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碳中和”,究竟是赚钱风口还是概念炒作?
文 | 付一夫
碳中和彻底火了。
今年春节之后,大盘开启了调整步伐,很多前期机构抱团的强势白马股都接连下跌。可就在此时,“碳中和”概念股却一骑绝尘,相关板块和个股连续逆势上涨。而在3月15日决策层再度重申“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之后,市场更是陷入疯狂,纷纷声称一个价值千亿元的巨大市场即将横空出世,而在二级市场上,碳中和俨然已经成为了那颗最亮的星。
然而,仍有不少人对此心存疑惑,觉得碳中和只是又一次概念炒作。对于投资者来讲,碳中和究竟是不是好的赚钱机会呢?我想在本文中谈谈自己的看法。
1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个概念:主题投资。
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投资策略,主题投资表征的是通过分析实体经济中结构性、周期性及制度性变动趋势,挖掘出对经济变迁具有大范围影响的潜在因素,对受益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投资;其最大特点在于,它并不是按照一般的地域和行业划分方法来选择投资标的,而是致力于发掘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长期影响的潜在驱动因素,并将此视为“主题”,继而将相关的行业、板块或个股纳入该主题范围内进行投资,最终获取超额收益。
回溯历史,主题投资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彼时,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提速,地域和行业的壁垒被逐渐突破,导致各国经济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过去以关注个体公司价值为主的投资思路渐渐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投资者的目光也开始投向行业和地域之外的深层次因素。尤其是对于全球视野的国家资本而言,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跨国界、跨行业的策略分析方法。
在此背景下,主题投资应运而生,其最初倡导者是瑞银华宝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爱德华·科什纳,他经过实践后发现,“进行主题投资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超额收益”,由此推动了主题投资的发扬光大。主题投资的意义在于,能够规避大盘下跌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进而获得独立于大盘逆势上涨而带来的利润。
按照投资机会的触发因素来划分,主题投资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其中不少都在我国A股市场上掀起过浪潮:
(1)宏观性主题:指可以促进经济短期结构性变化和长期发展趋势的宏观驱动因素,如金砖四国、“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升值、城镇化、消费升级、区域经济振兴等;
(2)事件性主题:指由某些确定性事件所导致的相关企业盈利水平或资产价值提升,由此衍生出来的投资机会,如奥运会、世博会、迪士尼等;
(3)制度性主题:指因制度性变革所引发的红利性投资机会,如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医疗制度改革、股指期货、创业板等;
(4)产业性主题:指来自政策扶持或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而引发的投资机会,如低碳经济、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5G等。
可能有人会觉得,主题投资有些类似于成长股投资——都是投资那些想象空间大、成长性强的板块或者公司。不过,主题投资在理念上还是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主题投资的基础在于对事件发展趋势预期的判断,更具前瞻性和想象空间,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地区,而且对企业短期收入和利润的要求相对不高(但对长期收入和利润有要求),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被证伪,更讲求在行业发展早期率先进入,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主题投资绝不等同于简单的概念炒作。概念炒作类型的投资,多为资金驱动型的短期行为,只是停留在阶段性市场热点和偏好层面上,缺乏长期业绩的支撑,其结果往往是昙花一现,后劲不足;主题投资虽然也是围绕某些特定的驱动因素或事件来寻找投资机会,但却是着眼于发现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符合经济转型或政策趋势的优秀企业,因而更能经得起考验,属于一种理性的投资策略。
2
虽然市场上从来不缺乏投资主题,但投资者似乎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如愿获得理想的回报。究其原因,除了投资者自身的策略选择和时机判断可能有失误之外,主题质量的高低同样是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说得直白一点,并不是任何事件或者消息都能够发展成为优秀的投资主题。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主题”都值得参与。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一个主题是否优质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四条标准来加以分析:
1、立意高大上。
主题的立意越是高大上,能够带来的想象空间越大,自然也就越能激发起市场高度参与的热情。通常来说,由国家决策层在正式场合定调的内容都是较为理想的主题,因为这些内容往往都是基于国家宏大战略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考虑,是要从政策上花大力气去扶持的,具有波澜壮阔的大格局,前景当然更令人振奋和期待,像“互联网+”主题、“一带一路”主题、“人工智能”主题等,都属于此类。
反观一些商业事件类的主题,如共享单车、迪士尼等,虽然也能在短期内掀起一波投资热潮,但毕竟立意上与“一带一路”等主题相比要有限得多,想象空间也不大,因而算不上是优质的投资主题。
2、传播范围广。
主题传播的范围是否足够广泛,决定了参与进来的投资者规模是否足够庞大,这就需要该主题易于被普通投资者所理解和关注,如此方可引发全民热议,使得该主题由点及面地持续发酵与反复扩散,连绵不绝,最终形成时间长久的市场大热点。
可若是太专业的主题,往往只能由少数专业的投资机构参与,而那些普通投资者却因为难以理解而不选择入场,于是也就难以形成太大的行情。例如“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主题,虽然曾经也被不少机构唱多,但是很多普通人根本不懂什么叫PPP,市场热度当然难以维持。
3、容量足够大。
这里的容量,是指主题相关的板块要能够容纳足够多的资金,如果资金量太小,就难以吸引主流机构资金大规模参与,也就不能掀起太大的风浪。更进一步讲,资金量够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该主题涵盖的行业领域要足够广,这样才能容纳更多的企业,资金量自然不会太少。
以“新能源汽车”主题为例,沿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来加以盘点,该主题既涉及到整车和电池,又涉及到电机和锂矿资源,覆盖的领域非常广,关联的公司也很多,整个主题的流通市值要以数千亿计,资金量同样极为庞大,每一次市场热度都能带来上下游企业可观的增长态势。相比之下,“石墨烯”、“VR(虚拟现实)”等主题涉及的标的要有限得多,也就很难引来大规模资金的参与。
4、业绩可兑现。
前文说过,主题投资对于企业短期收入和利润的要求相对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长期业绩没有要求;换句话说,好的主题一定要拥有长期的业绩预期,以及兑现业绩增长的可能性,至少这种可能性在短期内无法被证伪,否则便很难走得长远。
