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盈利之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娱观察”(ID:wldygc2016),作者 苏苏,36氪经授权发布。
8月,网络微短剧纳入广电监管。近日,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微短剧的备案审查再度严格和规范化。
网络微短剧一般指网络影视剧中,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剧集作品。最新的广电政策要求其内容审核要与传统时长网络影视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均要由广电行政部门、播出平台、制作机构按照《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严格把关。同时,微短剧的审查也越来越细分严格:
1)在播出平台招商主推、首页首屏播放、优先提供会员观看或投资超过 100 万等几种条件之一的微短剧,属于重点网络微短剧,需要申报备案拿号,才予以上线。
2)个人制作上传的微短剧属于普通网络微短剧,也需要分类审核。网民个人制作、上传的单集时长在3分钟以内的网络微短剧(剧情短视频),由其播出平台组织网络影视剧专业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平台自行编号登记播出。
3)而影视专业人员、知名公众人物个人创作上传的剧情短视频,视同为机构制作的网络微短剧作品进行审核管理。
一边是政策监管愈发走向正轨,另一边,行业经历“网大之后,短剧救市”的蓬勃,到竖屏短剧“兴于2018,亡于2019”的唱衰,再到2020下半年开始,网络微短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态势:已经没有合适的收片方了。
难以形成盈利模式闭环
曾几何时,长视频领域深耕多年的四大平台,试图抓住短视频的风口,同时也是对自身短板的一种“加码”,纷纷踏入微短剧/短视频赛道。
爱奇艺参与出品的《生活对我下手了》让竖屏短剧成为风口和行业焦点,2019年更刮起了一阵竖屏短剧风潮,网络影视公司与内容生产团队纷纷加入竖屏短剧制作大营。
小说阅读APP“快点”从2019年8月开始入局竖屏短剧领域,开放IP、分发制作预算给内容制作方,培育和壮大了一批竖屏短剧的制作公司和团队。
长视频平台优酷从2019年上半年大力发展5—10分钟左右的横屏短剧,并不断完善横短剧和竖短剧的分成体系规则,作出了一些成绩。优酷播出的《亲爱的没想到吧》也证明长视频平台有意识联合业内头部制作团队入局短剧赛道。
看中行业“风口”,影视从业者小托也在6月份先行垫资拍摄了两部微短剧,在成片后寻找发行平台的过程中,他逐渐摸清了平台收片的一些“规则”。
事实上,行业发展3年,一大波短剧成片并没有找到合理平台发行,小托制作的两部也在经历多次被拒后在等一个买断合同,短剧盈利模式和前景成谜。
当前,微短剧的变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平台采买、短视频付费分账(主流)以及剧情广告植入等。
但受限于实际条件,专注短剧(竖屏/横屏/互动)的平台和资本还处于探索和尝试期;从付费分账角度,微短剧的C端目标受众不是特别清晰,观众认识浅,付费意愿低;在资本没有大面积入局之前,短剧内容制作方的利润空间也很低很低;而传统广告商、品牌主对短剧内容的认知和商业价值判断更为浅显。
微短剧没有平台的流量扶持,展示给观众、观众点播的可能性特别小。这就导致短剧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没有一个稳定良好的盈利闭环。
除了盈利模式不稳定,微短剧还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同质化非常严重且精细程度不高,在思想导向上弘扬正能量价值观的作品也少。
所以,行业都在等待一个爆款,因此激发其他更多资本来入局。但如果没有更多资本入局,提高制作水平和内容品质,在面对市面上现有的影视内容品类竞争时,短剧爆款产生的概率微乎其微。
