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逃离制造业?看看这些百亿富豪奋斗史,估计有人要后悔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周瑞华,36氪经授权发布。
王来春、周群飞、王文银、张毓强……这些如今身家百亿甚至千亿的富豪,都曾拥有过难忘的车间工人岁月。
01 能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
三十多年前,王来春是第一批149名走进富士康的员工中的一员。
21岁的王来春,终于结束了“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从农村走进富士康工厂,干劲十足。
▲富士康第一批女工
每天下班后,别的女工不是休息就是去逛街,王立春则偷偷回到车间,在不同的工位上调试机器,总结方法和经验,想办法提升生产效率。
厂里枯燥无味的企业管理培训,别的女工能不去就不去,她一次也不落下。
她不仅从流水线上学,在培训课上学,还悄悄地跟老板郭台铭和厂里的其他管理层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学他们怎么管理工人。
凭借超乎常人的勤勉好学,王来春最终获得了郭台铭的赏识。十年时间,她从流水线女工升到课长,这是当时富士康大陆员工的最高职级。
32岁的时候,不甘于一直做工人的王来春,向郭台铭递交了辞呈,创立了立讯精密。
与富士康深度绑定,是立讯精密早期的核心战略。
管理方面,王来春效仿富士康的管理流程和企业文化,郭台铭的经典语录在办公楼和车间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业务方面,富士康贡献了其50%的营收,每年为立讯精密带来逾10亿元的订单。
因此有人说,立讯精密是富士康的学徒,王来春是郭台铭的学徒。
对此,王来春毫不避讳并心存感恩。2010年,立讯精密挂牌上市,王来春以23亿身家登上富豪榜。回应媒体谈及“学徒”标签,她说:“能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
▲王来春(中)与库克(右)在一起
如今的王来春身上有很多标签:立讯精密创始人、身家百亿女富豪、千亿帝国掌门人……
拥有打工生涯并从中受益的人,又何止王来春一人。
人称“亚洲铜王”的王文银,他创立的正威集团2019年营收高达5200亿元,比互联网巨头腾讯还要多1400亿左右。但就是这样一位神秘富豪,回忆起早年在工厂的打工岁月,依然感慨地说,“打工的日子让我受益无穷”。
1993年,王文银怀揣几百元南下深圳,在一家生产电源线、插头的日资企业做仓库管理员。凭借一个星期能背下数千种物料编码的能力和干劲,王文银一年之内连升七级,从仓管员做到销售总经理。
两年后离开这家日资企业时,王文银收获了人脉、行业经验、创业第一桶金,以及一个非常关键的认知:
“在打工中,我有一个重要的体会:知识重要,比知识重要的是见识,比见识重要的是胆识”。
由于打工时培养起的电源线行业的深刻认知和过人的胆识,王文银在他人怯懦时“凶悍”,通过三次“豪赌”完成了商业帝国的扩张:
1998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工厂停产,产品滞销,王文银低价收购100台滞销设备。金融危机过后,王文银带着这100台设备创立了珠三角最大的电源厂。
2003年,非典肆虐,金属价格暴跌,王文银借机杀入开采、冶炼等上游领域,打造了“采矿-冶炼-加工”全产业链;后来又以5000万元的低价拿下深圳园区30万平方米地块,建成精密控制线缆产业园。到2005年,王文银已掌握亚洲最大的精铜制造厂和全球储量300万多吨的矿产资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伦敦铜价跌至十年来最低点。王文银又开始满世界捡便宜:以2万元/吨的价格收购几十万吨铜现货和30万吨铜期货,危机过后以4万-8万元/吨的价格卖出,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王文银的正威集团已是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
02 每一项技术,都可能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在2017年福布斯全球科技界100强富豪榜上,全球仅6位女富豪上榜,中国就占两位。一位是前面提到的王来春,另一位就是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
▲2017年福布斯全球科技富豪榜
周群飞,这个被称作“掌握世界手机命门”的女人,有着不幸的童年。她5岁丧母,父亲两根手指被炸烂,靠做手工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周群飞15岁辍学,到广东一家生产手表玻璃的工厂打工。
既无学历又无背景,周群飞想改变命运,唯有一个字:学。她坚信“技多不压身”,白天上班,晚上读夜校,学会计、电脑,考驾照、报关证,无所不学,无证不考。
▲周群飞
对她来说,掌握的每一项技术和本领,都可能是改变她命运的钥匙。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群飞业余时间自学的一项技术——丝网印刷,叩响了改变她命运的大门。一天,她得知工厂效益不好,老板要解散工厂,便毛遂自荐,用丝网印刷技术推出新业务。
“如果厂子亏钱,我给你打一辈子工,如果赚钱了,我的工资你随便给。”周群飞许诺老板。
凭借丝网印刷技术,周群飞盘活了当时濒临破产的工厂,帮工厂顺利渡过了危机。
三年后,由于与老板的经营理念发生分歧,周群飞离职与家人创办了一个小作坊,干起了丝网印刷加工的生意。
