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营收净利创新高,小米开启逆袭之旅?
小米最终是赢了。
5月26日,小米发布公告称,美政府正式将其移除“黑名单”,并解除所有限制。
同一天,小米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的新一轮财报。
从财报基本面数据来看,一季度小米营收、净利实现了新增长,特别是在净利方面,创历史新高。
财报发出后,也收获到了资本市场的看好,次日港股开盘,小米一度涨幅超4%。
伴随市场接连掀起的造车热潮,沉迷于智能产品的小米,如今也跨入了造车领域,面对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小米又该如何应对?通过这份财报,我们或许也有机会拆解一下其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Q1业绩超预期,高端市场再发力
2021年一季度,小米营收实现768.82亿元,同期增长54.7%,超出市场及分析师的预期范围,这也主要受益于智能手机及物联网产品销量提升。
目前,小米的业务板块主要分为四大类,其中,智能手机业务以及loT与生活消费产品是小米的两大主要营收增长点。截止3月底,两大主营业务营收占比之和超过了90%,互联网服务营收达到65.71亿元,同比增长11%。
作为小米的主营业务,智能手机板块营收也是实现了新增长,达到515亿元,同比增长69.8%。其中,小米在高端手机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一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4000元至6000元区间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5.5%提升至16.1%。
这推动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8.1%提升至12.9%,环比上一季度的10.5%近一步提升。
2021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复苏势头加速,数据显示,2021年Q1全球市场共计售出智能手机3.47亿台,同比增长27%。其中,小米以4940万台的销量,占据了14.1%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手机厂商榜首。
另一方面,也源于小米线下渠道的布局。今年1月9日,小米之家千店同开。5月,卢伟冰亲自考察了下沉市场,并且又与带货主播薇娅达成战略合作,截至4月底,小米在中国大陆的零售店数量突破5500家,较去年底增加2300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智能手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小米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挑战。
在高端市场,华为、三星以及苹果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华为、苹果二者的高端市场份额之和高达90%以上,而OV厂商也在加速布局高端化产品,而在下沉市场,苹果、华为等玩家也在积极跃进。
另外,小米加速线下市场的布局,可能影响自身的经营效率,目前,小米布局线下市场的策略,主要是通过授权以及加盟的方式,这可能会存在管理方式不规范以及对品牌口碑造成影响。
这样看来,小米在报告期内不论是业绩增长还是高端化产品方面,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但结合目前行业内市场尤为关的缺芯以及印度疫情不容乐观的局势下,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小米的一些担忧。
全球手机出货量增幅缩窄,行业缺芯潮下小米的高增长故事要如何说?
除了中国市场外,小米境外市场的布局也在加重脚步。一季度,小米境外市场营收达到374亿元,同比增长50.6%,特别是在,欧洲市场以及新兴市场的发力,实现了新突破,二者同比增速均达到80%以上。
而疫情严重的印度市场,小米在财报中表示,一季度在印度市场继续保持了出货量第一的存在,市占率达到28.3%,
面对印度疫情,小米正在尝试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对印度的市场份额进行维持,而小米的线上渠道销售依旧是打通印度市场的关键。
不过,由于印度邦与邦之间出行受限制,区域封锁可能会阻碍原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对于小米的智能手机销售和渠道而言,确保合理的库存量可能是小米下个季度业绩增长面临的一大障碍。
另外,短期时间内,疫情对印度市场的影响还未能消减,印度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二季度将骤降,最新调查显示,三星、OPPO、vivo与小米均已下修2021年二季度印度市场订单约10%-20%。
虽然小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有强调,印度市场的疫情重返,对小米的出货量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其近期连续几个季度在印度的出货量表现上来看,实际上小米在印度市场上的出货量已经处于下滑的趋势。
图源:Canalys数据机构
而着眼于整个行业芯片短缺的影响依然明显,对于小米来说也无法避免。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芯片供应短缺将导致智能手机ASP上涨,将使厂商们越来越难以在当前价位下维持利润,消费者将直接受到这种成本的冲击,中低端市场的智能手机产品将会受到影响,虽说小米在高端化上已经有所突破,但这对中低端市场依然贡献了不少营收的小米来说,并不友好。
这也使得小米在供应链上不得不增加渠道。据悉,目前小米正在积极与联发科等加强合作,降低对高通芯片的依赖。此外,小米也在战略投资,增加自身的原材料、芯片供应渠道,截止3月底,小米共投资超过320家公司,其中,多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关于芯片制造以及手机零件生产。
长期来看,若能降低小米对外界芯片的依赖,或许也是可以促进其毛利率的继续提升的。
