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Windows 11,将会给微软和整个行业带来什么?

Windows 11,将会给微软和整个行业带来什么?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7月06日 08:4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陈永伟,原文标题:《Windows家族又添新,微软为何要重拾旧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一阵,微软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帕诺斯·潘奈(Panos Panay)在和团队交流时曾“不慎”泄露消息,说Windows 11已开发完毕,自己已经等不及到10月份再发布这个产品了。

这个消息一经流出,就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些网友感叹道:“时隔六年多,微软终于想起来发售新的操作系统了,简直是‘活久见’”。另一些网友(主要是苹果产品的用户)则略带“凡尔赛”地发问:“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用Windows?现在发新版本还有必要吗?”

在这样的一片热议之中,Windows 11的第一个测试版本已经于近日悄悄上线。

这次的Windows 11究竟有何突出的特点?它的发布,将会给微软带来什么?又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什么?既然Windows系列对于微软来讲这么重要,为什么当初微软却会减少对其的重视和投入,甚至一度想对其放弃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恐怕还要从头说起。

一、Windows:从荣光到没落

一切的故事是从1985年开始的。这年11月,微软推出了一个在MS-DOS下的应用软件Windows 1.0。这个软件采用了图形化的操作界面,通过它,人们可以用鼠标完成很多在DOS系统下需要输入复杂的命令才能完成的任务。当时,这个软件并不算太成功。那时,个人电脑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产品,能使用它们的大多是IT发烧友。这些人大多十分熟悉DOS系统的各种操作,因此对于他们来讲,Windows这个图形操作界面的工作效率要远远低于DOS命令。

不过,当时个人电脑正在迅速走向普及。和早期的IT发烧友不同,新用户的计算机知识要少得多,复杂的DOS命令对于他们来讲是十分难以记忆和使用的。相比之下,像Windows这样的图形化操作界面则要简单、直观得多。微软显然觉察到了这个趋势,因此它并没有因最初平淡的市场反应而放弃这个产品,而是积极对这个产品进行改良和升级,并在1987年11月推出了它的升级版,也就是Windows 2.0。

在这个版本中,微软加入了很多1.0版本中没有的功能,如窗口叠放、桌面图标、键盘快捷键和控制面板等。这些功能的加入,使得Windows开始初具了操作系统的特征。不仅如此,微软还在这个版本的Windows中加入了对Word和Excel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个人电脑进行办公的人群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在Windows 2.0成功获得市场好评的同时,它也为微软招来了一场官司。当时的苹果公司向法院提出了起诉,认为这一版Windows操作系统山寨了该公司的Mac OS,侵犯了其知识产权。最终,这场官司以微软的胜利而告终,并没有对Windows后来的发展形成什么影响。

当然,如果我们比较一下Windows 2.0和Mac OS,就会发现这两者长得确实极为神似,并且从推出时间上看,Mac OS确实是在先的。这是不是说明微软确实抄袭了苹果的创意,只是法院偏私,而让其逃离了惩罚呢?这倒也未必。

如果我们细究历史,就会发现两者的创意其实都来自于同一个源头——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既然同源,那长得神似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于这两家公司究竟是怎么借鉴了PARC的创意,这又是一个长长的故事了。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就先不展开了。

在Windows 2.0获得成功后,微软又快马加鞭,在1990年推出了新的Windows版本——Windows 3.0。在这个版本中,微软加入了程序管理器和文件管理器。至此,Windows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图形化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在这个系统下面完成包括安装、删除程序在内的DOS系统的大部分功能。这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于在Windows桌面,而非DOS的命令环境下来完成对电脑的控制。

到1995年Windows 95推出的时候,这种趋势已经相当明显。对于早期的Windows版本,用户需要先进入DOS环境,然后进入图形界面,而在Windows 95中,DOS命令行已经成为了Windows的一个内部应用。换言之,Windows对DOS的革命已经基本完成,Windows也取代了DOS,成为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操作系统。

1998年,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 98。这个版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系统自带了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这种系统与浏览器合一的理念,和正在迅速到来的互联网时代十分契合,也让Windows的用户评价迅速攀升、市场占有率迅速增加。虽然微软的这个捆绑销售策略也让自己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垄断诉讼,但不可否认,这一策略确实行之有效。从这个时候开始,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地位就再难撼动。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微软发展最为顺利的一个阶段。由于已经没有了足以匹敌的竞争者,微软只需要通过贩卖Windows,以及搭载在其上的Office系列软件就可以获得高额的收入,基本就相当于是躺着赚钱了。

