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造车,能否撕去家电标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王茜,编辑:韩大鹏,36氪经授权发布。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
截止5月28日,美的集团收盘价82.53元/股,距今年2月的最高点108元每股下跌超23%,市值蒸发超过1700亿元。
究竟是什么阻挡了美的的“护盘大计”?
美的股价被提前透支?
在今年2月10日抵达108元每股的历史新高后,美的集团的股价开始“跌跌不休”。
为了重振股价,美的集团接连推出大手笔的回购计划。其中,在2月23日,美的集团宣布了今年的第一轮回购计划,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不超过1亿股且不低于5000万股公司股份,预计回购金额不超过14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40元/股。
该回购计划在当时被称为“A股史上最大回购案”(注:这一记录后被格力电器打破),引发市场强烈关注,美的集团的股吧里更是热闹非凡,“重大利好”、“明天涨停”、“上120(元/股)”这样的字眼层出不穷。
可惜,事与愿违。根据今年4月3日的公告,美的集团最终只耗费86.64亿元就完成了这轮回购,远不及方案中的金额上限。其中,最高成交价为95.68元/股,最低成交价为80.29元/股。这番“雷声大雨点小”的操作未能打动市场,回购完成后,美的集团股价继续滑坡。
今年5月10日,美的集团又宣布了拟回购金额不超过5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00元/股的第二轮回购计划。同日,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美的控股宣布在未来12个月内,拟以不低于8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此后,美的集团创始人、美的控股一致行动人何享健更是亲自“下场”增持公司股票。今年5月20日,何享健宣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8亿元。
但是,巨额的回购以及控股股东的“站台”,并未能为美的集团卖来市场的“欢心”。
从资本市场和家电业的视角来看,自去年以来,家电上游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是美的等家电企业近期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今年春节之后,铜、铝等材料的价格屡创新高,导致家电企业成本压力急剧上升,纷纷发布产品涨价通知。以铜为例,据央视财经报道,从去年3月到今年5月,国内铜价从每吨35000元左右一路飙升到每吨75000元,达到了近15年来的高点,铜加工企业不得不减产应对。
今年以来,国内诸家券商的行业研报都将原材料价格上涨列为家电上市企业的首要风险因素。
5月26日,美的集团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应股民提问时承认,“原材料的(价格)上升确实对产品成本产生一定影响”。美的集团表示会采取调整产品结构、对相关原材料进行套保操作、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应对此事。
对于美的股价不振,知名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另有一番见解。他对新浪财经分析道,“美的是一只绩优股,为什么在连续回购和增持之下,股价依然大幅度下跌?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我的思考是:过去两年,美的集团股价连续上攻,冲劲非常大,有点像一辆刹不住的车,冲过了终点线还在往前跑,严重透支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上攻动能。
换言之,美的集团虽然成长性、企业机制、多元化布局、企业文化、管理人团队等综合竞争力要素,确实优于格力电器,但尚未优秀到市值超越格力3000亿之多(注:格力当前市值)的程度。”
他认为,美的股价要想持续上攻,就必须为企业注入更多新的动能,比如在新产业布局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在智能家居布局上见到效果,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大进展,在工业互联网布局有实质性收益,在品牌高端化上效果明显等等。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假设都还没有发生,什么时候发生也不知道。因此,美的集团市值摸到7000亿元之后马上掉头向下,也就不难理解了。我认为,美的集团的合理市值应该是5000亿元,高出格力电器1000-1500亿元”,刘步尘说。
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出路?
