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Katerra破产:梦想大庇天下寒士,最终败给中学物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王王,编辑:蔓蔓周,36氪经授权发布。
呜呼哉,又一只独角兽轰然夭折了。这次轮到科技建筑行业唯一一只独角兽Katerra。
与其他独角兽夭折的故事一样,Katerra短暂的一生里有无限风光的时刻,也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无奈。
两大利器让建筑成为工业品
2015年,Katerra的诞生,如同给建筑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图片来源:Katerra
要知道,建筑行业在当今的科技转型浪潮中可谓稳稳地走在倒数行列。据麦肯锡2017年的调研,过去20年中,全球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而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则提高了3.6%。
其背后成因复杂,既有监管严格、受经济波动影响大的因素,也与行业各环节相对独立封闭、市场不透明有关。种种原因导致建筑行业在科技创新研发、从业者培训上的投入不够,至今工业化、数字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在施工环节,仍然非常依赖熟练工人。
Katerra利用建筑、物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结合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新模式,想要掀翻传统建筑行业的屋顶。Katerra的两大法宝,一是“像拼积木一样盖房子”,二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像拼积木一样盖房子的方式,学名“装配式建筑”。传统的建筑方式是把各种建材运到施工现场,再按照图纸施工,从无到有地把房子搭起来。而装配式建筑则是把大量的现场施工作业前置到工厂,直接加工制作好楼板、墙体、楼梯等模块,运输到现场进行简单安装即可,有效地降本增效。
装配式建筑不是新概念。如今很多住宅、商业楼宇都采用这种方式,如鸟巢、上海中心等超级工程,更是离不开装配式作业。Katerra能成为独角兽企业,其价值更体现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图片来源:Katerra
如前文所述,建筑行业链条长且环节之间相对割据,从设计、采购、总包、分包,到建材生产、运输、施工,每个环节都有不少门道。Katerra以一己之力,开设工厂、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承包了从建筑设计到施工交付的全套建筑服务,并利用物联网芯片、BIM系统等技术,将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化,使建设项目之间可以更好地协作,从而提升效率。据称,只需要几周时间,Katerra就可以盖好一栋楼。
20亿融资,败给了中学物理课
结合以上两点,Katerra不仅能纵向地为单个建筑项目节省成本,还可以横向拉通不同的建筑项目,抽取共性,将建筑从千楼千面的“项目”变成通用的“产品”。如果Katerra的尝试成功了,那么建筑就可以变得像一般工业品一样,以较低的成本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复制,实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类终极梦想。
这也是为什么软银等投资机构如此对它给予厚望。成立5年来,Katerra获得了软银、Khosla Ventures等知名基金的共计20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30亿美元,在建筑科技这个难出头的领域一路狂奔成了独角兽。
Katerra的蓝图如此吸引人,以至于Katerra在2020年濒临破产时,软银还为其提供了2亿美元紧急资金。2019年,Katerra宣布预计将于2020年盈利、2021年以后上市。
然而,20亿美元融资烧完,Katerra没有等来提交招股书的那天,反而先签了破产保护申请。
软银CEO孙正义与Katerra CEO Paal Kibsgaard图片来源:GETTY
Katerra突然倒闭的背后推手众多,其中一段缘由最令人唏嘘:Katerra主要经营木结构建筑的设计施工,却忽略了木材本身的物理特性。
据地产行业媒体The Real Deal报道,Katerra在一个建筑项目中,从华盛顿州开采木材,经公路运输至位于凤凰城的厂房加工,又运回华盛顿州的施工现场。由于两地温湿度差异较大,运抵项目现场的木质墙板全部弯曲变形,无法使用了。2019年,Katerra凤凰城工厂关闭,200多名员工失去工作。在Katerra宣布破产的新闻下,一位目睹过Katerra施工项目的网友强烈批判:项目使用的木材全都弯曲、错配了,没有一块是对齐的。一位Kattera前员工曾对媒体说:公司管理层没有一个懂建筑行业。
图片来源:Katerra
