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音频的革新,等了太久

音频的革新,等了太久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2月19日 10:5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he Great Filter(ID:TheGreatFilter),作者:Estella,头图:原创设计 by Zoe*π & Estella,监制:T.G.F. team

导语

风靡全球,一码难求。

这八个字可以用来形容最近的 Clubhouse。

这款软件的核心玩法可以总结为:任何人都可以开房间开始聊,而听众可以在主页随意选择加入房间旁听,若想加入讨论举手被选为嘉宾(speaker)即可。

其实 Clubhouse 在 2020 年 4 月就已经发布,2021 年 1 月的注册用户还不到 300 万,却已获 1 亿美金的 B 轮融资;在 2 月注册用户达到 600 万,获 10 亿美元估值。

带货大师 Elon Musk 在 ClubHouse 上面开房聊天,成了它风靡全球的契机;一时间,国内微信群也开始兴起一轮“求邀请码”的热潮。

这让人不由好奇,推动这股热潮和极高估值的的驱动力,以及背跨时代意义到底是什么?

科技博主 Ben Thompson 恰好这两天分析了 Clubhouse 走红的必然性,梳理了音频、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媒介,在互联网出现后的衍生路径。横向对比之下,可以发现音频的革新其实等了太久。

于是本文对 Ben Thompson 的核心观点进行了编译,去呈现:

1. 文字、图片和视频是如何迁移到互联网平台并发生颠覆性改变

2. 音频相较之下,发展路径的滞后性

3. Clubhouse 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颠覆性

不过由于 Ben Thompson 有时过于跳跃,一些观念也偏于激进,于是在编译的过程中进行了脱敏、补充和删减,对原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跳到参考资料的原文链接处进行查阅。

我们从内容迁移至互联网后发生的起点“民主化”开始说起。

内容迁移至互联网后的三阶段

阶段一:内容发布民主化

当有了互联网,突然间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发布自己的内容。这个时候博客诞生,也标志着着内容发布民主化。

在这个阶段的主要赢家/产品是:

视频:YouTube

文字:Blogger

音频:iTunes

图像:Flickr

阶段二:内容聚合

Internet is about abundance, not about scarcity.  

互联网是关于富足而非稀缺的游戏。

内容发布的民主化迅速让内容充斥互联网。

逐渐地,能够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变成可以创造价值的事情。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赢家/产品是:

文本:Google

图像:Instagram

聚合理论|图片来源:Stratechery.com

Google 作为搜索引擎,承担了“索引”的角色,它将所有之前被发布过的内容聚合到了一起。

而 Instagram 则是在竞争对手都将滤镜功能作为付费功能时,提供了免费滤镜工具。最初用户只是为了 Instagram 的滤镜而尝试,却因 Instagram 的关系网络而留下。

在 Instagram 上,“发布”和“消费他人发布的内容”都极为简便,用户在二者间的跳转循环和互动形成了反馈回路,使得 Instagram 成为图像方面最成功的社交网络,渐渐聚合了越来越多的图像内容。

YouTube 也是类似的路径。

日前,Spotify 正在对音频做类似的尝试,特别是播客。例如最近签约 Joe Rogan 的独家合同就是动作之一 —— 通过独家内容将用户从其他播客平台吸引过来,以此再吸引更多的播客创作者形成内容的聚合。

喜剧演员 Joe  与 Spotify 独家签约

图片来源:podnews

值得注意的是,若以 Spotify 作为音频行业目前的标杆,此时它的进度条不过是在第二阶段。

阶段三:变革期

看到这个阶段时,不禁联想到最近看到的一篇很喜欢的文章我们要小心地创造工具,因为它会改变人的存在方式中所分享到的:

