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创新工场李开复:泡沫可怕,创业融不到钱而死亡更可怕

创新工场李开复:泡沫可怕,创业融不到钱而死亡更可怕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4月28日 16:41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冯颖星,36氪经授权发布。

2020年是一道分水岭,新冠疫情不可逆地改变着世界。商业世界波诡云谲,热潮一波散了一波又起,马太效应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明显,任何商业个体都不能摒弃时代而孤独狂欢。

从2009年创立创新工场至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不遗余力为技术奔走,不断捕捉最具前瞻性的赛道。最近知乎上市,作为最早期投资人,创新工场的首轮投资回报超过600倍。在李开复看来,对技术的尊重和专业是Tech VC定位的创新工场的基因,过去一年里,教育行业进入调整期,但技术、医疗领域的全新机遇从未间断。为了保持投资的敏锐度和掌控感,李开复对外界的变化的感知用“见微知著”形容。

回望过去二三十年,所有的热点都有周期,即便不遗余力的为AI奔走,但李开复依然认为,现在AI行业有些过热。面对资金热,李开复认为是把双刃剑,“如果行业内估值不平衡,就会让创业者在融下一轮时面临很大的问题和挑战。但如果有很多钱融进一个领域,也必然会让那些能够‘跑’出来的公司,有更多的资金“弹药”让他们做更多的事情,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但他同样提醒,比起资金热,更可怕的还是创业公司因为融不到钱而死亡。

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前夕,投中网与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李开复博士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除了新世界的投资趋势,创新工场的投资策略,我们还首次聊到了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及患癌后他的全新思考。

谈趋势:医疗产业重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仍有机会

投中网:过去一年,你的主要精力分配在什么地方?以及2021年,你有发掘到什么样的趋势?

李开复:过去这一年,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和前沿技术、自动化、医疗、消费互联网、B2B和企业升级、教育等多个领域都在开花结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驱动下,中国产业重塑迅猛推进。在所有产业重塑中,医疗以及生命科学产业是最大的机会。在医疗赛道,创新工场在数据AI、服务、器械、生物制药等领域都进行了布局,这些企业采用的很多技术都能创造出很多价值,能对产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宏观上的影响。我也在快速地学习、在扩张我们的专业投资团队。

技术方面,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我认为都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教育方面,过去有一些机会现在有一些饱和了,但是有一些新的机会仍在不断产生,我们也在持续捕捉这些机会。

从投资的阶段来看,随着我们资金体量的增大,我们逐步走向全阶段、全链条的投资组合布局。现在除了在早期投资之外,也在看增长期的投资机会,我们也有了规模更大的新基金来投更大的案子。比如知乎,我们是它的第一个机构股东,连投5轮一直押注到D轮。所以创新工场要做一个更全能的、更与时俱进的新赛道捕手,一个更全周期的参与者。

投中网:前不久知乎上市,作为知乎的天使投资人,在知乎上线之初就发掘了这样一家“独特”的互联网企业,且最早一笔投资回报已经超过600倍。在早期投资阶段,你如何一直保持敏锐的嗅觉?

李开复:针对不同的周期,有不同的投资逻辑和方法论。早期项目,我们主要看发展路径是否乐观,创业者是否特别优秀。这两个条件对了之后,再根据具体案例微调一些条件。现在我们主要精力放在AB轮,我们还要看公司的产品模型、发展方向、未来空间,所处的赛道是不是够长,公司是不是能够成为这个赛道的领导者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定位Tech VC的创新工场是技术型投资人,所以对于技术很强的项目,他们会特别认可我们,他们认为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优势;对于那些技术不那么强的团队,他们也很喜欢我们,因为他们觉得在自身短板上,我们可以帮他补强。

投资知乎时,我们特别认可周源这位创始人,他有人文关怀,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在团队初期技术能力可能有一些不足,我们就帮他的团队补足。知乎走的这个赛道不仅够长,而且对社会特别有意义。所以当时是基于这些理由,创新工场成了知乎的第一个机构股东。

投中网:从2009年创立至今,你一直不断捕捉具备前瞻性的赛道,动作总是快人一步,比如AI、金融科技、教育等等。在一个赛道成为“热点”之前,你做“押注”决策的判断因素是什么?

