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深圳:为什么能从“弃儿”到二次腾飞
本文来自:东方经济评论,作者:张军,标题图来自东方IC
由于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此聚集生活,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经历了一个冲突到融合的过程,使得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或变迁。由于新文化发展历程短,尚未经受时间的考验,深圳发展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30年前的深圳,到处是工地,整个城市充斥着脚手架,到处是摆摊设点的生意人。随着时间推移,工厂不断增加,熙熙攘攘的工人聚集于此。然而,每当春节来临,深圳市的人一走而光。在2005年《中国青年报》的采访中,尹昌龙博士回忆道:“在1995年过春节的时候,深圳满大街没几个人,连最爱做生意的潮州人都回了家,冷清得我直想哭。而到了2005年春节,一方面是火车票、飞机票全面吃紧,另一方面是各大酒楼全部爆满,深圳市已经实现了从工地、市场向城市的转变。”
2002年11月16日,28岁的呙中校以“我为伊狂”为网名,分别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上贴出了长达1.8万字的《深圳,你被谁抛弃》。这篇文章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引爆了这座城市的集体情绪,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定位进行了重新思考。此前广泛传言:“深圳本土发展起来的两大高科技企业——中兴和华为拟把总部迁往上海,平安保险在上海宣布将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投资20亿元建造平安金融大厦,并将核心业务部门迁往上海,而招商银行迁址一事亦在全面论证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已然发生转变,上海与北京成为大学生心目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简言之,该文章指出:“在这场21世纪经济话语权的竞争与高级人才的争夺之中,深圳显然已经落于下风。没有了政策优势,又受制于地理经济条件,深圳的这种劣势在竞争中越来越明显。”
自《深圳,你被谁抛弃》12年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邓志旺博士于2014年10月27日撰写的《深圳抛弃论十二周年纪:再过10年北上广将不敌深圳》再次引起疯狂讨论。其核心观点在于:“从过去12年来看,深圳的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及发展前景,早已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抛在了身后,甚至一直被深圳视为学习榜样的香港,也即将被深圳甩在身后。在未来10年,深圳将一骑绝尘领跑中国城市,北上广将不敌深圳。”
尽管上述言论存在很多个人“臆断”,但纵观过去近20年的发展,不难看出深圳在新一轮中国城市竞争格局中非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呈现快速的赶超态势,大有把“北上广”抛之脑后的姿态。可见,虽然深圳只有30多年的历史底蕴,但是其快速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人们以往的看法。2016年7月19日在前海中洲天睿论坛上,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人大代表魏达志教授不无惋惜地提出:“上海不是深圳的对手,这是上海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政经氛围所决定的。”魏教授指出,上海的所有制结构为央企、地方国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比重为1∶1∶1∶1,最具活力和最具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占比仅为产业结构的1/4。与之相比,深圳的所有制结构中90%的企业为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国企、央企和外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营商环境竞争十分充分。简单来看,尽管上海的经济总量依旧远超深圳,但本地品牌几乎没有,而深圳却走出了华为、中兴、腾讯、万科、大疆、比亚迪等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
虽然深圳市的高等院校相对匮乏,但是较于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其科技创新能力却十分突出。那么,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底蕴不足的城市,为何深圳比全国其他城市做得更好?
