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车企期盼激光雷达上车,供应商们却在担心这些问题

车企期盼激光雷达上车,供应商们却在担心这些问题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6月16日 15:54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赛博汽车”(ID:Cyber-car),作者:肖莹,36氪经授权发布。

2021年,随着多家车企宣布激光雷达即将量产上车,中国市场的主战场格局也在慢慢显现。市场认可叠加资本加持,激光雷达即将迎来一波爆发增长。尽管如此,有关激光雷达发展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技术路线、成本趋势、体验价值等。

在近日举办的一场行业论坛上,多家国内主流激光雷达供应商围绕激光雷达上车元年、技术路线选择、产业发展困境等问题展开讨论。

分享嘉宾: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

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邱纯潮

亮道智能CEO剧学铭

图达通Innovusion CEO及联合创始人鲍君威

万集科技董事长翟军

核心观点:

1、从规模上看,2022年将是激光雷达集中上车的一年,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但量产的激光雷达功能是否完整,消费者体验如何,目前还存在不确定性。

2、有关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讨论目前尚无定论,主流激光雷达企业都在布局多种技术路线。一些企业认为,行业对于激光雷达产业的具体壁垒认识不足且不统一。

3、除了技术路线外,激光雷达量产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产业链成熟度、量产节奏、功能完整性、消费者满意度等。

4、华为、大疆等巨头企业切入激光雷达领域,给初创企业带来一定压力。一部分企业认为,相比资本对于互联网产业的暴力冲击,硬件行业具备一定的抵抗实力,资本换技术需要一定时间,这会给初创企业留出机会;另一些企业则认为,华为实力足够强,未来的市场空间也足够大,且产业链分工模式尚不清晰,初创企业是否有机会还要继续观察。

01 2022年过于乐观?

对于激光雷达量产元年的说法,几位嘉宾的观点有所不同。

图达通CEO鲍君威认为,如果从激光雷达上车规模来看,2022年可以被称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

他介绍称,实际上,奥迪在2017年就已经量产搭载法雷奥激光雷达的车型,但是这款车型激光雷达功能没有真正开放应用。

如果从行业对激光雷达认可,以及有足够多的车型搭载激光雷达的维度来看,2022年应该算是真正的元年。

据他了解,2022年,大约有5-10款车型会上激光雷达,量产规模少量的可能有几百、几千台,大量的可能几万台。

蔚来ET7将搭载图通达激光雷达

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邱纯潮也认可这个观点,不过他认为,今年就可以被称为激光雷达上车元年,明年开始将是一个规模上量的阶段。

他介绍称,激光雷达企业经历过两个元年,第一个元年是在2015年,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开始落地测试,第一批发展起来的激光雷达企业正是吃到了这一波红利。

关于第二个元年,他认为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渐进式的L3级自动驾驶逐渐落地,企业要布局HWP(高速公路巡航)和TJP(拥堵路段自动驾驶)等场景,这带动了激光雷达产品的第二波爆发。

“我们收到车企的RFI (信息问询)基本上是去年,今年就有三个项目要SOP(量产),这个月就有一款实现装车,并且面向量产的前端客户,上个月已经把货发出去了。除此之外,今年11月、12月各有一款车SOP,明年9月也有几款车。从规模曲线来看,明年有一个客户有大几万台的需求。”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的看法则有所不同,他谈到,如果单从产品数量和规模来看,他也认可明年会有一定量的爆发。但是明年上车的激光雷达产品能否得到市场认可,他持保守态度。

他认为,真正实现商业价值的闭环是关键评价维度。他表示,这一波激光雷达的爆发不排除有营销炒作的成分,但长期来看,市场是理智的,激光雷达上车后究竟能带来多少价值,能不能被消费者认可,还有待观察。

