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工程师失落硅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前线(ID:ai-front),作者:刘燕,头图来自:unsplash
“逃离”硅谷
硅谷,可能待不下去了。
今年,肆虐的新冠疫情重创硅谷科技行业,多数科技公司实行在家远程办公,然而这并不能缓解损失,一场裁员潮由此掀起。
Uber 裁员 3700 人,Airbnb 裁员 1900 人,Lyft 裁员近千人……据硅谷失业追踪网站 Layoffs.fyi Tracker 统计,自今年 3 月 11 日以来,硅谷有 592 家技术创业公司启动了裁员,累计有 80609 名员工被解雇。硅谷失业率上升为 9.3%,在疫情大流行前一个月,这一数字仅为 2%。
在硅谷,40% 的工程师是外籍员工,在这其中有三成是华人。一位硅谷资深工程师表示,在谷歌、Facebook、英特尔等大多数公司中,来自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约占到了亚洲籍员工的一半。
外媒 ITZone 将此次裁员潮形容为硅谷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一场风暴,成千上万的华人工程师受到波及,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失去高薪工作。
然而对于很多华人工程师来说,失业并不是最难的一道“关口”。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不太友好的工作签证政策令华人在硅谷的职业道路“雪上加霜”。按照 H-1B 签证的规定,上一份工作离职后,有 60 天的宽限期(Grace Period)。这意味着,失业者必须在 60 天内找到新的工作,否则就无法继续留在美国。
今年 10 月,美国劳工部和国土安全局宣布了限制 H1B 签证的重大改革,新规规定大幅度提升最低工资要求,严格限制申请人专业背景要求,缩短部分申请人签证时效。这次改革被视为 20 年来最严苛的 H1B 签证规则。
多位有硅谷从业经历的华人技术人士告诉 InfoQ,硅谷裁员潮和 H1B 签证改革对于工作 3 年以内的华人尤其是应届生影响很大。应届毕业生起薪较低,H1B 又提高了最低工资要求,这样一来,会有很多公司不愿意多花钱招人。工作三年以内需要有工作签证,H1B 规则变严苛后,工作签证申请难度陡增。美国国土安全部预计,新规施行后将有约 1/3 的申请者被拒。
疫情阴霾下,不少公司都关闭或“冻结”招聘,这些猝不及防被裁掉的华人工程师找工作的难度也比以往增加了数倍。
硅谷华人工程师吴明(化名)透露,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发放失业补贴,这些补贴数额甚至高于普通工资收入。不过,补助对象仅限于美国公民,只持有工作签证的华裔工程师是拿不到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失业期间的生活问题也面临挑战。
一旦在 H1B 宽限期内还没有解决工作问题,那么就要被迫离开硅谷。为渡过艰难时刻,很多华人工程师发起了求职互助社区,互相“抱团”取暖。
美国疫情仍在持续蔓延,确诊人数超过 1500 万例,形势异常严峻。因为疫情失控,美国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在美华人遭受歧视、甚至安全威胁。不利形势促使不少华人下定了回国决心。
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关系充满变数。特朗普上任以来对华政策愈发强硬,中美技术争端加剧,出于对技术输出的担忧,美国当局对于一些华裔科研人员产生了过分怀疑,此前一些关于中国公民涉嫌窃取美国商业机密的案件也在这个时期加快了推进速度。这令华裔工程师开始怀疑和担忧他们在硅谷及美国其他地方所处的身份和地位。
在人工智能、芯片等美国认为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核心技术领域,美国科技公司对于让中国工程师接触和晋升到上述岗位上更加谨慎了。这意味着,中国工程师要想在工作中取得突破或向上晋升,越来越难了。
今年 8 月,Herbert (英文名)回国创办了一家云安全公司。此前他曾先后在 IBM、字节跳动北美 AI Lab 从事网络安全工作。早在三四年前,Herbert 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因为他看到了网络安全在美国的“天花板”。“中国人的身份对美国人来说是不可信的,在缺乏基本信任度的情况下,再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会有诸多限制”。
当下中美不确定的关系对 Herbert 创业也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整体来说,中国对安全更为重视,伴随着 IT 国产化的趋势,原先一些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可用的安全方案没法继续使用了。
在拿到第一笔融资后,Herbert 的创业团队已组建起来,第一款产品正在紧张研发当中。对于接下来的创业之路,Herbert 很有信心,在他看来,相比国外,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的市场空间更大。
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拜登上台后可能会一改前任的强硬政策。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拜登或将推出 H1B 签证改革,增加签证名额,取消基于国家的绿卡名额限制,STEM 博士毕业直接拿绿卡等一系列移民政策。
吴明表示,拜登的新移民政策有利于留住华裔技术人才,这对中国不太友好,但这些政策未必能通过。他认为,即便如此,恐怕也不会打消华裔工程师回国的念头,“中美对抗摩擦短时间没法回到过去,一旦有了裂痕,弥合起来并不容易”。
留下,还是回国?
