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亚马逊产品经理:TikTok 成功方程式 = 创造力网络效应 + 模因制造机器(一)

亚马逊产品经理:TikTok 成功方程式 = 创造力网络效应 + 模因制造机器(一)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3月12日 11:14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关于TikTok的成功,很多人进行了很多的分析。但是Eugene Wei一定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其中之一。关于TikTok的产品分析,这位亚马逊的第一位产品经理承诺要写三篇文章。之前已经写过两篇了,他总结TikTok的成功在于1)用推荐算法实现精确推送以及用户分隔;2)靠对算法友好的设计模式,在自己内部建立了一个飞轮,帮助其机器学习算法看到了优化自己所需要看到的东西;而这第三篇则认为TikTok的成功还在于它制造出创造力的网络效应,并且成为模因的制造机器。原文发表在其个人博客上,标题是:American Idle。篇幅关系,我们分五部分刊出,此为第一部分。

引言

我答应过最后还要写一篇关于TikTok的文章,主要会关注创造力的网络效应。本文就是了,部分算是吧。但是里面其实还讨论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主题,其中只有部分跟TikTok有关。

我要讲的这一切看起来就像用超链接把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凑在一起。其实本来可以拆成几篇独立文章的。对于文章应该怎么组织我一直在犯愁。

 有人觉得我的文章太长了。我对这场注意力跨度缩短的现代灾难表示同情,但我也不想要那些懒惰的读者。但与此同时,这篇文章也感觉好像缺少一条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的主线。

不过然后我就有了一次小的顿悟,或者也许那就是一瞬间的幻觉。不管是哪一个,反正是给了我有组织的自负:我决定用TikTok FYP动态消息的风格来写这篇文章。也就是说,用垂直展开的一长串动态消息组织的一系列短篇比特流。

这篇文章很长,但是如果你对里面的任何一部分感到厌烦的话,你完全可以滚动到下一部分;我会用水平分割线隔开,这样一眼就能看清楚。你也可以不按顺序来看。不过,里面会有很多的交叉引用,因此,如果你跳过某些片段的话,其他的片段也许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果我有更多时间的话,我可能会把这篇文章组织成一系列全屏显示的卡片,你可以从一张滑到另一张卡片。或者,也许像罗宾·斯隆(Robin Sloan)的随笔一样,可以从一篇滑到下一篇。而且要是我的野心大一点的话,我会用类似Anki的间隔重复算法来随机分配以下文本段落的呈现顺序,每当有读者看进来时都会重新排序。

不过,暂时,以下就是你看到的。

创造力网络效应 

所谓创造力的网络效应,我的意思是指TikTok上的每一位用户都会让其他的每一位用户变得更有创造力。

每个社交网络还有整个互联网多多少少都会有这种形式的网络效应。互联时代意味着,跟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相比,我们的接触面之广,接触人数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只会让创造力产生复合作用。

有各种模因和趋势在Instagram和Twitter这类的网络上传递。但是在这些地方,你还是得从头开始创建自己版本的模因,哪怕在Twitter上的操作就像复制粘贴一样简单也得自己创建。

但是TikTok上面的这类网络效应却非常强大。因为它降低了将其他任何人的内容重新合成的门槛。他们的app具备丰富的功能,任何人想从另一个TikTok那里抓取元素然后并入新的TikTok去,都出奇的简单。

TikTok降低了视频编辑的门槛

只要你用过非线性编辑器(如Premiere)或合成软件(如After Effects),就可以证明视频编辑的门槛确实很高。TikTok把很多以前复杂的视频编辑过程抽象成甚至业余爱好者都会用的效果和滤镜。

Instagram推出了一键式照片滤镜(当然,那是在Hipstamatic之后,不过Hipstamatic缺少了feed,后者可以说是现代社交app的主心骨),后来Instagram为编辑Stories添加了其他功能,甚至像Boomerang这样的独立app后来也被重新纳入为Instagram的功能。

Snapchat也有成千上万的视频滤镜,不过我认为里面很多都是简单的美容特效

YouTube几乎没有推出过任何的创作者工具。什么鬼。(编者注:关于YouTube的改进建议更多可参见这篇:未来的 YouTube 会如何应对新威胁)

TikTok似乎每周都会发布一种新的视频特效或滤镜。我每每定期登录上去,总会看到创作者用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滤镜,有些纯粹是脑子不正常的滤镜。创作者用其中的一些滤镜可以做到的事情,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才能用Adobe Creative Suite之类的东西复制出来。