后来在一个客户的启发下,周群飞进入玻璃镜片行业。尝到科技甜头的周群飞创立蓝思科技,转型研发手机视窗玻璃,成为“苹果背后的女人”,身家暴涨至千亿。
从车间打工妹到千亿富豪,周群飞靠技术“改命”的故事,在中国富豪榜不断上演。
恒立液压,国内液压元件龙头。其创始人汪立平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便早早进入工厂。业余时间,他埋头苦读机械书籍,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改良机械赚钱。
他发现,国内液压油缸需求大,但生产技术被KYB、小松、东洋机电等国外巨头垄断,国内挖掘机企业不得不仰人鼻息,别人供多少油缸,就生产多少整机。
汪立平判断,“液压油缸生意肯定赚钱”。
找准方向之后,汪立平开始自学大学工程机械专业的课程,钻研油缸生产工艺,琢磨怎么经营油缸行业。
1991年,眼见时机成熟,汪立平用攒下来的5万元,在无锡成立了一家仅7个人的小公司,生产液压气动设备。短短几年,公司就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营业额大幅增长。
有了原始资金积累后,汪立平开始自己搞研发,啃“液压油缸”这块硬骨头。正是因为不断学习创新,当时国内有六七家生产油缸的企业都倒闭了,只有恒立液压活了下来。
2000年前后,恒立液压攻克挖掘机高压油缸技术难题,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独享技术创新红利的恒立液压,一路开挂,在挖机油缸领域的国内市占率超过50%,全球市占率超过30%。
“当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只知道报废扔掉重新做。”汪立平把成功说得轻描淡写。
随着恒立液压打破国际高端液压产品垄断,汪立平个人也实现了个人财富的暴增。2020年他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在第44位,是为数不多来自液压行业的富豪。
03 一部企业发展史,半部企业家成长史
俗话说,一部企业发展史,半部企业家成长史。
一个人不论起点多低,通过边干边学,凭借强烈的欲望和坚韧的性格,依旧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这样的案例,在中国企业家中比比皆是。
中国巨石,玻纤行业全球最大制造商,在成为“玻纤之王”的路上,创始人张毓强功不可没。
张毓强出生在浙江桐乡石门镇,16岁到镇上的石门东风布厂工作。一次出差回来,张毓强给效益不好的厂子带来了一个重要信息:市场上玻纤布卖得好。
生产玻纤需要拉丝机,张毓强被委以重任,胸前挂着两箱肥皂,背后驮着一台发电机,到江西九江玻纤厂换来一台淘汰下来的拉丝机。
这年,他也才不过17岁。
“东风布厂条件很差,我在里边就显得比较重要。其他人水平一般,我稍微努力一点,表现好一点,有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领导就会让我干,我就有机会了。”张毓强说。
他边干边学,还给厂里拉来了几个大单,慢慢就成了厂里的主心骨。从东风布厂到振石再到如今的中国巨石,走的每一步,都与张毓强个人的成长是交织在一起的。
1989年,桐乡玻璃纤维厂(东风布厂改名而来)在完成了技术改造,淘汰陶土坩埚,上代铂炉后,效益开始好转。张毓强开始思考企业的“利益、责任、动力”问题,率先在全省进行股份制改革,在桐乡玻璃纤维厂的基础上,成立桐乡振石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发展才是硬道理”席卷全国,张毓强动了离开石门把企业做大的心思,第一个入驻了当时刚成立的桐乡经济开发区。
同年,振石与桐乡4家行政和事业单位联合组建了桐乡巨石玻璃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500万元发起年产8000吨级的池窑拉丝项目。
这是当时全国产能最大的池窑拉丝项目,巨石一跃成为国内玻纤行业第一。
2012年以来,巨石通过扩张、新建、创新等一系列操作,投产全球多条超大玻纤生产线,完成从“以内供外”向“以外供外”的转型,成为全球玻纤行业第一。
▲张毓强谈创新:我是非常喜新厌旧的人
回忆这几十年的奋斗历程,用张毓强的话来说,“在一个小产业上大做文章,在一个小地方开了一家大厂”。
到现在,中国巨石已是全球玻纤行业的绝对龙头。而如果回到它最初的原点,是石门镇上那间土布厂和那位16岁的少年。
在张毓强走进工厂几年前,初中毕业的山东人张士平走进了镇上的油棉厂扛棉花。
“最勤劳”“能吃苦”是张士平留给厂里人最深的印象,他也因此在35岁这年,被提拔为油棉厂的厂长。
张士平大胆、骨子里争强好胜。当上厂长后,就开启了一系列大胆的操作:
由于原料棉花受国家严格控制,生产规模受限,张士平第一个走出去收购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三年时间,他把一个乡镇作坊干成了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
看不惯大锅饭养闲人,他在全国第一个实施超定额计件工资制。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故事:一名工人因偷吃三颗花生,被他直接开除。
出门推销棉花吃了闭门羹,他干脆自己搞纺织。趁着全国纺织业跌入谷底,他抄底大量经营不善的纺织企业,又投资1000万元建成1.6万纱锭纺纱厂。
到2002年,魏桥被他干成了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
考虑到棉纺企业用电量大,为了节约用电成本,张士平冒着被国家电网断网的风险,1999年成立自己的电厂,用电成本比国家电网低三分之一。
