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就业形势与内卷化的同时,谁来关心他们的毕业论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来咖智库”(ID:laikazk),作者:Y H,36氪经授权发布。
编者按
越来越严格的查重机制、抽检模式确实对于肃清学术氛围,整顿学术不端行为是一剂良药,所谓创新性,也成了论文写作的灵魂。但是随着研究生的基数越来越庞大,每年都有浩浩荡荡几十万研究生大军交上论文走出校门,虽不乏有优秀的学术论作,但是更多的,是与论文查重率斗争数月,战战兢兢达标的多数人,也是辛辛苦苦做研究,提交之后仍未参透选题的多数人。而这个秘密,被不同专业之间的学术壁垒小心翼翼守护着,藏在了许多“高大上”的专有词汇之后。
我们希望学术科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或许让学校屈从于就业市场、让就业市场向学校称臣都过于极端。近年来,这个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有待于一个长期的改良。
01
宽进严出的研究生“围城”
近日,2021届研究生入学考试落下帷幕,全国报考人数达377万,比上年度增加36万余人,再创历史新高。
事实上,这种数量上的“新高”在近年来持续膨胀的“考研热”背景之下并不足为奇。据一些机构的数据整理, 2016年以后,我国考研报名人数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期,每年增长率都超过两位数,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大关。
特别是在今年疫情背景之下,就业形势严峻,国外状况复杂,因而无论是应届大学生还是已经就业的工作者,都更加倾向于国内考研深造这条路。延续或者回归校园学习,不仅相当合理地规避了就业难题,也给了大家一个更高的就业平台。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扩招研究生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措施之一。早在今年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出席发布会,介绍疫情之下的就业新政策。
其中一条明确提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承载能力,以及同时考虑支撑国家战略所需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等因素,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翁铁慧在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措施的具体情况时指出,根据官方的精确测算,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在意愿需求端还是政策大环境的角度,研究生进口端的数量增加已成定局。而在另一侧出口端,对毕业论文的审核逐年从严,似乎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不知知网翟天临”事件。
与本科毕业不同的是,答辩之外,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需要按要求开展抽检,一般分为内审——送往兄弟院校,实行分批全部送审,以及外审——即为盲审,送往外省,比例为当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3-5%。目前,盲审一般为双盲审,即审稿人不知道作者信息,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信息,双向匿名。一旦盲审不通过,将无法正常毕业,所在学院也会受到牵连。每一篇硕士论文的最终成品都会被录入知网,并受签署的原创性声明所约束。
尽管硕士生短期延期毕业并不会在学位证上有所体现,也不会影响应届生身份,但找工作时,用人单位问到为何延毕,如何解释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
当就业问题像洪水猛兽般来袭时,许多人似乎忘了,毕业论文也同样扼住了不少应届生的咽喉。
02
应届生访谈群像
没有人能笑着答完的“难题”
本周,来咖智库随机访谈了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2021年硕士应届毕业生,向他们询问毕业论文有关的事项。
受访者Z:某985大学会计专硕
我的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是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这方面的,因为前段时间忙秋招和考公,目前在开题之后只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论文框架还没定下来。我最头痛的是,虽然大的主题已经定下来了,但一直定不下来细的研究方向,看了文献之后总觉得前人都已经大量讨论过了,自己很难想出比较创新的方面。
我觉得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我专业知识的扎实程度和在专业领域上的思考深度。在就业时,有些用人单位确实会了解一下应聘者的论文研究方向,面试时可能还会和应聘者讨论一下论文的研究成果,如果我能有一篇不错的毕业论文,在就业时可能会是一个加分项。但我觉得对于我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来说,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会倾向于来了解我的实习经历,很少会有来了解我的学术研究能力。
