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一幕来了:中国VC排队抢教授
没想到,VC已经在抢投教授的种子轮了。
投资界获悉,潞晨科技日前完成一笔超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创新工场前沿科技基金、真格基金联合投资。背后的创始人是一位青年教授——尤洋。本、硕均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尤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博士学位,去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校长青年教授。
无独有偶,另一个由教授们创办的公司也融资了——慧拓完成超过2亿人民币的B1轮融资。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是由一群教授和专家组成:慧拓联合创始人、CEO陈龙是中山大学计算机院博士兼博导,现任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教授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这只是VC投教授的一缕缩影。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创办了思谋科技,成为崛起速度最快的独角兽之一;迦智科技创始人熊蓉教授、灵汐科技核心创始人施路平教授、裴京教授、张悠慧教授、华卓精科掌舵者朱煜……教授们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将理论化为一家家创业公司。
紧随而来,VC开始到各大高校“抢”教授,甚至有早期投资机构悄悄梳理了一份教授名单,这是中国创投圈多年来罕见的一幕。
毕业于清华,年轻教授回国创业 VC抢下了种子轮
种子轮就拿下了千万元,这家名不经传公司背后有着一位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尤洋,曾斩获该系数额最高的西贝尔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同样轻松拿下,还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本科毕业后,尤洋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清华计算机系硕士。
2015年,尤洋完成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决定继续出国深造。在申请博士时,他连续收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芝加哥大学、佐治亚理工、西北大学等六所名校全额奖学金offer。最终,尤洋选择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该校电子与计算机学院院长James Demmel院士。期间,尤洋先后在Google Brain、英特尔实验室、微软研究院、英伟达、IBM沃森研究中心等知名企业、研究院实习。
一路深造,尤洋的论文大奖也是拿到手软。他曾拿下国际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大会(IPDPS)2015的最佳论文奖,并以一作的身份获得 2018年国际并行处理大会(ICPP)最佳论文奖,论文《Imagenet training in minutes》所提出的方法刷新了ImageNet训练速度的世界纪录。
博士毕业后,尤洋拿到了包括常春藤在内的多个美国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长青年教授教职offer ,还获得了伯克利EECS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称号。经过一番衡量,尤洋决定在去年5月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至此,尤洋成为该校计算机系最年轻的华人教授。
那又为何选择创业?尤洋曾坦言,伯克利计算机系的教授追求产研结合,希望真正做出一个有影响力的实用系统,而不仅仅是发论文。而AI发展浪潮让他看到了其中的创业机遇。
今年8月,尤洋宣布将下场创业,与他此前带过的两位硕士生一起创建了“北京潞晨科技”,主要面向B端企业提供分布式软件系统,大规模人工智能平台,以及企业级云计算解决方案等服务。他们将在初期打造一个通用系统,1年内完成系统优化,以满足中等互联网公司或传统行业公司的需求。
而种子轮投资方在引导尤博士回国创业落地、产品和商业模式打磨上做了深度参与。
投身创业的尤洋,正在抓紧招兵买马,甚至亲自在微博发布招聘链接。虽然之后尤洋仍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职,但他已辞去其它兼职顾问。“会把任教之外的所有时间用于创业,以希望能做到产学结合,对社会产生价值。”
罕见一幕上演:中国VC开始排队抢教授
越来越多教授创办的公司受到VC圈追捧。
就是潞晨科技官宣融资的同一天,另一个教授们创办的公司也喜提新一轮融资——智慧矿山无人化公司“慧拓”完成超过2亿人民币的B1轮融资,再创赛道内单笔最大融资纪录。这一轮融资由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领投,中科院自动化所投资平台中自投资、子今投资、善金资本、日出安盛资本跟投,老股东赛富投资基金继续加持。
资料显示,慧拓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由中科院自动化所孵化的全栈式无人矿山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和运营服务提供商。而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是由一群教授和专家组成:慧拓联合创始人、CEO陈龙是中山大学计算机院博士兼博导,现任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教授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当年的一场竞赛,让两人结缘。2010年,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作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的王飞跃担任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总裁判长,而武汉大学在校生陈龙拿下了综合测试路段的第一名。由此,王飞跃教授发现了这位叫陈龙的年轻人。4年后,基于王飞跃教授首创的“平行理论”,陈龙与几位无人矿山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团队,共同创办了慧拓。此后,慧拓先后完成4轮融资,国科嘉和、赛富投资基金、方和资本、汉能创投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争相入股。
这两年,最轰动的教授创业项目莫过于思谋科技。2019年底,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创办了思谋科技。后来,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仅用一个晚饭的时间便决定投资思谋科技;而贾佳亚教授通过一个跨洋电话,打动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随后,红杉中国、松禾资本、基石资本、联想创投、和暄资本、雄牛资本、绅湾资本等知名机构鱼跃而入。仅用1年半的时间,思谋科技成为崛起速度最快的独角兽之一。
