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掉了我们创造的数据?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造就”(ID:xingshu100),作者:造就Talk的编辑们,36氪经授权发布;
第209位讲者 孔华威上海中科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起点资本合伙人
三百年前,牛顿基本上把物理定律定好了,但现在我们接触到的理论物理知识并不多,经常是朋友看了一些库布里克、罗兰的电影以后问我,听说你是学物理的,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黑洞?好像我的理论物理学了半天就是为了这个用的,但有人请我免费看电影也挺好的。
尽管我们现在每天接触的和物理相关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都在跟另一个数字世界做交互,但我们仍可以用物理世界的价值观去解读数字世界的逻辑。
新的数据理念
比如说查看政治版图,你可以用世界地图去看,也可以用我这张社交地图来看。这是一张社交网络的地图,蓝色代表Facebook,鲜红色代表微信,棕红色是俄罗斯的最大社交网站VK。你会发现,如果用这种模式去看世界, 你可以把这个世界看成一个社交网络。只要是社交网络,就可以变成大数据,按照大数据的模式,而非用某种意识形态的方式去解决日常的决策问题。很多事情都可以用算法、大数据来解决。
六年前大家问我什么是大数据?我觉得挺难解释,但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个概念耳熟能详,但我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不是为我们人类所用的,人类对大数据的处理水平还很低。
大数据究竟是什么呢?
大数据是食物,是机器人的食物,是Android和iPhone的食物。这是蛮恐怖的一件事情。我们人类是农民,是这整个数字世界里的农民,在帮机器人生产食物。在数字世界里,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各种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其实都是数字世界领域的食物。所以以后我们谈饥荒,不再是说非洲有饥荒之类的,而可能是在说有一家公司因为没有拿到数据而快要倒闭了。
新的经济组织
除了数据食物,我们再来谈谈数字世界的钱。我一直认为学物理的人很难赚钱,因为钱这个事情很不物理,什么意思?通常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物,它的衡量单位是需要非常固定和严肃的,不能随便改。
而钱呢,这个恰恰影响我们生活最多的一件东西,它的度量标准反而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十年前挣的10块钱跟今年挣的10块钱比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有很多数字世界的人对货币发行提出了异议,比如中本聪提出了比特币,那些人是密码爱好者,是极客,也是一批离数字世界比较近的人。
事实上,最近也有一些公司组织在跟上数字世界的变化。比如最近看到的像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组织,你发觉它的已经市值很高了,比如以太坊的市值已达一百亿美元,但是它没有一个CEO,没有一个员工,只有一个基金会在做松散的管理。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组织,但这个组织你觉得它是经济体吗?你觉得它是公司吗?你说它是也对,说它不是也对,但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那就是永远没有人可以把它关掉。
它就像是个永动机,除非没有人再关注它,否则它不会自动死掉。
这就是新的经济组织,不知道巴菲特能不能理解,但就目前而言,他直到现在才买高科技的股票,已经是落后了。
新的艺术算法
另外我们还可以讲一下什么是艺术,这是我们人类特别在意的东西。我们经常讨论人工智能没什么了不起,即使围棋下赢了李世石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有很牛的艺术,机器再怎么厉害也玩不过艺术。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话不一定成立。某种意义上,艺术基本上都是“神经病”干的,那些特别牛的音乐家、艺术家基本上都跟疯子差不多,尤其是这位,他就是个疯子,而且生前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越杰出的艺术基本上在当时都是越让人看不懂的,都是一个疯子做出来的出人意料的、意外的东西。这个东西在软件里面叫做Bug,而这些人就叫做人类的Bug。
在程序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特异的、无法预测的东西,而这些艺术的东西,倒还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或者说“神经风格转移算法”的方式去创作。现在,可以把梵高画的风格转移到钢琴曲上,把贝多芬的某个钢琴曲转移到某个书法作品上。这个时候,我们所谓的艺术也不一定是靠谱的。
数字世界的生死
我们守住的这些东西也不一定是我们觉得最厉害的,数字世界不认这些,它们认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刚才说的神经风格转移的学习。
再比如说生死问题。数字世界里的“生死”和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一样的。
去年我的手机摔坏了,我从网上备份6000多个通讯号码,发现我父亲的手机号码还在,可是他其实已经过世好几年了。你发觉这是蛮尴尬的一个事情,我到底该不该删掉他的号码呢?这对我是一个问题。
在数字世界里,一个人的生死已经不由肉体的生死决定,而是取决于他在社交网络停留的时间,取决于他的社交账号。想想,假使我现在训练一个可以模仿我聊天风格的机器人,将来等我走的一天,你们还可以继续跟他聊天。至少我可以跟我的重孙子聊聊天,这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从大数据生产粮食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生产的人就是活的,不生产人就是死了,那我们真正的生命还比不过机器、比不过灯泡、比不过一个开关。开关每天生产各种数据,路边的高清摄像头每天产生的数据都比我一年产生的数据还多,而且它不眠不休,我还要睡觉呢。
从生产粮食这个角度看,我比不过它,它是个好农民,而我不是。所以说在数字世界里,你的生死包括你的价值也都有不一样的考量。
数字世界的牛顿定律
当这些东西全部讲明白以后,你会发觉我们人类在机器看来,或者说在那个数字世界看来,我们就是完全被它们吸住的,它们吸取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
在那个数字世界,可能会有新的牛顿定律、新的价值模式、新的钱、新的艺术……新的一切事物。
那我们怎么进去的?现在看来可以通过传感器进去,基本上以我们的眼睛为主,耳朵、鼻子和舌头还没有完全进去,等某一天那个屏幕出来一个菜,我们可以真的舔屏时,就真的很不错了。
所有这一切都是吸引注意力的商业模式,是把我们不好的习惯、偏见变成现金,如果你没有偏见,是不会选择某一样产品的。我认为正是因为有分别,才有了商业,否则商业就会被垄断,这就是整个逻辑的本质。
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意识形态的运营商,一个Uber就是一个汽车运营商,一个ofo就是一个自行车运营商,这种运营商的模式都会带来ARPU值的理解。ARPU叫每用户平均收入,是很重要的一种价值考察标准。
基于对ARPU的理解,可以引申出这一样一条公式。
总价值等于ATS三样东西的网络效应。A是账户,账户要越多越好;T是待机时间,要越长越好;S是空间,要越来越多,这是蛮重要的一个逻辑。然后你也可以把这三样东西用幂指数的方式搅在一起,最后变成你比较好的APRU的计算方法。有了这样的方法,这个公司就有戏,非常有意思。
在数字世界里,你跟它们走在一起,而不是跟我们人类走在一起,这一点在数据领域里面很重要,这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对自己有用的一个牛顿定律,你也可以把它叫做孔式定律,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也是我自己的一种理性的路径依赖。库布里克曾说过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理性只能把你带到一定的边界,但是如果你想越过边界,可能你需要的是诗意,还有想象力 。”
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给大家带来想象力,谢谢!
相关推荐
谁吃掉了我们创造的数据?
大数据之殇:我们的数据,被谁拿走了?
我们每天都在吃“微塑料”?
大数据揭秘野味消费市场:谁最偏爱蝙蝠们?
“新技术出现,谁最先拥抱新的生产力谁就有机会创造最大的价值”|新基建三问三答@牛卡福
新连锁和新品牌如何破局?我们总结了这12种解法
是谁,让我们的隐私数据在“裸奔”?
当「吃播」的罗永浩坐拥3000万精神股东
不要试图创造下一个Facebook或亚马逊
互联网三小巨头TMD谁的后劲更足?
网址: 谁吃掉了我们创造的数据?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81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42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53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21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3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0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0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