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行的用户表:区块链能打破巨头的垄断吗?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互联网成立之初原本秉承的是开放精神,但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成为寡头垄断的市场。那些科技巨头为什么能够垄断,不外是靠着强大的网络效应所带来的护城河。这个网络效应是什么?其实就是用户,每一家巨头就是靠锁定自己的用户来维持垄断的。但是Jon Stokes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每一家初创公司都把自己的用户放到区块链上互相共享的话,是不是可以逐渐发展成一股大到巨头也被迫加入进来的势力呢?原文发表在其个人博客上,标题是:The Billion User Table。
划重点:
公有链就相当于覆盖整个互联网海量用户的一张表,是下一波分布式应用的基础
给用户表添加记录是软件制胜的关键,因为用户表可以让你获得网络效应
整个互联网的注意力经济都是围绕着专有的用户表而做出来的
利用别人的用户表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敞口极大地限制了开发应用的能力
可以用去中心化的用户数据存储取代用API 连接的去中心化的用户数据孤岛网络
我是地方主义者,反垄断者,所以进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在想为什么要通过反垄断立法来拆分大型科技公司以及怎么拆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拆分科技巨头以及限制这些公司规模的具体机制,直到我最近才意识到整个 * aaS应用栈都要被大规模颠覆掉了,但大家似乎都没怎么重视。颠覆者是谁?区块链。
从小型B2B IaaS产品,到面向消费者的大型SaaS大型平台(Facebook、谷歌、亚马逊),每一个web规模的软件玩家都快要遇到麻烦了。
即将到来的是这个:公有链就相当于覆盖整个互联网海量用户的一张表,是下一波分布式应用的基础。这个东西产生的各种市场和政治影响,我现在才开始了解。
为什么这张用户表很重要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很久以前就已经意识到,如果我们让银行业完全不受监管的话,那么这些庞大的,在一个个危机之间摇摇欲坠的实体,最终会拖累我们所有人。因此,当我们着手对银行进行监管限制时,我们利用了一些简单的、很难作弊的数字来代表规模和系统性风险。
虽然对于这些数字(比方说,一级资本比率、总资产、总收入等)能告诉我们哪些有关银行的整体系统性风险仍有很多争论,但正因为在监管方面我们有一些关键的数字目标,所以过去,当我们认为限制金融巨头很重要时,我们才有可能限制那些金融巨头。
社交网络或其他 * aaS产品等效大小的数字是多少?我认为答案显然是平台的用户表大小。
从最原始的 MVP 一直到 Google,每个 Web 应用都会有一张叫做users 的表(非常少量的应用可能会给它起不一样的名字),这张表的工作是保存可让用户登录和使用软件的信息——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以及(加密的)密码这些都是在这张表里面能找到的基本信息,但从中以及链接的其他表态还能找到大量的专有数据。
这张表的重要性体现在这里:如果周二凌晨3 点,你跑到到硅谷附近街区随便去找个产品负责人的家敲门,那位睡眼惺忪的产品负责人看看表之后仍然能够马上告诉你用户表的大致大小。那是因为对于参与软件这场游戏的每个人来说,用户表的大小是生死攸关的重要数字。给你的平台的用户表添加一行就是你在软件方面的制胜之道。
即便你的用户是通过社交登录按钮进行注册的——也就是他们用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来登录——你仍然会有一个用户表,这张表里面包含来可以让你跟踪用户并进行营销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可以列举部分利用这张表可以做的面向用户的事情:
记录应用相关的详细信息,比方说交易历史、信誉标记(积分、获得的徽章、用户评分)、社交图谱链接、活动摘要等。
支持工单
帐户恢复
营销与再营销
然后,你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做一些面向企业和投资者的事情,比方说销售广告、筹集新投资等。
但是,用户表能为你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它可以让你获得网络效应,而网络效应可为你提供一定程度的锁定。你的平台拥有的用户越多,它对任何一位用户的价值就越大(参见梅特卡夫定律),它对任何一位用户的价值越大,就 A) 越容易吸引新用户,B)任何一位用户想要离开就会更难(因为离开意味着放弃所有的价值)。
因此,整个互联网的注意力经济都是围绕着专有的用户表而做出来的,不同的应用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用户表,并不断尝试去扩大它的规模。
在这种情况下,这张表的大小直接衡量了一个技术平台的大小。这还不是间接的测定手段。是真正的直接指标,因为它跟平台内部使用的数字以及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外部使用的数字一模一样。
如果你想限制一个平台的大小,那么你就会想做点什么来限制其用户表的大小。
所以,如果我想确定一个平台是不是已经太大,大到需要监管干预的话,我会先执行这个查询,看看结果如何,然后再开始工作:
SELECT COUNT(*) FROM users;语句
