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推动开放式创新需要怎样的领导人?

推动开放式创新需要怎样的领导人?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10月14日 16:18

Kr8特邀作者

黄震:《开放式创新:中国式创新实践指南》作者,世界500强外企中国区战略总监,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的观察者、研究者、实践者。黄震先生将新书的精要整理成“开放式创新的六脉神剑”,以馈Kr8读者。

阿里巴巴公布了2020年财年的业绩,其中来自云计算的收入达到400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62%。自从2015财年阿里云首次在阿里巴巴财报中出现,六年时间增长达到31倍,是近年来阿里巴巴所有业务板块中规模增长最快的。

不久之前,Canalys发布的报告显示,阿里云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高达46%;在此之前, 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阿里云在IaaS(Infra as a Service)公有云服务领域,市场份额已跻身世界第三,仅次于亚马逊AWS和微软的Azure。而在亚太地区,阿里云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第一。

视线转到2010年,中国深圳的IT领袖峰会。李彦宏说,“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但是马云却表示,“对云计算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希望!”

李彦宏可能当时不会想到,19年以后的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他输给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阿里云的创始人,他叫:王坚!

虽然望见未来,但落地依然艰难

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显示,70%以上的高管认为,在未来的3-5年,创新是推动公司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公司加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只有1/3的高管表示,他们只有在需要时才不定期地管理创新工作。同时参加调研的高管中,大约65%对在创新领域所做的决定表示“多少有些”、“很少”或“完全没有”信心。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创新与实践方面的巨大鸿沟。即使公司高层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创新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但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依然超越他们的想象。

当商业领袖望见未来之时,他们会非常需要创新部门领导人的出现,带领团队,走进空气稀薄地带,最终活下来,终于抵达,虽然终点很远,路途上走得很辛苦。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只有马云而没有王坚博士,阿里云可以走到今天。

但是像王坚博士一样的创新部门领导人实在是太稀缺了,阿里云成功的路上也充满血与泪。阿里云第一任技术总监,亚洲第一个ACM全球大赛冠军的林晨曦,在后来回忆时说道,“如果换一个人,不是(王坚)博士,也许早就挂了10遍了。”

为什么是王坚博士?为什么他可以走出空气稀薄地带?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200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阿里云成立了。2003年到2006年,Google发表了四篇论文,内容涵盖分布式文件系统(GFS),并行计算(MapReduce),数据管理(Big Table)和分布式资源管理(Chubby),由此奠定了云计算发展的理论基础。

从2006年到2008年,亚马逊、Google、微软等相继推出云服务生态系统和云计算平台。2009年起步的阿里云,看来不算太晚。

但是对于阿里云而言,一切都没有先例可循,都要从零开始。2010年到2012年,连续几年的年终考核上,阿里云都是集团所有部门中垫底的那一个。工程师的黄金时间就那么几年,许多工程师都熬不住了,不愿意在黑暗中一直摸索,超过一半的人离职转岗。

而且在阿里巴巴内部,许多人也在看着王坚博士的笑话,许多技术部门的领导人虎视眈眈,就等着阿里云结算,然后去接手优秀的工程师。甚至有人直接在阿里巴巴内网上说王坚是骗子,而且部门之间因为阿里云把桌子拍的震天响,最后还需要马云亲自下场表示支持。

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总裁刘振飞,曾经问过王坚博士,为什么外面那么多人骂你不靠谱,好像并不在乎。王坚博士想了好久,他说“我这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几年之后,王坚博士道出真实的心声, “有时候坚持是很难的,有时候放弃是很难的,进退维谷,但是具体到做(阿里云)这件事我觉得坚持是很难的。”

“但是,”王坚博士补充道,“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新理念的接纳,因为第一口自来水从水龙头里流出之前,没有人相信。在阿里云出现之前,国内也没有人觉得这个新技术能推动社会进步。我愿意做那个引水的人。领着一群年轻人,去做一个中国人从来没有做过,只在他们脑子里存在过的东西。”

