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王驾崩,三星帝国走向何处 | 超级观点
带着观点看商业。超级观点,来自新商业践行者的前沿观察。
本期嘉宾:
陈于思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GGV纪源资本投资人
罗波 混沌大学创新领教,上海跃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永杰 独立ICT评论人,公众号「班门弄斧」主理人
王镜宇(主持人) 36氪董事会秘书
编辑|文华 陈昭彤 王睿雨
核心要点:
1.李健熙打破变革阻力的路线图是值得很多企业家借鉴的,第一,直面危机,第二,凝聚共识,第三,铁腕换帅,第四,挖掘人才,第五,制定三星的宪法,最后,士官学校。
2.三星能够做到现在的地位,第一,他能够砸人,第二,他能够砸钱,第三,他愿意砸时间。
3.目前对三星而言,最核心的在于李在镕是否能够像他的父亲那样,发起灵魂深处的变革,用咱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灵魂深处闹革命。
编者按:本文由36Kr Live整理而成,有删减。戳此可回看完整直播>>
三星经验中国化
罗波:我们研究三星必须要回归到一个重要的切入口——1993年。1993年是三星发展的拐点,在这一年,李健熙提出了三星的新经营。新经营的核心是推动三星从一家生产本土低价格、低质量产品的企业成长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李健熙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李健熙是在1987年他的父亲李秉喆去世后接班的,在1988年他宣布要进行“二次创业”。“二次创业”这个词,我们应该耳熟能详,这跟新经营之间有着非常强的关联。但是他的“二次创业”失败了,也就是说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的变革陷入了僵局。李健熙的变革停在口头层面,他下达的284条指示,得到执行的只有一小部分。因此,李健熙变得非常得焦虑,他分析其中核心的原因是三星50年来形成的企业结构根深蒂固,让三星人没有办法从“三星第一”的固定思维中摆脱出来。那段时间他非常焦虑,1992年的夏天到冬天,他深受失眠折磨,体重至少下降了10公斤。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三星发起“新经营”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李健熙的二次创业失败了,而失败背后最核心的原因,则是他没有办法跟公司里边根深蒂固的组织惯性做斗争。所谓组织惯性,也叫组织心智,组织心智是会阻碍一个公司发展的,因此在变革发展过程中,要跨越组织心智。李健熙总结其中有三点对我们有借鉴意义:一个是思维定势,第二个是路径依赖,第三个是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正是这三点使得三星的二次创业彻底失败了。
所以,三星之后发起了新经营,李健熙也充分认识到了变革的阻力。他打破变革的阻力的路线图是值得很多企业家借鉴的,第一,直面危机,第二,凝聚共识,第三,铁腕换帅,第四,挖掘人才,第五,制定三星的宪法,最后,士官学校。首先,很多时候领导人接班一家公司之后,会制定宏伟的战略,讲一个大口号,而这其实是没有用的,所有的变革都是从能否真正直面危机开始的。当时李健熙带着三星的高层高管到了美国洛杉矶,看到他的产品放在角落边,而索尼和松下的产品则被放在最明亮的位置。这让他十分刺痛,他知道如果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三星必然会死去。
正是在经历了这样的一些事件之后,大家才能更深刻地看清真正的危机在哪里。当他真正认识到危机之后,这个凝聚共识很容易就形成了,三星花了大概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凝聚共识。当时三星选了洛杉矶、东京,法兰克福等几个地方开会,在1993年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开了马拉松式的会议。而这些地方的选择是有讲究的,他需要打开大家战略思维的空间,像日本是电子产业的高地,美国是整个全球存量和增量最大的市场,法兰克福是因为东西德刚刚统一,社会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他也在法兰克福发表了三星新经营的宣言,法兰克福会议也被称为三星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整个半年的时间里有1800多人参加会议,李健熙也提到法兰克福会议是三星重获新生的日子,是永远值得去纪念的。
