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创业的华人:复制中国模式成美国独角兽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吴梅梅, 编辑:Judy,36氪经授权发布。
疫情中爆火的云视频会议公司 ZOOM 创始人袁征让我们开始关注到在海外创业的华人群体。近年来,随着出国留学越来越平民化(知乎梗:「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以及中美互联网创业的蓬勃发展,IT 桔子统计汇总发现,像袁征这样在海外,尤其是美国、加拿大「乘风破浪」的华人创业者并不少。
在全球化的今天,华人在海外创业的方式是多样的:
比较传统的方法是在海外直接创办一家新公司,招聘、开展业务完全本地化。当然,这种比较适合在当地生活工作时间较长,对当地营商、文化等都非常熟悉的创业团队。
现在更流行和更轻量的方式是——将企业的生产、研发、销售、营销、客服等各个环节进行拆分,在海外某地保留适合的环节,其余环节放在中国。
IT 桔子在此列出了十多家估值达到 1 亿美元以上,还有已上市或被收购的、发展较好的项目,仅供参考。
IT 桔子发现,以上华人海外创业的典型项目都是在发达的北美地区(美国占大多数),一是美国各种配套服务比较完善,创业起步快;二是对特定行业而言,比如企业服务,只有新经济创投发展成熟的美国市场才是适合孕育像 WebEx、Zoom 这类企业服务上市公司的土壤。
普通程序员逆袭的典范:只打过一次工的 Zoom 袁征
谁能想到,长相不起眼、学历平平、低调的袁征居然在美国做出了一家上市企业,且自己身价已达数亿。
在创办 Zoom 之前,袁征过去的履历普通。1991 年袁征本科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1999 年被合并到山东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1997 年没有美国留学经历的他寻求赴美工作,结果申请签证 8 次都被拒了,第 9 次才成功通过。
1997 年,48 岁的华人朱敏(Alex Zhu)在美国谋生多年,创立了互联网多媒体服务 WebEx(中文:网讯)。袁征去了这家华人老板做的创业公司,成为 WebEx 的早期工程师,一待就是 14 年。在创业前,袁征只待了这一家公司,期间经历了 2000 年 WebEx 在美国上市、2007 年思科以 32 亿美元溢价 23% 收购 WebEx,收购后他选择继续在思科任职,担任 WebEx 部门工程副总裁。
我们注意到,WebEx 也是做商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起家的,可以说袁征在 WebEx 长期的技术/管理积淀为今后 Zoom 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袁征还不忘深造,抽空读了 MBA,于 2006 年获得斯坦福大学 MBA 学位。
2011 年袁征离开思科,创办了在线云视频会议 SaaS 产品 Zoom——和他的前东家朱敏一样,袁征 40 多岁才开始创业,甚至创业方向也一样,但在模式上,一个做软件,一个做 SaaS。刚创业,Zoom 就拿到了 300 万美元的天使融资,此后 Zoom 基本保持每两年新融一轮的节奏,非常稳定,每一轮融资额也很合理——没有像国内在某一个「风口」期密集融资,且披露的融资额超高的情况。当然,这也与企业服务领域的行业特点相关。
从 Zoom 的过往投资方来看,绝大部分是外资基金,其中李嘉诚旗下投资基金 Horizons Ventures(维港投资)是 B 轮投资方,另外在 Zoom 上市前的 D 轮中出现了国内一线 VC 机构的身影——红杉中国、高瓴资本。
2019 年 4 月,Zoom 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市值约 160 亿美元。随着 2020 年疫情的爆发,几乎全球各地都在推行在家办公,视频会议成为远程办公之必需,这给 Zoom 带来了爆发性的增长机会,Zoom 目前的市值高达 925 亿美元,相比 2 年前增长了 478%(截止 2021.3.25)。
从 Zoom 最近 5 年的百度搜索指数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变化,Zoom 上市这个重大新闻基本没在国内溅起水花,只带来小范围影响;而 2020 年春节 Zoom 爆红,成为大众熟知的主流公司。
去国外复制成功的模式:共享单车 LimeBike、长租公寓 Tripalink
中国创投圈经历了风风火火的创业大潮,见证了外卖、长租公寓、共享单车等数不过来的「风口」,一些创业者一看国外,在某些领域还没有类似的项目,便嗅到了复制中国模式出海的机会。
其中比较典型的非 LimeBike 莫属了,这家主要在美国市场的共享单车公司现在融资到了 D+轮,已经是独角兽的体量了。LimeBike 的创始团队都是中国人。创始人 Toby Sun(孙维耀)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在美国工作多年,先后就职于百事可乐、德勤咨询,创业前在复星昆仲资本担任高级投资经理;联合创始人鲍周佳,曾经担任 8 年腾讯美国总经理,据说美版微信名字 WeChat 是他取的。
还有在中国长租公寓品牌爆发的 2016 年,华人李东昊开始在美国创业,做了青年 Co-living 长租社区/租房品牌,针对美国市场推出邻客优居(类似「自如」)与邻客寓(类似「自如寓」)两种产品,主要采用室友合租模式,服务用户多是美国留学生。
这两个项目在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国内机构投资方的追捧,投资热情超高!毕竟,这正是国内同赛道项目势头正猛的时候,VC 们都不想错过「下一个 XX」。
比如,Limebike 在 2017 年 3 月即获得了 1200 万美元 A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 VC 机构德迅投资、微光创投、七海资本、丹华资本以及天使投资人王刚;而 Tripalink 创立时,从种子、天使到 Pre-A、A 轮的钱全是中国人给的。
