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真牛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T财经”(ID:btcjv1),作者:庆秋,36氪经授权发布。
小牛电动被誉为“两轮电动车里的特斯拉”,是否真的像特斯拉一样成为了行业的颠覆者和领跑者呢?
8月16日,小牛电动(NASDAQ:NIU)公布了最新财报。
2021年上半年整体来看,小牛电动总营收为14.92亿元,同比增长69.97%;净利润8646万元,同比增长183.94%。
虽然一季度亏损了540万元,但第二季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9180万元,同比增长61.6%;营收9.45亿元,同比增长46.5%。
对于二季度的表现,小牛电动CEO李彦形容为“又一个强劲的季度”,并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将在12.5亿元至14.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0%至62%。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反馈,当日股价涨幅4.61%。
小牛电动,曾被誉为“两轮电动车里的特斯拉”,是否真的像特斯拉一样成为了行业的颠覆者和领跑者呢?
智能化的含金量有多少?
小牛电动成立于2014年,其创始人李一男曾历任华为副总裁、百度CTO等重要职位。因此,相比于传统两轮电动车车企,小牛身上有着明显的互联网和科技基因。
2015年6月,小牛电动推出的第一款车NQi就自带APP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手机互联功能,获得市场瞩目,在京东上以7200万元总销售额、售出1.5万辆车的成绩刷新了国内产品类众筹纪录。
小牛电动自诩“开创了智能两轮电动车新品类”,顺利凭借“智能化”的高端标签打开了市场想象,从一众电动车品牌中突围而出,2018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那么,小牛电动“智能化”的技术含量究竟有多少呢?
BT财经梳理小牛电动历年财报后,发现了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2016年至2020年,研发费用都大幅低于营销费用,仅为一半左右。2019年,研发费用还有所下滑,同比减少了26.8%。
2021年情况也没有改善,一季度,研发费用为2561万元,营销费用为7352万元;二季度,研发费用3085万元,营销费用则高达6887万元。
如果说小牛电动依靠“智能两轮电动车”的概念占得了一定的市场先机,那么从投入情况来看,很难判定这个先机到底是大力营销的结果还是研发优势的呈现。
毕竟,当时市面上的电动车还没有这样的卖点。但是,当其他企业反应过来之后,可以看到,小牛电动“智能化”的技术护城河其实并不深,其他品牌也都纷纷推出了智能化产品。
九号公司,是以电动平衡车和服务机器人起家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与小牛电动同样拥有强烈的互联网属性,在2020年切入电动车市场之初,首款产品就贴上了“真智能”的标签,也推出了一整套智能控制系统,直接对标小牛电动。
2020年,九号公司的研发费用为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而小牛电动同期的研发费用为1.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2021年二季度则下降为3.3%),两项数据均低于九号公司。
刚入场没多久的哈啰电动车,也不乏“智能化”能力。今年4月,哈啰就推出了智能两轮电动车操作系统 VVSMART,同样可实现手机和电动车的连接。
与此同时,传统企业也在大力推进智能化升级:
雅迪今年发布了首款AI智能电动车冠智2.0系列,搭载全场景智能音控系统,支持APP远程控车、AI语音操控。智能无线充电、超级快充生态系统、锂电智能检测仪等技术也都搬上了生产线;
爱玛去年在深圳成立了智联化研发中心,也推出了智行系统,并作出行业首个“百公里不充电”的承诺,且在智能锁、智能防盗、智能识别路况等交互方面有所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雅迪和爱玛还首次联手与北斗合作,计划今年内将向市场推出100万辆北斗智联电动车,力争2022年实现千万级智联电动车标配北斗,加快完善智能联网电动自行车公共服务平台生态。
雅迪更表示,会有30%的人员和40%的资金向智联化研发倾斜。而雅迪的研发费用在众多品牌中一向领先,2020年高达6.05亿元,其40%则为2.42亿元,也要高于小牛电动。
当“智能化”不再是独家招牌,小牛电动还能靠什么拼市场呢?
新国标红利可以吃多久?
除了“智能化”,小牛电动还有个瞩目的标签——锂电化。
2018年5月15日,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发布,并于2019年4月15日起强制执行。
其中,“整车重量不得超过55kg”的新规在行业里掀起了一阵巨浪。因为两轮电动车普遍采用的是铅酸电池,其能量密度远低于锂电池,那么,在同样电量的情况下,铅酸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要大很多,导致电动车无法满足新国标要求。
据悉,截至2020年,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为3亿辆以上,约70%不符合新国标规定。这就意味着,约有两亿辆两轮电动车需要更新换代,而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不足3000万,形成了巨大的供需不平衡,销售空间或达4000亿元。
小牛电动正是抓住了这个抢占市场的关键时机。
要知道,雅迪、爱玛、新日等传统车企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铅酸电池。在它们不得不为大规模的产品换新成本而头疼的同时,小牛电动早已配置了特斯拉同级的18650锂电池,并在新国标出台的三个月后就拿出了一款符合全部要求的量产车型小牛UM。
由此,“汽车级动力电芯”也成为了小牛电动的卖点之一。
不过,据业内人士表示,两轮电动车上电机、电池等关键部件基本上都是由第三方供货,目前唯一实现“车电一体”的两轮电动车企是新日。小牛电动的电池是松下的,电机则来自于德国BOSCH,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牛的成本。
目前,新国标在各地的过渡期主要集中在2021年至2023年。问题就在于,小牛电动能否抓住这三年的红利期?三年时间一到,传统车企完成蜕变,小牛电动或将面临较为被动的局面。
原因无他,主要是销售体量。
据艾媒咨询,2020年,雅迪的市场占比高达23.1%,爱玛的市场占比16.8%。这一年,二者的销量分别为1080万辆、757万辆,而小牛电动的销量仅为60万辆。
不仅销量,传统车企在营收上也是碾压式的。2020年,小牛电动营收24.4亿元,雅迪则高达193.77亿元,是小牛电动的将近8倍。
销售渠道方面,2020年,雅迪全国线下门店已有17000家,而小牛电动仅有1616家门店,差距一个位级。
可以说,在两轮电动车产业领域,雅迪、爱玛等传统车企仍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王者。4000亿元的市场,小牛电动就算占尽了先机,又能吃得下多少?