一家玩转物联网、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独角兽公司,竟被最简单的自然规律将了一军,可以称得上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了。
创业两大幻觉:认不清自己,看错了别人
翻看Katerra的团队背景,三位创始人着实来头不小。
Michael Marks曾在消费电子制造巨头伟创力担任了13年CEO,Jim Davidson是私募基金银湖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之一,Fritz Wolff曾是房地产投资公司的执行董事长。
现任CEO Paal Kibsgaard (左)与创始人 Michael Marks (右) 图片来源:GETTY
三位实业和资本界的老兵,居然在木材受潮的“小事”上阴沟里翻船,令人叹惋的同时,又不得不感慨隔行如隔山,在创业这项环环相扣的系统性工程中,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
令人意外的是,“不经意的疏忽”其实并不少见。很多时候,创业者(甚至于他们的投资人)深深陶醉于颠覆行业、改变世界的性感故事,却因为看不清自己或者看错了别人而落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境地。
有些人看不清自己,通常是低估了问题的复杂性,或者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比如中学物理没学好的Katerra创始人们。又比如日本公司Seven Dreamers。
这家公司想要帮懒人从家务劳动力解脱出来,制造一台衣物洗护机器人,从洗衣、烘干到熨烫、叠放都可以自动化完成。看似简单的流程,实则蕴含许多精细化的操作,需要引入机械臂、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复杂技术。不考虑技术水平就想大包大揽的结果必然是项目死得悄无声息。
有些人看错了别人,是因为没有真正调研客户,而是主观臆断出市场的需求,并把它作为创业的起点。
比如美国的线上一元店Hollar。Hollar的创始人认为,人们逛一元店一般都会一次性购买大量产品,因此商品的仓储和物流成本就可以被摊薄。可惜事与愿违,消费者的确喜欢在Dollar Tree或者Costco大宗采购,但这并不意味着在Hollar网购时也一定如此。最终,Hollar因为难以控制物流成本而宣布倒闭。
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在国内,因为行将就木而引发小小波澜的共享按摩椅亦是如此。伴随着共享经济而生的共享按摩椅一度受到资本热捧,在全国各大火车站、机场、电影院、购物中心遍地开花。经历短暂的春天后,共享按摩椅因无法解决卫生问题,令有意体验的消费者不得不敬而远之,却变成蹭睡者的天堂。
巨兽倒地,又是套路?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金句还犹在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是,再三见证独角兽倒塌后,我们在“不幸的家庭”身上也少不得看出一些相同的套路。
软银CEO孙正义与Katerra CEO Paal Kibsgaard 图片来源:GETTY
随着更多信息被接连披露,Katerra的面目与过往那些夭折的独角兽越来越相近:
美丽的大饼,捉襟见肘的技术,内讧的创始团队,混乱的管理,以及钞票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木材变形或者其他荒唐的故事,只是它们结出的酸涩果子罢了。
参考资料
1.REINVENTING CONSTRUCTION: A ROUTE TO HIGHER PRODUCTIVITY (McKinsey)
2.Warped lumber, failed projects: TRD investigates Katerra, SoftBank’s $4B construction startup (Therealdeal)
相关推荐
独角兽Katerra破产:梦想大庇天下寒士,最终败给中学物理
国产手机大败局之魅族水逆:曾经的“小而美”,最终败给了任性
“文青”虾米之死
梦想“窒息”了?贾跃亭拟申请个人破产重组,最新回应、律师说法在此
科创板八大规则出炉,中国版纳斯达克到来?
焦点分析 | 安卓之父创业再失败,是败给任性,更是败给市场
孙正义遭遇WeWork以来第二次投资重挫,投资战略再受质疑
贾跃亭没有梦想
孙正义,一年狂赚3000亿
谷歌砸出10亿美元,要为湾区困难群众,建2万套经适房
网址: 独角兽Katerra破产:梦想大庇天下寒士,最终败给中学物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514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7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8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7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4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