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当“临时工”是一种什么感受?
编者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作者:路俊迪、吴娇颖、苏琦、李楠、金玙璠,编辑:金玙璠,36氪经授权发布。
大厂员工,大家不陌生。但大厂“外包人员”,很多人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他们和正式员工看起来并无二致:在同一屋檐下,做着几乎无差别的工作;但却有着不同的待遇和心境,签约的是第三方外包公司,薪资相比正式员工有大幅折扣,工作权限受限,晋升机会渺茫,转为正式员工需要层层“再面试”,被形容为互联网“二等公民”。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谷歌在全球的临时工、承包商人数已超过其全职员工,分别为12.1万人和10.2万人。国内互联网大厂在2017年以后就进入“外包高峰期”,“外包”员工群体越来越庞大,技术类、运营类、人力资源类等外包岗位增幅尤其大。
大厂为什么要把越来越多的岗位“外包”?有的项目因为时间紧急而聘请大量外包人员,不用走复杂的人事流程,更避免内部“人才”赘余和用人风险,而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省钱”。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2019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如果我们把员工外包给第三方,立马可以省17个亿”。
开菠萝财经和五位大厂“外包”员工聊了聊,发现他们或是由于学历背景和过往经验不够突出,或是因为就业形势过于严峻,“曲线救国”,选择了门槛较低的大厂“外包”岗位。
在工作过程中,他们时刻体会着与正式员工之间的种种差距,感受着一厂之间的“人情冷暖”,有的在看清了大厂滤镜后,选择主动离开,“和这个大厂有关的任何事都不会再碰”;有的则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设,把“外包”当成一个重要跳板,隐忍等待下一次机遇;有的通过努力“晋升”为正式员工,开始给新一批“外包”员工定KPI;更有的被外包公司“劝退”后决定裸辞,再也不会考虑“外包”这个岗位。
经历了外包的“毒打”,再也不想去大厂当一颗螺丝钉
坚果 | 24岁 媒体资源管理
2018年本科毕业后,我入职了某互联网大厂在某二线城市的外包分部,做站内媒体资源的整合修复,也可以理解为“视频仓库管理员”。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当时我对“外包”根本没有概念,面试的时候也以为自己面的是大厂,直到签合同的时候才发现,我的劳动合同上的甲方不是大厂,而是上海的一家人力资源外包公司。
我们的工种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服务器、能进内网,在两座城市就跟在楼上楼下一样,所以大厂会把一些业务外包并安排在二线城市,一部分原因是企业能降低人力成本。我现在的工作岗位,如果是在北京的话,能拿到的薪资应该是目前的一倍多。
我们一起工作的同事,除了少数职级比较高的领导层,基本都是外包岗位。因为不和大厂其他正式员工一起办公,所以很难在薪资、绩效、福利等方面与他们进行比较,感觉我和他们的区别只是工种不同。
因为业务需要,我们偶尔也会跟北京、上海的正式员工对接,这时候,他们的优越感就显现出来了。比如,你给其他部门的正式员工提业务需求,对方要么已读不回,要么敷衍了事,你只能干等着,有时候事情很急,但对方不配合,就非常无奈和生气。
据资历比较深的同事说,以前我们这边的外包员工没有正规的晋升机制,晋升或涨薪全看领导心情。大约从前年开始,外包员工才有了像正式员工那样的明确的晋升资格和涨薪机制。不过,大厂的形式主义和职级文化,外包公司倒是一点都不少。
外包员工之间,“内卷”肯定也是有的,也会有人给自己“加戏”,到领导面前邀功,毕竟都为大厂服务,谁不想转正呢。但是,转正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我们的领导的领导,也是奋斗了很久,才让工牌“变色”。正式和外包员工工牌颜色不同,大概就是大厂最直接的等级制度的体现吧。
在这里工作了三年,收获无非就是了解了大厂的架构运作,也锻炼了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这还得感谢那些很难沟通的大厂正式员工。但技术方面的东西都丢得差不多了,因为本身工作很耗费心力,业余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和学习,长时间不用,慢慢就荒废了。
刚入职的时候,我还有一种心气,想着要先通过工作养活自己,再去圆自己的艺术梦。现在已经被工作和生活磨得没脾气了,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进行心理复健,告诉自己不要丧,对自己好一点、把日子过好一点。到了第二天上班,路上还挺开心的,但只要往工位一坐、电脑一开,就开始苦大仇深了。
