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11代酷睿解析,这些“亮点”可能你还不知道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如果你是我们三易生活的老朋友可能会知道,我们是铁杆的“A粉”。不仅经常会发布AMD旗下各类CPU、显卡,乃至整机的评测,就连办公室所使用的多台PC,使用的也是全套的“3A”平台,基本各个世代的Ryzen锐龙处理器我们都有,甚至包括会挺吸大家“仇恨”的一些AMD最显卡,我们也早早地就用上了。
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Intel在2021年3月16日晚间发布的11代桌面版酷睿时。相比于许多第一时间急着“首发”的媒体,我们反而得以用一种更理性的眼光对此次新品进行了一番审视,并找到了许多朋友可能没有意识到,隐藏在这批新款处理器背后的几个“小秘密”。
它其实是“上一代架构”,但背后另有隐情
众所周知,Intel在发布11代桌面版酷睿时,很大的一个宣传点就在于它使用了“全新的基础架构”,不仅内存与PCIE控制器有较大改进,IPC(同频单核性能)更是相比此前的10代桌面版酷睿提升了多达19%。
这是不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客观来说确实是。但你知道吗,桌面版11代酷睿的基础架构,其实是落后于移动版11代酷睿的。这是因为桌面版11代酷睿使用的Cypress CPU架构,本质上来源于移动版10代酷睿的Sunny Cove,而非现在移动版11代酷睿的Willow Cove。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说?因为11代桌面版酷睿与10代移动版酷睿一样,都采用了平均每核心512KB的L2缓存和平均每核心2MB的L3缓存设计。而11代移动版酷睿所使用的Willow Cove架构最显著特征,就是将每核心的L2和L3缓存分别加大到了1.25MB和3MB。要知道缓存其实算是CPU架构中相当有特征的部分,因此仅凭缓存大小,就能看出11代桌面版酷睿的真实“血统”。
请注意,我们并不是说把10代移动版的架构搬到11代桌面版上就不行,因为11代桌面版酷睿的单核性能确确实实还是远超10代桌面版酷睿,而且也超过了AMD的5000系锐龙桌面版。客观来说,它的技术依然可以说是领先的,只不过不是Intel自己现有的最先进方案罢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Intel不直接使用11代移动版酷睿的同款架构呢?我们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来自制程。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Intel对于自家半导体工艺的命名非常谨慎。只要是没有达到预期的下一代半导体密度,他们就不会更改命名里的数字。说得更直白一点,比如说Intel现有的最新10nm SuperFin制程,实际上已经是Intel的第三代10nm工艺了,真正做出来的半导体沟道,可能实际上是9nm、甚至是8nm。但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换代的目标(7nm),所以Intel依然会以“10nm”来命名。大家熟悉的14nm也是同理,只要没有达到10nm的密度水平,哪怕实际上它已经做到了11nm,Intel对外还是会称其为“14nm+++”。
很显然,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之所以桌面版11代酷睿会采用移动版10代酷睿的架构,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制程差距其实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大,所以“移植难度”不大。相比之下,移动版11代酷睿本身所用的10nm SuperFin制程,与桌面版11代酷睿的“14nm+++”实在是天差地别,由此造成了11代移动版酷睿的架构没法直接“移植”到桌面平台这个结果。
引入一票新指令集,只是Intel的常规操作
除了架构的改变外,桌面版11代酷睿这次的另一大改变,就是一口气增加了包括AVX-512、DL-Boost、GAN2.0等在内的一票新的指令集。其中AVX-512主要用于多媒体内容创建,而DL-Boost和GAN2.0则主要负责AI加速。
不过如果大家平时多有关注科技资讯(比如我们三易生活)就应该知道,AVX-512其实是一个很老的指令集,它最早可以追溯到7代酷睿X平台上,也就是i9-7980XE那一批CPU,当时是用于加速大型3D游戏制作、视频渲染等专业软件的运作效率。但后来Intel在10代移动版酷睿上将AVX-512引入了移动端,而如今又在11代桌面版酷睿处理器里将它带到了家用设备里。
如此一来,有些朋友可能就会觉得奇怪了,很少有人会用低功耗的笔记本渲染视频或者进行3D建模,而且AVX-512在通常的游戏软件中也都不会被启用。更何况这个指令集对于CPU的负担极大,一般在使用AVX-512加速运算时,CPU都会发生降频现象,反而会导致其他没有使用该指令集的应用程序速度变慢。那么为什么Intel还要执意将这样一个“专业向”的加速处理技术,引入自家的移动端和家用级别CPU中呢?