本季度毛利小米毛利达141.61亿元,同比增长87.4%,毛利率达到18.42%。在净利方面,小米延续了上个季度的增长趋势,达到77.88亿元,增长260.6%,经调整后的净利达到60.69亿元,同比实现了新增长。
但毕竟缺芯带来的周期性库存的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即便是小米已经在芯片领域去发力,短期内小米的业绩可能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影响。据财联社报道,包括小米、荣耀等厂商已经下调2021年出货目标。其中,小米将出货量从2.4亿下调至1.9亿,降幅接近25%。未来在芯片短缺以及印度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小米的在毛利以及毛利率等数据层面会不会受到影响或许还需要市场进一步给出答案。
loT增长创新高,造车接棒续说“AloT”新故事
在本季度的财报中,除了手机业务以及产品出货量外,市场也尤为关注颇具潜力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以及互联网服务。
一直以来,小米都在主打“手机+AIoT”战略,通过完善对智能家居以及手机终端联动的方式,加快自己对AIoT战略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小米频繁收编各大公司的“失意高管”,同年五月,前暴风TV CEO刘耀平以电视部总经理的身份加入小米,直接向雷军汇报,这也被解读为小米希望以此进一步加强IoT业务。
3月底,小米宣布造车,对外公告称将首期投资100亿元,随后10年投资100亿美元,实际上也对AloT跟万物互联趋势下,做出的反应。
经过初代新造车势力的波及过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看中了造车这个红利领域,苹果、百度、华为甚至是家电行业也卷入了这股浪潮,而本身就以AIoT为主要战略的小米,加之基础优势的存在,入围造车也就不难理解。
不过,造车属于重资产业务,耗费大量资源的同时,很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理鹏蔚这三家企业,对我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对小米来讲,也是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
另外,造车远比制造手机复杂,供应链更长,除了持续的资金投入外,还要更加完善的供应链渠道,保证零配件的供应充足。
但能看到的是,小米在AloT方面的普及上已经取得了发展成效。截止3月底,IoT业务实现营收182.4亿元,同比增41%,超市场预期,小米AIoT连接设备(除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外)达到3.511亿台。
这实际上,也是在应对行业趋势,随着5G时代的加速到来,未来万物互联已成为了发展趋势,“智能家居”以及“全屋智能”包括无人驾驶这些,就是万物互联下的衍生品。
另一个方面,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据《2020年中国智能物联网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AIoT市场规模逼近4000亿元,而到2022年,这个数字将超过7500亿元。面对如此惊人的产业规模,一直都在紧跟风口的小米,自认也是不会放过。
站在小米自身层面,也更加贴合智能手机的发展,小米对智能手机业务还非常重视,想要站的住脚,智能手机的生态拓展也成了必然选择,财报显示,小米用于“手机+AloT”的研发费用高达30亿元,同比增长61%,几乎与小米的营销费用增速持平。
但不能忽视的是,AloT以及造车这个风口,几乎每个互联网玩家都想抓住,苹果、华为、百度等玩家也在频频发力,小米能否在新一轮的造车排位赛中博出位尚留有更多的市场悬念。
总的来看,小米的新一轮财报还是取得较为不错成绩,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提振作用,手机业务在持续为小米营收提供增长动力,作为小米战略重心的“手机+AloT”潜力也逐渐显现,不过印度疫情的复发以及全球性的“缺芯”,为小米的后续业绩增长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一季度股价暴跌40%后,随着美国政府的解禁,重回富时指数,小米的估值或将进一步被修复,港股研究社也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Q1营收净利创新高,小米开启逆袭之旅?
亚马逊一季度净利创新高但营收增速创四年新低,盘后股价震荡
传音逆袭的生意经
Facebook Q1营收177.4亿美元 净利49亿同比增101.6%
新氧科技Q1营收2.06亿元,净利4590万元
Q1营收、净利双提速,为什么海信还要打出“造车”牌?
苹果2020财年Q1营收、净利润创新高 iPhone收入占比再次过半
焦点分析 | 手机业务逆袭,华为今年能超过苹果吗?
4年分红近2亿,一家“校园贴报栏”公司的逆袭上市路
三星手机中国市场沉浮:被国产品牌吊打4年,想靠5G逆袭
网址: Q1营收净利创新高,小米开启逆袭之旅?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413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7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42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15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658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520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40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1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10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5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