每一种新的媒体都起始于模仿它的祖先。……如果想要创业,那么简单的选择方法就是找一个还跟其祖先一样的领域,去想办法改变它,因为它终将会被改变。

直到阶段二内容聚合,其实互联网上的媒体都还跟之前的媒体形态差不多,只不过通过互联网进行呈现。

到了阶段三则不同,互联网的产品开始产生自己独有的形态。

颠覆性产品出现了。

媒介在互联网衍生的三个阶段

图片来源:Stratechery.com

首先是文本方面的 Twitter。

只允许发布 280 个字符的 Twitter 将博客逼近墙角,因为:

发 Twitter 比发博客要简单太多了

相比于 Twitter 的信息流,博客并没有很好地被聚合形成流体信息,无法形成稳定的使用和用户群

Twitter 的信息流比起长长的博客,阅读消化起来要容易得多

在视频方面,有了 Instagram 的 Stories(当然这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借鉴” Snapshot)和抖音/TikTok(以下用 TikTok,毕竟比起抖音的覆盖面要更为广泛)。

发布 Instagram Stories 和在 TikTok 上发布短视频,都比做一个中长视频要简单太多,Stories 之于 Instagram 其实本质上是增加了视频内容的库存,TikTok 同理。

TikTok 的方式,除了利用了人们爱看视频这个心理特性,并进一步提供视频制作工具来降低创作门槛以外,恰恰依赖算法而非社交网络的做法是其颠覆性所在。

尽管没有熟人社交支撑内容分发,但换一个视角,可以发现:

在创造端,TikTok 使得视频创作者的内容可以通过算法,面向整个网络的用户;

在消费端,以算法赋予的高相关和强连贯将用户拽进视频流,这种沉浸感模糊了人对屏幕中的世界和现实间界限感知,于是便有了刷到停不下来的情况。

There is nothing like it in the real world. 

这是互联网世界独有的产物。

音频产业的滞后

播客的确很受欢迎,但是其模式和形态和 2000 年中期差不多。

其中拖后腿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一直不太成功的变现模式。

Spotify 似乎正尝试通过内容聚合来拓展其广告业务,但是否有效还待观察。

当把 Twitter 和博客放一起来观察,可以得出一个对播客有一定启发意义的发现:

Twitter 吃掉了博客大部分用户的注意力和使用时长。留下来的博客,一部分用爱发电,但另一部分产生了收益。

Stratechery.com 通过“订阅”的模式变现就是一个例子。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留下来的用户一定程度都是愿意为了消费其内容而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时间和精力),他们对内容本身就拥有远超平均值的兴趣,自然付费意愿高。

Ben Thompson 的预测是:

和博客一样对用户的精力投入要求较高的播客也会走类似的发展路径。虽说听众和播客主的关系会使得在节目中插播广告成为可能,但长期来看,对于中型规模的播客主而言,从听众那里直接收费会是更为稳定合理的方式。

从这个预测中其实可以看到,播客无法进一步民主化音频的发布,也无法进一步变革音频行业。

这时 Clubhouse 出现了。

聊聊 Clubhouse

毫无疑问,任何一款好的产品都首先需要让人用起来。

Clubhouse 自然是占了 COVID-19 期间大家宅家有条件唠嗑的红利,同时由于 A16z 领头大佬们的带货,吸引了最开始那一波头部用户。

但这之后用户的留存和当前新内容的持续性已经表明这并不是昙花一现。

概括一下上面聊过的变革性产品出现过的两个特性:

在创造内容方面更低的创造门槛和便利性

创造内容和消费内容的结合

这两个特性在 Clubhouse 上都复现了:

进入或参与一场对话都太“方便”了

“即时性”和“互动性”将创造和消费结合形成紧密的反馈回路

其中,前一点中的“方便”被 Ben Thompson 形容为

Clubhouse is the first AirPods social network.

