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正在抛弃电影院
暑期档过半,无论是黑马还是大爆款,都没有出现。
截止7月28日,本月大盘仅仅只有28亿,预计最终票房很难超过35亿,相比2018年历史最高7月69.64亿的票房成绩直接砍半。
另外,伴随着南京疫情的扩散,包括江苏、湖南、四川、辽宁等省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新增病例反弹,而各省市针对影院也都重新有了新的限制要求,另外河南洪灾、台风“烟花”以及东京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盘的发挥。可以说,电影市场度遭受到了去年12月疫情反弹以来的最大打击。
相对比全国影城更惨的,是一线城市的影院。如果说局部疫情反弹,只会造成影院一两个月的收益受损,那从今年开始,一线城市的电影院,开始面临着新的危机。
一线城市观影受众趋于稳定
年龄、性别、学历、观影口味,在我们买电影票付款的那一刻,购票软件就已经根据我们的画像做出了清晰的区分。
而城市/省份的票房数据,是早在互联网时代开启之前,就拥有的数据。近20多年来,我们习惯通过X线城市来做市场的细分。不过由于缺少真正的官方对几线城市的标准定义,因此国内目前大多数城市细分并没有做的科学有效,尤其是在电影票房领域。例如某座城市在猫眼上是三线城市,但可能在淘票票上就是四线城市,这也造成了同一部影片,具体X线城市的票房数据在不同平台上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而统计部分城市的票房时,关于地级市、偏远区县、县级市的定义也都模糊不清,难以做到真正的清晰透明。
另外,一座城市的经济地位与人口数量,每年也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 相比其他城市划分,一线城市的定义,也成为了目前唯一没有争议的事实。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为目前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虽然在GDP总量上,重庆已经超过了广州。但是在城市票房方面,一线城市依旧稳居全国四大票仓。
我们也总结整理了四个一线城市近五年的票房与观影人次的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出,无论年票房大盘如何增长,但是四大一线城市的观影人次已经基本稳定,2017年到2019年,都没有太多的变化。可以说,在2019年之前, 中国一线城市的观影人群已经极为稳定,电影很难再挖掘更多的观影受众培养观影习惯。
而年人均观影人次,也是评判一个市场的重要数据标准。对于中国市场,目前还缺少官方的统计口径。不过我们发现,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在2017年曾经对12581人的一个样本做了分析,这1万多人中,其中有4541人每年至少会去一次电影院,可以得出中国的观影人口比率在36.1%,但是考虑到调查样本选取人并不与中国实际人口完全重合,这里需要排除老年人、不计票儿童、身体残疾的不适应影院观影受众、边疆偏远地区人口后依据所在和年龄调整人口比例分布使用。得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观影人口比率达到了42%,而中国内地整体则是32%左右,观影人口在4.5亿左右。
对于四大一线城市来说,作为中国电影之都的北京,其年人均观影人次竟然是最低的一个。而更“年轻化”的深圳,则以4.61的人年均观影人次位居第一。
另外,一线城市观影口味,也大有不同。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票房最高的均是影史冠军《战狼2》,而上海票房最高的影片,竟然是目前已经在中国内地票房榜上已经排在第六位的《复联4》,一直以来,上海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大本营,这也是不少好莱坞大片纷纷选择在上海举办首映礼的原因。
除此之外,动画电影一直是北京的偏好之地,可能源于全国最强教育之都的缘故,《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画电影在北京一直拥有相对较高的票房产出(伴随着学科教育培训行业的全面瓦解,未来或许动画电影票房也会有进一步增加)。而《你好,李焕英》《流浪地球》等片,则在四大一线城市票房产出相对较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档期属性,位于春节档的两部影片,也丧失了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的观影刺激。
影院持续增加,平均票房越来越低
虽然一线城市的票房和观影人次都处于停滞甚至下滑的状态,但是在影院建设方面,一线城市依旧拥有着相对其他城市更高的增长率。
究其原因,是因为一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次中心地带以及郊区的新商圈依旧在增加与扩张,而与之匹配的购物中心以及购物中心必带的电影院,也就成为了刚需,也正因此,一线城市的电影院数量依旧在持续增长。然而盘子没有大,分食者却多了。
也造成了目前一线城市影院的单银幕票房产出越来越低。拍sir询问了多家北京的影院经理,他们纷纷表示今年的生意着实不好做。
“幸好我们影城附近的事业单位和机关比较多,最近一个月靠主旋律影片包场回了一些血,3、4月和6月真的太惨淡了,好几个工作日的票房还不到1000块钱,还不如一家普通奶茶店的日流水多。”
虽然影院的营收较为困难,大量影城面临着亏损问题,但是商圈购物中心依旧离不开电影院为其带来的文化与社交属性的赋能,这正因此,大多数购物中心会给予电影院想对比餐饮较高的租金福利。可以说,如果不是商圈购物中心按照正常市场价对电影院收租金,大多数一线城市的电影院都将处于亏本经营状态。
一线城市为什么突然不爱看电影了?