留下还是回国,是一个问题。
华人工程师再一次站到了职业道路的十字路口,留下来要面临现实的“捶打”,回到国内意味着要放弃此前打拼的一切从头再来。向左还是向右,都很被动。
有人不甘苦心追逐的“美国梦”因一场疫情“黑天鹅”而前功尽弃,在失业后四处求职,哪怕已临近 H1B 宽限期倒计时。有人动了回国的念头,还有一些原本有回国打算的人趁着时机将计划提前了,并开始采取行动,加强与国内公司间的联系。
疫情与裁员潮双重打击下,越来越多的华人工程师想要离开硅谷了。
华人在线社区“一亩三分地”上,不少网友发帖寻求国内的工作岗位。但对于回国这条路,他们仍心存这样或那样的顾虑。
一方面,很多华人工程师担心回国工作后薪资待遇大打折扣,生活质量下降。
东莱(化名)自今年 8 月被解雇后就一直在中美两地同时找工作,做两手准备。他来美国已有 8 年,呆的越久漂泊感越重,就越想回去了。但他比较纠结,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回老家工作,薪资就会大幅缩水,一年收入抛去各项硬性支出外,可能很难攒下一套首付钱。
整体来看,目前硅谷科技公司的薪资水平高于国内。Herbert 估计,如果按照汇率算的话,硅谷技术人的平均薪资约是国内的 3 倍。
薪资水平也与公司规模相关。
国内 BAT 等互联网大厂开出的薪资可能已经与硅谷大厂持平甚至个别公司已超过硅谷大厂了。国内某大厂驻硅谷办公室的一位技术人方可凡(化名)向 InfoQ 表示,因为房价、交通等消费费用居高不下,硅谷员工可支配收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在旧金山一个年收入 11 万美元的家庭都快接近贫困水平了”,因此他认为,华人工程师在考虑回国后的待遇时,应侧重可支配收入是否与在硅谷时相匹配。
国内初创公司的待遇水平目前与硅谷相比要低很多。不过初创公司不看现金,一般看未来的退出情况,手中的股票期权能否兑现更重要。韩明坤(化名)2016 年从硅谷一家技术公司离职,回国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做高管,他告诉 InfoQ,身边还有不少创业的朋友,薪资对比在海外时“砍”得厉害,有的每月只拿几千元,有的甚至不拿薪资。
“说实话,我现在一年的收入还没有在国外时一年的税多”,但韩明坤不是特别在意这一点。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骨子里更喜欢创业公司的激情,快节奏和创造力,不想成为大厂的“螺丝钉”。
薪资之外,“996”也是华人技术工程师们的一大顾虑。国外没有 996,一来是法律不允许,二来硅谷科技公司不提倡加班文化。
听云总裁赵宇辰在接受 InfoQ 采访时表示,他回国前后的工作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特意打开航旅纵横看了下,过去这一年在“天上飞”的里程超越了 99% 的用户,出差和加班的频次明显增加。
赵宇辰在国外时的生活反倒轻松很多,每天下午五六点钟准时下班 。“国外几乎没有公司做到‘996’这么拼的,如果单个项目紧急需要加班,也不至于长期‘996 ’,多数人还是下午 5、6 点就下班了。自愿走也不强制,相对来说工作压力没那么大,一般回家可以完全不看工作的事”,赵宇辰表示,也正因此,如果国内 offer 给的薪资不高,很多人就觉得回来不太划算。
要走出舒适区并不容易。尤其对于那些在美国打拼数年,已成家有娃的华裔工程师来说,要“割舍”的更多。
此外,在技术思维、工程师文化等方面,国内和硅谷的科技公司存在诸多差异,美国工程师标准化程度好,流程规范。中国的各种流程、标准相对弱一些。华裔工程师回国后要及时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国内科技公司的技术氛围。
“这些压力要正视,一个是发达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每天过着休闲的生活,尤其中国可能做不到”,方可凡建议,面对回国存在的重重挑战,首先心态上要接受,如果做不到,那最好不要回国,“我就担心一些人模棱两可,想回又不想回,一边不放弃这边,一边又不放弃那边,这样是不行的。机会往往掌握在胆大、敢于迈出这一步的人手里,可能回国后会辛苦一点,但我估计一半以上的人都能‘混’得很不错”。
硅谷走下神坛
硅谷可能不再是华人工程师梦想中的“圣地”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硅谷是技术人眼里的“乌托邦”。硅谷主导着全球技术创新,是创新者和创业者的摇篮,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巨头在这里诞生。
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深受硅谷技术文化的影响。例如,Netflix 的工程文化为众多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所借鉴,Facebook 推崇的年轻文化,被很多国内新锐小巨头公司“抄作业”。
福利待遇高,科研环境好,发展前景光明,在技术从业者眼里,硅谷能够让他们技术改变世界的和财富自由的梦想成为现实。一项数据显示,在美国有 500 多万的华人,其中有 50% 左右的华人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这个比例其实挺高的。但在过去,因为就业环境、待遇、文化等原因,很多人出去后便不愿意再回国。
硅谷的技术主导地位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受到挑战。而近年来,硅谷的黄金十年行将落幕,谷歌、Facebook 等巨头垄断愈甚,试图将所有资源都笼络在自己手里,削弱了硅谷的创新活力。
