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中国和力 | 张伯礼院士:疫情,让中医走向世界

中国和力 | 张伯礼院士:疫情,让中医走向世界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11月29日 09:44

(原标题:中国和力 | 张伯礼院士:疫情,让中医走向世界)

作者 | 广胜

“只是靠守,守不住的!”

72岁的张伯礼院士眼神坚毅,笃定地回复杨澜。

这次疫情让中医药大放异彩,“给了我们用事实说话的机会”,但在打赢战疫的背后,张伯礼的心里并不轻松。他在由网易新闻与毛铺共同打造的高端泛文化类访谈节目《毛铺·和文化录》第一季《中国和力》录制现场心情复杂。

《中国和力》第二集(下)|张伯礼:中药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来源:网易科技)

不轻松在于他不断地想着论证中医药的治疗机理,更在于他肩负着中医药传承的使命——这也是他的一生所向。

“中医要不断大胆引进现代的东西”,他指出中药也在不断进步,不会那么保守,不管是计算机、大数据还是生物医学,现在都在为中医所用。

这是中医药的“求变”,更是中医所秉承“兼容并蓄”和文化的呈现。在张伯礼看来,中医药是中国老祖宗几千年来积累的积淀,在我们这代人不能断,下一代人也不能断!所以要追求创新,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这种“和”的精神正在中国全面开花,例如毛铺酒的“和而不同”体现在产品层面,是清、浓、酱三香融合,含多种活性成分,荞香优雅,和而不同;体现在精神层面,是“和文化”,是兼容并蓄、中庸和谐,蕴含着包容向上、守正创新的文化价值。

同时,张伯礼院士所说的一切,正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基,“中医的理念不落后,是落后在技术,当年没这些先进的技术,现在有了,我们就要用,中医几千年来依然活跃,就是汲取当代的东西为我所用,发展自己。”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连花清瘟,在抗疫之前全世界没有一片药,只在中国卖,现在有十几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在销售,这加快了中医“走出去”的过程。

在节目中,张伯礼院士呼吁给中医药一些包容,机理论证一直在进行,同时,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

因为,中药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以下是《中国和力》与张伯礼院士访谈的部分摘选(下集):

“和”贯穿中医的哲学始终

杨澜:中国的医学和哲学有着非常深层次的联系,您是怎么理解的?

张伯礼:这是一个大命题,我们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中医这个历史有哲学的底蕴,这种哲学是东方哲学,例如强调天人合一,强调整体观念,强调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机能,所谓的情志医学,同时主张用自然的疗法,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古代中医里的主要观念。经过几千年来看,现在这些观念不但不落后,还证明有它的先进性,例如现在我们才知道人和自然要和谐,不要老喊人定胜天,人和自然首先要和谐,和谐了才有健康。

杨澜:中医中的阴和阳怎么才能够证明它的存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张伯礼:它是哲学的理念,一种约定成俗成,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阴后为阳,一种说理的工具,我们把向上的亢进的东西都称为阳,把低沉的安静的都作为阴。西医也有哲学,中医也有哲学,中医的哲学就是跟我们中国人古代的哲学一脉相承。

杨澜:您怎么看待中医当中的“和”文化理念?

张伯礼:中医讲和,贯穿中医的哲学始终,天人合一,就是人和自然界要和谐,讲到体内的整体观念,也是各个脏器的功能,整体的观念要调和。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追求的也是阴阳平衡,不是一定要达到完全正常的水平,只要平衡就行了,哪怕低层次的,只要平衡就维持相对健康。所以我们治疗的时候,也是追求阴虚了就滋阴,阳亢了,就抑制阳。

杨澜: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中医药领域当中有什么表现?

张伯礼:我觉得中医的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我们历代的中医药都不保守,除了传承好自己的,会把当代的先进的东西都拿来,要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中药也是不断进步的,当代中医人更不能保守了,更得吸取现在不管是计算机、科学还是大数据,还有西医在内的生物医学,为中医所用,为我所用,服务于中医药。

现代科技可为中医所用

杨澜:当我提到有些人对中医药的排斥或者是否定态度的时候,我看您并不是特别急切的要去反驳?

张伯礼:到了我这个岁数,都看透了,看开了,荣辱名利都可以放在一边,我追求的就是我自己喜欢的事业,很多疾病来了,除了西医药还有另一种方法,特别对老年病慢性病衰老的疾病,这种方法非常有效,是中国老祖宗几千年来积累的积淀,在我们这代人不能断,下一代人也不能断,中国四大发明还有第五个就是中医药,并且这个是最活的发明,最活的贡献。

杨澜:这次防疫您做了相当多的调查,比如用APP记录病人的体征等等,这是很有序的系统研究的过程。

张伯礼:所有的记者都问了这个问题,没有2003年的非典就没有这次那么有序的战斗,当年对中国来说是场灾难,但是正因为在那场灾难当中,我们中国人汲取了教训,强化了传染病的防控体系。