仍以“新能源汽车”主题为例,即便全社会从上到下都相信行业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如果连续几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颇为惨淡,而且没有好转的苗头,那么市场对于行业的良好预期就容易被动摇甚至击碎,这就叫做“兑现业绩增长的可能性被证伪”。当然这只是假设,实际情况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已然成为了拉动车市回暖的核心驱动力,业绩增长也便有了兑现的保障,而近期诞生的多只大牛股,同样印证了“新能源汽车”是个不错的投资主题。
基于以上四条判断标准,我们可以充分评判,某个投资主题究竟是赚钱机会还是概念炒作,是否值得参与也就不言自明了。
3
此时再回到本文开篇的问题:最近爆火的“碳中和”算得上是优质主题吗?我们不妨依托上述四条标准来逐个验证。
先来说立意。
从国际层面看,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海平面加速上升,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环境破坏引人担忧。若是放任不管,一旦达到气候临界点,生态环境变化将不可逆转,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
从国内层面看,一方面,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2019年贡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的28%(联合国数据),显著超过美国、欧盟、印度、日本等其他主要经济体,节能减排亟需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我国正面临石油能源紧缺问题,前期粗放的高能耗增长模式对资源及环境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而迫切需要推动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重升级。
在此背景下,实现碳达峰后的多个主要经济体都纷纷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时间及相应措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领导人已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出我们的承诺和必胜决心。
毫无疑问,碳中和是一幅宏伟壮丽的蓝图,不仅关乎到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实力的突破乃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还与全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怠慢不得。
因此,“碳中和”的主题立意完全称得上是高大上,第一条标准满足。
然后说传播。
在概念上,碳中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并不像PPP、VR/AR那般晦涩难懂,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明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意味着什么,这便注定了碳中和的主题投资绝不会只有少数投资机构参与进来。
同时,现阶段来自各方的力量已经在为“碳中和”主题增加热度,从政策文件的推出到相关企业的战略转型,从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到各种研报、文章的深度解读,都在助力碳中和的深度渗透。此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又决定了该主题拥有足够长的时间跨度,未来长达40年的时间里,碳中和都将有望一直发酵下去。
从这个角度看,该主题的传播范围也足够广,第二条标准满足。
最后说容量和业绩。
其实,前文提到的“新能源汽车”主题的市场容量就已经够大了,然而我们却可以将它归为“碳中和”主题下的一个分支,这便意味着,“碳中和”主题的容量要比“新能源汽车”大得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碳中和的目标绝不是仅靠某一两个行业的改变就能达成的,这需要从能源、环保、交通、工业、农业、建筑、新材料、数字技术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每一个维度都是内涵丰富并且产业链超长,涉及领域极其广阔,所容纳的企业和资金数量当然更大,未来也就更有希望催生一轮又一轮的增长行情。
至于业绩方面,除了近期表现抢眼的新能源汽车之外,光伏亦是令人称道:华泰证券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光伏行业中占比规模最大的国家,硅料、组件等四大环节中资企业占比全部超过50%,设备不但全部国产化,产量也占了全球七成,并且产品毛利高,工艺技术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甚至已经到了可以卡别人脖子的程度。此外,在新材料、节能环保、工业、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有业绩可观的龙头企业。而在政策利好下,各行各业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未来更是有望诞生更多极具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领军企业。
因此,“容量足够大”和“业绩可兑现”两个标准也能满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定:“碳中和”主题的成色足够好,的确算得上是非常优质的主题投资标的而非短期的概念炒作,投资回报可期,也值得普通投资者参与其中。参考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以下四大板块值得长期关注:
(1)清洁能源:光伏、风电、储能、生物质能、新能源车(环卫装备)、智能电网等;
(2)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铜、新能源金属(锂、镍、钴)等;
(3)碳中和目标推动下类供改:煤及煤化工、硅、钢铁、水泥等板块龙头;
(4)节能环保需求:环境监测、新能源环卫装备、可降解塑料、节能系统、绿色建材等。
至于如何选股,是个极其复杂且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无法给出答案。不过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投资是一生的修行”,每个投资者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总结与实践,才能慢慢构建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股原则,而不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否则再好的投资主题恐怕也难以带来令人满意的回报。
就像巴菲特所言: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内幕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与君共勉。
相关推荐
最近爆火的“碳中和”,究竟是赚钱风口还是概念炒作?
「碳中和」风起:资本嗅先机,产业待破题
碳中和:到底是什么,究竟怎么做?
“碳中和”元年:未来的你,只要呼吸,就必须要“付费”
碳中和的“龙脉”:储能
地球上最早实现碳中和的地方,现在怎么样了?
波士顿大学建了一座“碳中和”的新建筑
中国碳中和承诺后,推动绿色农业与低碳食品创新的大风将至?
爆火的低代码,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伪风口?
“垃圾分类”成7月产品新风口,俄罗斯“变脸”应用FaceApp爆火
网址: 最近爆火的“碳中和”,究竟是赚钱风口还是概念炒作?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046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