Siri、Waze、Summly、DeepMind、Slack、Spotify等明星项目,部分被微软、苹果等硅谷巨头收购,部分成功上市。
而行事低调的周凯旋,普遍被外界认为是李嘉诚投资版图的“影子推手”。
自成立以来,维港对外沟通的面孔一直是周凯旋。李嘉诚对这位合作伙伴极其信任。维港整体的投资逻辑,深受李嘉诚影响,但周凯旋在维港有着极高的自主权。
据虎嗅报道,在维港,投资是在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基础上启动,并邀请李嘉诚加入,不同于其他创投公司先募集好一批资金再着手进行投资。也就是说,维港很多的投资行为背后,周凯旋才是操盘手。
比如对Zoom的投资,就是由周凯旋一手推动,她亲自与Zoom创始人袁征达成了这笔交易。在谈及为何要投资Zoom时,周凯旋这样表示:“我总是这样比喻——人与人基因相似度可高达99%,但就是这1%造就你的独特和与众不同”。
有趣的是,她曾对《财新》表示,“背后原因挺搞笑的,同年李先生(李嘉诚)的集团高层,要求花2000万港元购买高级视像会议硬件设备,当时把李先生吓傻了,气得‘七窍生烟’。当他知道我们投资了Zoom这个能云端化、专注企业服务、简单易用的低成本软件时,没有人比他高兴了。”
周凯旋曾表示,维港的投资攻略主要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与李嘉诚的传统业务有协同价值的项目,二是那些能解决巨大问题、探索未来愿景、推动前进的颠覆科技。
二
“周凯旋逼我们拿她们的钱,”众包地图导航应用Waze创始人兼CEO Noam Bradin曾表示,周凯旋是“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人”。
注资Waze被认为是维港投资最成功的项目之一。2011年10月,维港投资联合KPCB对Waze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后者在2013年6月被Google以13亿美元收购。
Bradin对周凯旋的行事风格印象很深,他告诉网易科技,在维港注资后,有一次他告诉周凯旋,想和一位互联网公司高管见面。让他惊讶的而是,当时正在硅谷出差的周凯旋,派她的私人飞机将Bradin和那位高管及其他相关人士,都接到了拉斯维加斯的一家酒店共进晚餐。
周凯旋的这种行事作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维港投资的风格。
有超过24位同周凯旋合作过的知情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周凯旋有时与投资对象在喝过一杯咖啡后,就决定投资他们的初创公司,并且不需要李嘉诚的签字。
Misfit 的CEO Sonny也指出,周凯旋与其他的风险投资者完全不同,周在与他视频通话24小时之后,就投资了他那家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公司。
周凯旋
在文章开头,我们已经提及,维港主要投资高新科技中早期项目的创投公司。与相对成熟的项目相比,这种投资选择往往面临更高的风险与更高投资回报。
另一方面,由于委托基金全部源于李嘉诚,维港这种家族化的投资基金,也使得投资立足点更加长远。很多周期长、失败率高的项目,普通PE不敢问津,而维港却不会拒绝。
这意味着维港有着比其他投资机构更高的自主权,更自由的投资选择,反应决策更快,但也面临着更高的投资风险。
事实上,除了被外界熟知的那几笔成功案例,维港也有过失手。比如其投资的金融交易软件RFinity和手机安全公司Fixmo,早已淡出公众视野。对于这些并不成功的投资案例,李嘉诚、周凯旋、维港集团都闭口不谈。
不过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李嘉诚在科技圈的投资已经足够成功。也正是因为其在Facebook、Zoom等项目上大获成功,人们选择性忽视了维港那些并不成功的项目。
如今,维港的细分投资领域已经涵盖了人工智能、人造蛋、人造肉以及新医疗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重新梳理维港的投资风格,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追求更高风险更高回报,且出手更快的投资选择,与李嘉诚以往的从商理念稍有不同。
正如李嘉诚被外界熟知的那句话:“把90%的时间用来思考未来的事情和失败。”在李嘉诚商业帝国的落成中,其一直在极力对抗风险。如2000年,他拟以450亿美元竞购德国3G牌照,但在竞价环节及时退出,躲过次年的网络科技泡沫。
三
2003年,经济学家郎咸平主持的一次论坛上,有人向李嘉诚这么提问:“李先生,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李嘉诚的回答是:保守。
创业70年,李嘉诚对现金流的掌控和低负债率的追求鲜少有人能企及。
据棱镜报道,过去这么多年,长和系的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长实集团的负债率也仅有2%。相比香港四大龙头房企平均32%的资产负债率,也要低出不少。作为对比,近些年疯狂扩张的恒大,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于85%。