李开复:一个赛道之所以能成为好的赛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有时候是政策红利、有时候是市场红利、有时候是技术驱动。所以我们要非常的细腻的去关注外界的变化。

投资人一定要随时保持它的灵敏度,观察到任何热点事件,有趣的新知识,新的人群,新的市场,新的场景,或者国外的一些趋势,都要保持灵敏度。读的新闻也好,文章也罢,都要想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对我们的投资理念有什么影响,会带来什么样的新机会?

创新工场最独特的是,我们能够在技术领域,关注到一些好的机会。我们会通读所有的学术论文,检索能够落地的可能。还会去看世界巨头最顶级的应用是在什么领域,如果我们发现这些巨头成功把某一种技术,首次落地到一个场景,我们就会深度思考它的第二次落地可能在什么场景。比如当年看到Facebook做了第一批人脸识别,我们就想除了在社交识别图片里的人脸之外,这样的技术还能落地在什么场景,有没有投资机会。

谈热点:泡沫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创业融不到钱死亡

投中网:你一直不遗余力为AI技术而奔走,现在看来,你会不会觉得这个赛道有些过热了?

李开复:从过去的二三十年来看,其实每一个特别火的赛道都曾有“过热”的阶段。因为整个市场就会是这样的现象,有一些特别有洞见的投资人,会做出一些价值主张的决策,然后市场会去追随某些赛道。

如果突然有一大堆VC,带了一大堆钱进一个领域,那一定会有些过热。而后进来的VC,如果没有对这个领域做深入了解,就会用更高的估值投一些不该投的项目,或者是把一些他们认为评估项目的一些标准经验,“张冠李戴”错误用在某些项目上。总之,带来的结果是,投了一些不该投的项目,或者以三五倍的估值投了一些项目。其实,如果行业内估值不平衡,会让创业者在融下一轮时面临很大的问题和挑战。但另一方面,如果有很多的钱融进一个领域,也必然会让那些能够跑出来的公司,有更多的现金“弹药”帮他们做更多的事情,增加他们的竞争力。所以,资金热是一把双刃剑。

AI当然有碰到过泡沫,我在2017年就预测,在未来的两年会看到泡沫,我们现在确实看到了泡沫,甚至有一些融资很多、估值挺高的公司,现在都面临一些发展的困境。碰到问题的公司,可能来自于创始人太夸大、太激进,或者用钱不够节省。也可能是因为它走的赛道不正确,犯了一些其实可以提前预判的错误,或是投资人给了错误的建议。但在今天的人工智能赛道内,有10%-20%的企业面临困境,这其实是市场选择的必然,是正常的。

投中网:泡沫多时,有哪些应对策略可以保持投资回报率?

李开复:当泡沫很多的时候,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归“创造价值”:创造财务价值,创造用户价值,这个本质永远不可以偏离。我会不断地告诉我们的创业者,不要太过度地去追逐最高的估值,或者被谁融了更多的钱,心里感到不平衡。你最重要的事情是专注你的用户,专注你的业务,发展出有价值的产品。

我们也不可能无视于这个泡沫,泡沫多往往意味着市场行情特别火。如果有投资人愿意以合适的溢价来投资一些公司,那我们也会鼓励我们的公司,适当合理地去拿这样的钱,当然我觉得过度地去拿了五倍的估值,这反而会带来麻烦。但如果是市场特别认可这个技术,我们会鼓励创业者仍要去融资。因为融资本身不是一个我能够钱花18个月,快花完了,再去融一轮,其实市场不是这么理性的,市场会有过热和过冷的情况。我们在市场很好的时候去多融钱,不是去要吸附别的VC,或者占他们的便宜,而是说我们能在在更少稀释的情况下,适度地能够拿到我们要的“未来资金”。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当市场过冷的时候,融不到钱而死亡。因为创业只有一件事情是灾难性的,就是融不到钱而死亡,而市场过热、过冷,就会导致融资容易或者很困难,那既然知道有时候会很难,我们就要在在市场环境很好的时候要去融资,适当合理地增加融资速度和额度,未雨绸缪地补足“过冬”的弹药。