因为加入和退出对话都太容易且毫无压力了,和 AirPods 让听音频这件事变得即听即取一样。

Clubhouse 界面 | 图片来源:BusinessInsider

在创造和消费结合上,在 Clubhouse 消费音频的用户可以通过“举手”瞬间成为创作者,而这恰恰发挥了音频的优势:人们并不总是能够很方便地看视频,但是却可以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听音频。

会话的“即时性”和“发散性”就在这个时候被显现出来。

这种会话中的即时性还同时成为这样产生的音频产品的首要质量:比起播客,Clubhouse 无疑在讨论时事时是更好的选择。

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可以被讨论。

对于 Clubhouse 而言,更关键的在于,如何打磨其算法,使得听众在打开 Clubhouse 的那刻,能够刷到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

相比之下,播客则给到用户太多“平行的选择”,同时要求听众投入太多的时间。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刷 Twitter/抖音/Stories 可以取代长时间阅读博客,而刷 Clubhouse 也可以取代听背景音频。

当然围绕 Clubhouse 也有不少争议。

主要的争议,一方面是 Clubhouse 目前直接利用 iPhone 的通讯录来建立网络,即便是不想和该软件牵扯上关系的用户,也可能因为通讯录内注册 Clubhouse 好友的数量高而被推向邀请名单的前列。

目前还不确定 Clubhouse 会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尽管根据 Clubhouse 的隐私政策,该公司不会销售用户资料。

这似乎很常见,在一个新形态的社交媒体出现时,往往都会采用较为极端的手段先做到扩张,再开始考虑潜在的不利因素。

另一方面争议则更多来自于西方对于中国公司的顾虑,为 Clubhouse 提供基础设施的供应商为 Agora,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其中元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正在被 Ben Thompson 和其他西方科技人所担忧。

结语

在关于 Clubhouse 的评论中,不乏有将其比作 YY 语音的声音,认为 Clubhouse 这一产品形态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

然而若仔细体验过 Clubhouse,并将其与文本、视频和图像类媒体产品横向对比,其实会发现 Clubhouse 终于将音频类的内容推向了和文本、视频和图像类媒体一样所处的带来变革的阶段三,诞生了全新的互动方式和产品形态。

社交是一场人与人间的互动,而这种持续互动的渴望往往被认可和体验上顺畅所推动。而音频,这种人与人之间最本源的沟通媒介之于互联网之上的变革,也许才刚刚开始。

不过,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阶段三的变革,顺应人性,不断降低人们创造和消化内容的难度,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连接我们的科技也在控制我们

图片来源:The Social Dilemma

更易消化的文本内容蚕食了人们阅读长文本的耐心;

短视频的风靡进一步蚕食人们阅读文本的时间,使得众多视频生产者们花更多精力在如何制造爆点获得热度,而非深度的打磨。

如 TikTok 那般将用户拽入视频流一般,Clubhouse 上也已经出现了对其上瘾的用户。

听后即焚的机制甚至省去了用户在听播客时走神而想要返回重听的念想,哪怕全程不专心听内容也依旧能有参与感。

精心策划和制作深度内容的播客主是否也会如视频创作者一般被打击,而人们的耐心又会被进一步侵蚀?

是在驾驭便利还是被其奴役?

也许这是每一个消费便利的人们都值得自问的问题。

参考资料:

Clubhouse’s Inevitability by Ben Thompson: 

https://stratechery.com/2021/clubhouses-inevitabilit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he Great Filter(ID:TheGreatFilter),作者:Estella,头图:原创设计 by Zoe*π & Estella,监制:T.G.F. team

相关推荐

音频的革新,等了太久
AirPods 最大的创新,其实是革新了耳机交互
金山办公上市前夕雷军全员信:这一天足足等了20年
等了十年,这家全球最大的视频平台终于让博主们自己卖广告了
在线音频战斗升级
音频创业的全球机会在何方?(上)
喜马拉雅的音频生意,成就野心的不只是付费会员
安永展望2019:科技创新模式驱动行业革新
烽火重燃的音频江湖,首盈利的荔枝胜算几何?
普利策奖新增的“音频报道奖”,会是新闻媒体的出路吗?

网址: 音频的革新,等了太久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8663.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