所以,这其实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快点刚入局时,给制作团队制作费,后者负责完成短剧内容,成片放到快点平台上免费给用户观看。近期消息,获得近亿美元C轮融资的快点已严格控制了收片渠道。而之前有同样(采买)合作模式的百度(番乐),在7月份也已经暂停收片。
只有当及格的作品获利,才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将目光聚集于此。当前,各(长短)视频平台更倾向于自己投资、甄选合作方来制作短剧内容,这门还没来得及走C端市场的生意,就逐渐演变成B端内部“关系”制。
平台的担当和内容认知偏差
小托盘点这一路给自己的短剧找发行平台的经历,用了几个关键字总结:平台判断失误、圈子化严重。
在他看来,《生活对我下手了》给竖屏短剧定了调,但并没有给行业打一个很好的样,《生活》请了一大堆明星参与,做成“抖音剧”模式,既高端也高端,既低端也低端。
后续模仿的竖屏作品,一是难以邀请到平台参与,二是难以找到品牌商,三也请不到这么多明星。最后,广告商不愿意付钱(前景仍在探索),用户不愿意付费(宁愿去抖音看免费)。当行业没有效仿对象,没有领头羊,内容的方向就杂乱无章。同时,下游市场窄,上游制作预算势必收紧。
其次,平台收片时常常对内容有先行定级,A/S,在观众检验之前“押宝”判断再分发,市场初期,这种判断常常失误,花大价钱买断的片常常无人问津。“他们把经济压力的担子丢给自己,但这种方式很难买到爆款,而分账模式反倒能出爆款。”
但分账模式就要考验平台的流量池,观众的付费意愿以及剧集品质的耐受度,也需要一个长期边观望边发展完善的过程。小托介绍,某长视频平台上一些纯走分账模式的短剧,用户不明确,没有明星,非IP,默默沉得很惨。即便是发展7年的网络电影,至今也没有完全达成纯分账,完全To C的模式。
再一个,快手这样的短视频APP对短视频和微短剧内容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快手现在做的短视频剧,是把短视频剧,变成它信息流中的一个短视频节目之一,用户在刷短视频中不自觉就会刷到短视频剧,如果后者对观众的节奏、感官刺激度减弱,短视频剧的流量和分账就势必低,对短剧内容创作者的激励就偏弱。
“快手的逻辑追求转化,追求短剧在平台上和短视频一起竞争转化,努力拍剧,甚至还不如做成一个网友恶搞的形式来钱多”。
快手平台的这种内容导向,势必要求短视频剧走向“短视频”化,而非“剧”化,但观众其实有耐心看长视频内容。快手上的付费电影也有分账破百万的案例,《江城花火》以3元一部的价格售出92. 4万份,分账票房277万就是一个很好的内容典型。
“快手认为短剧的未来是短视频化,更快才能吸引观众,这种观点是短视的。”在小托看来,观众对剧情的理解需要时间消化,人也没有办法高度集中在同一个频率下接受剧情,所以,剧情超级浓缩,这是个伪命题。而过分追求节奏和对观众的感官刺激,只会把本应该“剧”化的短剧内容越做越粗糙,最后常常以伤害“剧”这种载体的方式暗淡收场。
市场逻辑是,每个网站/平台初期做短剧不为盈利,而为打样,赚吆喝占领市场,但如果后续发展态势不如意,只能保守来做。
因此,网站/平台就演变成和内部固定的内容制作团队合作,形成一定垄断,而收紧对外收片的步伐,这对于市面上广泛的“无关系”制作方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而目前市场上仍在坚持的籍籍无名的短剧制作方,大多怀抱一定的“沉没成本”,对行业未来进驻投资就可“抢占先机”的“理想”在坚持。
在小托的认知中,只有市场化才有未来。内容公司打造独属于自己的作品影响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至少目前,短剧这条赛道仍然任重道远,前路坎坷而漫漫。
相关推荐
短剧盈利之殇
年轻CEO自杀离世,杠杆之殇背后的故事
商标侵权成行业之殇,餐企“修城墙”要趁早
疫情下的中国半导体之殇
专利之殇:一场价值5000亿的存储芯片豪赌
最前线 | 美图的流量之殇,社交招聘是一剂解药吗
大数据之殇:我们的数据,被谁拿走了?
百亿流量加持,押注甜宠跟悬疑,快手能否激活短剧赛道?
海外短剧平台Quibi上线,精品短剧能否孵化出“手机版Netflix”?
Tinder:约会软件与原创互动短剧,如何彼此成就
网址: 短剧盈利之殇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591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