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offer:900万毕业生的春招“围城”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蒋天熠,36氪经授权发布。
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909万人,创下历年新高。
“秋招进不去,春招就是仅存的希望了”,很多应届毕业生感到焦虑,能不能校招进互联网大厂,就看“金三银四”三四月份的最后一搏了。
李宇的室友在秋招时,已经成功拿下BAT大厂研发岗offer,年薪35万+,丰厚的薪水令人羡慕不已。而自己在秋招投了40家公司,连拒信都没收全,春招就开始了。
春节后,互联网行业迎来“金三银四”的招聘季,各大企业集中释放招聘需求,动辄上千的HC(Head Count)激起了无数应届生的“大厂梦”。
同时,疫情导致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增长了33.9%。而在今年春节后第二周,随着考研成绩公布,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
最难毕业季,想进大厂的年轻人,竞争更加激烈。
经历过秋招“摧残”,越来越多的应届生抱着“不投白不投,不投就亏了”的心态,加入互联网大厂的春招竞争。全力准备却心态躺平,笔试面试就当蹭经验,进了皆大欢喜,没进就接受月薪几千的小厂,努力几年再等出头之日。
虽然,过去一年中,不少互联网大厂频频爆发“996”福报、“加班猝死”、“35岁危机”等舆情事件,导致很多人选择离开,但是,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仍将“大厂梦”当作职场生涯的第一站。
大厂闯关路,同行皆对手
“凌晨两点醒来,我发现春招备战群里还在讨论行测题。”
姜田告诉Tech星球,自互联网大厂申通道开启以来,他已经投了30份简历。他把这次春招当成最后一根稻草,“还有不到3个月就要毕业了,要是这次春招还是拿不到offer,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每天醒来,姜田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去邮箱里查看有没有收到新消息。他甚至一度怀疑是自己的邮箱坏了,还拜托室友往自己的邮箱里发消息来测试邮箱。“怎么能一条回复都没有呢?收到条拒信也好啊。”3月马上快过去了,他每天都盼着在自己做的春招进度表上修改进程,可不断增加的只有投简历的数量。
“行测”是选拔的第一步,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刷200道题。可这并不能缓解他的焦虑,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他的睡眠,有天他梦见自己先是笔试不会,后又面试被挂。惊醒时吓出了一身汗,看了眼表才刚到凌晨两点,也就意味他睡着不到一个小时。翻看微信,发现春招备战群的同学还在为行测题争执。姜田一下子就睡不着了,起身旋开台灯又开始刷起了行测。
备战群就像被粉饰好的炸弹,除了能在群里获得一手的春招讯息和面试经验,更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其他人进行到哪一环节了。
小优是QS世界排名前100名的海外高校硕士毕业生,顶着高学历的她原以为自己的求职路会一路绿灯。甚至不无优越的心态,从准备的第一天,就开始写笔试经验、面试经验,盘算等拿到offer的那一天,发到社交平台做展示。
可是,当一个又一个同学,在备战群分享自己的接到面试的喜报,而自己迟迟没有收到消息的时候,她终于接受没有消息、不给拒信就成了大厂备胎的事实。
和备战群属性相同的就是“春招训练营”直播课,沈春和就花了200块体验了一把“buff加成”。沈春和是欧洲归国的硕士生,她向Tech星球分析说,仔细比对研究了几家互联网大厂的校招简报,在大厂竞技中,70%招收的都是留学或双一流高校研究生,所以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海外研究生的身份,并不吃香,甚至只是标配。
训练营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她从来不知道一起上课的人来自什么高校,有过什么经历,直到有一节直播课关于简历修改的培训,需要所有同学把简历发到群里,这么好的机会沈春和当然不能放过,她下载了七八个人的简历准备“伺机窥探”。
在欧洲留学的沈春和一直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两门外语,可看过别人的简历才发现他们不光名校出身,实习经历出众,大部分人都会第二个小语种。沈春和坦言,得知自己引以为豪的语言优势没有了的时候,差点被劝退。
面试半途,遭遇“连环爆击”