在这个阶段,微软陆续推出了Windows ME、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等多个版本的Windows。但或许是因为没有了压力,所以这个阶段Windows的实质性革新已经逐渐减少,各种漏洞和缺陷逐渐增多。

事实上,除了Windows XP和Windows 7比较被用户认可之外,这个阶段推出的几个版本Windows都遭到了人们的诟病,其中的Windows Vista甚至还被人认为是全系列最糟糕的产品。但即使微软在这个时期的产品并不出彩,却并不妨碍其一直维持极高的市场份额,以及保持很好的盈利。诺贝尔经济学奖约翰·希克斯曾说过,所谓的垄断,就是可以平静地享受高利润。我想,这个时期的微软,或许是最符合希克斯意义上的垄断的。

不过,微软的岁月静好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这倒不是说它自己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在它躺着赚钱的时候,时代已经悄悄变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逐渐取代PC成为了最重要的终端。与之对应的,iOS、安卓等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兴起。

有人说,微软是由于没有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才错失了拥抱这一波新潮流的机会。事实上,微软当时也推出过专门针对移动端的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在后期版本中改名为Windows Phone),甚至尝试自己做手机来推广这个系统,但这个系统最终还是失败了。

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值得重视的原因或许有两个:

其一,微软的设计思路非常糟糕。按照它的设想,Windows Mobile应该更类似于PC端的Windows系统,而没有根据移动端的特征来对系统进行构造。

其二,对于当时的微软来讲,也没有太大的激励来全力投入对移动端系统市场的争夺。毕竟,在一开始时,PC端的用户还是远多于移动端的,只要保住了这个市场,就足以保证丰厚利润。而到移动端与PC端的形势逆转之后,微软再要反击就为时已晚了。

由于对移动端系统的争夺失败,微软错失了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不仅如此,其固有的PC端系统市场也开始受到挑战。随着iPhone手机的胜出,习惯了iOS系统的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搭载同一系统的Mac系列个人电脑。

这样,iOS系统也就开始在PC端市场上大举侵蚀Windows的市场份额。到2014年纳德拉接替鲍尔默出任CEO时,微软的衰退已经表现无疑。在这种情况下,微软究竟何去何从?是继续以往的策略,重注Windows,然后以售卖Windows和Office系列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呢?

纳德拉在研判了形势之后,果断选择了后一条道路。他果断地把“移动优先、云优先”作为了微软的新战略,将微软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全都集中到了发展云服务上。而对于微软曾经的支柱产品Windows,则大幅减少了投入。后来又干脆把Windows和其它几个业务一起,整合到了一个事业部下面。从此,Windows在微软内部的重要性一落千丈,甚至逐渐被边缘化。

后来的事实证明,纳德拉这种大破大立的打法是相当成功的。很快,云计算就成为了微软的新增长点,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和利润,微软的股价也一路走高。而曾经支撑这个公司的拳头产品系列Windows却十分落寞。

事实上,在纳德拉执掌微软之后,微软仅推出过一个版本的Windows,也就是2015年发布的Windows 10,此后就再无新版本。之前也有微软的高管宣称,Windows 10会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个产品。在今年之前,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了这个说法。

二、微软:重拾旧梦为哪般

既然微软已经这么多年都没有推出过Windows的新版本,那么现在又为什么想要把这个丢掉已久的业务重新捡起来呢?

当年,纳德拉在接手微软CEO后就停止了Windows Phone。对于这个决定,他曾给出过一段评论:“我实在想不出用户有什么理由会需要第三个操作系统,除非我们能够改变游戏的规则。”应该说,在作出这番评论的时候,纳德拉是略带一些无奈的。

由于微软没有最早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并且在设计和推广上犯了很多错误,因此面对已经做大的安卓和iOS,它几乎已经没有能力翻盘。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花时间硬顶,倒不如把这些资源用来发展云计算等其他业务。除此之外,在当时的情况下,谷歌、苹果等公司争夺的目标还主要是移动端,而对于PC端则暂时没有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微软虽然不能进取移动端市场,但其原来的PC端市场也几乎不会受到侵蚀。