TikTok的Warp Scan滤镜对于滤镜本身而言就是一个怪异的概念,但是TikTok用户用无数种使用方式证明了,只要你随便丢给什么工具给大众,并让他们可以发挥涌现的创造力时,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会发生。只需要少数几位创新者,就可以带动模因海啸的爆发。

TikTok提升了创作效率 

长久以来,经济界一直在辩论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互联网对生产力书数据的影响。这里我不会再重新讨论每一个论点的方方面面。

但是我知道这一点:用传统的NLE(非线性编辑工具)的话,如果你想拿别人的视频然后插入自己的反应视频其实并不容易。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这像登月计划那么难,但也绝不是微不足道。

在TikTok上,你只需要按下Duet按钮然后开始对着手机讲话,很快就可以将原始视频和你的反应视频同时呈现(TikTok还有很多预设的布局供你选择)。这显著提高了生产力;我都可以测算出它省下来的时间。

人均GDP里面你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但这种效率提升是真实的。

Duet让反应视频制作易如反掌 

还记得那个很火的视频吗?如果你看过的话,怎么可能不记得呢?

不过让我感兴趣的不是那段视频(那只会让我感到惊骇),而是大家观看时候的反应视频。因为那是段短视频,我想大概就一两分钟的时长,所以你完全可以看着某人看视频的脸,然后把他/她的反应跟视频里面的每一个恐怖画面同步起来,那一幕绝对会让你永远难以忘怀,哪怕看不到原始视频。这段视频的反应视频,以及就反应视频总体而言,它的乐趣在于,大家有着共同的上下文。

在TikTok出现之前,制作其他视频的反应视频,并且让反应视频行得通(能对那种反应感同身受)并没有简单的方法——除非原始的视频已经火到众所周知。或者,你可以把反应视频放在原始视频的旁边、上方或下方,但这需要用非线性视频编辑器来布置这些内容,还有具备同步时间线的技能。

但是有了TikTok的Duet功能之后,你马上就可以跟着原始视频同步录制反应视频。Duet就相当于TikTok的转发推文。或者,你根本就不需要制作反应视频。Duet这项功能只是为了让你可以录制一段可以跟着另一端视频一起回放的视频。当然,它也可以用于反应视频,还可以提供对其他视频进行连续评论,有一堆账号就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来运营的。

但同样地,Duet这项功能也是在很低的层面上构建的,你可以这项功能看作是一项原子功能,可以复制到任意数量的编辑工具里面。

Duet的玩法很多 

工具之一是把Duet功能用作动态遮罩。因为你知道视频相对于原始视频的放置位置,所以就可以给视频打马赛克。

Duet功能的另一种用法,就是真的录制二重奏。

不过,如果你可以让Duets复用的话,那么最终,一个Wellerman(船夫)就可以把整支合唱团带到你家后院。(编者注:一帮老外接力合唱一首叫做《The Wellerman》的新西兰传统船夫号子)

真正有野心的人可以去玩一下电影《盗梦空间》,去调整每层梦境的重放速度,然后用TikTok的Duet功能堆叠并同步到一起。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会自己做,但是现在只有留给有时间的家伙去做了。

知道其他人可以Duet你的视频,意味着作为提示你可以发布任意数量的视频。

比方说,你可以念two-hander(主要角色只有两个的电影、电视)一方的台词。

剪辑功能Stitch

知道TikTok有Stitch功能之后,你还可以在视频里面发布问题,然后预期有人会用Stitch回答你的问题,然后再把这段视频发布出去。

一个很火的提示是“在不说出你是X的情况下告诉我你是X”或者它的众多变体。

Stitch的初衷未必就是这么用的,但作为一种原语,它非常适合各种用途,包括让TikTok变成视频版的Quora(编者注:美版知乎)。

嵌套的反馈循环 

视频提示不仅可以来自其他的TikTok视频,还可以来自评论者。

有些TikTok视频就是根据评论发布的请求制作的。评论然后被摘录出来,作为屏幕文字叠加到回应视频的开头。

这是FYP才艺秀这个全局性的反馈循环当中的又一个嵌套的反馈循环。一旦其中的一个榜样得到了病毒式传播,整个社区就会拿来当作社区的规范。

小道消息满天飞 

Jon Stewart的Daily Show几乎完全都是围绕着反应视频展开的。在节目里面Stewart会扮演伪君子政客的片段,或者模仿福克斯新闻主播惯常的愤慨表演,然后镜头再切回到Stewart,一幅凝固在震惊之中的表情符号:目瞪口呆。

社交网络和TikTok之类的娱乐网络已经完成了让反应大众化的工作。是,没理由你得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出反应。但这是人的天性。这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社会契约。如果你敢于把自己的观点大声说出来,或者把你的作品拿给大家看,大家就可以选择大声地回应你。

