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湖资本:让家族办公室成为连接一切创新的新物种 | LP怎么看
文 刘旌 陈倩
编辑 洪鹄
美国东海岸林立的CBD区,一群中国来客快步地穿梭其间。两周内,他们密集拜访了40多家当地最不可忽视的投资机构——平均一天4家的走访任务,这次行程的每一天都被以小时切割。待到傍晚,他们会连夜开会讨论出:和哪些机构拥有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2013年的夏天,对于美国的基金管理人来说,这仍是一群来自中国的陌生访客。但他们记住了这个极具东方色彩的名字:Wu Capital(双湖资本)。
正如双湖的英文名所昭示的——不同于中国市面上的传统出资人,站在它背后的是龙湖集团吴氏家族。掌舵人张艳拥有丰富的实业经验:她曾在龙湖集团工作十年,负责投融资,一路陪伴龙湖从重庆拓展至全国25个城市、销售额从20亿元提升至1000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诞生了相当一批的财富新贵,但多数企业家惯以个人投资、设立信托、机构代管等方式来获得财富增值,鲜有成体系的资产配置。双湖资本,可能是中国大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家族办公室。
之所以谓之为“第一”,正因为:双湖试图将企业家的家族财富予以机构化的专业管理,运用成熟的产业经验协助创业者,让创新力量彼此连接、共同获益。
“专业”的语义有多重。从团队来看,双湖与市面上成建制的资管平台无异:二十余人的团队包括投资、研究和中后台,大多数来自成熟投资机构或特定产业;资产类别上,双湖覆盖了FOF、二级市场和项目直投三个版块,形成“三轮联动”;投资领域上,则围绕高科技、大消费、教育和医疗健康等长青方向展开;倡导全球视野的双湖,在北京、香港和旧金山三地均设有办公室。
过去6年,双湖投资了30多家创业公司,代表案例包括:宝宝树、英语流利说和亚信科技(参与私有化)、地平线机器人、百融金服、育学园、来也、有养、Travel X等,其中前三家已于去年上市。
在双湖的起家之本FOF布局上,先后访谈了上千家GP,最终精选投入100多家基金,包括私募股权和二级市场基金,几乎囊括了市面上品牌度最高的那些名字:比如境内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高瓴资本、晨兴资本、真格基金等,境外机构则包括大名鼎鼎的Silver Lake、DFJ、Generation以及拥有超群回报率的True Ventures、Thoma Bravo等。不难发现,这其中既有口碑卓著的平台型大基金,也有精专于垂直领域“小而美”的黑马基金。
相较于颇具亮色的投资业绩,双湖长期低调示人,此前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
日前,我们采访了双湖资本CEO张艳和她的团队,以及一些和双湖交集甚密的被投GP和企业家,试图复盘“中国第一家族办公室的成长之路”。令我们意外的是,双湖未来的愿景并不仅仅与它作为一家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有关——或者说这个目标已经被双湖用过去的6年实现了。它的愿景,不如说是将自身作为“连接器”,通过形态各异的资产配置,与未来五年、十年的顶尖创业者和投资人紧密相连,建立一个创新的商业生态圈。
双湖正走在一条还没有人走过的道路。
「LP怎么看?」是36氪的新栏目。过去两年,我们广泛报道了中国市场上最活跃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而作为这些机构背后的出资方,LP (Limited Partner) 站在一级市场的最上游。在这个新栏目里,我们将和其中最顶级的那些——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资管机构以及家族办公室们聊聊,溯源他们对于市场的理解,还原资本的最真实意图。
如果您也是相关从业者,欢迎和我们交流:36krmediair@36kr.com
不一样的道路
2013年5月,甫一出生的双湖资本,就做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选择。
当时,人民币市场方兴未艾,绝大多数国内LP的首选都是投人民币基金、包括美元机构新设的人民币基金,但双湖却决定将第一笔下注放在纯美元市场。
这或许与财务出身的张艳的“天生稳健”有关。国内最成熟的VC至此也不过七八年的历史,专业度尚在建立当中。对于处在小步快跑阶段的双湖来说,选择私募基金行业更成熟的美国市场,不仅是为了“求稳”,更是抱着谦虚学习的心态。
张艳很快找到了双湖日后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Cambridge Associates(以下简称:CA)。CA服务过的全球客户超过1000家,但当时在中国仍鲜有人知:当张艳找到他们时,CA在中国服务过的机构还只有主权基金。
CA在中国董事总经理赵旭记得,最开始他们试图建议双湖借鉴一些美国家族办公室的模式,但发现两者差别巨大。核心的一点是,中国家族办公室的资金还处在“第一代”,其对流动性的要求低,因而VC、PE等另类投资的占比应该更高。也正因此,这次对美国基金的拜访之行,对于双湖的开局尤为关键。
对于双湖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美元GP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双湖的被投GP、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甚至打趣道:她刚听说有个中国的家族办公室有兴趣投资他们28年的长青基金时,她特别好奇,甚至猜想过:“这是煤老板吗?是炒股大亨吗?”