窥一斑,知全豹。不久前,在火爆的机器人赛道,一位浙大70后女教授熊蓉也开始被VC争抢——今年5月,熊蓉带着学生创办的迦智科技刚到字节跳动和联想创投的融资;一个月后,这家公司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由襄禾资本领投,深创投跟投,老股东字节跳动与联想创投继续加投。此外,另一位浙大教授何晓飞创办的自动驾驶公司飞步科技,三个月内,相继完成2轮过亿融资,达晨财智、同创伟业、德屹资本、浙大友创、招商致远等一众VC出手。
提到教授创业,自然少不了两位“鼻祖”——李泽湘和施一公。1992年,李泽湘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后,便开始了创业和带领学生创业的征途。他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成为隐形创业教父,孵化了无人机巨头大疆创新、工业机器人公司李群自动化、自动驾驶企业希迪智驾等知名独角兽公司。而施一公,不止在学术界声名卓著,还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2015年,施一公与崔霁松等人一起创办了生物科技公司——诺诚健华。去年3月,诺诚健华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位教授也收获了人生首个IPO。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与学生创办了商汤科技、香港科技大学杨强教授任职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清华教授朱煜成立了半导体设备公司华卓精科……教授创业者的阵容愈发壮大。清华、北大、中科院、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知名高校的老师纷纷走下三尺讲台,踏上了创业的星辰大海。
VC悄悄梳理了一份教授名单 “感谢时代选择了我们”
你可能不知道,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开始成了VC的热门打卡地。
一位刚刚拜访完教授的投资人在朋友圈“点赞”中科院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并分享了定位。定期去各个高校“报到”,已经成为了一些投资人的日常。北京一位早期投资机构负责人透露内部的秘诀:“我们需要在创业者萌生创业的念头之前,就捕捉到他们的动态。所以,我们会经常去学校了解教授的项目动态。”
甚至有专注早期的投资机构已经悄悄梳理了一份教授名单,涉及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等各个方向。“我们时刻关注着业内有知名度的教授、科学家的动向,也时常问问他们有没有创业的项目。一旦他们有相关想法,我们便会马上出手。”上海某天使投资人向投资界透露。
为了比其他机构更早挖到教授,很多投资人常常动用自己的人脉网络,通过二度、三度、甚至四度人脉,联系各个高校的教授。“最近几年,通过朋友找到我的VC投资人确实不少,也有一些投资人拿到我的联系方式后,直接打电话说想见见我。”这位在业内颇有名望的清华教授早已习惯了VC的热情。
另一位研究普适计算的北大教授告诉投资界,从他开始研究一个“智慧养老”相关项目的时候,便有不少投资人主动联系他,像中科院系的投资机构或一些天使投资人一直与他保持沟通。
哪些投资人喜欢“泡”在教授的实验室?“除了中科院旗下的投资机构要做科研成果转化外,一些美元基金会有这样的动作。”一位来自上海的FA介绍,不过这也与投资方向有关。“一些很前沿的技术本身没有产业基础,所以投资人看中学术界的专家,最具代表性的群体莫过于高校教授。”
以往教授都被视为长在“象牙塔”,如今却被VC追着投。可以看出,技术背景人才得到了空前地重视。8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刚刚正式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技术创新要求创业团队要有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教授创业的显著优点就是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虽然他们在商业落地上有所欠缺,但这一点VC可以帮上忙。顶级科学家的才华和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稀缺品。”刚刚抢到一个热门教授项目的投资人如是说。
“更重要的是,有过创业经历的教授也会引导学生走上创业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沿着一条线挖掘到不少好的项目。”一位上海天使投资人补充说,他们刚刚投的两个机器人项目都是来自同一个教授的实验室,“因为有了这样的案例,我们更加愿意围着教授做投资”。
当然,VC在争抢教授时也不是没有顾虑。最直接的一个问题便是,教授是兼职还是全职创业?“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讲,我们一定希望教授专家学者们全职创业,不要给自己留后路,当有后路的时候这个事往往干不好。”国高创投总经理、星河资本合伙人阎镜予表示。
“其实早在2016年,VC追着教授投就曾掀起一阵风潮。但我们投了几个项目后发现都没有很好地与产业结合。”一位来自深圳的VC告诉投资界,现在公司在看教授项目的时候,会有三点要求:一是领先且独特的技术;二是在学术产业有着很好结合的创始团队;三是目前已经有一点市场份额的项目。
与此同时,教授们在选择投资方时也有自己的标准。“我们不是特别看重投资机构的品牌知名度,而是在意投资人是不是真正懂技术、懂行业。如果大家能够聊到一块去,那融资事宜自然水到渠成。”一位刚刚出来创业的中科院教授表示。
如今,不懂技术的VC很难跟创始人对话。以硬科技中最为重要的半导体为例,陈大同的多年体会是,“投资人没有四五年的磨练,是无法吃透半导体行业的。不要求投资人都成为半导体专家,但至少要是半个专家,起码要懂一些技术。”
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也曾透露,达晨内部为了鼓励员工继续深造,甚至报销学费。此前,达晨信息技术行业业务合伙人窦勇为了深入行业,专门到澳门科技大学念了信息技术专业博士,学费全部由达晨报销,一度在创投圈引为佳话。在这种背景下,达晨向投资团队提出要求——“和科学家交朋友”。
多年来,教授们在科学圣殿带学生、做实验、写论文,鲜少走到聚光灯下。但科研成果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各方大力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创业创新。尤其眼下,国内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超乎以往,硬科技大潮兴起。
正如一位刚刚下场创业的教授所感慨:“硬科技的风被吹了起来,感谢时代选择了我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张继文 刘博,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罕见一幕来了:中国VC排队抢教授
浙大男教授,刚被VC抢了
53岁施一公掌舵:这所大学开始做VC
下一个十年,中国最强VC/PE会是谁
下一个十年,中国最强VC、PE会是谁
创投圈这一年:终于过完了
2019募资魔幻一幕:某基金把投资经理都裁了,只留下合伙人找钱
中国2000万罕见病患者,等来了救命药
现在,80后科学家排队IPO敲钟
创投圈“疯狂”时刻:1个投资名额,17家机构排队争抢
网址: 罕见一幕来了:中国VC排队抢教授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933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2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3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63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7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