纺织品成本降下来,竞争优势一下子就上去了。
电厂的电,棉纺厂用不完,张士平就开了家铝业公司——中国宏桥,就这样又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到2014年,中国宏桥超过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铝制造商。
就这样,张士平把两个夕阳产业做到了世界第一,成为了“亚洲棉王”和“铝业大王”。
在张士平的带领下,魏桥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纺织、染整、服装、铝业、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2018年,魏桥集团以3595亿元营收,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列第五,仅次于华为、苏宁、正威和京东。
魏桥的成功,与张士平身上那种坚韧、吃苦耐劳的性格和敢于打破藩篱的勇气不无关系,但他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房地产市场火热的时候,曾有人问他,纺织行业利润薄如纸,为什么不做房地产?张士平回答道:
“一个国家必须发展制造业。制造业是安排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是国家脊梁。”
04 制造业需要年轻人
回首在深圳打工的过往,王文银说:
“要建立自己的事业,一定要从基层干起。”
富士康的打工环境艰苦到令人难以想象,“100多个女工睡一间大屋,没有床,只有地上的通铺。”但王立春说:
“在什么位置都要踏实干活,这种事情我不干谁干。”
不过,随时时代和观念的变化,当初进工厂做工人这样一份令人向往的职业,开始受到年轻人的冷落。年轻人纷纷逃离制造业,不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尤其最近几年,每年春节过后,各地工厂就要使出浑身解数,上演“抢人大战”。即使这样,工厂的工人缺口依然很大。
以前是老板愁没订单,现在是手里抓着大把订单,却招不到工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全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从5069万人下降到3832万人。经济结构转型固然是一方面因素,工人流失和制造业空心化,也不可忽视。
“现在年轻人以进工厂为耻。”玻璃大王曹德旺的话,道出了当下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真相。
▲福耀集团《美国工厂》画面
工资少、社会地位低、工作时间长、看不到前途……这是年轻人对工厂打工的普遍看法,他们宁愿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像父辈那样,埋头在工厂打工。
制造业转型需要年轻人接力,如何解决“年轻人不愿去工厂”的问题迫在眉睫。
高铁修到海岛、地铁织成蛛网、疯狂盾构、闪电架桥……制造业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从制造业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等18项指标对全球制造业大国排名,其中,中国以111分屈居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位列第四位。
制造强国转型任重道远,离不开一批有技能、有活力与创造力、有工匠精神的青年。
而吸引年轻人走进工厂,则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从产业工人的培养体系和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社会建立健全高技能青年的培养培训体系,为年轻人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工厂完善技术工人的评价、使用、激励和保障等措施,为年轻人提供学习新技术的机会、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年轻人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中国制造正在实现迭代发展的路上,年轻人大有可为。
参考资料:
1、《王来春:中国最牛打工妹,从富士康走出来的女富豪》华商韬略
2、《逝去的张士平和他的魏桥传奇》砺石商业评论
3、《汪立平:液压件国产化的“升旗手”》极客财经社
4、《新工业时代:世界级工业家张毓强和他的“新石头记”》秦朔
5、《王文银:我如何从400元打工起步做一家世界500强公司?》AI互联网思想
6、《湖南女首富周群飞的发家史》创业邦
相关推荐
还在逃离制造业?看看这些百亿富豪奋斗史,估计有人要后悔了
养一年要2000多万,富豪为何沉迷新“玩具”?
苹果设计师Jony Ive:一个职业技校学生的奋斗史
科技富豪们正在逃离硅谷,涌向德州
逃离互联网“围城”:曾经我以为自己站在了风口
中国现金贷逃离越南
2020,富豪凶猛
想生娃,工作也不落下?看看这些国家怎么帮助女性
这届新能源汽车富豪,一场泡沫?
让比尔盖茨“后悔”的事:与爱泼斯坦说不清的联系
网址: 还在逃离制造业?看看这些百亿富豪奋斗史,估计有人要后悔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846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