其实,双湖有两点优势不言自明。首先,作为家族办公室,其资金具备永续性,这意味着它们是大多数GP最欢迎的“长钱”,而非那种3年或5年就要求回报、急于退出的出资人;更重要的是, 他们可以通过双湖打开一扇中国之门。
但在赵旭看来,这两者只是加分项,双湖能撬开多家头部美元基金大门的基础因子在于:作为一家来自中国的新面孔美元LP,张艳团队成长速度很快,很快就展现出了对投资行业和资产类别的深刻理解,“让美国GP觉得你不仅有钱,而且是专业的”。
这一点,从双湖为此行准备的详细方案中亦可窥得。通过快速的学习摸索,双湖就明确重点领域:TMT、先进技术、医疗和教育——这也基本奠定了双湖此后多年的投资重心,并由此锁定了首批40家的GP名单,成为一批顶尖美元基金的第一家中国LP。
双湖因此在第一批出资中,就揽获了颇为多元的GP矩阵——既有General Catalyst、DFJ等一类老牌基金,也有 True Ventures等垂直领域的小而美基金(True Ventures在当期基金关账的前一天,临时为双湖挤出了份额)。
回头来看,双湖在2013年选择了纯美元市场,无异于一种“升维打法”——虽然当时仍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双湖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一位人民币母基金合伙人曾向36氪评价:“相较于国内本土GP,这些美元GP作为更规范、成熟的VC,为双湖在基金运营、投资研究等认知层面带来了很大帮助。” 从这个角度来说,双湖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缘于美元市场的经验,双湖无疑也带着它被塑造过的审美来甄选境内GP。张艳提到,“我们看重团队的实力、选择的策略、执行能力的匹配度。我们希望投一个GP至少是三期15年,这个团队的自律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不难发现,面对理论上更大数量级的中国GP,双湖的出手却极为审慎:仅投资了红杉中国、高瓴资本、蓝驰创投、凯雷中国基金等一批头部机构。在VC 2.0浪潮来临时,双湖下注不多、命中率却很高:投资的源码资本、元璟资本和弘晖资本此后都成为了脱颖而出的黑马基金。
从被动到主动
2015年,当双湖已经在FOF版块建立了足够自信后,开始生长直投业务。
在国内,确实相当一部分LP在完成FOF布局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展开直投业务,且多为“项目跟投”,即以投资GP推荐的成长期或成熟期的项目为主,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快回笼资金”。毕竟,大多数的市场化母基金也有资金存续的时限之虞。
但双湖并非抱此初衷。
“根本出发点是:不想让团队懒惰。”张艳这样解释双湖衍生直投业务的动机。并且在客观上,LP如果只单纯依赖GP们的“二手信息”,而不直接接触项目源,也很难长期保持对GP行业的判断力。
也正因此,双湖的直投并非常见的“LP跟投”模式,而是鼓励由直投团队自主发起的项目投资,甚至是以领投方的身份。双湖内部甚至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评判一笔直投是否成功时,项目本身是由GP推荐来的,还是由投资经理自己sourcing来的,有着完全不同的打分维度。
关于FOF和直投的关系,双湖资本副总裁谢思远的解释更进一步:这两者的边界感相当重要,因为这也是对GP的尊重。比如在他负责的IT技术领域,在与GP的交往中,他只选择“宏观方向和战略的交流”,而不是“为了去抓信息来的,这是业务懒惰”,和GP之间保持良性的长期关系 。
过去3年,在双湖直投的30多个项目中,没有一个是依赖GP完成的。双湖甚至会和GP形成相左的判断。
比如宝宝树一案。2015年初,宝宝树就要拿到双湖投资的一家GP的领投,虽然最终对方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这次投资,双湖却坚定看好母婴社区赛道。回忆起当时的交流,宝宝树CEO王怀南用“沟通坦诚、交流透彻”八个字来形容,最终双湖做出了独立投资的决定。回想起这项投资,张艳坦承“真是对团队的高压考验,我们反复问自己,真看清和想清了么?后来公司的发展验证了我们的判断,这也给了团队直投的宝贵信心”。
初涉直投的双湖,也曾面对和当年投资美元GP时一样的尴尬——代表项目还未长大,基金没有品牌背书,如何迅速获取创业者的信任和青睐?