他发布了三星新经营的蓝图,这个蓝图是从最底层开始的,叫“变化从我做起”,他告诉大家为什么一定要变。这一变化过程有一点非常好玩,他告诉大家一定要反省过去,反省自己。这跟华为很像,华为叫自我批判。再往上走他提到,方向要以质量为主,其中要通过“三化”去实现,国际化、符号化、信息化,最终希望三星能够成为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超一流企业。这样的共识凝聚清晰之后,就会涉及到人才的问题,三星铁腕换帅,首先对用人文化做了改变。
接下来谈到三星的狼性文化。如果我们将三星和华为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特别好玩。 三星的狼性叫嗅觉敏锐,善于捕捉机会,富于进取心、攻击性、团队精神。简单来讲,就是:做不好就滚蛋。这跟华为很像,华为的狼性叫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同时,三星对人才尤其关注,做了大面积的人事调整,299名高管做了人事改组,重新任命了秘书室人员,调整后的秘书室帮助李健熙去做变革。
让我很惊讶的是,在很多需要政府去做的事情上,三星会聘请非常多的基础科学家,他把他称之为「新树种人才」,他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非常高的。三星宪法是为了巩固变革的,他当时说到问题不在于生产不合格的产品,而是生产不合格产品背后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所以他制定三星宪法的核心就是用来克服官僚主义,这跟华为也很像。
当时李健熙有很多惊世骇俗的变革口号,比如,“除了老婆孩子,其他都要变”。同时三星还发布了变革33训、变革从我做起等,翻译了几十种语言,50万册,要求大家必须要去学。最后,就是三星的士官学校。他的人才开发运作的还是全球顶级的,尤其在国际化人才开发方面做得非常棒。
2020年被称为三星经营的元年,因为他们超越了索尼。现在大家说三星股价下跌了,会形容为“掉了一个索尼”。他在2020年讲到“回归初心,摒弃傲慢”,因为大企业很容易傲慢。同时,它五到十年的发展规划,依然是继续寻找挖掘未来的“数种人才”。
三星半导体领先的奥秘
陈于思:其实网上有非常多的文章讲三星从七八十年代是怎么样从一个做组装,成为做半导体的企业。最早三星从日本人那边“偷师”,并花了很多钱请这些日本比较领先的半导体工程师们,在周末或者空闲的时间来韩国打工,做一些零工。当然,一个日本工程师身边一般都围着五六个韩国的工程师,这也能够证明三星还是一个非常有狼性的公司。
三星整个半导体发展最快的时候,大概是从1990年到2010年左右,其中最巅峰的是2017年,那时全世界的内存和固态硬盘的市场都是由三星控制的,它的半导体部门的净利润率是40%,毛利润率接近70%,就是因为它完全掌控了市场的供给,所以他可以想定什么价钱就是什么价钱。
而三星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他能够砸人,第二,他能够砸钱,第三,他愿意砸时间。其实今年做半导体也特别火,有大量的资本涌入到这个行业里面,但是如何能够高效地砸钱、砸人和砸时间,就需要三星整个体制,包括这套狼性文化和运营的体制共同作用。
三星具体是怎么砸钱、砸人、砸时间的呢?
1980年代,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一穷二白,跟我们现在很像,很多韩国优秀的理工科学生在本科毕业或者硕士毕业之后,会去美国读博士。那个时候韩国非常地落后,没有多少学生是愿意回韩国的。而三星做了一件什么事呢?他去硅谷所有的世界半导体公司的总部旁边开了一个北美研究院。用两倍的薪资(要是两倍不动,就花三倍)把这些人全部招到了北美研究院。当时北美研究院把大概有几百位在海外读博士的韩籍人招到三星的研究院。
但是他后来又做了一件特别厉害的事,在做了几年之后,他把研究院给关了。当时那几百位博士就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留在硅谷还是回到韩国。所以在那个时候他就转化了一批韩国的博士回到了韩国来做半导体研发,这些人就成为了之后奠定三星未来半导体产业研发世界龙头地位的一批种子。这批人回来之后,很重要的就是继续培养人才,因为半导体这个行业还是非常靠人的。三星就开始出奖学金让韩国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去美国读博士,他也会送自己的优秀员工去美国读博士或者博士后。三星现在电子的总裁和三星半导体的董事长金奇南,就是1990年代被送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去读的电子工程博士。
