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Facebook 是 2021年的美国在线,大家在等着新的Web出现

Facebook 是 2021年的美国在线,大家在等着新的Web出现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9月06日 11:47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刚开始的时候,Facebook的愿景是将全世界连接在一起;现在它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0亿,从用户的数量来看似乎距离当初的愿景已经越来越近了,但是从大家的感受看,这个愿景似乎越来越远:喷子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两极分化,越来越不满,自己该说什么话可以跟谁说话得由Facebook说了算。大家的态度就像当年对AOL一样,一旦web出现,众人纷纷逃离了这个围墙花园。现在Facebook也变成了那个围墙花园,而大家正等着新的web出现。原文发表在zdnet上,作者是Tiernan Ray,标题为:Facebook is the AOL of 2021

划重点:

AOL给大家提供了跟陌生人交流的手段,一度非常受欢迎

但它的缺点是你能做什么比较受限,要看AOL能提供什么给你

Web的诞生让大家纷纷逃离AOL的围墙花园

Facebook就像当年的AOL,让大家有了熟人交流的手段

但Facebook 等类似的服务不仅限制了谁可以讲话,还限制了这些人可以跟谁讲话

在处理个人信息的问题上,Facebook等服务看起来似乎也没有把工作做好

新的Web正在酝酿,大家大家再次感到兴奋起来

从前,大概是三十年前,有一个叫做美国在线(AOL)的计算机网络。

就像通常所说的那样,AOL会通过邮件寄小磁盘给你,有时候则是塞进流行杂志的页面之中。那时候软盘是大家上网的一种方式。虽说当时已经有互联网了,但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怎么它,甚至连它的存在都不知道。

AOL ,以及它的若干竞争对手,比如Compuserve和 Prodigy等,为大家提供了他们可以在网上做的活动,比方说跟其他人聊天。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服务旨在帮助大家解决难题,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协议。互联网计算机需要通过连接才能通信,而那些连接又需要专用的通信线路以及所谓 IP 地址才能建立,而 IP 地址又需要所谓的 TCP/IP 软件程序。大多数人的电脑里面都没有这些。

而塞在杂志里面的那张小软盘可以给大家的计算机插入一个电话调制解调器——只要他们在当地的计算机商店买一个调制解调器——然后拨号连接上一台服务器计算机,后者再让他们进入 AOL或者 Compuserve或 Prodigy的世界。有些人会抱怨杂志里面塞了好多张软盘,但软盘这种方式很有效,可以吸引新人注册和使用自己的服务。

很多人这一天天都是在AOL 和其他的服务上度过的。这些服务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比较受限。你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只能在服务提供的一小部分功能菜单(比方说聊天)里面做选择。服务的发展或改变不大,多年来几乎都保持不变,因为当软盘在不断吸引大家进来的时候,改变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早在 1990 年代初的时候,为了让大家上网,AOL 就开始寄小软盘,把它们贴在杂志上。Facebook不需要靠这么俗气的战术,但就像AOL一样,它也提供了类似的一系列策划好的免费活动,把大家困在一个围墙花园里面。

大多数人并不介意它的服务是不是受限而且不做改变。能进入一个叫做Cyberspace(赛博空间)的地方大家都很兴奋。突然之间,他们就可以给不同城市的人,甚至不同国家,或者甚至素未谋面的人发信息了。而且大家还可以利用秘密身份,比方说“picklefinger0237”,这种匿名性使得互动更加令人兴奋。

大概在AOL诞生的几乎同时,在一家知名研究组织工作的一位叫做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的聪明人发布了某种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大家可以将自己的计算机连接到任何装有这个软件的计算机。这个软件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万维网很快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而且让他们大吃一惊。通过真正的互联网连接,你就可以访问全世界任何一台计算机。大家算是看明白了,自己用不着接受 AOL 提供的那点点功能。

