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36氪首发 | 为移动机器人提供无线充电平台,「犀能」完成近千万美金Pre-A轮融资

36氪首发 | 为移动机器人提供无线充电平台,「犀能」完成近千万美金Pre-A轮融资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4月14日 08:31

作者:乔雨萌

编辑:石亚琼

36氪获悉,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商「犀能」已完成近千万美金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风物资本投资,主要用于开拓国内市场并加速团队建设。

「犀能」于2017年在新加坡成立,专注于为移动机器人提供智能、互通、易用的无线充电系统。该公司的核心产品为全场景通用的模块化非接触充电系统,可以实现用一套充电桩对任意类型的机器人和多种电压等级的电池进行大功率快速充电,大幅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同时实现了充电系统的通用性。犀能告诉36氪,公司已经于2020年9月实现小规模量产,目前每个月出货量达100-200台

据公司介绍,市面上的移动机器人大多采用手动充电或接触式充电技术,痛点明显。首先,手动的充电方式需要专人维护,人力成本较高;其次,传统充电技术难以适应多种运行环境,故障率较高;同时,相较于无线充电技术,传统技术路径的灵活性较差,会限制机器人和电池的升级换代。

为了解决移动机器人无线充电的需求,犀能主要在五大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

第一,电磁屏蔽是大功率充电的关键,如果线圈设计不合理,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干扰;而犀能通过改变线圈设计结构,减少了机身参数,有效控制了电磁辐射,目前这一创新已通过专利申请。

第二,犀能独立研发了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器,并通过优化电力电子技术、开关技术和电力检测设计等,缩小了充电器接收端的体积,帮助下游客户更加便捷地将接收端集成到机器人内。

第三,犀能借助自研的电池矢量控制方式,实现了多机并联。多模块并联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整体输出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输出功率值,进而缩短充电时间。

第四,犀能自行研发的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大容差,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磁场、相位、功率的输出情况,允许机器人和充电器之间存在位移偏差。

第五,犀能在电池的兼容性和产品对人体的安全性等方面都做了创新性的设计,经TUV 南德的电磁兼容和安规测试,通过欧盟标准CE认证

犀能的技术创新为其产品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性能优势。据公司介绍,犀能产品的充电距离最远可达7厘米,容差可达正负4厘米以上,一个模块的充电电流可以达到100安培以上。这些产品特色是非接触式充电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犀能无线充电技术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无需精准对接即可充电;其二是避免了金属裸露,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其三是可以实现“机会充电”,即通过合理设计移动机器人工作的节奏,利用附近的充电桩在其工作的间隙完成充电动作,而无需回到专门的充电区,可以大大提高机器人工作的效率。

得益于多环节的技术创新,犀能的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主要下游场景即为工业移动机器人,客户存在提高ROI的需求,犀能的无线充电产品可以将该指标提升至30%以上;犀能的产品也适合应用于半导体和电池及其原材料的生产过程,因为这些行业需要无尘的工作环境,不能使用接触式充电器;此外,医院等大型机构以及汽车生产线的移动机器人需要统一的充电桩,也会用到犀能的解决方案。

商业化方面,犀能告诉36氪,公司主要采取标准化产品销售的模式,同时可以根据电池容量、大小和辅助功能的不同,在软件及数据方面为客户进行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目前犀能已经和新加坡机器人公司ST Engineering、法国Balyo、新松机器人、嘉腾机器人、优艾智合机器人、英创电力、顺力物流等机器人制造商,以及英飞凌、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法国标致等大型机构或公司达成合作关系。

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犀能不断挖掘客户需求。据公司介绍,客户主要关注产品的充电速度、安全性、尺寸和成本四大方面的问题,其中充电速度是影响ROI的重要因素,而尺寸关系着充电系统的适配性。受益于技术上的改良,犀能在客户的核心关注点上具有一定优势。

犀能也打造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在售前环节,犀能会根据产品特性和使用场景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在售后阶段,公司开发了远程支持模块来监测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并提供在线软件升级和故障排查服务,在疫情期间也能够为客户持续提供优化建议和解决方案。

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犀能开始进入产能爬坡阶段。据公司介绍,为了在量产过程中同时保证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公司将前端环节外包给供应商并注重管控其品质,整机的生产和测试则由公司自己完成,该环节目前已经实现自动化和无人化,保证了测试的质量和速度。在供应链方面,由于和英飞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犀能可以在当前半导体产能整体紧张的局面下得到较为稳定的供应。

犀能告诉36氪,2021年,公司计划在苏州建立国内研发中心,同时将持续迭代产品,包括加强产品的本地化和AI平台的开发。公司透露,2021年上半年的营收预计可以达到2020年的三倍。为了更好地支持业务的高速发展,犀能也会进一步拓展市场和技术支持团队的人员规模。

根据华经市场研究中心的数据,至2022年,全球无线充电技术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34亿美元增长至140亿美元,渗透率从7%提升至6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犀能告诉36氪,国内无线充电厂商大多专注于电动汽车领域,而国际市场上的玩家主要面向大型AGV场景,犀能在大型移动机器人的无线充电领域具有一定先发优势。

团队在学界和业界的丰富积累是犀能取得一定优势的基础。据公司介绍,犀能的核心团队由华威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多名电力电子及无线电领域的博士组成,CEO(董政鋒)及CTO(胡晓磊)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劳斯莱斯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主要成员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应用领域拥有十余年行业相关经验。

风物资本观点

 

相关阅读:

专注中高功率无线充电技术,「楚山科技」推出可隔空无线充电大功率机器人 | 潮科技·芯创业

相关推荐

36氪首发 | 为移动机器人提供无线充电平台,「犀能」完成近千万美金Pre-A轮融资
36氪首发|为农业领域提供AI+IoT软硬件服务「滴翠智能」完成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
36氪首发 | 奕至家居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提供家庭灯光个性化解决方案
36氪首发 |「优必爱」获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提供数字化汽车服务平台
36氪首发|通过新型软磁材料加速无线充电,「驭能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
36氪首发 | 面向多行业提供空间大数据产品,「大地量子」完成数百万美金Pre-A轮融资
36氪首发 | 潮流电商平台「斗牛DoNew」完成近千万美金A轮融资,投资方为SIG
36氪首发 |「沐沐科技」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为连锁加盟IP品牌提供发行服务
36氪首发 | 无人机机库服务商「星逻智能」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远瞻资本领投
创投日报 | 零售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司「Caper」完成A轮千万美元融资,「大地量子」​完成数百万美金Pre-A轮融资,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网址: 36氪首发 | 为移动机器人提供无线充电平台,「犀能」完成近千万美金Pre-A轮融资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1693.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