类似地,如果我打算把 Alphabet 拆分为 Google 和 YouTube 两大块的话,我会让这两家公司分别维护自己的用户表。然后我会禁止这两家实体通过非公共接口访问彼此的用户数据,因此,如果 YouTube 想要托管 Google 用户的话,那它必须像其他所有服务一样使能Google 社交登录。
各自设立独立的用户表意味着什么
在web的当前化身下,所有这些独立的用户表都强制要求了一种特定类型的互操作性架构,即便是那些希望开放自己的用户数据的应用上也是如此。具体来说,每个应用的专有用户数据都位于一个 API 背后,任何第三方应用如果想要访问这些数据都必须调用这个API。
其结果是一个由孤立的表组成的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靠有访问控制的 API 连接到一起。根据该网络里面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临时的、去中心化的系统,它们对彼此数据的会有不同类型的访问。
为了具体了解这意味着什么,不妨以 LinkedIn 为例。如果我得到了JavaScript 和WordPress的认可,并且我通过 某个LinkedIn 按钮注册了你的新网站的话,则网站是不会自动知道我有这些认可的。为了让我了解LinkedIn 对你的认可,我得点击 LinkedIn 托管的 API 来获取该信息。(我没法确定 LinkedIn 是不是真的通过 API 公开了这些数据,但这不是重点。)
这种安排有几点很关键:
我只能访问 LinkedIn 选择通过其 API 发布出来的用户数据。
LinkedIn 可以随时撤销对任何数据的 API 访问权限,所以如果我要做的业务要以能访问LinkedIn认可的数据为前提的话,那是不安全的。
如果我还是继续严重依赖于LinkedIn的认可数据,那对我来说把LinkedIn给惹毛也不安全,因为他们只需要撤销我对这些数据的访问权,然后保留我的竞争对手的访问权,我就会很麻烦。
如果LinkedIn身上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比方说可能被谷歌收购了,然后用典型的谷歌方式把这项服务关闭掉,那么这个API 及其背后的所有认可都将消失。
我就永远也没法将自己的背书写到 LinkedIn 的表里面供其他人查看,除非 Linked 授予我对这张表的写入权限。还有,就算我有写入权限,我仍然可能会失去访问权,因为是可以撤销(针对所有人或仅针对我)的,或者因为LinkedIn没了。
概括一下:LinkedIn 对其专有背书数据的持续控制,使得该公司可以利用该数据的所有用户,并让该数据的所有用户暴露在各种跟LinkedIn有关的商业风险下。
这种影响和风险敞口的结合极大地限制了每一位创业者开发应用的能力,因为他们要依赖LinkedIn提供的数据。
一般来说,技术大型平台的用户表无所不在的影响/风险就是暗物质,这种暗物质塑造了我们目前所体验到的互联网的所有可见方面。
当暗物质消失时,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区块链作为互联网的用户表
区块链怎么利用公钥密码术来形成互联网规模公共用户表的呢?这里面有大量的技术细节,这里就不细说了。但这件事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已经在做住了。也许在今后的帖子中,我还可以深入地探讨这一点。
为了取代这个用API 连接起来的去中心化的用户数据孤岛网络,我们可以采用通过开放协议和去中心化存储节点网络访问的去中心化用户数据存储。保存身份的区块链代表了数据存储实现层的去中心化,以及数据存储访问层的再中心化。
我会用BitClout 的区块链作为我正在谈论的内容的例子,之所以要用这个举例,是因为出于各种原因我对它的思考比较多。但用其它来举例也是可以的。
在使用BitClout的情况下,我会在这个区块链上拥有一个身份,任何运行开源BitClout节点的人都可以公开访问这一身份。继续拿LinkedIn作为例子,如果LinkedIn要在BitClout之上重建自己,而且要把他们的整个用户表连同其所有背书都写入BitClout 区块链的话,那么这一数据会存在于其他的每一个BitClout节点上,以供读取或追加。
如果LinkedIn,或其对在链上所提供公共背书数据的价值的内部评估出问题的话,公众仍然可以不受限制地永久性地访问旧有数据。此外,我很轻松就可以设立一个服务,让BitClout用户(现在也是 LinkedIn 用户)继续以我自己的身份为各种技能相互进行背书,除了LinkedIn以外(或者不管LinkedIn在不在),我甚至还可以添加其他人承认的新技能和背书选项。
当然,即使 LinkedIn 的用户表其实是BitClout 区块链,LinkedIn 也可以继续将它的背书数据保留在链下,通过专有 API访问。但是,做出让数据以孤岛形式存在的决定,就是决定要放弃让数据上链的网络效应。我的猜测是,利用区块链规模的网络效应的诱惑太大了,以至于公司默认会把数据放在链上而不是保持孤立。
网络效应的这一点特性是大家会利用链上身份去做东西的原因。这一点太重要了,所以我要把前面的话再引用一遍:
但是,用户表能为你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它可以让你获得网络效应,而网络效应可为你提供一定程度的锁定。你的平台拥有的用户越多,它对任何一位用户的价值就越大(参见梅特卡夫定律),它对任何一位用户的价值越大,就 A) 越容易吸引新用户,B)任何一位用户想要离开就会更难(因为离开意味着放弃所有的价值)。
想象一下,如果LinkedIn、Reddit还有Github都把自己的用户表(以及他们的众多专有数据,如背书、积分以及活动历史等)移植到BitClout上的话会怎样。马上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每一个Github用户同时也是Reddit用户、LinkedIn 用户和BitClout用户。同样地,每一个Reddit用户也是Github用户、LinkedIn用户以及BitClout用户。我可以不断列举下去,但你知道意思就行了。
