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卖碳赚了16亿美元,碳交易卖的究竟是什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纬创投”(ID:matrixpartnerschina),作者:经纬创投主页君,36氪经授权发布。
最近,“碳中和”成为了无比火热的新词,“碳中和、碳达峰”在今年两会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且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中国领导人也做出了力争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务院和央行也都发布了相关的推动政策。
一时间,从实业公司到资本市场,都在好奇地讨论它将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什么改变,二级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很多冲击涨停的“碳中和概念股”。
碳排放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还可以换成真金白银。特斯拉在2020年,依靠售卖碳排放积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是年净利润的两倍多,可以说特斯拉卖碳积分比卖车还赚钱。
对于突然火了的“碳中和”,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中国会在这个时间点提出,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发国家一般都要大力发展工业,这就难以避免大量碳排放,我们有做好“碳中和”的准备吗?碳交易听起来像比特币一样魔幻,它能实现吗?我们结合了很多优秀观点,来分析“碳中和”的背景和未来。以下,Enjoy:
1 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为什么最近火了?
“碳中和”,是指自身温室气体的零排放。目前人类科技水平,生产生活中无论如何都会产生例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碳排放。
我们现在说的“零排放”,并不是指不排放,而是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植树造林、碳捕捉等方式,来将自身碳排放“吸收”,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基于此,就比较好理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这个目标,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增长离不开二氧化碳排放,但在“2060年碳中和”的大目标下,需要在2030年让碳排放达到最高峰,然后逐年下降。
为什么是2060年?因为全球科学家达成了共识,人类需要在这一期限内实现碳中和,才能有更好的几率避免最严重的气候灾难,例如全球变暖问题,这要求人类社会共同努力。
2 如何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听起来很魔幻的“碳交易”是什么?
光有各国政府的政治承诺还不够,要想减少碳排放,势必会带来短期成本的上升,从企业盈利角度是动力不足的。
此时,“市场之手”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把碳排放量化,变成一个可以买卖的商品。
这种方法在人类控制酸雨问题中已经奏效。20世纪90年代,美国酸雨问题严重,二氧化硫会污染河流和土地,并让建筑物加速腐蚀。美国政府发明了市场方法来应对酸雨,对那些造成酸雨问题的企业设定排放上限,如果超过就需要去购买额度,不然会面临巨额罚款。这种方法非常奏效,并且实施成本很低。
对于碳排放,未来每一吨排放量都意味着金钱损失,它将改变人们对这些东西是免费的传统想法。
“碳交易”即是政府为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上限,并把这个量用排放配额的形式分配或者出售给企业,每个企业都可以购买和出售排放配额。
参加交易的制造工厂、电厂等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配额进行调整,如果削减了排放量,就可以出售余量,或是把它存起来备用;如果用尽了现有配额,那就需要购买更多的配额,而购买价格通常具有惩罚性质。
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可以降低排放量上限,让配额更加稀缺,加大价格压力,从而促进企业减排,以此释放市场竞争,推动节能和清洁技术的使用。
目前欧洲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已经在采取这种方法。中国自2011年开始,启动了地方碳交易试点工作。湖北官方在今年3月表示,全国碳市场将在6月底前启动线上交易,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首先为2225家电企开始正式注册,谁能够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积攒足够的碳排余额就可以出售获利。
而碳排放比较大的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八个重点行业,也将逐步纳入交易市场,像电解铝这种能耗大的行业,就有很大可能进入。这些行业排放高的企业,将是碳交易市场的主要买家。
另一方面,新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电动车、环保等相关企业,将是碳交易中的主要卖方。以及那些节能减排做得好的公司,可以出售额外的碳排放配额给需求方。
如果中国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碳交易,那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因为还没有人在这样大的经济规模上进行这种尝试。
3 特斯拉主要靠“卖碳”盈利?科技巨头们都做了什么?
