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向 | “本轮融资即将关闭”:超一线基金火拼医疗赛道
文 | 蔡姝凝
编辑 | 石亚琼
“投,我们确定投!”
隔着仅有14寸的电脑荧幕,在连续三周的网络会面后,这家业界知名的老牌投资机构副总裁林彬(化名),拍板了一笔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这家管理着数百亿资产的国际投资机构,向来沉稳严谨,有一天会在微信视频里做投资决策。不过,林彬还有点庆幸,幸好在项目方“关闭大门”之前,果断地抢占了最后一席地。
事情发生的春夏之际,一股异常猛烈的热潮涌向中国医疗投资市场,无论VC还是PE都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决策速度。从9个月到3个月、3周,甚至3天(含节假日),市场上热门项目留给投资机构的决策时间,不断压缩。
中国医疗投资正经历超音速决策时速。基金甚至超一线基金,火拼厮杀医疗赛道,投资机构从各种维度自我武装,人多、事少、决策快,钱多、话少、打款快。
似乎只经历了一场疫情、一个春夏、二级市场的财富洗礼,中国投资人、LP们的目光都开始盯向医疗赛道。从买方市场到卖方市场,头部的医疗创业公司正成为2020年最为宝贵的稀缺资产。
热潮刚刚开启。在未来,作为难再生消耗资源,优秀的医疗创业者或许还会成为这个创投时代更稀缺的资源。
“本轮即将关闭”: “常规”项目的“非常规”时刻
“这轮领投方已经进来了,估值挺低了,你们要投的话得赶快,但是我们只能给一点份额。”林彬也没有想到,第二次接触,时过境迁,交易的话语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月前首次接触时,数字医疗项目并不是市场争夺的香饽饽,项目商业模式的某个细节让林彬颇为顾虑,直到最近才找到解决方案。
对于林彬和林彬一样的医疗投资人来说,“本轮即将关闭”,这几个字就像是设定了倒计时,一切都开始加速起来。
没有当面见过CEO,林彬就赶忙安排国内同事飞去项目所在城市;尽职调查是第三方机构做的,但由领投方付费,很多核心问题没有做解释,林彬就自己找熟人打听。从第二次接触到最终做决定投资,整个过程只花了短短三周时间。
即使抢进这一轮,估值都可能随时变化。调研尾声,老股东介绍了另一家专注To B投资的一线机构进来,估值直接翻倍。林彬只能先成功介绍一个客户,表达诚意。
事实上,不只是这一个项目抢手,36氪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医疗细分赛道都在疫情刺激下加速冲刺。即使是知名基金,也会经常遇到“抢项目”现象。
经纬中国从十年前就布局医疗行业,今年又新招聘了三个医疗相关专业的投资人,均为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硕博学历,还专门成立了数字医疗小组,由医疗团队和互联网团队共同组成,每周都会碰面开会。出手速度也显得非常之快,不乏在见经纬合伙人的当天就签署了TS(投资协议条款)的情况。近期投资的早期数字医疗企业,也是经纬与两家知名基金一起抢夺的项目。为此,经纬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特意改了机票匆忙飞回上海,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提早准备好从北京视频接入。
像经纬一样去抢项目的知名基金不在少数。一家公司趁市场正景气,董事会集体决定把融资计划扩大2-3倍,但即使如此,四家超一线基金也不得不“华山论剑”,争下更多份额。
市场的火热,也影响到LP的想法。以至于不少基金的LP都开始关心为何加速“抢项目”,直接向一线的投资团队询问打法和策略。
已经明显感受到,中国医疗超音速投资的现象背后,医疗投资已经从买方市场悄然转变成卖方市场。在今夏以来的多数案例中,优质项目占据绝对的主导权。
似乎,对于医疗项目方来说,从年初的冷冷清清,到今夏的众人追捧,翻盘只需要一个春天的坚持。
超一线基金火拼厮杀
基金火拼厮杀医疗赛道。
这场激烈的角逐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 头部项目多数是超级一线基金之间的正面火拼。
头部的资金只流向头部的项目,中早期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数字医疗等等热门赛道成为了投资人的聚焦点。而对于后排的资金和后排的项目而言,今年仍然是一个难捱的冬天。
近一个月头部资本的投资动作(数据来源于烯牛数据,36氪制图)
激烈竞争之下,超一线的投资机构在场内频繁出手,并且开始走到早期的天使轮至AB轮,有向前面环节延伸、提前占据好项目的趋势。数据库显示,淡马锡资本今年在国内出手了5家生物创新药和1家专科医疗集团;礼来亚洲基金今年领投了4家生物制药企业,单笔投资在亿元至数亿元;软银出手了6个医疗项目,其中最早期的被投项目是新格元生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软银已经延伸到了A轮的医疗投资;摩根士丹利也在今年入局国内的一级市场医疗投资,注资了B轮的集萃药康,摩根大通在今年股权投资了微创医疗。