2022年只是消费者历史上第一次拿到硬件产品,但有没有第一次拿到体验?而且,第一次拿到的体验是不是好的体验,是不是会形成好的市场口碑,这些都还存在不确定性。

他坦言,禾赛科技差不多累计交付了万台左右激光雷达,交付完以后,当体验闭环以后,才发现一些事情和最初想的不太一样。

因此,他认为,现阶段谈激光雷达元年有点早。并表示,只有激光雷达变成真实体验后,才会真正上量,真正上量以后再讨论是不是元年会更有价值。

禾赛科技以机械式激光雷达为主,目前多种路线都在布局

亮道智能创始人剧学铭对李一帆的观点表示认同。

他解释称,2017年,奥迪推出第一款激光雷达量产车,从车规的角度来讲它确实已经做完了,但并没有产生实际的价值。

市场端来看,从去年到今年,国内国际主流的车厂开始制定激光雷达上车的计划,和相应的车型、SOP的时间,但这并不能一蹴而就。

硬件先行上车比原来传统零部件相对简单,给大家非常好的机会,但是功能从上车到做成熟,还有很多从硬到软的系统相关工作。

明年会在比较多的车型上看到激光雷达,但是它的功能是不是完整?需要打一个问号。激光雷达还是一个大系统工程,他认为可能还要需要1-2年的时间。

02 技术路线没有答案

有关技术路线的探讨,是激光雷达行业另一个焦点话题。

李一帆认为,目前讨论的技术路线主要都是集中在扫描方式,剩下的事情其实没有讨论进去。在行业终局里最核心的壁垒到底是什么?大家没有共识,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到底哪个技术路线好坏价值不大。

他认为,目前的技术路线大家都能做,激光雷达最本质的核心其实是芯片,并表示,芯片之于激光雷达更像是发动机之于燃油车。

邱纯潮也表示,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目前没有答案,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要去思考在什么时间、针对什么应用,推出更适合这个应用的产品,更多要思考市场本身和技术发展的规律。

他认为,客户其实对于什么技术路线并不在乎,只在乎功能和价格。包括到明年、后年,技术路径是否有充分理由讲清楚可拓展性,能保证产品能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能不能有办法去让它不断降价。

剧学铭谈到,从他创业至今,2015年、2016年以来,无论是做投资的还是主机厂都在问,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更具前景。从硬件梳理来看,各个技术路线有利有弊,没有完美的技术路线,短期内可以把其他技术淘汰出局。

但是有一点比较确定的趋势,就是真正给主机厂供应,产品性价比要高,可靠性要达到要求,价格要有优势。按这个逻辑推演,未来肯定是固态激光雷达更有优势。

上海车展期间,亮道智能宣布产业角色升级为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

万集科技董事长翟军旗帜鲜明的认为,激光雷达一定要芯片化。“我们知道很难这一块,但是如果不芯片化,不做到小型化,不成本降到1000块钱甚至几百块钱,怎么可能上车?”

他表示,国外的企业说200美金,华为也说200美金,这些都非常振奋人心。200美金是一个坎,如果真的达到200美金,激光雷达普及上车就有可能。

03 挑战在哪里?

尽管激光雷达市场前景乐观,但纵观产业发展,各家企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境,即便大家感知的维度不同,但核心问题相似。

剧学铭认为,现在市场机会特别好,现在无论从资本层面或者从主机厂、客户诉求方面,确实有把激光雷达推到前装非常好的机会。

亮道智能感到的最大挑战是,大家比较激进的时间和做激光雷达系统本身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之间的矛盾,供应商都希望把系统尽快给到客户,但是这涉及到最高的安全问题,相关开发测试工作跟时间是最大的矛盾。所以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做到量产,同时保安全?是他最焦虑的地方。

鲍君威表示,现在大家谈到激光雷达上车,而且不是以前的小打小闹,而是量产化、工业化,这就涉及到供应链的打造。

激光雷达是很新的东西,各家都想尽量利用一些已经成熟的供应链,即使这样也很不容易,要么是这些供应链没有汽车行业的开发经验,要么是供应链技术还不过关。所以不止激光雷达的厂商,同时供应链都需要很深的打磨的。

翟军认为,激光雷达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技术难关,面对挑战比较大。一些基础工业领域还存在卡脖子的技术,例如芯片等。但这不是一家企业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整个国家的基础工业来支撑。他认为这是最大的挑战。

邱纯潮的担心则在于,明年激光雷达上车潮后,市场还会不会再往上走。目前,车企的主要布置方式是先提供硬件使用,后续提供对应软件的能力。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这些功能到底能不能开发出来,能不能信守对消费者的承诺?交付之后到底满不满意,消费者体验好不好,会不会继续买单。

“目前来看,一款车型预计的销量很大,第一批可能保证明年的量,第一批出去,如果消费者不买单,第二年、第三年的量就意味着要往下调。”

第二个问题在于,物以罕为贵,稀有时候东西可以很贵,可以有利润。当大家都可以满足的时候,就要开始拼成本了。如何快速降本,也是他所担心的问题。

李一帆介绍,禾赛最近更多的时间是在试图解决问题,第一个问题叫做交付承诺,大家都有项目在跑,时间线确实是明年更集中一些。

一些企业认为,按照开发计划,保证产出来,就没有太大问题,但在李一帆来看,激光雷达量产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历史上经历过的所有的发出去的产品,只有你发出去,被用了足够多的时间以后,你才能意识到原来有这么多的问题”。