科技巨头普遍积极参与碳中和计划。
从个人层面来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其中一位,他每年需要大量坐私人飞行出行,但私人飞机无疑是造成碳排放的一大原因。
当然,盖茨没有因此放弃坐私人飞机改成普通航班,而是每年直接花费700万美元来抵消个人的碳足迹,也就是为自己超标的碳排放买配额。
盖茨另外投资了很多碳中和项目,特别是碳捕集、利用与碳封存技术(CCUS)等等,这些是通过间接方式来减碳。
当然,对碳交易最积极的是特斯拉。在2020年财报中,特斯拉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7.21亿美元),其中卖碳积分带来了15.8亿美元的收入,是净利润的2倍多。
美国并不是全国实行碳排放积分政策,有11个州要求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之前,需要销售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如果达不到足够数量,那么就得去购买碳排放积分来弥补差额,从而避免巨额罚款,于是特斯拉就成为了“卖碳翁”。
虽然特斯拉并未在财报中披露购买其碳排放的企业名称,但事实上,2019年美国车企通用汽车和欧洲车企菲亚特克莱斯勒,都表示自己向特斯拉购买其在美国的碳排放额度。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全球已经支付了18亿欧元,来购买碳排放额度。
其他科技巨头也纷纷尝试“碳生意”。苹果公司在2020年的秋季发布会上,宣布取消iPhone附带的耳机和插头,将为其生产和物流等环节每年减少200万吨碳排放。
根据苹果2020年环境报告,整个公司2019的年排放量为2510万吨。其中办公运营的碳排放基本为0,碳排放集中在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以iPhone 11 pro Max为例,一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大概排放86千克的二氧化碳,其中78%是制造环节产生,3%是交通环节产生,18%是全生命周期用的电力导致的排放。
苹果的碳足迹(2019年)
腾讯是中国科技巨头中,对碳排放比较重视的公司,与苹果类似,腾讯也采取了两条路并行的方式,一是自身在能耗方面实现节能减排,如数据中心、服务器、办公大楼等节能减排;二是用数字技术,通过庞大的腾讯生态公司,来提升各行业的能效和降低碳排放。
例如对于耗电巨大的数据中心,可以把选址放在风电、水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充裕的地区,并且采取更高效率的制冷和供配电架构,来减少碳排放。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承诺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全球碳市场都在积极扩张,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已达到21个,全球碳交易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过600亿美元。
4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为什么敢于挑起“碳中和”大旗?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都倾向于认为,不应该与污染数十年来不经控制的发达国家,承担同样的减排负担。
例如中国从农业体系向工业体系发展过程中,高速经济增长往往会伴随着高碳排放,欧美国家已经走过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进程,但发展中国家也有追求发展的权利。
并且随着全球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形成,很多碳排放较大的制造环节都设在了发展中国家。所以今天盲目限制后发国家的碳排放是有失公允的,甚至有打压后发国家的嫌疑。例如欧盟曾威胁称,如果中国不减少排放,就将征收“碳关税”。
但中国现在承诺以身作则,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符合成为超级大国的抱负。中国的承诺也是极具魄力的,因为这意味着这个超级经济体需要转型。
从生产食物,到消耗能源的方式,都需要改变。例如在效率低下的畜牧业中,牛排放的屁也是温室气体的核心来源,我们可能需要大力发展人造肉(无论是植物基还是动物基的人造肉);化石能源的排放也占据大头,那我们就需要让电动车替代燃油车,并且要用“绿色电”……
丁仲礼院士曾说过:“排放权就是发展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基本人权”。“碳中和”背后的能源竞争和产业变革,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远川研究所科技组曾撰文指出,美国在19世纪下半叶的崛起,就离不开其打造的最具时代性的“原油体系”。“高效炼化技术-全新输油管道-创新汽车生产线”,最终形成了“生产-传输-利用”的循环体系,成功取代了由英国主导的“煤炭体系”,大大加速了美国工业的发展。“生产-传输-利用”的循环体系也成为了二战后美国石油霸权的基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每年在进口石油和能源安全上的投资是天文数字。而要真正打破这个局面,中国需要的是一次在能源领域的创新革命。这便是如今最热的赛道:“硅能源”革命,即由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车组成,对应一个新的“生产-传输-利用”循环体系。
不可否认的是,“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这个循环体系,在2020年都相继迎来了突破和发展,中国能源大三角正逐渐完备,也给了决策层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信心。在“清洁能源”政治正确的外衣之下,“碳中和”的本质,是一场硅能源取代碳能源的能源革命。
2050年中国化石燃料发电占比有望从70%降低至10%(图片来源:华泰证券)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指出,中国现在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达到了全球的30%,无论在投入还是规模上都领跑全球。
按中金公司研究部各行业组测算汇总,我们预计到2060年70%的能源将由清洁电力供应,约8%将由绿氢支撑,剩余约22%的能源消费将通过碳捕捉方式,从而实现碳中和。
5 “碳中和”如何通过资本落地?