三星现在半导体的四位高管,是四个博士,两个院士,还有一位还是韩国和美国双重院士,这就奠定了三星半导体在全球领先的地位。半导体可能是全世界智力密度最高的行业,这点三星就做得非常地好,他对人才特别愿意出钱。我们当时做过一些研究,三星的工程师的工资在全世界半导体范围内都是高的,在三星半导体工作当时是全韩国可能收入最高的行业,可能只有顶尖的金融机构收入比他高。
看中国,我们国家互联网行业发展得非常快,BAT、字节这些巨头企业里的工资是非常高的,很多半导体人在本科或者工作早期一般就会自学一些编程,后来也都去互联网大厂当了码农。而三星也是一样的策略,靠非常高的工资把这些人才给网罗住,所以韩国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因为东亚文化对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三星就愿意用高工资留住人,愿意花十年的时间去培养这些人才让他们去美国读书,在美国的公司工作,这样子就砸出了一批人。
三星第二个做得特别厉害的就是砸钱。半导体行业有几个特色,首先,它是一个资本密度很高的行业,三星当时干了一件特别“狠”的事情,叫做逆周期。半导体行业在国外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因此他的周期性非常明显,就是说行业里有波峰有波谷。比如下游需求好的时候,大家会疯狂地扩产能。在经济不好、需求不够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把产能关掉,就是经济学里的需求和供给。
三星进行逆周期操作,越是全世界半导体需求小的时候,他来扩产能。大概2010年左右,全世界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都在最低谷,三星就疯狂地扩产能,于是就把日本尔必达,还有台湾的一堆厂商都挤破产了,挤得全世界只剩三星、韩国的SK、美国美光三家厂商。于是三家厂商从此就控制了全世界DRAM的供给。
这样一波逆周期的操作的背后一方面少不了韩国政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也因为三星家大业大,除了半导体,还有非常多其他的产业可以把收入做起来。通过一波逆周期的操作,三星把存储、内存、显示、闪存这几个行业都已经做到全世界第一。
第三个就是砸时间。半导体的研发,尤其是三星做的行业,其实不光要做设计,同时也做制造。而半导体的制造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的环节,因为物理和化学很多问题太复杂,是没有办法通过理论去推导的,很多时候只能说大概知道是什么方向,但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就需要不断地去试。三星这时候就充分发挥韩国人或者是东亚人拼命的精神了,你美国人一天干八个小时,我就给你三班倒,两班倒,我一天干24个小时。美国的研发工程师周末要出去玩,而三星的工程师就睡公司里拼命做。
当时三星特别厉害的一点是在闪存的领域,第一个做出来了3D堆叠的结构,这也是现在最主流的结构。这个结构是三星投入了几千名工程师,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不断地去进行研发,试错,才做出了这样非常先进的结构。我还记得当年我读书的时候读到三星的论文真是觉得太厉害了,这个看起来像科幻小说一样的东西居然给做出来了,也证明了三星投入大量的资源来进行攻关,他非常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来做研发。
半导体产业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当时美国人要联合韩国人打日本人,所以不管是美国上游的设备,还是下游的应用公司,如果韩国和日本东西差不多的时候,他们会更愿意用韩国的产品。因此三星的发展也有历史机遇的因素,但三星整个组织能够用最高效、最优化的方式协调运用资金、人才和时间三项来进行攻关。三星这样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怎么弯道超车?