BT财经梳理了小牛电动、雅迪、新日、爱玛和九号公司五家公司2017年至今年第二季度的已公布数据,粗略计算发现,新势力小牛电动和九号公司的单车平均价格普遍高于雅迪、爱玛、新日等传统车企。
值得关注的是,小牛电动在2017-2020年这四年里的均价一直维持在4000元以上,但在2021年情况发生了改变,降低到了3000元的价位。尽管仍高于传统车企,但释放出了一个信号——走高端路线的小牛电动也开始拼价格了。
2021年一季度单车均价下滑,小牛电动认为原因是疫情销量下滑、汇率增值以及国内市场销量较高的G0销售价格低于其他车型。而G0正是其当季价格最低的一款两轮电动车,最高配置不超过3000元。
由二季度财报可知,小牛电动入门级产品GOVA G0、F0占比在一季度为38.2%,二季度虽然降至30.4%,但依然占比高达三分之一以上。与此同时,今年4月,小牛电动发布了十款新车,其中GOVA F0的价格居然破天荒地下探到了2099元。
由此可见,小牛电动销量最好的车型依然是低价位的车,而小牛电动自身也正在充实低价的产品线,以抢夺更多市场。
但问题又来了,和在下沉市场称王的传统车企去拼它们最具优势的价格,小牛电动能占到便宜吗?
小牛电动还有哪些机会?
把小牛电动誉为“两轮电动车里的特斯拉”,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小牛电动赋予了两轮电动车这个传统产业“智能化”的新方向,推动其迈出了向科技转型的第一步。只是,目前来看,小牛电动还未能像特斯拉一样真正成为新方向的领跑者,也未能对传统车企造成强有力的冲击。
BT财经认为,小牛电动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要提高技术壁垒,维护好“高端”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又要开拓“中低端”产品线,去攻占下沉市场。二者要如何平衡,是对小牛电动的考验。
毕竟,从其历年经营来看,发挥并不稳定。2018年至今的14个季度中,有6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而这还是在小牛电动占据了“智能化”“锂电化”市场空白这一巨大优势时的成绩。
如今,两轮电动车行业已经进入到了“肉搏战”阶段,小牛电动既要抢夺雅迪等传统巨头的市场份额,又要提防九号公司等新秀的冲击,可谓腹背受敌,这也会对其业绩带来一些不稳定性。
小牛电动需要挖掘更多可能性。除了下沉市场,还有几个方向,或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一是海外市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市占率约90%。如今,国内市场几近饱和,而海外市场还大有可为。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海外市场的需求量暴增,从2020年1月至10月,电摩及脚踏车出口量达1382万辆,同比增长41.7%。我国两轮电动车的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2020年1-10月,出口数量已达2019年全年水平。
与其在发展空间有限的存量市场打得头破血流,不如去开拓新的市场。因此,出海也成了众多品牌的选择。
幸运的是,小牛电动是率先出击的那一批。早在2016年,小牛电动就打入了德国市场,如今已进入海外48个国家与地区。
从营收贡献来看,2017-2020年,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9%、10.8%、20.9%和16.6%。小牛电动解释称,2020年下滑原因主要是新冠疫情导致海外市场出现波动。李彦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码海外业务,中短期内将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2%-25%。
不过,雅迪、爱玛等也都在加码海外市场。目前,雅迪已出口83个国家,表示要全面进入欧美和东南亚市场。小牛电动还要跑得更快一些。
二是2B市场。
主要指的是外卖和快递行业,二者对于两轮电动车的需求极大。
《2020外卖行业报告》称,2019 年外卖产业规模突破6500亿元,相较于 2018 年增长39.3%。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人从事外卖和快递工作。
小牛电动如果能够与某个平台达成合作,切入这一块市场蛋糕,不仅会在极短时间内扩充巨大的销量规模,更有机会获得海量的出行数据,助力其“智能化”技术优化迭代,或将成为其他品牌难以匹敌的优势。
除此之外,小牛电动还在发展电动滑板以及周边文化产品等,但这些产品线的市场太小,恐怕短期内不足以成气候。
不管怎么说,未来三年内,两轮电动车市场还有许多可能,小牛电动如果抓好机会,或将实现从头部品牌到国民品牌的大飞跃。
相关推荐
小牛电动,真牛吗?
没有了李一男光环的小牛电动,活得好吗?
买不起北汽工厂的小牛距离造车只有一步之遥?
降价促销增收不增利,小牛电动能否借智能化战略顺利上位?
36氪独家 | 原华为副总裁、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再创业,造增程电动汽车
小牛电动发布自动驾驶电摩 支持5G通讯
小牛电动第一季度营收2.33亿 同比下降34.4%
围猎“小牛”
小牛电动第四季度营收5.36亿元 同比增长25.4%
前有雅迪爱玛,后有哈啰9号,小牛电动进退维谷?
网址: 小牛电动,真牛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920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