我很想改变这种状态,去年就在考虑跳槽,后来因为疫情搁置了。前段时间,另一个大厂的HR联系过我,给我提供了位于某一线城市和某二线城市的两个岗位选择,其中一个还是管理岗。但是,在大厂外包公司经历了“毒打”之后,我再也不想去大厂当一颗螺丝钉了。
现在我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离职,成年人要开始一段新生活,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正式员工不愿理,工作权限缺失,转正希望渺茫
秦亮 | 27岁 项目运营
我觉得自己被骗了。
之前经人介绍知道了这家公司,对方在介绍、面试时都是借着大厂之名,工作地点确实也和这家大厂在同一个园区。当拿到offer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进了一家外包公司。
没有办法,身处大厂所在的城市,想要找一家不是大厂的外包、不是大厂的供应商、不是大厂客户的公司,太难了。大厂有很多职位,如果招人名额不够,就会以外包的形式招人,所以不管做什么职位,都有可能变成外包。
作为外包,区别对待随处可见。我们没有大厂的股权激励,也不能“入编”,薪资和福利更不能比;在日常工作中,权限缺失,包括没有权限进内网,没有权限进别的工区等。
而且我能明显感觉到正式员工不愿意搭理我。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根本联系不上主公司的员工,甚至有一次因为工作需求,我找到一个其他组的leader,被直接拒绝了,他说只跟外包主管也就是正式员工对接。开会时,我经常发现整个会议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是外包,好在我尽量不说话,也没人发现或者在意。
公司里很多外包是奔着成为大厂正式工的目标进来的,内部也说过外包有转正的可能,但怎么转、谁能转、什么时候转,没人说得清楚。几年下来,只有零星几个人转成功了,多的是待了三五年也没转过去的人。
一个在大厂的朋友跟我说,你千万不要想着在公司做点什么事情,因为高管想的是保住自己的位子,你想做事情,他就需要出面和集团协调,可能要冒风险,他跟集团的人说话尚且需要考虑,何况你一个外包。
总之,我的大厂滤镜已经碎了,很多时候都觉得这份工作没意义,我甚至觉得整个部门都很鸡肋,很多事跳过我们部门都能做成。而且我们公司内部讲究论资排辈,只要待得久,即使没能力,依旧被老板“赏识”。
我以后找工作不会再选大厂了,至少和这个集团有关的公司都不会碰。我朋友劝我,“不要试图鹤立鸡群,离开这群鸡”。
为了辞退我,外包公司通过后台取消我的打卡记录
何嘉 | 24岁 后端研发
“你来了会学到很多”,我是冲着HR的这句话进了一家大厂做外包岗。
我本科学的是自动化专业,一门心思准备考研错过了校招,考研失败后遇上了去年的疫情。当印着普通本科应届毕业生身份的简历投出去之后,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不久后,一家我没有投过简历的公司的HR主动联系到我,说看了我的简历,认为我非常匹配他们的岗位,并且可以到大厂上班。当时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我,甚至有点感恩。
后来不止一个HR找到我。他们开始没有明确说是“外包”,只说会“外派”到大厂工作,而且他们强调,是有转正机会的。“公司为你提供非常好的平台,你来了会学到很多,只要你足够优秀,就可以转正成为大厂的正式工。”
我越来越心动。我想,我的同事都是厉害的人,我接触的都是大厂的项目,作为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能感受到这样的氛围,是非常珍贵的机会。
其实我做外包之前是做了心理建设的。某种程度上,大厂只是我服务的客户,我认为明确这点是外包的基本素养。不是大厂员工,自然意味着很多地方不能和正式员工比,所以即使我的工资、福利待遇跟正式员工差得很远,我也不生气。
虽然更多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态选择了外包,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因为权限不够导致工作难以推进,心态很难平衡。这家公司是技术驱动型公司,对外包员工的权限限制得比较严重,比如没有外网权限,使用较多网页应用都需要申请,还面临外包经理的权限还没有部分实习生高的窘境。
没过多久,我心态还是崩了,不是因为身份和其他人不同,而是被外包公司某些不尊重员工的行为和不规范的操作凉了心。
对于外包公司来说,招人是赚人头费的,有坑位就赶紧抓人来填,但如果是不需要的坑位,比如有的外包员工的项目解散了,又没有其他项目可挂靠,就会想办法“劝退”。即使一两个月后可能面临其他项目招不到人的风险,也会省下这一两个月的用人成本。
被外包公司“劝退”,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前一天,项目组组长还在push我们加班赶项目进度,第二天我却突然被告知,由于项目有调整,目前不需要这么多人,需要安排很多人休假,但要求我们外包员工自己请假。我认为不合理,第二天便坚持继续打卡,没想到外包公司通过后台操作,把我的打卡记录取消掉了。
我觉得自己被侮辱了,选择裸辞,而且再也不会做外包了。
正式工每月比我多拿10K,我差在哪儿?