互联网大厂春招博弈中,并不是所有怀揣屠龙梦想的勇士,都能见到真龙面目。
韩思思告诉Tech星球,在秋招时投了50多家大厂,颗粒无收,甚至很多时候都挂在简历环节。身心疲惫的她根本提不起勇气去投春招补录。同龄的朋友在秋招时已经成功入职某大厂,手里有直通面试的推荐名额,问她想不想试一次,虽然不是她目标岗位,但她依然没犹豫地答应了,“毕竟是BAT啊。”
这么难得的机会,她想试一试,可答应完她就后悔了,因为这也意味着要在一天之内恶补岗位知识、准备自荐话术、模拟聘题问答,焦虑像张不停收缩的大网紧紧困住她。
朋友告诉她,接下来就是等hr电话联系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本没欠费的手机又充了些话费,本以为就算到不了最终环节,有朋友的推荐总不至于“挂”在第一步。可事实上,接下来的几天,她的手机始终没响过。
韩思思从大一开始,就有一个大厂梦,知道自己学历上争不过别人,就用四年时间踏实学技能,积累实习经验,可她还是在这场万人混战中败了,“不明白,自己明明不至于差成这样,可就是连大厂的门槛都没有资格够到。”
就算挤过通关大厂的第一道关卡,前路仍旧荆棘密布。
“在驾驶铁轨的过程中,前方出现10位身强力壮的男子,如果按原计划行驶十人必死,如果改变轨道,则有一位满头花白的老奶奶面临灾难,你会如何选择?”这是多益网络春招笔试主观题中的一道,“你永远不会想到大厂笔试题都会考些什么”。
笔试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残酷”是无法预设到的。大厂群面被称为“焦虑缔造机”、“学历角斗场”。网上的面试经验只会告诉你,群面流程和心态调整,至于考题千变万化没人压得中,“无人岛的开发与推广”、“为青春偶像剧设计互动方案”,在忍受着学历的降维打击下进行身份争夺,很多人整个面试下来都插不上几句话。
即便挺过群面,离通关又进一步,可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某大厂在单人面试设置的快问快答环节,像基本业务考察和宝洁八大问的衍生都是可以预设到的,但是,“铅笔的20种用途是什么?”“共享单车不支持临时锁车的原因是什么?”等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在你还没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就被面试官判定“你答不上来”。
有时面试官的临场发挥,也会给你打得措手不及,比如王同学曾在华为线上面试阶段被要求在电脑上任找一个ppt做讲解,但电脑上一个ppt都没有,气氛骤降,“在面试中体验了一把社会性死亡”。
如果遇上不讲道理又自带优越感的面试官,甚至会让应届生产生自我怀疑。某同学称自己曾在某大厂二面被面试官生怼,“你一个本科生捣什么乱,懂得太少,读个研再来吧。”没等走出大楼,就发现信息已经更新,“头像灰了,心也灰了”。
人人都想得到的“通关文牒”
谁都知道,获取大厂“通关文牒”,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可还是挡不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高薪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互联网行业标配。据《2021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数据显示,61.7%的雇主预计给到 2021 届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增幅不足 5%,其中与 2020 届高校毕业生薪酬持平的占多数,互联网行业的薪酬增幅最为明显。
可使,除了诱人的薪资,这些即将步入职场的初生牛犊都有自己的考量。
“谁想为工作卖命?可在大厂赚的钱能对得起这寒窗十余年的学费”,姜田毫不掩饰自己对薪资的期待。姜田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高考前,妈妈就算打两份工也要毫不犹豫地给他报一节就要500块的冲刺班,每次想起来这些,他就觉得一定要干一行赚钱的,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他当然知道大厂“计时如厕”、“35岁魔咒”,甚至被称为“007ICU”,可是他没办法,他想闯出来。
985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黄天意,对照雪球发布的“2021年中国百亿市值互联网公司排名”进行简历投递,“大厂本身就是一种保障”。除了在大厂官网网申,黄天意也曾在第三方平台投简历。可第三方平台快速的流程和灵活的沟通方式,让他从心底感到不安,“大厂招聘程序的繁琐,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更正规”。招聘平台频繁被曝出来的“坑”,让他怕一步踏错、步步错,对于信息源的筛选更加谨慎。