一直到2013年8月15日,阿里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5K希望上线提供服务,这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单个集群超过5000台服务器的通用计算平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这种能力的公司。

而这时,大家才开始关注王坚博士的过往经历,一个不断走出舒适圈的“异类”。28岁获得杭州大学心理学博士,30岁晋升为心理学教授,硕士论文《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是中国首部讨论人机交互的论文……

1999年,37岁的王坚博士离开杭州大学,入职微软亚洲研究院,主要成果包括手写数学公式识别器、SQM大规模数据处理系统、数字墨水、支持亚洲语言的无模式切换用户界面等。2008年,王坚博士加盟阿里巴巴。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安全团队负责人吴翰清还谈到,“(王坚)博士是唯一一个能把技术讲得连马云都能听懂的人。阿里有很多技术VP,但他们都没有博士这本事,所以只能做到VP,而做不到CTO。”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博士

创新部门领导人:三项要素,内外兼修

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和观察,加之对于王坚博士案例的研究,发现在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公司创新部门领导人往往是“内外兼修”,“内心坚定”,可以总结为三项要素,分别是:对于公司以及创新的热情;熟悉公司的文化以及内部流程;以及敏锐把握创新的趋势和方向。

首先,表现出色的公司创新部门领导人,都对于自己所服务的公司以及创新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出超越平均的热情。他们明白创新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同样也愿意以自己的“企业家精神”来探索在公司的流程和框架内践行创新的方式。

其次,这些领导人,大部分在公司都有5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对于公司文化以及内部的流程非常熟悉。正是因为这样的熟悉程度,可以帮助这些创新部门的领导人,可以直接和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对话,或者通过内部的网络寻找到公司高层领导的支持,获得开展开放式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另外,他们也了解如何推进创新项目在公司内流程的进展,甚至有些时候,他们还了解流程中的“隐藏关卡”,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帮助他们加速通过流程。

再次,这些领导人对于外部的技术与商业模式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沟通、交流和学习,把握创新的趋势和方向。在此基础上,他们也勤于思考,希望寻找和探寻这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和公司战略方向的契合点。

可遇不可求的公司创新部门领导人

正是由于创新部门领导人的这些特质,这使得他们可以在公司内部获得支持,同时寻找到外部的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和公司战略方向和业务的结合点,使得方案和项目更容易获得支持,并在公司的流程框架内顺利推进。         

在系列文章第一篇《高层管理者如何推动开放式创新?》中,笔者提到了构建开放式创新文化的重要性。构建开放式创新的文化是企业实践开放式创新的基础,而打造和发展创新组织则就是主体和骨架。创新的领导人既需要有对于创新的热情,同时还需要“内外兼修”,对于公司内部和外部都有很强的熟悉度。

正是由于这些开放式创新领导人的热情、专业和奉献,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在中国萌芽发展,许多公司的在华创新团队也在他们的带领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接下来,黄震先生的“开放式创新的六脉神剑”的系列文章将会陆续与读者见面,敬请关注!“开放式创新的六脉神剑”系列文章:

高层管理者如何推动开放式创新?

推动开放式创新需要怎样的领导人?

如何衡量创新团队与公司母体的距离?

创新团队如何获取内部支持?

创新团队如何快速迭代?

创新团队如何平衡全球化与本土化?

看不够

“36氪创新咨询”微信公众号在等你。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微信搜索“36氪创新咨询”(ID: Kr8-36Kr-Innovation),创新不落人后。

Kr8制图

相关推荐

推动开放式创新需要怎样的领导人?
高层管理者如何推动开放式创新?
创新团队如何获取内部支持?
如何衡量创新团队与公司母体的距离?
创新团队如何快速迭代?
开放式创新的缘起:为何最顶尖的实验室却错失改变世界的机会?
开放式创新助力内部创业者
爱普生新设CVC,加速开放式创新 | Kr8首发
创新依旧“那些年”——开放式创新的形式: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
神奇技术在哪里?开放式创新兴起的原因

网址: 推动开放式创新需要怎样的领导人?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2429.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