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模型:苏炳添逆势突破的关键方法论
8月1日那天,我们都狠狠兴奋了一把,那种身为黄种人的骄傲,就在苏炳添的半决赛里,油然而生。
在男子100米的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此项目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并在决赛中获得第六名。
作为32岁的“高龄”短跑运动员,苏炳添是如何创造这种奇迹的?
关于此中原因,媒体们在探究,苏炳添自己也在研究。其中具体原因,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这里,我要做的是:从他的成长故事中,找到可以运用于我们身上的东西 - 一个模型,和四个底层逻辑。
一个重要模型:冠军模型
苏炳添在论文中,以自身为例,讲述了自己从2017年开始与兰迪·亨廷顿(Randy Huntington)教练合作后的改变。
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据此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进而补短板、强长板,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作为一名典型的“科研型教练”,兰迪在合作之初先参照“冠军模型”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分析。
结果发现,苏炳添体能方面存在股后肌群和踝关节力量不足、发力速率偏慢等问题,技术上有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苏炳添开始遵循专为自己定制的个性化方案,进行科学化的训练。
当今训练早已不是“练得越苦、成绩越好”的思路,训练前,教练会以仪器评测结果和苏炳添的主观感受为依据,确定当天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协调和技术训练的负荷量度,在避免损伤和过度训练的前提下尽量获得更多训练效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苏炳添确实看到了自己在技术参数和身体素质方面的明显进步,这些也正是他成绩能取得惊人突破的关键所在。
后来,他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起跑姿势更加舒展;加速阶段步长增加;最大速度更快;精细化呼吸节奏。
这就是“冠军模型”的思路。
它与我一直以来的体验非常契合,那就是:
当我在学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类知识、技能的时候,都会先去看看在这个领域中那些“最优者”是如何做的,他们的策略是什么,他们又都做到了哪些别人没有做到的细节,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自己,找差距,找原因,再找解决方案。
这就是“冠军模型”的思路。
记得多年以前,我在参加一个给培训师的培训课时,第一堂课上老师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心里,最好的演讲者是谁?”
这时,我们想到了丘吉尔,想到了马丁· 路德金,于是老师又问了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是什么让他成为了一个如此优秀的演讲者?”
你看,这就是在探究“演讲领域”的“冠军模型”了。
如果不去研究“冠军模型”,而是直接一头扎进努力中,最后往往事倍功半。
现在,我把它进行了拆解,形成了一套可以直接运用在个人成长、工作分析方面的完整方法论,并做成了图片,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冠军模型第一步▲)
( 冠 军 模型第二步 ▲ )
(冠军模型第三步▲)
(冠军模型第四步▲)
( 冠 军 模型第五步 ▲ )
(冠军模型整体五步法▲)
通过这个模型和这套方法论,你就可以用它来帮自己做出具体的分析与行动计划了。
比如:如果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大牛,你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型,进行一步步的分析;如果你想获得晋升,你也可以使用这个模型,这时那个“冠军”代表的就是更高一层职位的能力描述。
四个底层逻辑
除了这个重要模型外,我还学到或再次印证了四个非常重要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一:不做自我设限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不论做什么,人们都很容易自我设限。
苏炳添在《东进进击之路》采访中说,25、26岁是田径或者说是运动员最好的年华。2015年他第一次突破10秒的时候,被称为“亚洲飞人”的时候,他的爸爸叫他退役了,说要懂得“激流勇退”。
但他选择了继续挑战自己。
“不是说跑不了,而是看你想不想跑”。
限制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年龄。
的确,对短跑运动员来说,24-28岁退役是大家的传统与习惯,而这种传统和习惯,会随着日积月累,最终形成所有短跑男性运动员头脑中的“隐形思维边界”。
但事实却是,如果不去自我设限,如果能够尽早察觉到隐藏在头脑中的隐形思维边界,你的可能性就是无限的。
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所达到的高度、深度、广度和宽度,都是由他的头脑、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规范、或大多数人的常规故事所决定的,是它们在他还没尝试过、体验过之前,就已早早为他下了的定论,告诉他“你就是这样了......”或者“你只能如此了......”