应对局势,投资机构从各种维度自我武装。例如,高瓴在今年成立了高瓴创投,希望强化对早期团队的覆盖,推出半年以来,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对早期企业投资的数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3倍,其中很多都是A轮和B轮的项目。“在医疗领域之所以能果断落子,是基于研究驱动的基因,”高瓴向36氪表示:“通过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在内的产业趋势的长期判断,去发现和支持优质创业者。同时,会通过实际的人力、资源投入等多种方式,与企业一起探索数字化、管理升级的解决方案,为被投企业打通上下游,形成产业协同。”
经纬中国则特别强调交割的确定性和透明程度,向创业者给出TS后没有意外一定会投资,并且打款速度保持在3天左右的超快节奏。
还有一些专业医疗基金正在自己孵化项目,从企业的草创阶段就牢牢绑定优秀创业者。据36氪的了解,获得礼来亚洲基金、高瓴资本、鼎晖、腾讯等投资的科望生物,便是礼来亚洲基金孵化而成的。当时礼来亚洲基金计划筹建一家创新药企业,遇上计划研发首创免疫疗法的、再鼎医药的联合创始人卢宏韬博士,双方一拍即合成立公司,这种模式是由投资机构引领、由职业经理人带领科学团队运转企业。更有大量深耕医疗的投资人,打算聚焦技术门槛更高、竞争不那么激烈的项目,以此避开猛烈的争夺。
成为“钱多、话少、速度快”的投资人
从今年伊始的震荡冷清,到夏秋以来的激烈争抢,一级市场的医疗投资在几个月内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根据华兴资本医疗组董事蒋一斐的观察:“以往医疗项目募资通常要6-9个月,近段时间的项目最快用时3个月。”
突如其来的疫情肯定是关键因素,刺激了资金对医疗行业价值的重视。
林彬向36氪解释他快速出手的原因之一就是,“疫情已经发生了几个月,我知道这次疫情不同以往,势必对整个医疗行业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线上线下并行的趋势势不可挡。”
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也带来政策利好,港交所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科创板的出台、创业板、A股注册制改革,给创新型的医疗企业带来多种推出途径。疫情在国内逐渐受到控制后,大环境开始回温,资本市场的活动也逐渐顺畅起来。
“今年得益于药物政策、技术红利和资本投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有望进入创新2.0阶段,”多年来重仓医疗赛道的高瓴,对未来医疗赛道持有非常积极的预期。
疫情的刺激,大环境的影响,多数投资机构今年比较求稳,所以Pre-IPO项目在今年成为了投资人眼中“稳赚的生意”。投资人热衷于争抢已经成功走到后期、距离上市并不遥远的企业。尽管在Pre-IPO阶段入局,据透露只赚1-2倍,但这个时间点投资机构普遍选择这样的安全感。再考虑到有些基金临近到期,需要增加上市的被投公司,方便募集新基金。
“最近的几个月,Pre-IPO项目非常抢手,是新晋香饽饽,我知道很多FA手上的Pre-IPO项目已经被抢光了,而且今年有好几个项目1-2个月就Close了,”一位从业者向36氪讲述。
与此同时,更多的“新医疗投资人”进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
接近十家大品牌机构,忽然开始看创新药,赛道上投资人数量增多。“新进入医疗赛道的‘门外汉’投资人,为了抢到优质项目,主要靠钱多、话少、速度快,这样迅猛的抢夺加速了投资决策进程,”一位传统医疗投资人向36氪分享道。
“大量TMT的投资人转向投医疗,医疗赛道的投资人偏保守,而TMT背景出身的投资人普遍偏乐观,下投资决策的速度快,两个赛道之间存在着速度差。在TMT与医疗的交叉领域,例如数字医疗,我们看到是这么个TMT竞争速度,”一位头部机构的医疗投资人,分析了近期投资加速的原因。
一笔对全人类健康的天使投资
36氪认为,疫情只是投资加速的催化剂,核心的原因还是项目方和资本方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时钟拨回到2018年,那一年的年度话题词是所谓的“资本寒冬”,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黄金十年在那个节点画上了句号。对市场敏锐的资本,正在切换航向找寻下一片金矿。
当时的医药赛道是这样的景象——创新药获投事件数的三年平均增幅超过40%。几乎每一两周,都会见到大几千万或者近亿元的大额融资消息曝光;港交所打响了对生物科技公司的“争夺战”,“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
医疗赛道的黄金时期,至此开始。