深圳科创的“孔雀开屏”
不同于国内其他城市,深圳创新模式享有盛誉。“4个90%”一直保持不变:90%的研发机构、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在创新的时代,深圳作为我国一个年轻且具有活力的城市,正加快向全球科技创新高端前沿迈进,在5G技术、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多个新兴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涌现出了华为、中兴、光峰光电、华讯方舟、柔宇、优必选等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
2016年,深圳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40.7%,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6.3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以上;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49项,增长53.7%,累计达1384项。深圳已从过去的“山寨之城”转变为如今的“创造之城”。
群贤毕至:珠三角璀璨的“人才之都”
近年来,在深圳市政府人才政策及各区特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卓著成果。整体来看,截至2016年年底,深圳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8275人,海外留学人员8万余人,拥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45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8%。
为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深圳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优惠政策,如《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工作实施办法》等。《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和《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颁布,宣告深圳市的大门正式向全世界的人才敞开。《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0个方面81条178个政策点,在人才安居保障、给各类人才“松绑”、落实人才自主权、优化人才服务等方面大胆突破,打破束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2017年4月,深圳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秀玉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时,以一个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来深圳市工作为例,描绘了他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从刚刚出台的《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中获得哪些政策扶持和资助。
如果是一个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只要入户深圳,就可以拿到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学士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同时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并不受缴纳社会保险1年的时间限制。如果进入企业后,参加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最高1万元的培训补贴。当他的技能不断提升并达到一定水准时,可以筹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符合条件的可分别获得50万元和30万元的项目经费资助,甚至还有机会参加选拔成为“技能菁英”赴国外参加研修培训。
如果选择出来自己创业,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创业场租补贴,在目前《深圳市自主创业补贴办法》规定的补贴标准基础之上提升20%~50%;如果创业项目被相关主管部门认定为优秀创业项目,在本市完成商事登记的,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助。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如科技保险产品保费资助、贷款贴息资助等一些金融扶持政策。
如果经认定成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可以按照认定的层次获得160万~300万元不等的奖励补贴;同时,符合条件的可选择最长3年、每月最高1万元的租房补贴,或选择免租入住最长3年、面积最大150平方米的住房;在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也会有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
如果在深圳取得突出成就、作出突出贡献,市里有一系列奖项激励,包括市长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奖、专利奖、标准奖等。另外,还专门有对在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的激励,市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不少于10亿元。同时每两年认定鹏城杰出人才,获选者将给予每人100万元经费支持。除了物质奖励,还有精神激励,深圳将建设人才主题公园和人才星光大道,宣传这些优秀和杰出人才,对有卓越贡献和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深圳市政府将提请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勋章或荣誉称号。
“孔雀”与“诺贝尔”:人才引进的“深圳面貌”
“孔雀计划”:从梧桐枝到明星企业
“孔雀计划”是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创业创新的计划,旨在推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高端化、高匹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孔雀计划”在其创立之初的总体目标是从2011年开始,5年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业创新,吸引带动10000名以上各类海外人才来深工作,力争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创新创业活动活跃、海外高层次人才向往会聚的国际人才“宜聚”城市。“孔雀计划”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适用于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发展,有利于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此外还包括能够对深圳市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核心团队。
为了保证“孔雀计划”科学有效实施,深圳市政府根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每年都会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目录;还建立和完善了专项引进机制和人才确认机制,并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的配套服务机制,包括80万~150万元的奖励补贴,并即时解决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对于创新创业团队,深圳市还建立了专门的服务扶持平台,在创业资助、项目研发资助、成果转化资助、政策配套资助等方面提供支持。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最高8000万元的专项资助。
目前深圳市“孔雀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孔雀团队”“技术创新资金”“创业资助”和“创业场租补贴”。
截至2015年年底,深圳市“孔雀计划”共吸引了77个创新团队,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先进制造及新能源等领域,累计引进“孔雀”人才1219名。2016年8月和2017年2月,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先后公布了2016年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名单,第一批名单当中共有12个团队被批准成为“孔雀团队”,这些团队涉及电子信息、柔性显示,以及生物基因测序等其他高科技产业,深圳市政府通过无偿资助和股权投资两种方式向这12个团队总共资助了3.45亿元。第二批的名单当中共有11个团队被批准成为“孔雀团队”,深圳市政府通过无偿资助的方式向这11个团队共资助了2.63亿元,通过股权资助的方式向其中三个团队共资助了3000万元。
深圳市委、市政府自实施“孔雀计划”以来,每年都有众多海外创业团队慕名而来。
一批又一批“孔雀”在深圳高效宽松的政策下,在各自领域寻得“梧桐枝”,茁壮成长为深圳新一代的“明星企业”。新一批“孔雀团队”的加入,为深圳这片科创热土注入新的活力,势必助力深圳创新驱动发展。