双湖直投版块的首位员工、现任双湖资本副总裁的莫傑麟向36氪回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项目都靠张艳亲自出马,冲到会场向创业者“毛遂自荐”。类似的情节出现过多次:投资地平线机器人,源于吴亚军和张艳在一次企业家峰会上,给余凯发的一条message;为了投入百融金服,张艳在摩根士丹利的一场活动上“堵”住了CEO张韶峰。
但真正打动创业者们的,还是双湖的“专业”。余凯说,第一次见到吴亚军和张艳,就感到对方“是有备而来的”:她们不仅清晰地讲出了地平线当时的商业化状态,同时对他本人之前的百度经历,以及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业绩,都做足了功课。以至于原本还对这次见面“完全意外”的余凯,当天就和双湖进展到“谈TS”的进度。
徐新也告诉36氪:有一次他们一起看一个早期项目,当时她觉得有点贵就没有投,后来双湖居然把价格杀得特别低进去了,“张艳他们谈判能力还是挺强的,我觉得她商业头脑挺好,情商也很高,价格杀到这么低,创始人照样欢天喜地拥抱双湖做了投资人。”
总体来看,双湖在直投领域围绕高科技、大消费、教育和医疗健康展开,这和投资FOF的逻辑基本一致。究其根本,这是遵循着双湖最初设立的目标:寻找那些抗周期能力更强、有长期价值的公司,并能够用实业的经验帮助他们,成人达己。
至今,双湖每年平均面谈超过200家GP和700多个公司,精选数家GP和近10家直投公司,张艳认为这是项目精专度的保证,“我们不是、也没有必要去铺赛道,我们最好是狙击手。我们青睐团队现阶段能力和业务相适配、长期自我迭代意愿和能力强、并坚持自律和诚信的创业者。”
直投对于双湖还有更深远的意义。莫傑麟曾研究过国内外的资产配置机构:无论是家族办公室,还是大学、养老基金等机构,整体上是遵循“被动型”的投资策略(比如FOF、债券等),对于始终在探索多元化配置方案的双湖来说,对于直投的探索将它带上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应该说是由一个被动玩家逐渐走向主动玩家”。
无用的,有用的
所谓“家族办公室”,核心要义之一是:使资产长期发展,并能够顺利地跨代传承和保值增值。可以说,对“长期”的坚持是写在家族办公室基因中的。
在36氪采访到的双湖投资人中,对于“真实价值”、“可否持续”的思考始终贯穿于他们的表达。比如,张艳挂在嘴边的三个高频词是:警惕、Solid和长期价值。
在双湖被投的GP和创业者对36氪的采访回复中,“资金永续”、“耐心长久”等说法被反复提及。
徐新表示,之所以选择双湖,一定程度源于她对中国家族基金的好奇,希望慢慢把他们变成长远的基金合伙人,“这是一个巨大的资金池”。更在于她被双湖掌舵人的精神气质打动:“见了张艳之后觉得她很专业,很睿智,吴总也特别志存高远,是基业长青型的企业家,她们都属于很长期的投资人,投了我们第一期,也投了我们第二期。”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评价双湖为:“看法很长期,不会问短期、阶段性的问题,更关注基金的策略、长期的打法,更市场化去看待基金的管理情况。”他告诉36氪,2015年,在前一期整个市场很严峻的情况下,双湖还是坚定支持了蓝驰,投资了他们新募集的第一期人民币基金。
双湖对创业者们的吸引并不局限于“长期或长期带来的种种复利”,反倒是“与钱无关”的部分。
真成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李剑威看中的是与双湖的“惺惺相惜”:“我们在自动驾驶、教育等很多领域都有深入的沟通,共同投资了几个项目,双湖的团队十分重视投后服务,对创业者耐心、友好 ”。
余凯看到的是双湖的企业治理经验。比如他曾参加过几次双湖组织的组织领导力培训,张艳一对一地与核心高管交谈,每一次下来都让团队“获益匪浅”,“这是双湖能提供的有别于一般投资机构的特殊帮助”。陈维广则对和张艳一起开的一次董事会记忆深刻:“当时他们刚做直投不久,但因为有十多年的实业经验,她能够从企业的角度看待问题,特别是在组织建设、财务管控方面,能够有建设性地帮助创业者。”