他的担心在于,汽车产品只要一个零件没交付,产品就下不了线,就可能影响主机厂的整体交付进度。

但更难的事在于,大家从明年开始,会意识到交付的雷达,它不是一个硬件产品,而是一个重要体验中的一部分。

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买一幅画,那幅画挂在家里,体验基本不会有变化,后面也就没有什么风险。而如果你雇一个保姆,从他进门开始,你才知道体会到原来体验有那么大的差异。

类比到激光雷达来看,SOP下线的那个时间点,很有可能只完成了20%、30%的工作。硬件预埋听起来是要先把激光雷达装上,好像只要到时候软件足够好,用户体验就能够足够好。

但其实不是这样,“就像请保姆一样,他不会做四川菜,你是教不会的,你在面试保姆的时候不考虑这些因素,等他装上以后,他是学不会的。”

他表示,体验这部分最终导致的结果决定行业的生死,如果全行业在2022年下线的激光雷达的车型,提供的功能的体验不够好,整个行业可能就面临着被质疑。

04 华为的影响

激光雷达领域大部分是创业公司,但也有个别巨头布局进来,比如说华为、大疆,这些巨头进来,有什么影响?各家企业的感受也略有不同。

李一帆认为,巨头公司对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大于对硬件行业。在互联网行业,很多时候钱就能够决定战局,甚至很多互联网公司融钱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改变战局,但是硬件行业钱能改变的事情有限。

还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本质上讲,开发一个硬件产品就是有这么一个长的周期,如果不具备核心积累,就得花时间去培养,这不是雇几个聪明的人或者挖竞争对手的人就能直接解决的。

从这一点讲,巨头和相对于创业公司,优势就不会那么直接,还是得靠钱转化成研发力,并且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力、培养。

在硬件行业,大鱼吃小鱼没有那么容易,很有可能最后是快鱼吃慢鱼,小公司拥有快的优势,这是他看到的机会。

鲍君威认为,巨头进入进来是好事,说明它很有很好的发展方向。

除了李一帆提到的硬件与互联网区别,他谈到,激光雷达产业还有两个特性:

第一,这是一个ToB的行业,客户讲求的是长远持续的合作,往往要看技术深度,因此光有钱不够,必须要看产品实打实的性能。

第二,激光雷达行业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新到很多时候技术路线都看不清楚,就好像是一个迷宫阵,有太多的路线可以走,那么即使有再多的钱,在这种大的迷宫下,如果思路不清楚,体量也是不够的。

基于这一点,他认为还没有看到,巨头对创业公司的实际的威胁。

邱纯潮谈到,华为入局还是让很多企业感到紧张,很多人觉得华为可能是大公司,速度慢、不太好掉头。

“其实,我们正面刚过几次,我觉得他挺猛的,这是真的”。

但是他认为,华为的定位和期待不一样,他可能会是下一个博世,而不是一家激光雷达公司。

对于华为来说,激光雷达只是一部分,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则是全部,“我们会把生存拉到最高的法则来打这场仗”。

他认为,华为可以有多种选择,创业公司只能背水一战,因此会更具战斗力,去抢占市场机会。

剧学铭表示,华为在各个方面都很强。但最终对激光雷达产业的影响有多大,取决于现在汽车行业大变革,取决于未来谁是OEM,以及OEM希望什么样的激光雷达供应商。

翟军也对华为、大疆表示认可,他认为这些企业具备很强的产业化能力,而做激光雷达正需要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巨头的介入,对于整个激光行业发展会是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个行业不会有一家做死的,大家都有机会。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做好自己。”

相关推荐

车企期盼激光雷达上车,供应商们却在担心这些问题
华为激光雷达:虚晃一枪还是真功夫?
车企“芯片荒”背后,是中国企业的“上车”良机
激光雷达的中场战事
马斯克弃用、李斌小鹏追捧,激光雷达如何收割资本市场?
华为鸿蒙上车,关于车联网的想象有多少?
激光雷达混战:华为、大疆、初创玩家扎堆入局,在“固态”路上寻求突围
机械激光雷达群雄鏖战,固态激光雷达硝烟再起
车企们的电池难题
华为造车,易如反掌

网址: 车企期盼激光雷达上车,供应商们却在担心这些问题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5231.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