谈生活:家庭与事业,“工作狂”也要兼顾平衡

投中网:你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投资人,还是一位公认的优秀的父亲。你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李开复: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代表着当家庭有特别需要我的时候,面临了比较大的挑战的时候,我要放下一切去帮助家人,度过难关。这是我几年前生病之后,最大的感受。

过去,我的做法是工作之余,看看家里需要做什么。而现在,则是家里有重要的事情,我一定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家庭和工作都要平衡,我觉得家庭和工作并重,确保我把工作里重要的事情,也都能做好。

我们其实都是工作狂,过去更是工作狂。在我得了癌症之后,才了解到,假如生命只有100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想工作了,才会发现自己过去把98%的时间都放进工作,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做法。

投中网:这一段阐述,突然感受到你身上非常柔软的那一部分。在你生病前后,你的生活饱满度会跟之前有什么变化么?这个饱满度不一定与事业是直接对等的关系,可能是你内心的一些新的体验。

李开复:生病之后,其实还是有很多体验的。刚才谈到会重新对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进行排序。此外,我的健康生活理念也有很大改变。年轻时我认为我不运动,爱吃肉,晚上睡五个小时,也从来没有生过病,因此就不会生病。生了病之后,才知道过去的想法也是这么愚蠢。因为作为一个学科学、学理工的人,怎么能用一个样本来武断决定自己是百毒不侵的呢?所以现在无论是在运动方面、饮食方面、睡眠方面,我都会想尽办法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如果能健康地多活十年,那么这十年可能有一半的时间可以放进工作里面,这样就弥补了之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挤压出来的工作时间,也能兼顾家庭生活。

至于工作方面,其实也有一些改变。过去的工作更多是按照一个定性、客观的指标,更多考虑怎样能够有最高的财务回报,怎样能够有更多的人买我的书、听我的演讲。但现在想来这其实是片面且肤浅的东西。现在我更多考量如果我们成功投资了一个案子,是不是真的能够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所以,生病之后,我更觉得投资这件事情财务回报是要关注,但同时也希望每个投资都能为世界创造一个正面的价值。

投中网:最近又临近毕业季,对于年轻人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你会给什么样的职业建议?

李开复:大学刚毕业,其实只是你的事业刚刚开始,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学习已经结束,过去你在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在十年以后再来回顾,会发现大学里学的东西只是你的5%,95%的知识和积累都需要在实际工作的时候,经过实践而学到的知识。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学习已经结束,现在就要去最大化自己的经济价值。

对于人生的第一个岗位,一定是不断累积自己的学习能力,毕竟人生22岁-32岁这一段时间,需要让自己能够像海绵一样,去吸收周围所有有价值、有营养的经验,然后了解真正有用的事情,这些东西不是读几本书就可以达到的。也不要太急躁地去认为我一定马上要去创业,学习才是当下最重要的目标。

如果你最终的目标是创业的话,我会建议你倒过来,先想创业之前,自己该做一点什么事情,才能最大化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然后提早创业的时间。如果一定要创业,我建议你做一个两步的计划,首先问问自己,“我需要学习什么事情才能让我创业成功有更高成功的概率?”你就会发现如果最终你要创业,最好加入一个创业型的公司,让你能够体验各个不同的领域,各个不同的部门,从市场、产品、财务都要懂,这样你才能够去创业,否则你不懂的,就会成为你的短板。

相关推荐

创新工场李开复:泡沫可怕,创业融不到钱而死亡更可怕
创新工场李开复:从AI+到+AI,以技术重构中国经济
2009-2019: 李开复“背叛”的初心和他失去的光环
李开复:AI不再是创新工场的一个投资方向,而是投资工具和赋能手段
李开复对话“硅谷海漂”: AI创业灵感与当前挑战
李开复:下一代独角兽将来自产业后端创新 | 投资者说
比隐私滥用更可怕的,是AI摄像头的黑灰产之困
借壳上市之后,优客工场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2021首封投资指南:小心硬科技PPT创业,放弃“还行”项目,重金砸向大明星
2019创业死亡名单:这个冬天,好冷

网址: 创新工场李开复:泡沫可怕,创业融不到钱而死亡更可怕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2511.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