西方有些国家没有2003年的非典经验,他们的经验是1918年大流感,开始对这个没有像中国人这么警觉,更没有我们这种有组织的应对,所以他们吃了大亏。

刚开始,我的团队做了几件事,第一,立刻编一个新冠肺炎的症候学调查,编成软件装在APP里面,我到武汉第一个任务就是买一百台手机,把这个软件装上,每个病人资料通过手机传到后边。非典的时候我们是花了多半年的时间,才把症候学特征都理齐,而这次一个星期,就把症候学特征整理好了,治疗的处方、治疗的原则就清楚了。

杨澜:您说中医在理念上是先进的,但在技术上落后了,您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

张伯礼:我们说中医的理念不落后,但是落后在技术,当年没这些先进的技术,但现在有了这些先进技术,我们就要用,中医几千年来依然活跃,就是不断汲取当代的东西为我所用,发展自己。只是靠守,守不住的。

杨澜:我听说也有人说,虽然这次中医给我治好了,但是我还是不相信中医,您怎么看呢?

张伯礼:这不是我接触的,他们有人接触来告诉我,是我们方舱的,他说你看这个人讨厌,我说我不那么认为,挺好的,你告诉他,只要治好了才有力量说不相信中医药,治不好就没劲说这个话。我说这个得有一个过程,也提出一个问题来,为什么治好了人家还不相信,人家说你说不清道理。所以倒逼我们不但要追求疗效,还要把取得疗效的机理争取说清楚,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信服。

所以我讲,这些人对中医有些看法不要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对中医药要给点包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的就是这点,现在有了西医是好事,但是不应该把中医排除,有人认为中医是“迷信”,但几千年来中医的实践不是假的,是实实在在的,大量的实践也证实这点,社会上给中医一点包容,同时中医药自己也要不断进步,拿出我们的疗效来,拿出真本事,让人家慢慢去信服。

我举几个例子,像连花清瘟,在抗疫之前全世界没有一片药,只在中国卖,现在有十几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在销售,这就是加快了中医走出去的过程。

医学教育需要增加中医内容

杨澜:您的工作一方面是中医药的研究,另一方面您这么多年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校长,您觉得现在人们去理解和接受中医药的意愿,比过去强了还是更弱了?

张伯礼: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是更强了,第二个,更反思中华民族为什么在那么快的时间就可以起来。

这次疫病是个大考,相当于一百节政治课,所有东西不用讲了都明白,我们给学生讲课,学生说不用讲我们都懂了,什么叫生命至上,什么叫核心价值观,什么叫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件一件事都摆在这儿了,大家在反思中国能够把疫情很短时间控制了,归根到底我们的制度优势,还有一个我们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团结一致,这些东西在关键时刻是起作用的,我觉得大家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反过来对中医药通过这次疫情也体现出它的价值,会迎来一个好的发展时机。

杨澜:您会怎样跟年轻人说,让他们对中医能够感兴趣,去了解?

张伯礼:现在的年轻人,思想非常活跃,获取知识的途径也非常多,一上网全都有了。我觉得主要是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他们更应该增强文化自信,应该增加一些国学修养,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也热爱自己的国家。这点对年轻人至关重要,科学可以没有国界,科学家都是有国籍,年轻人应该有根,这种根就是中国的文化,就是自己的民族。

杨澜:中医药的教育体系中有什么需要提升和改进?

张伯礼:我在武汉就向教育部提出建议,我们的西医里边增加中医的课程,中国的西医不懂中医,这是个怪事,在中国当医生要懂西医也要懂中医,西医也要懂中医。对于我们中医的年轻学子来说,要增加国学的底蕴。

杨澜:那不学习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吗?

张伯礼:不是学,必须要学,我们现在课程里边西医的课程占的比例也很重,但是不能学了西医丢了中医,更不能以西论中。

《毛铺·和文化录》第一季《中国和力》是网易新闻与毛铺共同打造高端泛文化类访谈节目,由知名主持人杨澜主持,对话文化、财经、科技、健康、教育等领域12位行业翘楚,一起探寻中国和文化思想。

相关推荐

中国和力 | 张伯礼院士:疫情,让中医走向世界
《中国和力》第二集|张伯礼:流感与新冠会“狼狈为奸”
马云公益基金会向中国工程院捐款2000万,抗击疫情
百度总裁张亚勤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签收马云2000万元捐赠 用于新冠药物研发
百度总裁张亚勤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扎克伯格向左,张一鸣向右
半夜药叫:双黄连“治疗”新冠病毒?当事院士试图澄清
独家专访院士张钹:深度学习触及天花板,AI奇迹难再续
关注消费者亚健康状态,「非二世界」中医科学院团队推出中医脉诊手表

网址: 中国和力 | 张伯礼院士:疫情,让中医走向世界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4910.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