建立在同一张虚拟用户表之上的每一家公司都可以立即访问这张表上面所有其他初创公司的网络效应。每次上链的公司导入新用户时,你的服务也会有新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样。尽管他们可能还没有十分活跃地使用你的服务,但其实已经拥有你的帐户了。)
相反,基于用户表的网络效应不再是一条经济上的护城河,不再能为任何人提供任何可防御或可投资的优势了。
这种安排的博弈论如下:
所有的大公司一开始都希望让自己的用户表保持专有,因为这是他们的护城河,这张用户表为他们提供了网络效应和锁定,而市场和投资者会为此给他们奖励。
但是,到了一定时候,区块链的用户表(以及建立在其上的生态体系)会增长到现有企业光靠自己无法竞争的规模。当BitClout 的虚拟用户表的规模超过 Twitter 的专有用户表的规模时,Twitter 要么加入该区块链,要么就被甩在后面。然后这个用户表会不断在规模排行榜的榜单上向上爬,直到我们赶上谷歌和 Facebook。
最终,这个区块链的用户表会比排名二、三的专有用户表的总和还要大。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那些庞大的平台要么得抛弃自己的专有用户表,围绕着区块链重新部署自己的业务,要么他们会掉进厄运循环。
不妨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每一家初创企业的用户数都跟最大的现有企业一样多会怎样?那时候就没有用户引导或注册的阻力了——至少阻力不像现在那样是强制性的。如果你做的东西是建立在这个庞大的身份区块链基础之上的话,那么每一个区块链钱包就已经是你的服务的(非活跃)用户了,可以无缝地跟你进行金钱和数字商品交易。
公司需要花点钱才能接触到他们的用户,并将他们从服务使用的不活跃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我认为任何能够存活下来的链上肯定都会有付费的收件箱,否则垃圾邮件会让整个东西没法用起来。但是公司可以去查询区块链的数据,确定要做工作的目标用户子集,然后以他们能负担得起的任何方式定向营销这些用户,或为他们提供服务。
如果你想建立一系列特别有利于自己公司的网络效应的话,光靠培育出一张用户大表或电子邮件列表是不够的——你还得提供一些其他人也受到激励想要使用的东西到链上,这样那个只有你能提供的东西就会传播下去并成为一种货币。
比方说,如果我是某个特定证书唯一的提供者(比如,像Twitter Verified这样的用户验证,但是是在链上),那么在自己的交易中使用该凭证的用户越多,我的链上网络就越大。
作为证书的提供者,我怎么才能从中获得价值呢?我不知道,但想出一些可能性并不难。比方说,如果你接受我的证书的话,那可能你得接受我的一点营销信息,但是价格可以比一般的收件箱费率低一些;我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打折的访问权或将其转售。这只是我随便想到的一个例子,我相信市场能想到的点子要多得多。
总结:把身份转移到链上,消除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效应的可能性,从而完全颠覆当前互联网所建立的基于 API、受访问控制的可互操作性这种格局。围绕着用户表的规模、影响和风险而产生的一切非技术性市场和政治动态突然消失了。
我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我很确定现在我们是很难看清楚的。在这个还是单用户表的世界里,我们目前正在围绕着技术整合和审查展开的那些对话根本就没有意义。
换句话说,除了政府之外,现在还有一个很庞大的、并且还在不断发展的实体可以对抗大型科技公司,并强行将其拆分。当然,这个实体也可能在变得足够大到可以对抗科技巨头之前就被扼杀掉了。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十亿行的用户表:区块链能打破巨头的垄断吗?
A16Z合伙人:该用什么来打破互联网巨头的垄断?
盈利+规模后,瓜子二手车的质量革命能打破“不可能三角”吗?
区块链的冰与火之歌
Facebook发币,互联网与区块链的生死竞速开始了
巨头企业逐鹿区块链:华为、首汽、腾讯跑步入场
区块链的春天,币圈的黄昏
区块链能拯救年年爆堵的十一黄金周吗?
错过了两个时代的IBM,能否用区块链抢占下个时代
链股周报 | 全球区块链概念股总体下跌,多巨头探索落地应用
网址: 十亿行的用户表:区块链能打破巨头的垄断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816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0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105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624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37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213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91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62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52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280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