而现在,市场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年里,微软通过不断贯彻“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思想,已经在云计算领域积累了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其Office在对iOS和安卓进行开放后,已经从苹果和谷歌那里抢到了极为可观的利润。

但坦白来说,Office的开放策略之所以能成功,是同微软在PC时代长期积累的优势分不开的。很大一部分用户在刚开始使用办公软件时,用的就是微软的Office产品,所以即使他们用了装有iOS系统或安卓系统的移动产品,还是会更倾向于继续使用Office,而不是苹果、谷歌提供的同类产品。

正是在这种路径依赖之下,Office的云化和开放化策略才能走通。但是,现在很多新的用户在刚开始使用办公软件时,就是在iOS或安卓系统环境下的,使用的产品也不是Office。随着这部分用户比例的增加,微软Office的份额势必会受到严重的挤压。从现有的迹象看,这种趋势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苹果之后,谷歌也开始借助其在移动端获得的优势,大规模向PC端进军。随着其旗下笔记本Chrome book销量的不断提高,其搭载的Chrome OS系统的受欢迎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就在不久前,Chrome OS的市场份额甚至已经超过了iOS,成为了PC端的第二大操作系统。面对苹果和谷歌这两大对手的不断进逼,微软当然不能再坐视不管。只有守住了系统的保有量,其云服务的份额才能保持住。这种防御的动机,或许是微软决定在多年之后重新推出Windows新版本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除了以上防御性动机之外,微软或许还有一些其他的目标。

其一,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操作系统的掌握者通常也自然会成为应用商店的控制者。而通过掌握应用商店,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租”权力,这一点的诱惑可谓是十分巨大的。

其二,从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看,包括物联网等很多新的技术风口正在逐渐显现,很多新的设备会需要新的操作系统。很显然,在当前设备的操作系统市场上占优更大份额的企业将会有更大的可能占领这些新的市场,因为它们可以把现有市场上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传导到新的市场上去。从这个意义上看,微软要稳住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份额,或许并不只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未来。

三、Windows 11:看起来像苹果,骨子里反苹果

那么,作为微软六年多来推出的第一款新Windows,Windows 11相比于之前各代,究竟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呢?

直观上看,最大的一个特点或许就是苹果化。前几天,我看到了网上流出的Windows 11图片,第一反应是图片是不是错了——这圆润化的边角处理、明显的毛玻璃特效,以及居中放置的菜单,不分明就是一个装有iOS系统的MacBook桌面截图吗?看到这样的设计,我甚至都为微软担心,它会不会在时隔数十年之后,又要因为疑似的设计抄袭问题而和苹果再次对簿公堂。

不过,当我看到关于Windows 11的进一步介绍时,就渐渐明白过来:虽然这个系统从表面上非常像苹果旗下的系统,但在实质上,它却和苹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多设计的理念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

苹果的系统有什么特点呢?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答案就是封闭。是的,自从乔布斯用从施乐实验室学来的技术开发出苹果的第一个图形化操作系统Mac OS开始,苹果在操作系统上的理念就是封闭的。对此,乔布斯给出的理由是,只有封闭的系统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与高效。当然,这只是一个表面的理由,事实上,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封闭给他们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很好地掌握软件和应用的分发渠道,从而坐地起价,收取“苹果税”。

而微软呢,则正好相反。从盖茨时代起就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始终坚持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虽然这样的设计理念让微软不可能像苹果那样牢牢掌握分发渠道,但却可以帮助其迅速繁荣生态,从而占领市场。在Windows 11中,这种开放的理念被完全继承了下来,并得到了发扬。

新的Windows有多开放呢?第一个表现是,微软不仅允许其他应用商店入驻这一系统,还决定放弃多数的提成。从目前微软公布的方案看,除了对游戏,以及不使用微软自带的支付系统进行结算的应用要收取12%的提成之外,其对应有的购买和应用内支付都不会进行提成。

这意味着,对于Windows 11的用户而言,以后不仅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各种软件和应用,并且获得、使用这些软件的成本都会非常低——很显然,这个做法是直接针对苹果而设计的。仅凭这一点,就让Windows 11平添很多吸引力。这种策略也会对开发者非常有利,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到Windows平台上来,为其开发应用。

体现出Windows 11开放性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竟然可以直接支持安卓的应用。对,就是直接支持,而不是通过模拟器实现的那种。