孙永杰:现在闪存,包括通用的CPU这部分,我们中国企业基本上没有先机了,我们是在追赶,那就会很费力。未来随着5G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比如现在提出一个AI的芯片,那这个AI芯片未来到底在产业属于一个位置,我们到底有没有产业机会?我想到三星当初进到闪存和内存芯片领域的时候,都是行业的低谷期。有很多日本企业当时为什么在竞争中失利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坏了,我撑不下去了,没有利润可图了,然后就退出去了。而三星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投资,加大投资额,宁可亏损也要用钱把对手干掉。
回到刚才的问题,未来中国的芯片产业针对AI和5G的用户,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而不至于跟在别人后面追?我并不是说中国追不上,而是说因为像三星、英特尔这样大的芯片企业已经占了先机,我们去追的话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我们能不能在一个新的产业爆发点、新的芯片领域,去发挥或者借鉴之前其他芯片企业的成功经验,我觉得这是有机会的。
另外,这个行业并不是说拿钱砸就可以的,拿钱砸的同时要预先判断未来市场和技术投入。当我们在做32层的时候,想不想到未来64层?在维持投资,维持现状扩大产能的同时,更要把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发展芯片产业未来技术当中去。
比如三星在投重资的时候,他在扩大产能,把别的对手挤掉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发新的技术,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要在维持现状基础上立足未来,这也是考验一个企业高瞻远瞩的能力。
李在镕,“富”得过三代吗
罗波: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我不知道这在三星身上是不是会印证。就现在来讲,他所面临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我个人认为三星的崛起,除了有历史机遇的因素,很大程度上与李健熙本人有非常大的关系。
三星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他跨越了多次的S曲线,李健熙内心很笃定,他有非常强的历史责任感。他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坚持长远的目标;其次,他很有集权管理的意识,当然这种集权管理是否适合当今时代也值得思考;第三,他的忧患意识非常强,同时他像很多理科生一样沉默寡言、习惯倾听别人谈话、勇于承担职责。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李健熙身上有非常显著的企业家精神,而就我目前了解来看,李在镕相比而言还是有蛮大的差距。而且,当下时代面临着很多困难,这个过程对三星来讲是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会让三星未来的路更加艰难。
因此我认为目前对三星而言,最核心的是在于李在镕是否能够像他的父亲那样去发起灵魂深处的变革,用咱们中国人来说就是,灵魂深处闹革命。我认为这可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对于三星未来的发展,持保留的态度,所以我们中国很多企业还是会有非常多的机会。
孙永杰:对,我觉得一个企业领头人的个人风格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风格。经过这么多年,三星的企业文化,包括创新文化、管理文化、人才文化,跟李健熙的个人的色彩到底绑定得有多深,这个是很关键。如果他留下了一套流程制度,那么他的继任者李在镕也不会对它有太大的影响。就像库克在乔布斯之后接任苹果后,整体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是在经营上做了一些改变而已。
其二,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在闪存和内存芯片这个领域,我觉得短期内三星很难去找到对手,而在显示业务这个领域内,我觉得像国内的京东方可能还是有一些机会,但也要看未来三星前进的步伐有多快。但至少从目前OLED来看,我们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三星在市场上仍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
陈于思:补充一下,我觉得关键还是看三星整个公司的组织文化。巴菲特经常说,一个值得价值投资者长期持有的公司,并不依赖于这个公司的一把手,就是即使换上一个比较平庸的CEO,这个公司还是可以运行得非常好。其实三星现在就踩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毫无疑问它过去非常成功,包括在整个组织文化里韩国人非常愿意拼,愿意牺牲,有高度的纪律性,而当它整个集团的舵手从李健熙传到李在镕手上以后,到底整个公司是否能够还是按照现在的运营方式运营,其实是一个问号。
正如孙老师所说,三星在半导体行业所具备的技术领先性、人才领先性,以及资金领先性,在中短期内很难被超越。而且三星有非常全的半导体的产业线,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技术之间有非常多的协同效应,这也是三星非常大的一个壁垒。但不可否认的是,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迭代中的摩尔定律已经在逐渐失效的过程中,所以未来技术的迭代其实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我相信我们中国现在一些企业,像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京东方等,在未来中长期还是非常有机会赶超三星全球领先地位的。
QA环节
Q1:如何比较华为和三星电子,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罗波:首先看业务结构,三星的业务结构会比华为的业态丰富得多。比如它的四大类产业布局,消费类电子、IT跟移动,设备解决方案,还有最新收购的哈曼。以手机为例,全球利润最高的两家企业是三星和苹果,最大的优势是它们的全产业链,这种全产业链很厉害,说明它被卡脖子的地方不会太多,我们现在看到华为就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但在技术研发方面,华为和三星都投入非常多的资金,也非常地重视基础科学等等这样一些方面,这是很厉害的。
一个企业在变革期,尤其现在整个电子产业处在大的变革期,领导人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企业处在很平稳的周期其实相对好一些,因为有巨大的职业经营团队在背后运作。今天我们谈到一个好玩的话题,就是任正非跟李健熙其实只差了两岁,李健熙是1942年的,任正非是1944年的,但李健熙已经去世了。我们再看华为的任正非,他的精力各方面都非常充沛,大家经常会看到他的一些采访。我认为这是华为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优势。一个企业的创始人,他的凝聚力和他的精神对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当整个电子产业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情况下,三星的未来还有很多不可知的因素在里边。如果我们做一个对比,会发现这两家企业里很多东西都特别好玩,比如我刚讲狼性精神,华为注重基础科学家,注重研究的精神是我们大家应该去学习的。我们不要只看这个表层的结果,这个意义不是很大,要往底下去打一打,这是在高速发展的电子行业里的核心精神。
Q2:三星的产品,电子消费品,有可能在中国市场重现往日辉煌吗,它还有机会吗?