李大晖 | 27岁 字节跳动某教育产品外包市场运营
我从社群业务转到这款教育产品做市场运营,是在字节疯狂扩张那段时间。我们组8个人都是同期从外面招进来的,我是经过了多轮面试、从100多人中被选中调过来的,当然,依然是外包身份。组内的人都是每两三个人配合负责一部分业务,我向其中一人汇报,他做不完的工作就会丢给我。
其实我和其他人的实际工作没有差别,只有小组leader和我汇报的人知道我的“外包”身份,不管是看工牌还是看后台,我都像是字节的员工。我跟其他“外包”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我有很多“外包”没有的权限,比如看部分内部数据。
因为团队偏年轻化,我情商又比较高,每天跟leader一起下楼抽烟,大家私下里都叫我“哥”。只是期间大小周的收入不同,他们有两倍工资,我是上一天班按一天班的工资算。不过因为是密薪制度,谁也不知道谁挣多少,所以前半年,我几乎没有被区别对待的感觉。
到了后期,明确感受到自己这个“外包”和正式员工的差距,是因为知道了一件事——我一个月的薪资比他们少10K。我开始不平衡了,大家做着一样的工作,加一样的班,最早做社群,他们没有经验,还是我挑头做起来的,但是我什么也得不到。
去年10月份以来,行业政策收紧,领导一开始要求我们拓展新业务,后来委婉地说让我调回社群。我坚决不调,“太丢人了”,拖了一段时间,我最近离开了。
现在那个组,leader回老家了,其他人离职的离职,转岗的转岗,还剩3个人。
其实我早就对这里的工作内容、工作文化失去兴趣了。太内卷了,上班时间是早10:30到晚7:00,7点以后大家开始吃饭,吃完继续回到工位耗到晚上11点。这个时间打车必然排队,一排队就得排到12点,回到家将近凌晨1点,第二天又如此循环。大部分加班都没有必要,但谁也不敢“反抗”,我们旁边一个组有一段时间8点多下班,开大会的时候就被领导点名。
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大厂的生态,但也正是因为见识了才觉得没意义。我和一个阿里的朋友的共同感受是,大厂员工不管是不是外包,每天的状态是一样的,都是像螺丝钉一样钉在那儿。整天加班,心情不好,身体不好,挣得多一些又怎么样,花得更多,到头来,损耗的完全是自己。
求求不要再妖魔化外包了,不过是一份挣钱的工作而已
李奥 | 26岁 项目运营
2017年大学毕业后,我最先入职的两家小公司相继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于是,第三份工作尝试了大厂项目运营的外包岗位。
虽然都说外包有各种不好,但待遇至少比外面的十八线小厂和普通公司强得多,双休、五险一金也齐全,不会出现中途倒闭、老板跑路的情况。而且接触到的同事层次更高,我相信这种同侪压力能够督促自己成长。所以,没有太多犹豫,我就直接办理了入职,慢慢了解了外包岗位。
一般来说,外包的主管是正式员工,他负责定标准、盯进度,外包负责具体执行。工作强度因团队不同有所差异,我所在的部门,主管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加班,也会有加班费。
我在入职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建设。首先,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大厂做外包,因为不管是学历背景还是能力经验,我都跟正式员工有差距;其次,工作就是工作,要什么“父慈子孝,其乐融融”?把自己工作做好才是王道。所以,在工作中(和正式员工)权限分开、会议分开、福利待遇的差别等,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本质上我们不属于一家公司,凭什么要求被同等对待呢?
相反,我很感谢这段经历,因为体验了大厂项目和完整流程,摸清了组织架构。加上我的老板是个工作狂魔,在这段时间里,我主动、被动地学习了很多新知识和新技能。一年到期之后,虽然老板主动提出给我加薪,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这里的成长空间于我而言没那么大了,而且运营并没有内部面试转正的先例。不过几个做技术的同事通过了转正考核,成为了正式的大厂员工。
虽然都说大厂内卷很严重,但我觉得分人,我是那种“只卷自己,不卷别人”的人,所以在做外包的日子里,我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学习,后来,这份工作带给我的经验和能力让我顺利进入了一家规模不大的上市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最后通过社招面进了原来的大厂,兜兜转转,但是我的视野和能力已经不一样了。
现在,我也会带一些外包的员工,我发现,被区别对待的,并不是外包这个身份,而是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干活又好又快的,真的会被变着花样地宠,所以说,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自己没有长进,简单粗暴地归结为外包没有(厂内的)学习权限。学习路径不是只有原厂内部的学习网,还有各种线上课程和书籍。
不要再妖魔化外包了,摆正心态,这就是份工作,“我就是来搞钱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坚果、秦亮、何嘉、李大晖、李奥为化名。
相关推荐
在大厂当“临时工”是一种什么感受?
在阿里做科研是一种什么感受?
在大厂上班,你牛什么劲?
逍遥子就任阿里董事长的第一天,是种什么感受?
在字节跳动实习的真实感受究竟如何?
我在大厂,不说人话
谷歌大量雇佣临时工,人数已经超过全职员工
给蔬菜当经纪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谷歌临时工尴尬:代表谷歌工作却不获谷歌认同
一个谷歌临时工的自白:充当公司代表却不是谷歌人
网址: 在大厂当“临时工”是一种什么感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708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2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3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63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7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