虽然说2017-2019年,一线城市的观影需求没有明显增长,但依旧保持稳定的话。那么从今年的票房以及观影人次的表现来看,四座一线城市也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全面的溃败。
截止7月28日,一线城市票房仅为47亿,观影人次9684万,票房占全国占比15.52%,人次占全国占比12.76%,对比2017-2019年的数据,有了明显的下滑。
拍sir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今年除了春节档之外,整体影片的质量相对比以往较差。春节档结束后至今,尚没有诞生一部票房在15亿+的影片。虽然这并不影响三四线城市受众的观影,但是对于口味早已“成熟”的一线城市观众来说,就没有太多吸引了。另外,以好莱坞影片为代表的进口片,一直以来都是一线城市重要的票房来源,虽然近几年全年大盘进口片的份额已经被压缩至35%左右,但是多数情况下,进口片依旧能在一线城市占据近一半的份额。伴随着好莱坞今年的萎靡,也让一线城市票仓失去了一个重要来源。
其次,相对比三四线观众,一线观众拥有着更为多元的户外社交娱乐方式。伴随着密室逃生、剧本杀的普及,面临片荒,原来的一线城市观影受众也会放弃原有的娱乐方式与观影热情。这也导致一线城市的工作日大盘表现越来越差,电影院也只有在周六日能够热闹起来。相对比2019年,2021年的工作日跌幅更大了,其中一线城市的工作日跌幅更是达到了74%。不可否认,以剧本杀为代表的沉浸式线下娱乐消费,正在彻底对影院观众尤其是一线城市观众的发起冲击。
可以说,作为一线城市的观众,电影院只是他们众多户外娱乐选择中的一个。如果没有足够吸引他们的影片,或者拥有现象级口碑或热度的电影,很难再吸引他们去看了。而观影习惯的逐渐丧失,或许也让内地影市从2011年到2019年间培养出来的稳定观影需求开始逐渐瓦解。并且,这种观影人群的消失,也是会随着城市娱乐产业发展以及观众口味的提高,从一线城市进一步“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的。
而当购物中心与商圈们发现,电影院不再是他们吸引客流的重要来源之时,或许也是一线城市影院体系逐渐瓦解的转折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坦克 ,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一线城市正在抛弃电影院
面向城市数据研究需求,「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力知城数据平台
2021,电影院消亡,流媒体疯狂
机器人家具系统,一线城市租房必备?
逃离一线焦虑,到二线城市大厂体验幸福感
当电影院按下暂停键
多少钱才能财富自由?一线城市:1900万元
电影院熬2020: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片源哪里来?
解码杭州,新科一线城市是潜力股还是泡沫一场?
没人再讨论电影院复工了
网址: 一线城市正在抛弃电影院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782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