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年思考的再思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悦读笔记”(ID:pmboxs),作者:申悦,36氪经授权发布。
2021年1月19日,张小龙出现在微信公开课“微信之夜”,分享了微信十年间,自己做产品的决策思路、设计理念。
时隔一天,也就是1月21日,iOS版微信更新了8.0,也用实际表现回应了他提到的很多创新实验,这一系列操作着实让人佩服。
关于张小龙的这次演讲,网上已有很多整理资料,我本不想追热点,但读完这篇《张小龙: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切实产生了共鸣,不由自主地把手放到了键盘上,在flow的状态下敲下了自己的13条思考,也借机分享给大家,看是否能掀起更多涟漪。下面我们开始:
1、相比被动完成任务,主动设定一个有挑战的目标,会让工作更有意义
龙哥提到:完成任务是枯燥无味的,并且会因此动作变形。但想象一下,作为螺丝钉的我们产品经理,有多少产品方案是自己提出的?又有多少是被迫执行领导旨意?当我们发现工作不开心,除了换个环境,是否可以更主动些,为自己而做产品?
2、做产品,最难的是选择。避免选择失误的一个好方法,是把问题抽象到基础层面,以顶层思维去做架构,能做到复用性最强
高水平和低水平的认知差距,在于是否具备顶层思维。当提及微信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不是群、不是公众号、不是朋友圈,龙哥给出的是微信ID。当提及做视频号第一要考虑的事物,也不是播放器、信息流、内容生态,而是新的ID。区别公域和私域的本质,就在于ID是否共用,这就是所谓看到了本质。
当你认知到需要以ID为基石去思考,你所能想到的,就不只是“视频号”这一个角度,而是可以延展到直播、小程序、状态等等。
3、我数了数,全篇提到了10个微信遇到的选择,以及张小龙给出的解决方案,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是你,会如何做选择?
视频号用新ID还是微信ID
进入视频号是新建身份还是和微信身份关联
用机器推荐还是社交推荐
看分享的视频,是跳转链接,还是打开本地视频
长短视频是分开做,还是合在一起
在名片上挂精选照片,还是视频号内容
一屏放一条内容合适,还是多条内容合适
公众号关注Feed,单屏所见内容少些合适,还是多些合适
是做一个裂开的屏幕动画效果,还是做一个裂开表情
用浮窗解决断片问题,还是用未读完列表解决
4、龙哥说,视频号的机器推荐,远不如人工推荐。所以改成了社交推荐为主,机器推荐为辅
这里有个矛盾点,如果视频号算公开信息领域,机器推荐效率应该不会低于社交推荐。只能说视频号的ID逻辑是公开的,但消费侧仍是封闭的(入口深且零散),反向导致生产侧受限。解决方案,要么切成社交推荐,要么把消费入口完全放开(比如放在TAB上),但这样做又和抖快拉不开差异,反推回来社交推荐可能是最优选择。
5、所谓“用产品方法找到撬动点”,主要体现在策略的变更,做产品的初期阶段,策略优于功能
视频号的生死问题,是靠机器推荐切换成社交推荐解决的。龙哥总结为“用产品而非运营的方法,找到事情的撬动点,通过产品能力让事情运转起来”。这一点深以为然,尤其在产品初期阶段,如果你的功能难以和其他产品拉开差距,那策略的调整也许反而能四两拨千斤。
6、视频结构化是个有趣的思路,但有一点,结构化的视频确实便于微信流通,但也只限于微信流通。(从这点来看,我觉得龙哥有点飘了)
正是由于iOS把文件应用化,这些文件也就变成一个个孤岛,限制了传播。而微信对视频的结构化分享,也会带来这样的问题。可以想象,按照这个趋势,微信生态的封闭性会越来越强。
7、相比而言,视频是活的,照片是死的,照片外显是虚荣逻辑,视频外显是分享逻辑(给别人看的,表达状态)
龙哥提到,如果在名片上做一个“精选照片”的功能,这些照片也许永远都不会换了。但视频则不同,相比照片,视频对信息的传达不会那么直接,需要人们点开来看,这样一来曝光压力就不会那么大,而且视频内容会更真实,人们也更愿意去更新这种真实的状态。当然,考虑到视频生产门槛还是较高,当下的微信采取了折中方案:状态!就是8.0大家看到的。
8、一屏里的内容数,跟命中率成反比
以这个逻辑看,大概可以推出,为什么以CTR最大化为导向的抖音选用全屏,以好友关系为导向的快手用双列。做什么选择,取决于目标是什么。
9、全屏更适合机器推荐,而关注推荐则适合单屏展示更多,尤其关注量少的用户。这个角度看,抖音的关注TAB更应该是双列。
龙哥提到一个数据。全屏后,关注的人均vv下降,推荐tab上升。即全屏后,看关注的用户有了选择困难。原因也是有关注行为的人较少,他们关注的人发出精彩视频的几率不高,这种情况下全屏展示就会降低观看效率。这也应了那句话:让用户主动选择,哪怕是关注这种一键的事,也很困难。这个结论我已经在36氪上验证过无数次了。所以关注TAB更适合单屏展示内容更多。
10、个人直播的终极形态,是通过他人看到他看到的世界。这个逻辑有点像将vlog实时化,GoPro能实现类似效果。这么看来微信以后是要做智能硬件了?
11、做产品的乐趣,就在于打磨想法、验证想法,关键是这个想法是你自己想的。所以说,如果你不是通过思维碰撞,而是靠处心积虑去做产品,就没意思了。
这个思考也来源于龙哥这句“做产品其实是个验证想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直到现在我都认为,主动提出想法,去和身边的人碰撞出火花,将想法不断调优,最终实现出来,是做产品最快乐的时候。
12、“状态”这个功能,体现了微信想革自己的命,即提供一个降低微信下社交压力的地方。
似乎龙哥自己也意识到了,微信上越来越多的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朋友圈和IM里和人分享心情,而这些人排解压力的地方在哪儿呢?陌陌、Soul、即刻,甚至是脉脉。所以“状态“这个产品形态,也是微信希望降低自己带来的社交压力,但我目前还不太看得懂这个功能如何发挥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13、龙哥提到,做产品,没想清楚就什么都不要做。但之前又说他并不清楚文字还是视频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这个有点矛盾。
我个人认为,想法是要打磨的,没想清楚,就提出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中把问题想清楚,而不是就放弃转而想别的,这是我自己做产品的理念。
以上13条,是我对微信思考的再思考,希望也能引起你的思考,欢迎留言与我分享~
相关推荐
微信十年思考的再思考
关于“微信十年产品思考”,我们为教培公司整理了5个关注点
视频号诞生始末、微信十年的思考……张小龙演讲精华总结
平板电脑应运场景再思考
对微信公众号“付费图文”功能的观察和思考
裂变增长时代终结?关于微信重拳封杀朋友圈利诱分享的思考
江小白创始人:中国商业的反脆弱思考
批判性思考之难:阻碍我们思考的8种认知偏差
微信下一个十年靠什么?张小龙回应一切
吴声:新经济时代的再思考——小量订单、5G思维和观念普惠
网址: 微信十年思考的再思考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751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