受访者S:南方某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我的研究方向是广告伦理,论文刚搭完框架还未正式动笔。我在找完工作之后才开始重视论文,本来实习的时候打算晚上写论文的,但是实习太忙没能坚持。目前让我觉得吃力的地方是,之前的学术知识积淀不太到位,相关论文读得少,写作起来就容易遇到问题。可能从更深层次来说,我对这个研究选题本身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还是会认真对待的,毕竟事关毕业。
以我个人来看,纯粹以就业为导向,学术大多数提供的帮助是间接的,从我实习经历和工作内容来看,更多学习到的是学术之外的东西。当然,换个角度说,我们通过学术训练培养了比较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软素质是好的。
受访者L:某综合性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
我的论文与道德判断有关,目前处于实验阶段,论文尚未开展。与其他人文类专业不同,我的实验数据决定了论文文献综述的思路,所以我不能一边实验一遍写作。但是由于不去学校就不能开展实验,所以说,疫情“偷走”了我9个月的时间。
现在的状态就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实验,每天要到处去找被试,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被试。在我这里论文是绝对优先的,我几乎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在完成这个事情了,但是还是感觉压力很大,找工作的话完全没空。
时间紧、任务重的毕业论文成为了应届毕业生们心中一根紧绷着的绳,因为一旦毕业论文无法顺利通过答辩,即使找到了工作,能否顺利入职也将被打上一个问号。一开始,大家就心知肚明,考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打的只是一个“时间差”策略,当考研的池子进量猛增而扩容有限,当研究生不再“以稀为贵”需求饱和,广大研究生的就业也会成为一大问题。更何况,在谈工作之前,还有并不让人轻松的毕业论文。
03
学术培养与就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尽管毕业论文是学术培养的最终成果检验书,但很少有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科研学术培养的内容能够与实际的就业需求高度匹配,换言之,在一定程度上,以研究生为代表的人才培养还是在“校园的归校园,职场的归职场”。
越来越严格的查重机制、抽检模式确实对于肃清学术氛围,整顿学术不端行为是一剂良药,所谓创新性,也成了论文写作的灵魂。但是随着研究生的基数越来越庞大,每年都有浩浩荡荡几十万研究生大军交上论文走出校门,虽不乏有优秀的学术论作,但是更多的,是与论文查重率斗争数月,战战兢兢达标的多数人,也是辛辛苦苦做研究,提交之后仍未参透选题的多数人。而这个秘密,被不同专业之间的学术壁垒小心翼翼守护着,藏在了许多“高大上”的专有词汇之后。
我们希望学术科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或许让学校屈从于就业市场、让就业市场向学校称臣都过于极端。近年来,这个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有待于一个长期的改良。
最后,来咖智库访问了一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硕士毕业生,他向大家传授了自己当初写毕业论文的经验。
受访者X:现工作于深圳一研究所
我当年论文的研究方向是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机制研究。我当时的写作步骤是:先看看前几届师兄师姐的学位论文,再去知网看看自己课题相关的学位论文,然后根据自己的课题,以及学校要求的格式框架,列好框架结构,并开始根据自己的习惯,先写对自己比较简单的一部分,从简到难。
我觉得写论文,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像我们理工科,论文建立在平日的实验数据基础上,只要实验数据足够,并且合理,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论文写作也就不是件难事了。还有一点很重要,写作过程中要和导师多沟通。
或许有一些人毕业论文的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用不到,但是当你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毕业课题training,科学思维以及理论基础和技术都得到很大提升,也是对个人品质的一种很好的锻炼。相信自己,加油写吧!
相关推荐
忧虑就业形势与内卷化的同时,谁来关心他们的毕业论文?
如何破解科技界的内卷化现象?
内卷化焦虑
科技界内卷化如何破
内卷化的三国游戏:六神磊磊代言背后的买量细分化困局
中国人手中的咖啡正在“内卷化”
考研人的酸甜苦辣,都藏在了这些搜索里
内卷与血酬:中日韩电子产业搏命史
客户高度集中,业务平平无奇:众巢医学上市背后的忧虑与机遇
快手上市的幕后:流量型电商们的“内卷化”暗结
网址: 忧虑就业形势与内卷化的同时,谁来关心他们的毕业论文?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666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7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8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7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4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