诺贝尔实验室:诺贝尔奖科学家的新阵地
2017年1月13日,在深圳市召开的第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深圳市政府强调2017年起要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其中,特别重要的一项为组建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事实上,在2017年1月之前,深圳市已经筹建了两个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命名的实验室,而在2017年4月又有两个新实验室落户。至此,深圳市已经拥有四所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打造“大学之都”:世界名校齐聚深圳
作为与北京、上海、广州同属一线城市的深圳,尽管历经改革开放取得了快速经济增长,但其高等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人才培育相对匮乏。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如何吸引和留住世界各地的前沿人才对于深圳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尤为关键。
相对于深圳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依旧处于较为落后阶段。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认为:“一流大学是一流城市的闪亮名片,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高等教育综合水平与城市地位极不匹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圳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的机遇,需要国际一流大学助推高水平人才汇聚、文化建设。此外,在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城市创新体系中,中国‘创新之都’缺乏一流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的前段和原始创新支撑。这些因素都在呼唤这座城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把高等教育比作城市的“智商”,他认为“高等教育水平最终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能达到何种高度,而深圳的高等教育基础薄弱。究其原因在于,此前深圳高等教育首先受制于传统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观念影响,认为教育非一时之功,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解决发展问题;其次与政绩考核体制有关,教育没有被列入显性的政绩考核范围。对于深圳而言,重视高等教育主要还是停留在口号上,至少没有像促进经济增长那样竭尽全力。深圳要想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必须加快提升高等教育体系”。
针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地位不匹配这一问题,在“十二五”时期,深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短板,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来深圳办分校,以全面提升深圳市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近几年来,深圳重点引进位居国内综合排名前十、学科排名前五的名校来深合作办学,重点引进名校的优势学科,建设保障民生和产业发展急需的医学类、理工类学科,与国内名校合作共建深圳校区。除了向国内多所名校伸出橄榄枝外,与国外高校合作也是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要把高校引进来,而且要为各高校深圳校区做好服务。为支持深圳校区发展,深圳根据办学需要,保障办学用地及办学用房,负责相关基建及实验室建设投入,土地、物业资产属于深圳市,在合作办学期间采用1元租形式交深圳校区使用。同时,深圳市在生均经费补贴、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此外,为保障办学质量,深圳校区的招生和学位授予由校本部统一管理,采取与校本部统一标准,毕业生授予校本部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深圳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引进合作院校优势和特色学科。探索管理体制创新,市校双方成立理事会,审议事关校区发展重大事项。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于2018年1月26日上午在深圳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回答记者关于教育的提问时称:“2018年深圳全市财政预算支出中将安排教育支出634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6%左右,比2017年增长25%。”他还说:“加快发展高水平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在办好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本地大学基础上,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争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学,建设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希望通过高水平办好高等教育来推动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再过三五年,深圳的高等学校在校生要超过25万人,成为高等教育强市之一。”
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官网结果公示页面,于2018年1月24日发布的《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2018年科技研发资金基础研究、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股权投资、创业资助和科技应用示范项目的公示》名单显示,用于支持深圳本地大学、与深圳合作的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含17所外来985,1所211和6所港校)的资助项目数量占总项目的70%左右,项目类别主要包括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应用示范等。
通过各项优惠政策,截至2025年,深圳市试图实现符合自身定位的“大学计划”:第一,深圳高校达到20所左右;第二,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其中本科生规模超过10万人,研究生规模超过4万人;第三,推动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第四,培育30~50个优势学科参与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学科竞争;第五,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本文摘自于《深圳奇迹》 主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 摘录文章在原稿基础上有删减)
《深圳奇迹》内容简介:
提到深圳,许多人就会想到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这些杰出的民营企业。深圳确实是民营企业的热土,而这些民营企业,不仅影响着中国发展,甚至对世界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些企业的成功既得益于深圳提供的条件,又为深圳未来的发展贡献了更多的机遇。《深圳奇迹》绝对不是一本单纯赞美深圳的书,复旦大学季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带领团队利用5年的时间所做的这个关于深圳的项目,对于深圳的地理环境、政策支持到产业、金融、转型等方面都有着很多深入的思考,这些才是今天再回看“深圳”的真正意义。
作者简介:
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核心经济学期刊《世界经济文汇》主编。2015年10月,张军作为“过渡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贡献人之一,与林毅夫、樊刚一起以高票获得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本文来自:东方经济评论,作者:张军,标题图来自东方IC
相关推荐
十年深圳:为什么能从“弃儿”到二次腾飞
AI场景化引领下一个十年,中国企业腾飞的时代到了?
深圳电子烟工厂的十字路口:从安逸十年到与资本赌博
金砖四国打破垄断,印度“鸿蒙”借势腾飞
为什么要人造太阳?
2020二次上市打头阵,京东何以见归来?
十年了,为什么小米华为三星就是打不赢iPad?
二次创业者的进击与困境
快递十年:中通盛世背后的隐忧
拉美互联网的2019:行业腾飞、资本狂欢、人才涌入的光速发展元年
网址: 十年深圳:为什么能从“弃儿”到二次腾飞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78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