在背后推动碳中和的“市场之手”,左手是上文提及的“碳交易”,右手就是影响力投资。
与以前更侧重公司财务层面的分析相比,影响力投资更专注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它是一种投资机构评估公司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初,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写下了一个著名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但有人一直持反对态度,例如影响力投资之父罗纳德·科恩认为,资本应该为迫切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哈佛商学院曾做了一项研究,发布了1800家公司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这些公司中,有252家公司每年造成的环境破坏超过了盈利。在一个拥有影响力加权账户的世界里,这些公司将成为亏损公司。另外,其中543家企业造成的环境破坏相当于其利润的25%或更多,这1800家公司每年给环境造成3万亿美元的损失。
影响力投资要求投资者能够从利润和环境影响两个维度来看待业绩,来做出投资决策。这与ESG投资很类似,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也是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估分析体系中。但这些评估方法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把社会责任量化?
如今,比较各公司的碳排放情况是良好的入手点,现在大约有56家公司采用某种形式的影响力评估,例如法国达能集团,于去年开始公布经碳排放调整后的每股收益。
一方面通过“碳交易”直接令企业可以通过节能减排获得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力投资或是ESG投资令资本倾向于投资环境友好的公司,这都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也大有可为,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大范围应用,都将为碳中和提供强劲驱动力,实现节能减排与数字经济的双重发展。
经纬通过前瞻性的研究与投资,持续加大对电动车及其生态链、替代蛋白、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布局,这些领域公司的迅猛发展,都将提升社会的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例如在电动车领域,我们投资了理想与小鹏,电动车对燃油车的逐渐替代,将极大促进碳中和的进程;在替代蛋白领域,在畜牧业中,牛放的屁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人造肉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极大带动节能减排,我们在这一前沿领域已经布局了星期零、周子未来、新素食等多家初创公司。
2021年是“碳中和”元年,随着“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经济的能源转型和结构性升级将进入快车道。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也势必伴随着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工业互联网渗透率提升;云计算、AI、智慧城市等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等等,这些领域都会为节能减排贡献巨大的力量,这也意味着风险投资机构的大机会。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碳中和愿景必然来自持续的科技创新。每一次有意义的投资,都是这个大变革时代的一份推进力。
References:
NYT:碳交易和中国的减排经济学
WSJ:碳排放量降幅创历史新高,碳价却大幅上涨
巴伦周刊:对话影响力投资之父:公司估值的体系变了
远川研究所:“碳中和”背后的中国能源大三角
中信建投:《多元金融行业:如何理解ESG投资的长期逻辑》
华泰证券:《“碳中和”下行业投资机会全景图》
相关推荐
马斯克「卖碳」赚了16亿,碳交易卖的究竟是什么?
马斯克卖碳赚了16亿美元,碳交易卖的究竟是什么?
马斯克盖茨争当“卖碳翁”
不务正业?卖车的特斯拉却靠卖碳积分赚大钱
特斯拉2020年盈利背后:卖碳排放额度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碳中和:到底是什么,究竟怎么做?
交付新高、卖分生财、炒币大户,被群嘲的特斯拉忙着数钱
特斯拉财报解读:利润依赖出售碳排放积分,抛售比特币获利1.01亿美元
新造车的“卖分”生意:特斯拉五年赚了33亿美元,蔚来也有套路
2021超强风口,物联网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网址: 马斯克卖碳赚了16亿美元,碳交易卖的究竟是什么?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249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4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9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0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665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505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2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2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562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535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