美国《经济学人》曾撰文评论,在科技行业十分普遍的“巨头收购”模式,根本上是扼杀了创新。曾经的硅谷,一个车库就可以创造出改变世界的公司,但现在互联网这个曾经以流动率闻名的行业开始变得像传统的由少数几家大公司主导的寡头垄断行业——由少数几家大公司主导,它们在该行业的霸主地位看上去越来越稳固。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硅谷没有出现新的巨头公司,现有的一些独角兽在实力上与当年的谷歌、facebook 似乎很难相提并论。
硅谷正在逐渐走下神坛。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等领域飞速发展,加上政策利好,人口红利等促使国内迎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国内市场的庞大消费需求和普及活跃程度领先于美国。
赵宇辰本科毕业后去赴美读直博,后来留在硅谷工作,前前后后在美国 10 年。2017 年,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经常回国参加活动。“在与投资人、创业公司接触后,感觉自己错过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 10 年,当时国内移动互联网正热,像移动扫码支付这些在国外都没怎么见过。国内发展正欣欣向荣,我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于是就回来了”。
硅谷的吸引力下降还体现在,它并不是唯一的理想天堂了。综合考虑到华人在硅谷职场的晋升天花板,因肤色问题而面临的歧视,文化差异等挑战,近年来,新加坡等国家成为国内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就业和生活的首选。
硅谷华裔“人才回流”渐成为一个趋势和潮流。他们选择放弃在硅谷的工作和绿卡,回到国内工作或创业。近年来,李开复、陆奇、张宏江、张亚勤、林斌、沈向洋等一批顶尖华人高管回国发展。
OCInsights 分析师 Luna 对过去近 20 年来从脸书、谷歌、苹果、微软四家公司离职的 600 位华人科技高管的调研后发现,2014 年是回国创业高峰,2015 是留美创业高峰。目前在美创业的华人技术高管数目约是回国创业的三倍,这一比例近年来呈现逐步缩小趋势。
Herbert 感受到,中国的创业环境对于像他这样的初创业者更友好。美国的创业环境资本和人力成本高企,创业拿到的首轮融资,在国内更‘禁用’一些。他希望打造一家更智能化的 TO B 的安全公司,相较需求已饱和的硅谷,国内的 TO B 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回国的华裔技术工作者中,多数人倾向于选择加入高速发展中的科创公司。BAT、TMD 等国内大厂在招揽人才方面更有优势 —更大的晋升空间,更有竞争力的薪资和发展机会。
今年 9 月月,RGF 国际招聘发布的《RGF 2020 亚洲人才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人才对职业晋升的渴望已远远超过薪酬福利,成为求职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而晋升难却是硅谷华人普遍的痛点。
近年来 华人在硅谷的力量日渐式微,因为语言优势、爱抱团等原因,印度裔比华人更受雇主欢迎,现在的硅谷已经快被印度裔占领了。话语权的降低,晋升无望,这也是促使很多华裔希望回国发展的重要原因。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能够为他们提供更顺畅的晋升通道。
出于发展需要,国内很多公司在挖海外人才方面也不遗余力。这些公司把分部开设到了硅谷,就是为了方便挖那些不想走出美国舒适区的华裔人才或者海外专家。方可凡透露,国内科技公司到美国来,都是想为国内各个部门招人,以补充国内的短板,因为美国有很多专业、且研究纵深的大牛专家,而国内又缺乏这样的人才。
国内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招徕海外人才,包括 2008 年启动的“全球专家招聘计划”,每年吸引 1000 名优秀的海外研究人员;2015 年,旨在消除中美技能差距、人才差距的“中国制造 2025”计划开始部署推进;伴随着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加大了对于 AI、芯片等高精尖领域的投入力度,包括投入科研资金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以鼓励人才回流。
越来越多的硅谷华裔科技人才正在回来。这可能仅仅只是个开始。“在技术创新上,中美确实还有差距,这毕竟不是短期内能消除的,但追赶没有问题”,方可凡说。
未来中国能否出现下一个硅谷,时间会给出答案。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韩明坤、方可凡、吴明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前线(ID:ai-front),作者:刘燕
相关推荐
华人工程师失落硅谷
至暗时刻,硅谷华人工程师终于开始抱团
硅谷裁员潮中的华人工程师,毕业即失业?
硅谷裁员潮中的华人工程师:毕业即失业,工作签证面临取消
2019上市潮水里的硅谷年轻人:有的一夜暴富,有的失落离场
一个华人程序员纵身一跃,引发的硅谷震荡
黄金盛世到没有一人?硅谷巨头为何再无华人高管
我在硅谷失业了
风口过后,市场发现了美股“黑马”背后的华人力量 | 硅谷观察
揭秘FB华人员工群体:已有数千人,有时工作交流可以只用中文
网址: 华人工程师失落硅谷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562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