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爱看灾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无念,36氪经授权发布。
想必没有人会否认,2020年简直是个多灾多难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世界按下了暂停键,无数人的生活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从现实世界望向平行的电影世界,整个电影产业也遭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
在这样的基础上,《末日逃生》在国内的上映某种程度上让银幕内外达成了连结,甚至具备了一丝现实意义。
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本片已放弃了北美地区的院线发行,和众多其他影片一样,加入了“院转网播”的大军;另一方面,打着“2020年首部灾难片”的旗号,尽管豆瓣5.7分的成绩并不亮眼,但上映两天仍然取得了超过千万的票房成绩。
银幕上是无助的人们面对即将毁灭的地球踏上逃亡之旅,银幕外是疫情仍有可能卷土重来的现实处境。不管是现实还是幻象,人类似乎都“无处可逃”,甚至可以开玩笑地说,生活简直就是一部最棒的灾难片。
为什么观众如此热爱灾难片?灾难片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灾难片又有什么样的差异?以及,国产灾难片的时代——来临了吗?
国内市场对灾难片的类型需求很大
在聊灾难片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界定一下灾难片的定义。
《电影艺术词典》里对于灾难片的解释是:“以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为题材的故事片。其特点是表现人处于异常状态下的恐惧心理,以及灾难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并通过特技摄影造成感观刺激和惊惧效果”。
整体而言,我们可以将灾难片大致分为三类。第一是表现现实题材或自然灾害的灾难片,比如地震、海啸、洪水、风暴、雪崩、火山喷发、泥石流,如《龙卷风》、《天崩地裂》、《活火熔城》、《完美风暴》等;以及一些人类或有意或无意的行为所导致的灾难后果,包括火灾、空难、海难、矿难、病毒传播等,如《摩天楼》、《迫降航班》、《海神号》、《传染病》等。
第二是基于想象空间的、定位于未来的某种超现实的人类遭遇,如陨石撞地球、世界毁灭、大陆沉没、外来生物入侵等,这类灾难片主要集中于控诉当今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度开采和破坏,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如大名鼎鼎的《后天》、《2012》、《天地大冲撞》,以及《哥斯拉》、《汉江怪物》等。
最后一类则围绕灾难发生前的一系列漫长铺垫,或是灾害发生后人们漫长的疗愈过程展开,多聚焦于人们内心世界的准备及重建,真正的灾难场景甚至不正面展现,直接退化为一个模糊的背景或最终结果。比如:《神秘代码》讲述了灾难发生前的故事;《93航班》紧张还原了美国“911事件”被劫持的飞机上发生的场景;中国的《唐山大地震》则花大量篇幅展现一家人在地震之后历经多年后终于重聚,彼此寻求谅解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剧照
根据上面这样的分类,情报君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公映的灾难片,统计了下面的表格。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灾难片在国内市场表现一直都相当强劲,除了少部分由于质量较差,或是宣传不够,导致最终票房成绩不理想,剩下的大多数都取得了千万级以上的票房,甚至不乏10亿级体量的商业大片。
从出品的国家来看,好莱坞当仁不让是这类商业大片最大的产地,无论从类型的成熟度还是市场的号召力上来看,一直都具备很强的实力;即便是一些口碑并不出众的中等体量影片,也仍然拥有千万级的票房底盘。不过,这两年中国也开始尝试类型片的市场化拓展,将主旋律题材和灾难元素相结合,同样创作了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且市场表现出色。
好的灾难片无一例外都是在写人
一部好的灾难片,应该具备哪些元素呢?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观众们走进影院,在黑暗中度过这两个小时,除了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离”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内心对于另一重世界的期待。这其中,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审美层面的。
对于类型片而言,它不仅仅是作者根据一定的创作观念和既有范式创作而成,同时也蕴含了观众们的某种审美预期,灾难片则是其中最直观地展现作者和观众双向交流的类型之一。人们渴望从灾难片中看到日常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奇观”,天崩地陷、高楼倒塌、人类在难以抗衡的巨大灾难面前,渺小无助,但同时又展现出惊人的生存毅力。
随着数字影像和电脑特技的发展,昔日那些不得而知或难得一见的灾难场景在电影里“复活”,无论是熊熊大火还是汹涌巨浪,灾难场景给人带来了最直观的临场感和刺激的视听体验,某种程度上既唤起了人们表面的恐惧心理,同时也满足了内心深处的破坏欲望。
灾难发生过后,主角们历经浩劫,灾后重生,这时往往也可以给观众们带来某种满足和抚慰。如果把灾难片看作是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的话,那大多数灾难片除了描绘“自救”,还会展现有关“救人”的场景,甚至后者要比前者,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泰坦尼克号》的经典故事为什么可以代代传颂,除了宏大的场面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描绘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影片的最后,Jack把只能承受一个人重量的木板让给了Rose,自己却沉入冰冷的大海。很难说这究竟是爱的力量还是人性的伟大,但不管出于什么理由,这样“舍己救人”的场景,无论何时都令人感动。
《泰坦尼克号》剧照