其实回溯Intel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总是在CPU的硬件架构设计上领先,但在CPU的指令集标准方面,Intel几乎从未失败过。无论是当年的MMX与3DNOW之争,还是后来的AVX与SSE5之争,Intel都靠着更早的布局和更多的软件开发者的支持,让竞争对手放弃了他们自研的指令集,不得不转过头来兼容Intel的标准。
靠着新指令集,桌面版11代酷睿的视频编辑和AI加速性能已经大幅超过了对手
就拿Intel这次的桌面版11代酷睿来说,它的登场意味着Intel现在从移动端到家用平台,再到企业级和工作站领域,全部实现了对AVX-512指令集、对DLBoost指令集的支持。尽管我们现在可以说这两个指令集在常用软件中其实都很少见,但这种“全产品线统一”的指令集,却极大地方便了软件厂商去进行适配。
或许要不了多久,我们熟悉的一些游戏、常用办公软件、直播软件、作图软件,就能够用上11代桌面版酷睿的这几个新增指令集。而这也就意味着,其他的竞争对手(不只是AMD、也包括威盛、兆芯、海光、津逮等国内x86架构CPU品牌)将会再次因为“软件优化水准”与Intel拉开性能差距。
而这,只不过是Intel玩了几十年的常规操作。
新产品线“歧视”i3?其实是因为后面还有大招
最后,我们来谈谈桌面版11代酷睿这次略显奇葩的产品线构成。简单来说,桌面版11代酷睿这次有且仅有i5到i9级别的产品,整个i3、奔腾、赛扬产品线虽然也会推出新品,但基础架构则会继续沿用桌面版10代酷睿(严格来说其实是桌面版6代),没有新设计加成,并且也不支持所有的新指令集。
为什么Intel会这么做?一方面,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虽然Intel与AMD如今激战正酣,但市场竞争激烈的主要是中高端“游戏处理器”,以及定位顶级的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对于入门级产品线,两家其实已经很长时间都不那么上心了。况且那些只用来处理最简单的文字工作,或单纯看个电影的“入门级PC”,如今的低端处理器性能已经完全够用,厂商几乎就没有必要为其提供大的硬件升级换代。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桌面版11代酷睿其实已经是“迟到”的产物,而且在它后面,完全采用新架构、新制程,具备x86 CPU史上罕见“大小核”(最高16核24线程)设计的12代酷睿,最快可能在今年秋季就会登场。而它将会实现Intel桌面与移动端久违的架构和制程统一,并彻底终结现在的产品线乱象。
既然真正的“大杀招”可能还有不到半年就会面世,Intel又有什么理由非得在既不引人注目,又没什么钱挣的入门级市场花那么多心思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英特尔11代酷睿解析,这些“亮点”可能你还不知道
英特尔11代桌面酷睿芯片,唯一遗憾还是14nm
最前线丨英特尔发布第11代酷睿处理器,办公性能是亮点
酷睿i7-11700K跑分反超AMD,英特尔还能卷土重来吗?
十二代酷睿来袭,英特尔能在夹攻下翻身吗?
科氪 | 英特尔发布酷睿第十代处理器,公布雅典娜计划关键指标
向苹果看齐?2021年Windows笔记本会有这些大变化
英特尔新CEO首秀财报会议:公布7nm和外包计划新进展
微信几次大更新后,你可能还不知道这 8 个好用小技巧
深度解析:AI倒逼下的英特尔
网址: 英特尔11代酷睿解析,这些“亮点”可能你还不知道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023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