客观上,内地房企与香港房企全然不同的资产负债水平,并不能作为衡量业绩水平的标准。个中区别在于,发达经济体的房企业务模式更加多元化,融资需求小,由此能够保持更低的负债率。如香港房企采取物业开发与自持出租混业经营,2018年前十大房企房地产投资收入占营收比重平均值高达47%,租赁业务利润率高,能提供充沛现金流,资金内生能力强。
而在内地,房企业务仍以物业开发销售为主,资产负债率更高。
这从根本性上决定了,内地的房地产生意并不好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下,房企要承担起更高的现金流压力,边际业务的扩张并不好做。
反观李嘉诚,其从核心地产业务向外扩张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扩张方式多数为海外并购与投资,以娴熟的资本运作手段撑起商业帝国,也大有脱离地产业务之势。
从规模来看,主营业务仍聚焦于核心地产的国内房地产企业,自然不能与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产生直接对比,让他们用李嘉诚的方式“成为李嘉诚”,也不现实。
但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相比之下,李嘉诚显然有着更宽阔的国际视野,无论是产业扩张还是投资分布,其商业手段都比一众房地产企业家更加高明。
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李嘉诚都毁誉参半。2015年完成“世纪大重组”后,李嘉诚旗下资产“脱亚入欧”已经基本完成,其在欧美份额不断增长、香港及内地份额进一步下降的情形仍在持续。
2015年,长和营收中尚有20.5%来自香港及内地,来自欧美的收入占比是44.2%。到2018年,营收中10%来自香港,9%来自内地,合计营收占比为18.4%,相比之下,其来自欧美地区的收入占到营收的59.4%。
2013年提及这一资本运作,李嘉诚对《南方人物周刊》表示,是基于商业判断。
“我们在世界52个国家都有投资和营运,除了香港与内地和亚洲区外,还遍及澳洲、中东、欧洲、北美和中南美洲。不同地区的经济与不同行业的表现各有其循环起伏,有助集团平衡营运风险。”
单从商业角度而言,李嘉诚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让其面对风险有了更灵活的腾挪空间,这种立足全球的视野,也为维港投资提供了出海经验。
维港的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美国硅谷和以色列。硅谷是全球科技巨头的聚集地,也是全球资本的逐利场。而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同样极为密集,据格隆汇2017年的一则报道,过去5年,以色列每年初创企业的平均增长数量为927家,年均增长率为10%,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以色列的资本市场更专注技术,且崇尚“快进快出”的投资手法,而这与维港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根据以色列风投研究机构IVC的统计,维港投资在2012年“以色列最活跃的10所风投”中位列第二。而且自2011年开始,维港投资已经在以色列累计投资1.8亿美元,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外国创业投资人。
中国的房地产大佬缺少的,恰恰就是李嘉诚的国际视野和前瞻性,哪怕走出国门,他们买买买的对象,也往往是大楼、土地或者足球俱乐部,而现在,投资海外高科技项目的机会,在短期内已经不复存在了。
参考资料:
1. 李嘉诚们扼杀了香港经济吗?新浪财经;
2. 李嘉诚玩转“二马”,全天候科技;
3. 被低估了的李嘉诚?秦朔朋友圈;
4. 李嘉诚摘瓜,虎嗅;
5. Zoom造富神话:市值8000亿,VC/PE赚翻了,投资界;
6. 碧桂园大转身,华商韬略;
7. 90岁的李嘉诚宣布退休,南方人物周刊;
8. 维港投资:李嘉诚财富版图的一大支点,格隆汇;
相关推荐
转型高科技,许家印还是得学李嘉诚
许家印马化腾马云,联手造车
从六款车到宇宙车企:许家印还差几个特斯拉?
许家印圆梦? 恒大首款电动车将于未来3个月内投产
许家印为造车再出手:收购英国轮毂电机公司Protean
2019胡润百富榜:马云、马化腾、许家印位居前三
最前线丨恒大旗下恒驰首款车明年亮相,许家印:总结起来就是“买买买”
【虎嗅早报】李嘉诚基金会每年资助1亿,汕大未来4届本科免学费;科创板交易系统正式上线
“双马一滴”联手,扶得起恒大汽车吗?
李嘉诚的神秘花园
网址: 转型高科技,许家印还是得学李嘉诚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207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