朝夕相处的情侣、至亲至爱的母子、萍水相逢的路人,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构成了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网。有人能把火海中逃生梯的最后一个位置让给陌生的孩子,就有人会为了减轻负重将毫不相识的孕妇推下火海。尽管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但是在灾难面前,总是检验人性最好的时机。
可以说,好的灾难片都是在写人。只有人,才是故事的核心;也只有人,能让平凡的事件变得不平凡。
“英雄”之所以值得被歌颂,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做了很多人不敢也不愿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的出现是在展现人性的美好,在灾难当头给予人们希望,鼓励人们“成为这样的人”。灾难片中的“英雄”们,其实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但是他们展现出的人性光辉,让他们的存在变得不普通。
地震中的志愿者、火海中的消防员、预测危险的科学家、守护孩子的平凡母亲……无知面前有科学的警示、混乱面前有冷静的指导、危难面前有正义的坚守,而这些,或许才是我们喜爱灾难片的最大原因。
灾难片的差异化道路:好莱坞重视效,日韩扎根现实
灾难片这个类型概念,最早被提起还是在西方,尤其是好莱坞。早在电影诞生之初的那几年,默片里就出现了一些具有“灾难想象”的短片,比如经典的《月球旅行记》,可能是最早的科幻题材+灾难元素的融合作品。
直到20世纪70年代,“灾难片”作为一个电影术语正式开始盛行,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类型样式开始获得一定的商业回报。到了90年代,随着特效技术的发展及数码影像的普及,灾难片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题材也进一步扩大。
1970年的美国电影《国际机场》标志着灾难片的成型,紧接着,《波塞冬历险》(1972)、《火烧摩天楼》(1974)不仅为灾难片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商业成绩显著的同时,也获得了奥斯卡的青睐。从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独立日》(1996)、《龙卷风》(1996)、《完美风暴》(2000)、《后天》(2004)、《世界之战》(2005)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灾难片开始对地球进行着轮番的“摧残”。
《独立日》中的震撼一幕
有学者总结了好莱坞灾难电影史上发生的三次创作浪潮,分别是20世纪的30、70及90年代。共同点在于,这些时间大多由于社会动荡,民众内心的不安和恐慌情绪占据了主要因素,因而投射在了灾难片的类型创作上。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灾害频发,灾难片在形式风格和视听表达上不断拓宽,而主题也从早期的呈现奇观、激发恐惧到后来的唤醒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题材也变得愈发丰富。
2009年,一部带有“启示性”意义的超级大片《2012》诞生,这部灾难片预测地球将在2012年迎来末日,引起了全球观众的热烈讨论。影片几乎集合了所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洪水、海啸、地震、火山喷发,人类文明在顷刻之间毁于一旦。这部电影无论在视觉呈现还是商业回报上,都达到了灾难片的一个高峰,在全球收获了7.4亿美元票房,2012年还以3D格式在大陆重映。
除了好莱坞以外,韩国的灾难片在吸收了好莱坞的类型化发展,并融入了自己的本土化故事后,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无论在影片的质量还是国内的市场收益来看,都获得了较高的肯定。
《汉江怪物》、《摩天楼》、《潘多拉》、《隧道》,这些影片不仅在豆瓣上都有很高的评价,国内观众都很熟悉,而在韩国本土的票房成绩也十分喜人;2016年的《釜山行》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丧尸狂潮,至今豆瓣评分高达8.5;而今年的疫情又让2013年的《流感》“火”了一把,电影和现实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定的观照。
《流感》剧照
相比好莱坞特效大片里的“狂轰滥炸”和“天崩地裂”,灾难场面往往并非韩国灾难片里最重要的一环。尽管目前韩国的工业特效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在这些灾难片中,很多时候还是能够看到创作者对于现实的关怀态度。无论是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还是对于政府行为不遗余力地抨击,这都使得韩国灾难片在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大框架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本土化道路。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韩国灾难片中看到创作者们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汉江怪物》在类型化的叙事中融入了民族性的集体记忆创伤,也是本土叙事向西方类型化叙事的一次抗衡;《流感》除了对当下社会弊病的影射,以及对于统治阶 级的批判之外,还包裹了创作者的个人关怀:“如果未来有一天真的发生这样的灾难,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潘多拉》则是根据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诞生的灵感,导演认为这样的危机并不遥远,因而这部电影或也可看作是向更多人亮起的一盏警灯。
2019年,韩国本土电影票房的前十名里,有两部灾难片,分别是排在第三的《极限逃生》和排在第四的《白头山》。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超过800万的观影人次,且口碑出色,既有类型创新,同时也做到了商业开拓。可以说如今的很多韩国商业片,已经完全达到了和好莱坞大片相抗衡的地步。
除了好莱坞和韩国,日本也曾经是灾难片大国。早在1973年,一部名叫《日本沉没》的电影就激起了全体国民的恐惧。出于日本国民性中的忧患意识,整部片子都以一种严肃压抑的气氛来讲述,情感朴实,且十分真实。这部片子也获得了1974年的本土票房冠军。
