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腾讯,妙手医生也得上市自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隆汇新股”(ID:ipopress),作者:卷发胖大星,36氪经授权发布。
马云曾说过:“下一个能超越我的一定在健康产业”。
对于这句话,马云并非空口无凭。肉眼可见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及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升,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在线挂号、问诊、开方等在线医疗服务的需求猛增,“互联网+健康”行业迎来发展窗口期。
而想要“打造离患者最近的互联网医院”的妙手医生作为其中一员,颇受市场关注。近日,妙手医生被传计划最早于今年赴港IPO,筹资5亿美元。在此之前,市场知情人士透露,公司还考虑先进行一轮2亿-3亿美元的融资。
见证互联网医疗爆发的同时,行业竞争加剧,资本泡沫隐现,妙手医生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后疫情时代,这场“盛宴”又将怎样延续?
1 妙手医生就势布局
与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创始人一样,妙手医生创始人何涛也在医院问诊就医时有过不是很好的用户体验。一来,生活习惯不同、作息不同的患者们住在一个病房里有诸多不便,患者体验不好;二来,医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医疗效率提升有所局限。
“如何通过线上管理医患方式,让就医效率都得到提升。”成为何涛思考的主要方向。
在此之前,何涛曾是健一网的创始人兼CEO,干过医药销售,当过基层医院管理者,也主导华源大药房的互联网转型。基于医药医疗行业的资深经验,何涛在2015年正式创立圆心科技,而妙手医生是其旗下重要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也就在这时,处方外流市场开始真正破冰。
原先,医院收入中药品的占比达到60%-70%,即医院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药品。2015年开始,降低药占比、药品零加成、合理用药等一系列医改政策相继推出,正式将医药分开。这带来的结果,会让医院用药受到限制,挤压医院利润,同时部分药品进入医院的门槛提高,进而导致大量的处方药物流入市场。
不过,在处方外流的过程中,受政策约束下医药电商不得销售处方药,因此互联网医疗平台只有与线下药房结合,才能在处方药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
趁着医改东风,圆心科技通过旗下圆心药房布局线下药房向医药端延伸。截至目前,圆心药房已布局200余家院边及DTP自营药房,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对于妙手医生来说,为其完善供应链打下基础。
“患者在妙手医生的线上平台想主治医生问诊、复诊,便可在圆心大药房线上商城下单购药。”这便是现在妙手医生主要的业务模式。目前,妙手医生已拥有超过130万注册医生,日均访问量达600万。
除了妙手医生、圆心药房之外,圆心科技旗下另外两大业务板块圆心医疗科技、圆心惠保,分别对应的是互联网医院及处方共享平台、保险业务。其中,圆心医疗科技已为南京鼓楼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200多家医院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而圆心惠保管理保单数超过500多万份。
基于“医-患-药-险”服务闭环带来的前景,妙手医生自成立以来获得各路资本青睐。截至目前,妙手医生共完成8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46亿元,投资方中不乏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星界资本、中信证券、渶策资本等明星资本身影。
过去5年多的时间,妙手医生从0开始逐步形成医药医疗全产业链建设,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不过,2020年疫情之下,互联网医院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赛道开始变得拥挤,妙手医生难以避免陷入竞争的漩涡之中。
2“互医”江湖繁荣与泡沫
在2020年疫情之前,互联网医疗行业也曾有过短暂繁荣。
2018年,国务院的一纸文件《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扭转了互联网医疗领域陷入冰点的局面。在此期间,互联网医疗企业迎来一波上市潮,平安好医生、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等公司相继上市。
不过,这段时间的互联网医疗火爆程度远不及新冠疫情后,疫情导致在家隔离催生了互联网医疗的需求暴增,加快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可以看到,过去一年里《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等十多项文件无一不加快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脚步。
在需求爆发和政策利好的双项驱动下,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000亿元。对此,谁都不会放过眼下这块香饽饽。
从新成立互联网医院数量来看,仅2020年前9个月,就有244家互联网医院挂牌。而2019年全年,互联网医院共新增223家,2016年-2017年新增数量不超过100家。目前,中国已上线互联网医院已超过1100家,7700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
与此同时,字节跳动、百度等强劲对手纷纷入局。譬如去年3月,百度将原有的百度搜索健康业务升级为百度健康这一全新品牌,截至8月,百度健康已联合1000多家公立医院和25万医生,一时间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掀起水花。
且从资本市场上,行业内的公司融资数十亿也比普通公司融资千万来的容易。2020年,中国互联网领域共有21家平台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07亿元,同时,京东健康在港公开发售后获得超额认购31倍,可见资本对其热爱程度。
资本过度热捧的同时,泡沫也随之浮现。
二级市场上,很多公司其实基本面并无太大的变化,但其股价在此期间却一翻再翻。头顶光环的京东健康上市当天的市值便达3400亿港元,最高的时候超过6000亿港元,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也一直是被狂热资本追捧的“宠儿”。但仔细一想,行业内,就连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巨头还处于亏损或盈亏平衡边缘。
一旦业绩无法支撑高估值,恐怕便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目前,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等上市互联网医疗企业股价均已较最高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京东健康市值仅剩3500亿港元左右。
也就是说,由于疫情带来的资本热情高涨产生了一定的泡沫,如今互联网医疗已然融入生活,后疫情时代,恐怕没有太多的新增故事可以续写,行业估值或将逐步回归常态。
此外,政策风向仍是影响行业的主要因素。
医保支付、网售处方药一直是关乎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热议话题。就在去年8月,医保局明确了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但其实,这仅仅是针对公立医院提供的互联网平台,实际上是鼓励公立医疗机构扛起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大旗,这对于一些偏大型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短期内用户会不断被群狼蚕食分流。而一直游走在被禁边缘的网售处方药,目前仍然限制条件很多。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与医疗未来结合之路漫漫,仍需克服不少难题。
3 小结
互联网医疗一直走得很“慢”,却又一直很热。
在这个包含“医、患、药、险、数据”的大体系中,既有市场需求、资本和政策助推,又有首诊禁止、网售处方药合规要求等医疗红线......行业内的公司无一不陷入这场尚未明晰的持久战中。对于妙手医生来说,“烧钱”无疑是抢占市场最便捷的方式,上市恐怕也是无奈之举。
但仅仅靠“烧钱”是不够的。医药医疗并非像外卖,即使是刚需但消费频次较低,用户转换率和粘性并不高,且在同质化竞争之下,市场将逐渐向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巨头倾斜,同时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也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留给妙手医生试错的机会不多了,能否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是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关注格隆汇新股公众号,IPO资讯早知道。
相关推荐
背靠腾讯,妙手医生也得上市自救?
下周递交上市申请,腾讯持股的微医投资价值几何?
医联裁员千人、高管内讧,迎来第二春的在线医疗并没有更好
寒武纪上市,自救戏落幕
三年上市路,微医还没跑进港交所
别装互联网医疗了,咱们都是“卖药人”
36氪首发 | 打造就医用药支付数字化新基建,「圆心科技」获30亿元E轮融资
背靠腾讯的Shopee反超阿里旗下Lazada,东南亚电商依然是蓝海?
亏损、换帅、上市无期,红杉高瓴们耐心走到极限
蚂蚁上市,为何腾讯大涨 ?
网址: 背靠腾讯,妙手医生也得上市自救?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361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4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3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17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48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9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11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519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43
- 10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