美的的“护盘”动作并非全无效果。
今年5月14日,美的集团股价再度探底,最低跌至73.6元每股。两个交易日后,美的集团宣布全面进入新能源车领域。美的威灵汽车部件的电机驱动、热管理和辅助/自动驾驶三大产品线正式投产,并正式发布5款汽车零部件产品:驱动电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电动压缩机和EPS电机。
这一消息终于使得美的股价在当时有了小幅回升。
家电业资深观察人士张彦斌对新浪财经表示,美的是进入的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并不是主业转型汽车行业。所涉及的驱动电机、热管理和辅助/自动驾驶三大产品线都与家电有所关联。对此,他认为前景可期。
不过,13年前,美的集团在汽车领域就有过一次失败的尝试。
在早年家电行业的首轮“造车潮”中,美的曾是“淘金者”之一。这轮热潮始于1997年11月,当时的空调巨头春兰集团以7.2亿元接手东风汽车公司。随着家电市场竞争白热化、利润摊薄, “造车潮”在2003年左右达到顶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新飞、格林柯尔等都曾通过并购方式进军汽车业,谋求新的产业增长点。
2003年至2004年,美的先是与和昆明方面签订了“云南美的汽车项目”,成立了云南美的汽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整合昆明地区的三家汽车生产企业,继而又收购了湖南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湘客车”)。2005年至2006年,美的客车昆明和长沙生产基地建成投产。
根据当年的公开报道,美的在上述两地项目的计划投资金额达35亿元,“力争在3-5年内进入中国客车行业前列”,将汽车项目培育成公司新的支柱产业。
资料图:2007年美地客车长沙工业园展示的"龙王"豪华美的客车
但没过几年,雄心勃勃的美的就遭遇了“滑铁卢”。因经营不善,美的客车基地于2008年年底全面停产。此后,云南美的旅行车有限公司被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100%回购,重新更名为“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三湘客车于2009年以6000万的总代价被比亚迪收购。
美的的黯淡退场不是个案,包括春兰在内,前述提到的众多家电企业的造车计划都以失败告终。
如今美的再次“染指”汽车业,其背景与当年也有些相似——家电业遭遇天花板,对于资本而言,家电业的想象空间急剧缩小,家电巨头将目光投向了新的风口。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迅速兴起,很多非汽车企业也认为,进来分一杯羹的机会到了”,刘步尘对新浪财经表示。
董明珠或许就是这样想的。她个人投资1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汽车不仅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业绩答卷,反而陷入了巨额亏损和债务泥沼,原董事长魏银仓因侵占公司利益潜逃出境。
同样对新能源汽车跃跃欲试的还有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今年4月27日,黄宏生控制的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简称“开沃汽车”)发布“创维汽车”品牌。黄宏生宣称要投资300亿元,实现创维汽车进入全球十强的目标,在资本市场实现3000亿市值。
尽管黄宏生画了一张大饼,但创维集团却连忙澄清称,创维只是转让品牌给开沃汽车,创维集团并不参与造车。而创维汽车获得业内评价是“缺乏核心技术卖点”。
在当前“万物皆可造车”的背景下,家电企业重返汽车产业,是大势所趋?还是又一次盲目的多元化?
“在美的管理层看来,家电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增量越来越小,甚至已经没有增量空间了,企业要想持续实现营收增长,就必须向家电之外的领域延伸。进入汽车领域,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决策”,刘步尘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美的集团多元化业务以及科技转型的重要一环,该公司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机器人产业表现难言乐观。
自2017年美的斥资300亿元收购的工业机器人厂商德国库卡(KUKA)后,库卡营收就逐年下降,股价几近折半。财报显示,2020年美的集团机器人业务营收215.8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4.3%。同时,因收购库卡而形成的庞大商誉还悬在美的头顶——于2020年12月31日,美的因收购库卡产生的商誉仍高达228.36亿元。
竭力撕去家电标签的美的,在科技转型的道路上面临诸多考验。未来,库卡和威灵能否成为长期支撑美的股价的基本面?答案仍不明朗。
相关推荐
美的造车,能否撕去家电标签?
“美的们”跨界造车为哪般?
选手美的集团加入造车大军
美的还没到“撕标签”的时候
董明珠造车折戟,美的卷土再来,家电企业为何热衷电动车?
天美汽车改名创维汽车,家电巨头造车靠改名?
美的再度“造车”,董明珠慌不慌?
Q1营业额同比增近50%,创维能否做好家电和汽车的双选题?
创维汽车登场,黄宏生的造车梦能否照进现实?
6000亿小家电赛道,能否杀出新一代的美的与格力?
网址: 美的造车,能否撕去家电标签?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424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7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8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7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4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