在那之后,灾难片开始成为日本影院的主角。《新干线爆炸案》(1975)、《东京湾炎上》(1975)、《复活之日》(1980)、《黑雨》(1989)等片均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人们在面临灾难时的恐惧、思考以及彼此的救赎。
到了21世纪,灾难片的形式和题材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天咒》(2003)、翻拍版的《日本沉没》(2006)、恶搞版《日本以外全部沉没》(2006)、《252生存者》(2008)、《感染列岛》(2009)、《希望之国》(2012)、《请叫我英雄》(2015)、《生存家族》(2017),还有著名的《哥斯拉》系列、《海猿》系列等等,其中也不乏本土票房大获全胜的作品。
《日本沉没》(2006)剧照
至于欧洲地区,也有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开发灾难片的创作,但几乎都沿袭了好莱坞灾难片的类型化模式,整体的情节发展也围绕着基本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逻辑。比如挪威,这几年也有不少取得了不错票房成绩的灾难片,比如《海浪》(2015)、《大地震》(2018)、《夺命隧道》(2019)、《破浪而出》(2020)等,虽然大多比较套路,但整体质量也算是差强人意。
国产灾难片正迎头赶上
回顾中国本土的灾难片创作,相比较西方或邻国来说,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似乎都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国内灾难片从诞生之初,就展现出了和西方类型片完全不同的差异性表达。
国内的第一部灾难片可追溯至1957年的《雾海夜航》,在那之后,《飞越天险》(1959)、《战洪图》(1973)、《大气层消失》(1990)等一系列灾难片都不乏强烈的意识形态的展现,多是以展现具体的事件和人物为主,灾难场景大多相当简陋,人物塑造也比较单调。直到世纪之交的《紧急迫降》(2000)成为了国产灾难片发展的首次飞跃。
进入新世纪后,国产灾难片发展仍然缓慢,且质量良莠不齐。《极地营救》、《惊涛骇浪》、《极度险情》、《大沙暴》等一系列灾难片的尝试,虽然也多是以现实题材搭配灾难元素,但是在类型化以及整体的影像质感上,仍不免较浓的粗粝感。甚至,2008年的《超强台风》直接被网友戏称是“五毛特效”。
虽然一直以来,国产灾难片就不是以视效取胜的一种类型,且国内发展灾难片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但可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产灾难片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从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屡次刷新国内票房纪录,让人们看到了灾难片这一类型巨大的市场潜力;再到《逃出生天》、《救火英雄》等一系列港产灾难片,聚焦现实灾难场景的正面描写,同时丰富人物的内心塑造,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近几年,国产主旋律题材结合不同的类型风格,相互融合,诞生出一批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如去年的《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攀登者》等,再比如以一己之力带动国内科幻潮流的《流浪地球》等等。
这些电影从“小人物,大事件”的角度切入,同时叙事风格上尽量贴近本土化口味,既有场面的呈现,也有对于人性的歌颂和情感价值观的传递,最大可能地唤起了观众们的共鸣。
科技发展到现在,中国的电影工业已经相当成熟,而随着国内类型化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和多元发展,同时也出于观众们普遍对于灾难题材的喜爱,我们或许已经到了一个灾难片创作最好的时期。
国产灾难片若想要走出一条和西方叙事不同的道路,除了要在类型化的方向上不断精进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集中对于人的刻画,人性的描写,以及情感的真实体现。我们从不缺紧张刺激的事件和素材,我们需要的,是创作者更多地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去尽可能唤醒人们的共情,发掘人类共通的朴实情感。
总而言之,国产灾难片在经历了起伏的发展之后,正在逐渐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本土化类型趋势。至于接下来,《紧急救援》、《中国·医生》、《惊天救援》、《绝地追击》……未来仍有一系列灾难题材的电影在等着我们,搞不好下一个票房爆款就在其中。
参考资料:
1.仝长青:《中国式灾难片:灾难类型的本土化发展》
2.马迎:《人类反观自身的明镜——灾难电影类型模式分析》
3.机核:《<日本沉没>,从科幻灾难的经典,到跌宕离奇的冒险》
相关推荐
为什么人人都爱看灾难片?
人人都讨厌验证码,但我们为什么离不开它?
超级观点 | 未来可能没有导购一说了,人人都会是主播
用户更青睐头条微信,更爱看短视频,百度怎么办
在日本为什么人人似乎都有洁癖
人人车去“人人”,二手车C2C幻景破灭?
为什么说人人都应该懂一点拍卖理论?| 超级观点
人人都刷起短视频,音频行业“失声”了?
被糟蹋的人人网,回不去的社交圈
人人网,又活了?
网址: 为什么人人都爱看灾难片?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458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4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3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17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48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9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11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519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43
- 10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