不过,等中国市场的劲头一过、终局初现时,国内的 VC 的投资兴趣往往也凉了半截,逼得这些项目一边谋求自身业务壮大,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一边去寻求海外资本的投资。
其中,Lime 就从最初的共享自行车 APP,已经演变成了轻便化共享出行的模式,同时运营了共享电单车/单人电动车/电摩托车等多种产品。2020 年 5 月,Lime 拿到了 1.7 亿美元 D+轮融资,由美国出行巨头 uber 领投,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独角兽项目。
被国内企业收购:复星-WEI BEAUTY、酷家乐-Modelo、百度-XPerception
还有一些华人在海外创业的项目被国内相契合的企业收购,包括 Modelo、XPerception 等。
2020 年 3 月,复星集团收购美国中草护肤品牌 WEI Beauty 公司 68% 的股权。该公司创始人 Wei Yang Brian(杨蔚)为华裔,品牌创立于 1998 年,旗下已有 WEI(蔚蓝之美)、WEI TO GO(蔚丽莱)和 WEIEAST(蔚伊思)3 个品牌,主要销售渠道集中于 Sephora、SpaceNK、Joycebeauty 等高端美妆集合品牌零售店。其中,蔚蓝之美于 2013 年 7 月进入中国市场,主要销售渠道是丝芙兰中国门店、官网,2019 年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 2 亿元。
复星化妆品集团早在 2016 年收购了以色列知名护肤品牌 AHAVA,搭建了化妆品电商及网络营销方面的团队,此次收购意在扩大 WEI Beauty 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2020 年 4 月,家居装修设计平台酷家乐宣布数千万元全资收购 3D 模型设计及协作工具 Modelo,并对外发布「从家居到全空间 、从设计到全链路、从工具到全生态、从中国到全世界」四大全新战略。
在收购之前,Modelo 仅公开了一笔由真格基金投的 100 万美元天使融资。Modelo 的创始人苏奇出身于建筑世家,是一位资深建筑/工业设计师,曾获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双硕士。
在更早之前的 2017 年,百度收购了一家美国机器视觉硬件研发公司 XPerception,联合创始人包英泽是华人,并在美国读博。巧合的是这个项目的种子轮还是真格基金给的——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王强都有美国留学的经历,比较青睐于留过学的创业者。
据悉,包英泽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主攻计算机视觉,导师是斯坦福大学的 Saverese。他毕业后加入了 Magic Leap,任研发工程师,之后才离职创业。
在垂直领域扎根:「人工智能」、医疗等领域创业
还有的中国人在海外创业,选择的是技术、专业领域,比如医疗、人工智能方向等。
Hiretual 是一款将 AI 植入招聘过程的 SaaS 产品。通过整合开放数据信息,构建人才知识图谱,再运用机器学习模拟 HR 招聘流程,实现人才与职位的自动匹配。该公司主要客户在美国,但目前也准备开拓中国市场,所以在北京也有办公室,并有数十名正式员工。
Hiretual 最新的融资是在 2020 年 6 月,由海松资本领投的数亿美元 B 轮融资。在此之前,Hiretual 还获得了来自北极光创投、大观资本的投资。
另外,像去年底获得 1.24 亿美元 C 轮融资的 Apollomics(冠科美博)、已经上市的 NextCure,都是专注于医疗药物研发的公司,创始人都是全球 TOP 顶尖名校的生物/医疗领域博士出身,有着显赫的教育背景。
以上案例不代表华人出海创业的全貌,我们还是总结出这些创业者的几个共同特质/特点,这是他们能够获得风投青睐、不断融资的重要筹码。
第一,大多数创业者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由于在海外有着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经历,更能适应国外的语言、文化、环境,因而选择在国外创业也顺理成章。
第二,创业者的创业方向往往与个人家庭背景、履历、职业等高度关联。在某个专业领域长期耳濡目染,创业成功的概率也更大一些。比如袁征在做 ZOOM 前在 WebEx 工作 14 年,长期从事网络视频行业,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而医药上市公司 NextCure 的创始人陈列平是耶鲁大学博士、癌症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肿瘤免疫相关研究。
第三,创业还需要选对合伙人,在海外创业的华人大多数选择和中国人一起创业。在海外,华人和老外一起创业不是不可能,但似乎彼此之间信任成本更高,此外在种族、母语、文化、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临着天然的鸿沟,比如,中国人勤奋,创业开公司 996、007 不在话下,西方人的价值观里保持自我节奏、对私人时间的界限要求比较敏感。
相关推荐
在海外创业的华人:复制中国模式成美国独角兽
李志刚:在中国创业复制美国模式行不通了
风口过后,市场发现了美股“黑马”背后的华人力量 | 硅谷观察
揭秘中国AI创投的隐秘力量:中科院如何批量复制独角兽?
三位华人IPO敲钟:在美国送外卖,市值2500亿
海外的教育独角兽长什么样?
华人工程师失落硅谷
在硅谷,有一群人把中国的商业模式搬到了美国
中国独角兽地图:杭州阿里巴巴创业环
开启“买买买”模式的东南亚独角兽们,正在成为创业公司的重要“归宿”
网址: 在海外创业的华人:复制中国模式成美国独角兽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092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