过去小道消息的传播曾经只是在有限范围之内,但现如今社交网络却一下子让它扩散到全球。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看到圈内和圈外的界限画得更加明显的众多原因之一。Jon Stewart的每一次目瞪口呆,你都会回以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标志性的,皱着眉头的一脸狐疑,那表情就仿佛他所站的电梯轿厢里面有谁放屁一样。

现在,让我们把这种扩展到互联网上的反击,你就会拥有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非正式途径的八卦(一个有用的释放阀,一个面向同龄人的信息发布渠道)已变成公开对话。小道消息变成了公开的动态消息源,袋鼠法庭(私设的非法法庭)每天都在开庭。

Duet是社交媒体的原子功能

就像“关注”(Follow)和“点赞”(Like)一样,TikTok的Duet功能算得上社交媒体原语名人堂的一员

什么样的功能能够更好地体现互联网的那种混搭、反应的文化?保罗·福特(Paul Ford)曾经写道:“为什么不咨询我?”是对web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彼时(编者注:2011年),社交网络正在接管Web的路上,并在此过程中安装了管道,让大众最终可以直接向大众表达看法,而后者反过来可以直接问回去。“回复人”就是互联网的顾问,而男人说教(mansplaining)就是它的动词。

是的,他们有转发推文和回复,但是TikTok Duet就是视频版的转发和回复,这个设计实在是太简洁太优雅了,以至于你搞不清楚为什么十年前YouTube没有推出这个,然后你突然又想起YouTube此后都没有推出过任何有名的创作者工具... ...从来都没有过。

一堆步骤被简化成一个功能 

就像传统的非线性编辑程序(如Adobe Premiere)的做法一样,Duet功能做了以下一些事情:

复制原始文件

在原始文件上插入新的视频轨道和新的音频轨道

让你在这些新轨道上放置新视频

执行一系列的步骤让这些视频在屏幕上并排展示

TikTok把上述一堆的步骤抽象成一个函数。

好的艺术家摹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是,没错,TikTok里面的某些功能来自Musical.ly。但这仅是本文主题的元形式之一!TikTok对Musical.ly进行采样并加以改进。他们对一个重新合成app进行了重新合成

但是,创新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大家不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吗?好的艺术家摹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编者注:Good artists copy,great artists steal,毕加索语,乔布斯曾引用)

TikTok为视频和音频提供了组合演进,Brian Arthur把这种类型的演进称为是技术行业创新的基本机制

好点子需要好时机

硅谷真正原创的想法有多少?很少。其实很多想法在过去都尝试过无数次了。在技术行业里面,能找到产品市场匹配很多都是因为背景和时机合适。大家总是低估产品市场匹配的重要性。遭遇失败的时候,大家往往总是怪罪到产品上,但其实更应该责怪的是市场。市场拉动往往跟产品拉动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等到条件成熟之后,一个之前失败了十次的想法,突然有一天就一炮走红了。有时候是执行方面的调整,也许是互补技术或使能技术的一个进展,有时候是因为文化的风向变了。

科技界最好的点子大都率先出现在1960年代的科幻小说当中,而且其中还有很多还在等待着自己的时机到来。拒绝一家尝试以前尝试过的事情的公司为什么危险?原因就在于此。这种模式匹配就是一种懒惰。

我喜欢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决定什么时候该放弃一个想法的原则:“当屋里最后一个聪明的人也放弃了这个想法时。” 但这也意味着当有个新的聪明人,或者是一个自信过头到幼稚地步的人进来拥护这个想法的时候,你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被丢弃的某些想法。

延伸阅读:

亚马逊产品经理:TikTok 的真正优势,从来都不是算法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亚马逊产品经理:TikTok 成功方程式 = 创造力网络效应 + 模因制造机器(一)
亚马逊产品经理:TikTok 的真正优势,从来都不是算法(上)
亚马逊产品经理:TikTok 的真正优势,从来都不是算法(下)
“模因(Memes)”:游戏驿站、狗狗币、ClubHouse 这几个热点的共通之处
美国产品经理怎么看Tiktok?
美国“头学家”是怎么看待TikTok的?
Facebook、微软和谷歌的产品经理们:抖音海外版的商业化尝试,做到了平台、广告主和用户的“三赢”
从 TikTok 到 ClubHouse,竞争又重新回到社交网络领域了
互联网下半场的网络效应
AI时代,如何成功应用人工智能?产品经理必须要知道的4条准则

网址: 亚马逊产品经理:TikTok 成功方程式 = 创造力网络效应 + 模因制造机器(一)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9898.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