应届生小史告诉Tech星球,她曾在第三方平台投递内容运营岗后,却收到一家母婴公司的招聘来电,当时她就在招聘平台上搜索,显示公司规模为20-99人,所以特意询问对方,对方却回答道,因为第三方招聘软件规定企业规模最小项就是20-99人,可公司初创团队实际却并未达到20人,在那以后小史每次投递简历前,都会在天眼查上进行搜索,但仍心怀顾虑,“国企、大厂才是首选。”
“说白了,进互联网大厂是我的跳板。我没有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干到死的想法。”在欧洲读研的沈春和本打算留在欧洲,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计划落空。她考虑进互联网大厂,也是为再回欧洲做打算,一系列的经贸协议让她觉得,中国互联网大厂有足够的资本在欧洲的市场有所作为。
大厂做跳板,在年轻人中并不罕见。黄天意在秋招时已经斩获了某互联网大厂安全岗的offer,但他仍然打算二度入局再战春招,看看有没有可能拿到更优质就业的机会。他只想跨专业做产品,他认为校招是有天然优势的,“如果现在不把握住春招机会寻找新的岗位,就意味着以后会更难换岗。”
梦想照进现实,放下“进大厂”执念
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互联网大厂是第一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
曾在某大厂实习过的浙大学生告诉Tech星球,本想着进到大厂可以大施拳脚,可没成想做的竟是取快递、搬运物资、文字校对等琐碎的事情。“面试的时候造火箭,进去的时候造轮子”,这句话早就流传在求职圈中了,是大多数大厂用工的现实写照。
早就拿到一家互联网大厂意向书的吴昱翰好奇大厂的工作氛围,在脉脉、牛客网了解部门情况,可他越看越焦虑,业务赛马、老板独断、强度过大,每次凌晨下班叫个滴滴都能排到几百号开外。他觉得这样的日子不是他想要的,当大厂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就没什么能吸引他的了。
及时退出,战略放弃的并不是只有吴昱翰一个人。
马涛是一名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本有机会通过校园媒体留在某大厂的校园渠道。但是,实习半年后,他发现校园业务完全依托在校人脉资源,以及在学生时代保留的对学生团体的了解,并不是长久工作,他想深耕垂直领域。
马涛明确地知道自己没有学历优势,很难进入BAT头部大厂,用了全力也只是为了争取到一张入场券,就算进到大厂身边人都出自顶尖高校,机会很难轮到自己头上,晋升遥遥无期。最后,他选择去杭州一家小有名气的电商公司从头学起,项目人手短缺也为他提供了更多资源倾斜和展示机会。
吴同学是985高校应届生,投递的是某大厂影视制作的内容岗,从综艺、电视剧到电影,从案例分析、行业趋势再到内容原创,足足准备了12页A4纸,可拿到考题的那一刻他懵了。满屏幕的电商运营问答和英文缩写的专业术语,让他觉得这两周的准备像个笑话。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竟然挺过了笔试。
可好运好像只是稍微眷顾了他一下。面试之后,吴同学怀着紧张又隐隐期待的心情等待,一天在地铁上他收到了通知,“我们很遗憾地通知,你未能通过本次面试”。
他抬头看着地铁铺天盖地的招聘平台的广告,觉得是时候走出自己设定的牢笼,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放下了对进大厂的执念”。
虽然,春招越来越接近尾声,年轻人仍在求职的路上。
相关推荐
互联网大厂offer:900万毕业生的春招“围城”
给互联网大厂投一圈简历,只有搜狐发来面试邀约
870万「后浪」的毕业季:为了offer,我太难了
毕业2020:令人心碎的offer丨深氪
堂堂985毕业就失业,我用3000块买大厂Offer
百万校招生 “倒在”BAT
年轻人的大厂围城:要寻找自我,还是做一颗厉害的螺丝钉?
我在互联网大厂实习
名校生挺进体制内,难道优秀年轻人的最终归宿都是公务员?
那些不再追逐互联网的年轻人们,正遇见下一个“互联网”
网址: 互联网大厂offer:900万毕业生的春招“围城”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040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2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3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63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7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