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AirPods Max
编者按:本文来自“界面新闻”,记者:李竞择,36氪经授权发布。
本周,苹果通过Online Store更新的方式发布了AirPods产品线的新成员——AirPods Max。新品从外观上看秉持了苹果一贯的简约风格,提供太空灰、银、蓝、绿和粉红色可选,售价4399元。
AirPods Max采用了金属外壳设计的耳罩,内部则为透气的织布材料,头梁则是网布织物衬垫,整机重量为384克。随机提供一根充电线以及一款可将AirPods Max置于休眠模式的智能套。
AirPods Max依旧搭载H1芯片,不过是左右各一个。利用每个芯片的10个音频核心(每秒可执行 90 亿次操作)带来包括主动降噪模式、通透模式和空间音频等功能。
除此之外,AirPods Max还内置了光学和位置传感器,可以实现自动播放或暂停播放。摘掉或抬起一只耳罩,音频就会自动暂停。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节音量方面,苹果没有采用目前头戴式耳机常见的触摸切换,而是利用加入的一颗实体旋钮,让调节音量的盲操作更加准确。
通过这颗实体旋钮,可以实现例如按下播放/暂停、按两下切歌等操作。除此之外整机还有一颗噪音控制按钮,可随时在主动降噪与通透模式下进行切换。
根据官方数据,AirPods Max支持20小时续航,充电5分钟可进行1.5小时的播放。
除了第一时间的试戴,我还收集了6个问题,做个逐一解答。
舒适度如何?
就,还不错。由于顶部采用透气织物的穹网组成,头顶不觉得有压迫。两边的耳垫采用了记忆绵和网面织物,使得包裹起来很牢固。即便头部剧烈摇动,耳机也几乎没有跑偏。对我这个发型来说,佩戴感极其友好。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美佩戴这副耳机,还是建议到线下店先试试。
降噪和续航都什么水平?
由于AirPods Pro在降噪上的突出表现,AirPods Max没给我那么强烈的降噪冲击,当然它的降噪效果并不亚于前者。尤其在室外,头戴式耳机凭借着包裹式设计和更大的单元,在降噪效果和音质上都优于入耳式耳机。
而在续航方面AirPods Max完全让我省心,结论就是以我的使用频次,在充满电的前提下,日常5天的出差,它完全不用充电。在拿到耳机到现在,它的电量从86%降到了70%左右。
连接与稳定性?
iOS和macOS是我日常使用耳机的重灾区,针对音乐、游戏、视频类App,AirPods Max依旧是AirPods系列的常规水平,就是你几乎察觉不到任何延迟。还有就是只要同属一个iCloud,完全支持在不同的设备中轻松切换,过于方便了。
麦克风通话音质咋样?
打电话时,波束成形麦克风有助于将语音从背景噪音中分离,即使在大风或嘈杂的环境,对方也能一清二楚你的声音。
适用哪些场景?
公共交通工具(飞机、高铁、地铁等)是头戴式耳机最能体现价值的场景,这类场合中温度冬暖夏凉,并且人员密集极需降噪。
另外就是需要赶进度的时候,你打开主动降噪功能在房间翻狂搬砖,门外人家敲门要打扫房间你都听不见。
为什么卖这么贵?
AirPods Max内置了多个传感器和九个麦克风,还用了两颗低功耗的H1芯片,这还不算上阳极氧化铝金属耳罩、内置的陀螺仪和一边一个的加速感应器等等,让这款产品更像是一副智能音频设备,而不单纯是耳机。
无线消噪耳机在今年百花齐放,受尺寸体积、气候温度、售价波动等多因素影响,使得头戴式耳机一直是消费市场中一小部分人的“玩物”。在这个前提下,苹果利用算力结合环境对声音进行加工,得出了计算音频技术来和传统HiFi保真进行Battle。至于能收割多少用户?先看看有多少果粉下单了再说。
相关推荐
六问AirPods Max
最前线 | 苹果发布头戴式耳机 AirPods Max,售价 4399 元人民币
产品观察 | 比 iPhone 贵还断货,谁在买苹果 AirPods Max?
六问罗永浩直播带货
苹果头戴式耳机:AirPods的一次破局?
苹果头戴式耳机:AirPods 的一次重新破局
各大无线耳机厂商纷纷推新品,AirPods地位能否保住?
AirPods 之后,真无线耳机 AI 化的爆款逻辑是什么?
最前线 | 苹果三天连发新品,新款AirPods配备无线充电盒
华强北山寨AirPods泛滥,苹果为何不管?|超级观点
网址: 六问AirPods Max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558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6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39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123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62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49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40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06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10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53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