@陈于思:我觉得不确定性非常高,首先三星从来没有退出过中国的市场,它的电视或者很多家电在中国仍然占有比较大的市场。包括我们所有人的手机里面都是三星的内存、芯片,所以三星在各个领域都赚了很多钱。
从手机的角度说,我觉得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在中低端的市场里三星的机会不会特别多,因为华为的荣耀手机、小米、Oppo和Vivo在这个领域做得非常好,无论是产品力、对中国消费者的一些需求的掌控,还是对渠道的覆盖,其实都已经构建了非常高的壁垒。尤其他们又是中国品牌,更了解中国人。
中低端市场我觉得是比较难的,但是高端市场其实不太好说,主要是因为华为被美国制裁之后能够造多少高端手机,其实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的,而且四千元往上的安卓手机,国内基本上只有华为在卖。但是三星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大概四千块以上的手机反而是它的主力旗舰,是三星主要赚钱的领域。
按照目前的情况,也不排除明年很有可能三星的高端机会卷土重来,因为安卓高端机的用户,有一部分就会向下去买一些四千元以下的的手机,还有一部分可能会转到iOS系统,但iOS和安卓整体还是有一个非常高的转换的成本,所以剩下的会有一部分的用户最终会选择用三星的产品。这个时候可能三星就会决定要大量地进军中国市场,就像现在三星逐渐在把欧洲的失地从华为手里抢过来那样,在中国也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的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其实是相对比较不确定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正在经历变革的前沿。手机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了,到底是什么样的终端设备能够引领下一代的潮流还是个未知数。苹果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生态,如果苹果推出一款自己先进的电子产品,安卓阵营肯定还是要出一个类似的。在眼下的情况下,我觉得在下一代的消费终端,三星也是有一定机会的。
@王镜宇: 第一,其实三星从来没有完全失去过中国的消费市场。我们可能关注比较多的三星手机大家很少见了,但三星在整个电子消费品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品,比如说电视,还有一些其他的电子消费品依然在中国有一席之地。
第二,我们很多时候看一个产品,往往只看到我们眼睛视线范围内的终端产品,但其实我们没看到终端产品里面的零件。虽然我们可能都不用三星的手机了,但是不管苹果还是华为,甚至其他品牌的手机,其实有大量的零部件是由三星供应的,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所使用的是离不开三星的。
第三,现在的终端消费品,尤其是在移动电子消费品领域,终端的竞争是极其激烈的,但是终端背后的这些零部件的核心元器件,像CPU或者存储的供应,是相对来说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或者是有绝对门槛的。所以哪怕有一天,电子消费的终端变化了,但我相信它背后的供应产业链其实都不会有那么剧烈的变化跟竞争。所以这也恰巧也是三星的优势所在。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很多时候觉得身边的这种日常的感知,觉得是不是三星在这个领域不行了,恰恰反而容易被这个情况所蒙蔽,这是我个人的一些判断。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践行者,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
欢迎与我们联系,微信:cuiyandong66;邮箱:guanchayuan@36kr.com
相关推荐
旧王驾崩,三星帝国走向何处 | 超级观点
三星帝国,旧王驾崩
公众号七年:那些被改变命运的人,正在走向何处?
韩国“经济总统”李健熙逝世,强人谢幕,三星帝国迈向何方?
聚美、畅游私有化退市,“水土不服”何处安身? | 超级观点
三星S20:帝国最后的荣耀与挣扎?
李在镕案件重审,三星电子转型计划将去向何处?
“新继承人”、“贿赂”……李在镕能否带领三星帝国?
三星帝国遭日本钳制,老牌巨头还能恢复昔日荣光吗?
三星会长李健熙辞世后,韩国财阀世袭走向终结?
网址: 旧王驾崩,三星帝国走向何处 | 超级观点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361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82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47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214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14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58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2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21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080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