或许更如王怀南所言,在很多创业者看来,家族办公室所谓的“资金永续”并非是最重要的,反倒是家族办公室背后的企业家精神更具吸引力——这也是许多金融出身投资人所无法比拟的。
王怀南平时和吴亚军和张艳实际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每次都特别容易推心置腹”,尤其是当他们聊到创业过程中的经历和困惑时。“我想这可能是一种表面上无用、内里却巨大有用的力量支撑吧。”
从业务形态来看,双湖通过过去6年,已经实现了它最初目标的大多数——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双湖现拥有FOF、直投和二级市场等财富增益渠道,各版块之间坚持独立决策,但强调彼此在信息和认知层面的互补,形成“三轮驱动”之势。
在组织建设方面,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2016年启动了优秀投资人招聘项目Project Woo,吸引美国顶尖学校的博士、MBA人才加盟。普林斯顿大学的化学博士宗楚涵正是其中一员,去年加入公司后,她已经开始和团队一起系统性地布局国内的医疗基金和创业公司。
以上种种,对于走过6年的双湖来说,无非是让它在“专业化”上更近一步。但对于新的阶段,张艳拥有一个更宏远的目标:无论是通过FOF、直投还是有可能继续衍生出的新型资产配置方式,最终是将双湖作为一个载体,去和优秀的人成为朋友。王怀南在接受36氪采访时甚至大胆设想:双湖利用自己在家族办公室运营上积累的经验,将拥有相似经历、相似梦想的企业家联合在一起,“以十倍的资金获得百倍的影响力,建立真正的百年家族”。
关于这个设想的成立性,张艳恐怕也很难快速给出回答。但她确定的方向是,“双湖愿意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资产配置的家族办公室,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并给别人带来价值,用投资凝聚创新与改变的力量。“也许是建立一个聚集各类创新势力的“大家族”,一个指向未来的商业生态圈”。
相关推荐
双湖资本:让家族办公室成为连接一切创新的新物种 | LP怎么看
身家77亿美元,海底捞老板娘,成立了一个家族办公室
双湖思享会医疗专场,共话国际糖尿病科技创新
71岁,又一位超级富豪成立家族办公室
对话小村资本郑赞表:聚焦产业与克制规模,这些对母基金和VC同样适用丨LP怎么看
中国LP在哪里:各类市场化LP的运作现状及特点
中国 LP 在哪里(下)
真正的顶豪不会熔断,因为有家族办公室
LP 全景解读:基金如何找到合适的 LP?(下)
对话熠美投资叶庆:能与GP合作做好直投的母基金才是好LP丨LP怎么看
网址: 双湖资本:让家族办公室成为连接一切创新的新物种 | LP怎么看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57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7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4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184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691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555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0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18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1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1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