微软的此举究竟有何用意呢?说到底,也是为了吸引用户、稳住市场。一个操作系统究竟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除了其自身表现的好坏外,能支持怎样的产品生态也是十分关键的。

由于手机已经取代PC成为了最重要的硬件终端,所以大批开发者会优先考虑为苹果的iOS,或者谷歌的安卓设计软件,Windows则不是它们的主要目标。这样一来,Windows的产品生态发展就会相对滞后,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会降低。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它们的PC端系统和移动端系统在内核上都十分相似,因此当它们进军PC市场时,原本其在移动端上的应用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PC端。这样一来,即使在PC操作系统这个基本盘上,微软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怎么打破这种局面呢?现在微软的办法就是干脆直接兼容安卓产品。这样一来,无论你谷歌上支持多少产品,你有多少,我也会有多少。消费者就不会因为安卓上能使用某应用,但Windows上不能使用的理由而放弃Windows。

当然,除了开放性外,微软在Windows 11中也加入了很多新的特征。例如,为了支持广大游戏用户的需求,它将系统和Xbox进行了打通,Xbox上的游戏可以通过Xbox App集成到Windows 11中,同时也可以在Windows 11上买Xbox游戏。

除此之外,多窗口、多桌面的设计,类似手机负一屏功能的小工具设计等,也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总体上看,Windows 11应该会是一款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它的推出,应该会对微软稳固其在PC系统市场上的地位、辅助其相关商业策略的实施起到比较大的助益。

四、操作系统市场:什么时候才能换主角

在软件当中,操作系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它是连接硬件与其他软件的渠道,也是用户与终端进行沟通的主要媒介。因此,谁掌握了操作系统,就可以决定用户最终可以使用到什么软件、不能使用什么软件,也可以决定哪些开放者开发的应用可以投入市场、哪些不可以投入市场。

往小了说,它可以为系统的开发商带来巨大的商业收益和商业机会;往大了说,这种权力的归属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利益分配。

从当前看,虽然在操作系统市场上微软、苹果和谷歌你争我夺,竞争颇为激烈。但归根到底,这三家企业都是美国的企业,也就是说,美国的企业事实上掌握了整个操作系统市场。显然,对于中国的用户和开发者而言,操作系统市场的这一格局并不十分有利。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开发者开发应用都需要和美国公司分成,中国用户下载应用,都需要为美国公司交税,更意味着,我们是把整个互联网的底层安全和对互联网生态发展的解释权完全交托给了美国企业。

从长远看,这是非常危险的。最近,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关于苹果和谷歌利用隐私规则来控制开发者、破坏竞争的案例。对于这些案件本身,由于相关调查还在进行中,不便多作评论。但它们至少说明了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在很多的问题上都会受制于人。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国的数字经济要想从大到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争回自己的话语权。

现在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行动。例如,不久之前,华为就发布了自己的鸿蒙系统。虽然客观地说,和Windows、iOS、安卓等成熟的系统相比,鸿蒙系统还很不成熟,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很多。但一个产品究竟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并不是它能在短期内有什么表现,而是它能不能顺应长期发展的趋势。

从Windows系列的发展史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切。在Windows 1.0最初出现时,它并不是十分成功,因为对于存量市场上的用户,它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对于增量市场,这个新产品却是十分有吸引力的,因此它就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

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华为其实正和当年的微软处于十分类似的历史阶段。虽然在PC、移动等存量市场上,鸿蒙要想在短期内占据优势,似乎比较困难,但目前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蓬勃兴起,而鸿蒙又和这些新技术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它完全有可能在新的市场率先取得突破,然后再用在新市场获得的优势反过头来对存量市场进行争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陈永伟

相关推荐

Windows 11,将会给微软和整个行业带来什么?
微软和谷歌又要“打”起来了?
下一代 Windows 将至,是全新的 Windows 11 还是 Windows 10 的延续?
为何微软要推出新版Windows?或许恐惧苹果的威胁
新一代 Windows 即将发布,或将命名为 Windows 11
Windows 11 是不是想杀死定制游戏 PC?
Exynos 2100芯片会给三星带来什么?
以微软和IBM为例:巨头是如何失去垄断地位的?
Windows 11支持安卓应用,需冷静看待
六年时间结束,微软和谷歌又要开始“扯头花”

网址: Windows 11,将会给微软和整个行业带来什么?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6400.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