自2015年起政策红利紧密出台,加上市场空间广阔,优质创新医疗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内市场还吸引了大量的高经验值海外人才归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医药海归潮”。
越来越多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和研究者步入创业者的行列。在优质企业涌现的浪潮之中,更多资本方加入,支持医疗产业向前加速发展。
2015年以来的医药政策(整理制图:36氪)
从二战期间诞生的抗菌药青霉素,到八十年代出现的解救4.6亿糖尿病人的重组人胰岛素,再到近年来给数千万癌症病人带来曙光的肿瘤免疫新疗法。回望150年现代医疗史,资本参与医疗投资的历程,本质上是一场对人类健康的“天使投资”。
最近十年,这场健康事业的投资达到了新高峰,在资本与政策共振之下,中美医药界的初创企业涌现出来,并且第一次超过传统大型企业,成为创新药品主力军。2019年,国内申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品中,共有69%的新药项目来自初创企业(Biotech),只有30%来自传统大企业。
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也是类似的情形,2010年获批新药中多达50%的产品来自初创企业,这个数据在八年后提升到64%,远超传统大企业,而大型企业的占比则从38%下跌至25%。
这在新药投资潮之前是难以想象的,毕竟一个创新药从实验台走到病床前,常常需要花费数十亿元,初创公司没有这样的财力和资源支撑下去,投资对医疗事业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助推力。
当资本涌入,当优秀创业者入局,中国医疗正火箭式地加速成长。比如,治疗肿瘤的创新疗法PD-1是近期全球竞争热点。资本加持下,国内创业者站在技术前沿,自主研发出国产药,并在进口药上市的短短一年之内迅速登陆市场,也由此造就了君实生物、信达生物这样的上市企业,这是在资本助推下中国医疗创业者打得极其漂亮的一仗。
过去中国医疗的红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优质创业者,无论是最早一批进入国际巨头工作的高管型人才,还是具备美欧研发经历的海外人才。正是因为他们在政策激励下成为创业者,才给医疗领域带来了一次大爆发。
优质创业者是医疗创新不可或缺的核心资产。对标美国,波士顿之所以汇聚世界顶级医疗资源,聚集绝大多数世界前二十的制药公司和为数众多的创新医疗企业,很大程度因为那座城市同时拥有哈佛和麻省理工这两所顶级大学,为医疗产业输送高技术人才。优质创业者与医疗事业发展必定是强相关的。
这使我们联想到医疗投资潮的另一面。近期医疗投资人的大幅增加,而赛道上的存量优质项目几乎被抢完,新增优质项目数量相对不多,容易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这也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在未来,优质创业者还将成为更稀缺的资源。
(因文章提及大量尚未披露的融资消息,涉及敏感因素,故部分人物为化名。)
相关推荐
新风向 | “本轮融资即将关闭”:超一线基金火拼医疗赛道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海尔施完成2.2亿元A轮融资;辉瑞新冠疫苗在英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创投日报 | 「小影科技」完成近4亿元C轮融资;「海尔施基因科技」完成2.2亿元A轮融资;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创投周报 vol.93 | 多起数亿元融资事件,哪吒汽车获得20亿人民币C轮融资,以及多个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创投周报 Vol.21 | 智慧城市成企服赛道新热点;水滴公司超10亿融资引关注;以及 10 家有意思的新公司
生死时速,抓住生鲜赛道窗口期 | 36氪新风向
2020医疗新风向在哪里?我们采访了12家投资机构
创投周报 vol.79|AI语音独角兽「思必驰」完成数亿元Pre-IPO融资,医疗健康赛道共完成超过 36亿人民币融资,以及10个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远洋资本完成现代物流基金首期募集关闭
创投周报 Vol.29 | 「理想汽车」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重磅亿元级融资官宣8笔;企业赛道反超医疗赛道成本周投资重点;以及7家有意思的公司
网址: 新风向 | “本轮融资即将关闭”:超一线基金火拼医疗赛道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502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