但其实,到了32岁,依然能够突破之前的短跑成绩;到了42岁,依然可以开始你的第一次创业;到了70岁,依然能够学习绘画;到了80岁,依然能够健美如昔。
不自我设限,同时觉察到隐藏在头脑中的自我设限的“隐形思维边界”,是我们最终实现人生无限可能性的重要基础。
底层逻辑二:强烈的念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强大内驱力
想要赢,想要“做成”的强烈念头,是苏炳添的起始能量,如果没有他自己的强烈念头,就算配上再好的教练,也是无济于事。
从多年观察中,我发现能够成事的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念头:有人是想赢,有人是想有所建树,有人是想不负此生,有人是想成就卓越,有人是想攻克难题,有人是想有所创造,有人是想留下传承,有人是想改变历史,有人是想拯救民族……
在这背后的,就是那一种十分强烈的念头,它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前行、穿越人生中一次次至暗时光的强大内驱力。
所以,对你来说,你要找到自己的强大动力究竟是什么,是什么东西能够让你穿越一次次的“至暗时光”。
对我而言,赚钱和成名都不是我的强大动力。我想要的是站在大师们的肩头,最终形成一套“知行合一”的个人成长理论体系,并惠及众人,这才是我不断努力的强大动力。
所以,每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去看看这个让我出发的“原始起点”,它会给我无形的力量,就像圣斗士星矢里的“小宇宙”那样。
你一定要找到你的强大动力,那个让你出发的“原始能量”,因为它会陪你穿越所有至暗时光,并带你走向你想去的地方。
底层逻辑三:自身的努力、专注、自律不可或缺
苏炳添的严于自律在整个中国田径队都有口皆碑。
曾带过苏炳添的中国田径队教练邹振先就直言,苏炳添的身体天赋在顶级短跑选手中只能说是一般,他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他的刻苦训练和严格自律。
苏炳添曾简单透露过自己固定得有点枯燥的训练生活:“每周坚持6天训练,4-5小时一天。跑步前至少1个半小时热身,跑步后1小时的放松。”
生活中,苏炳添不抽烟也不喝酒,对饮食科学搭配。
早年带过苏炳添的广东省队教练曾大赞苏炳添在饮食方面的自律是所有队员的榜样,运动员在省队是统一饮食,队内有严格规定,但放假回家,很多运动员都会放松约束,苏炳添回家之后也严格按照饮食要求,依旧烟酒不沾。
苏炳添的哥哥蔡健发曾回忆说,每次家庭聚会,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苏炳添从来不乱吃东西,不吃猪肉,坚决不碰辛辣油腻食物,更从来不喝酒。
此外,苏炳添作息非常规律,他睡觉从来不会晚于晚上十点,并且不玩手机,睡前直接关机。
日常的苏炳添生活非常简单纯粹,身边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是:“不纹身喝酒,不抽烟烫头,不外出吃饭瞎得瑟,不喜欢逛街买奢侈品,天天就知道训练,思考的都是与训练相关的事情。”
看看他,再想想我们自己,差距一目了然。
自律已经很难,专注更是稀缺。
在这个“争夺注意力”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周围各种事物、各种媒体吸引走了,这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了“黑洞时间”,并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忘记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底层逻辑四:不要单纯的学,而要在实践中学
从2010年开始,中国田协奉行“请进来、送出去”方针,鼓励选手们以赛代练,斥巨资长期送优秀的田径选手长期出国比赛。
“请进来”说的是聘请国际优秀高水平外籍教练员及其团队到中国来传授经验并带队训练,比如前文所提及的兰迪-亨廷顿。
而“走出去”说的则是将优秀选手送到国外训练和参赛。比如苏炳添就曾被安排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州进行冬训,并在全世界多地巡回参赛。
可是,为什么要“走出去”?为什么要“以赛代练”呢?
原因之一是:我国在短跑领域存在技术短板,再加之“黄种人无法突破10秒”等种族偏见的观点流布甚广,导致我国短跑选手们在面对欧美强敌时不自信,心理素质差。
而通过“走出去”战略,选手们常年在外海各个地方集训,经常与世界顶尖短跑选手接触,这有利于消除在国际比赛遇到顶级选手时的信心不足和胆怯的心理。
原因之二是:在“走出去”战略的训练和竞赛两方面中,竞赛比训练的地位更重要,强调以赛代练。以赛带练非常适合短跑项目,有利于反复锤炼运动员的技术细节和心理素质。
过去,我国的很多国家队都更重视大赛前的长期集训,为了一个大型比赛就让运动员集训三个月乃至半年之久,但在短跑领域,这会导致选手因为由于长时间运动员没有比赛的刺激而失去比赛的感觉。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在有雅加达亚运会参赛任务的情况下,苏炳添一年之内参加了15场比赛,这种参赛量级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策略给到我们的启发是:不要单纯的学习和练习,而要在实践中学习和练习。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在学习,甚至每天都在学习,但据我观察,这种学习的效率依然是非常低下的。
为什么?
因为大家的学习方式往往是单纯的学,而不是在实践中学。
所以,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为目标来学,通过学习去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要在真实的操练中,学习、练习和成长,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之道。
然而,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学习不琢磨不思考,把时间精力都用去工作之外的学习,其实是很可惜的,因为“在工作中学”、“以工作中的问题为导向去学”才是最有效率的。
最后的话
在为祖国健儿欢呼加油的同时,如果还能以他的成功经历为榜样,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学习,相信你也会受益匪浅。
共勉。
参考文献
[1] 苏炳添, 邓民威, 徐泽, 梁伟, 姜自立, 王国杰. 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 体育科学. 2019;39(2):22-28.
[2] 王国杰, 苏炳添, 章碧玉, 彭秋艳, 邹吉玲. 优秀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的技术优化训练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45(6):82-87.
[3] 苏炳添, 程志理, 周维方. 运动行为志研究:短跑技术实践叙事. 体育与科学. 2020;41(4):38-44.
[4]http://sh.xinhuanet.com/2021-08/02/c_1310101718.htm
[5]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代天医
[6]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大生意”(ID:sportsmoney),作者:付政浩,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作者:艾菲,Gallup全球认证优势教练 & 天赋优势培训师、国际教练协会认证专业级教练、CEO & 高管教练、个人成长教练、思考力培训专家、《直击本质》书作者、“樊登读书”APP的“高效思考力提升课”主理人,“蓬勃学院”创始人。21万读者公众号“艾菲的理想”主理人,关注我,一起夯实人生四大底层能力,实现蓬勃丰盈的人生,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冠军模型:苏炳添逆势突破的关键方法论
苏炳添博士论文研究自己,奥运学术两兼顾,还是暨大副教授,网友:真正的Run数据
AI竞赛没有意义:模型根本没用,冠军全凭运气?
寒武创投韩冰:逆势“创业”,拿小钱怎么赢?
"音乐+短视频"模式下,QQ音乐"爆款"方法论如何持续升级?
陈炳耀与Grab往事
苏宁818战报:苏宁易购全业态体验5G人数超200万
苏宁的困局,救不了黄光裕的国美
独立站做私域,必须把握的几点关键
咪、腾、快斗法「奥运衍生节目」
网址: 冠军模型:苏炳添逆势突破的关键方法论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809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3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10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8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34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20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5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7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