此外,大家对可以向另一个地方的人发信息所感受到的兴奋开始变得日益高涨,这种热情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想要看看这个世界的热情。大家有一种感觉,他们所栖身的Cyberspace那个小地方跟围墙花园外面的那个广阔宇宙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这种兴奋甚至让普通人都想要了解怎么跟一家叫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公司签约。这要求大家对一个叫做“点对点协议”(PPP)的东西要有所了解,了解这玩意儿几乎就像要学习科学一样,但相比之下还是没有那些软盘那么烦人。

随着万维网的发展壮大,跟 AOL 相比,前者变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大家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在这里看到素未谋面的人,甚至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写的文章与整本的杂志。而且这里的创新源源不断,不断涌现的大量软件令在Web上面“冲浪”的体验令人惊叹。

人们甚至发现了互联网的更多方面,比方说“文件传输协议”(FTP)之类的东西。在FTP这个地方,大家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得到很多没有人见过的东西。类似“finger”之类的程序让人可以看到都有谁在线,这又一次让人们大吃一惊。

大家对万维网感到非常兴奋,他们再也不想回到 AOL、Compuserve或 Prodigy那小地方了。于是,这三项服务慢慢凋零。大多数情况下,年龄较大的人之所以还保留自己的 AOL 帐户,是因为自己还有一个跟 AOL 关联的电子邮件地址,再去弄个新的电子邮件地址的行为会令人困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年轻一代的帮助下,即便是这帮人也能够迁移出去,使用新的电子邮件服务并享受其Web来。

在大家开始对 Web 感到兴奋之后不久,商界人士开始对 AOL 、Compuserve与 Prodigy 的消亡表示难过,因为这几项服务曾经是一种很好的赚钱方式。

做业务的那帮人决定,尽管每个人都认为Web网站很棒,大家已经不想回去AOL那样的地方了,但应该有方法开发出类似AOL 那样的东西。于是一家叫做 CNET的内容公司发明了Snap Online 这项服务。他们推出了定制版的 T 恤,告诉大家说这就像拥有了 AOL但要好得多。他们用在 Snap 这个词后面加了个叹号——Snap!——于是就更加令人兴奋了。

不过,这项服务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事实上,在 CNET 把它卖给另一家叫做 NBC Internet 的公司之前,它花了 CNET 很多的钱,到 1999 年的时候是 1.01 亿美元。NBC 最终跟一家叫做 Comcast 的有线电视公司合并,大家都不记得Snap了。

其他一些人想再建一个 AOL,这些人当中就包括有一群全世界最聪明的风投家,这帮人花了近 5000 万美元创建了一个更像是真人见面的网站,名字叫做Friendster。网站一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功,因为大家的确不仅想认识新朋友,而且想跟自己认识的人见面。不过之后大家对 Friendster 的态度慢慢冷却了,后来它被卖给了一家马来西亚的在线支付公司——但售价比当初的造价要低得多。大家基本也把Friendster给忘了。

但这些失败都不能阻止商业人士的步伐,他们又开始创建新的服务,其中包括一项叫做 MySpace 的服务,在这项服务上,大家可以发布有关自己喜欢的摇滚乐队的信息。

最后,一些聪明人想到了一个公式,他们创造出一些全新的地方供大家见面。

其中有一个地方叫做Facebook。大家对Facebook感到很兴奋,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真正认识的人,就像MySpace一样,而且还因为它有一些跟美国在线类似的功能,比如游戏《开心农场》(Farmville)。

商业人士更加兴奋,因为 Facebook 开始创造出大量的广告收入。广告商喜欢 Facebook 是因为它不仅知道是谁在和谁说话,而且还知道跟大家的爱好和兴趣有关的一些信息。广告商喜欢这一点,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定向推销他们的广告。

聪明人说 Facebook 有所谓的“网络效应”。加入的人越多,这个网络就越强大。一位科学家推断出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 Facebook 拥有所谓的“不受规模限制”的网络,解决了大家如何见面的问题。大多数人认识的人没那么多,但每个人都认识一两个会认识很多人的人。那一两个人就是这个社交“图谱”中的中心,哪怕是很孤独的人也可以结识更多的人,就像在好莱坞的每个人都认识某位跟知名演员凯文·培根(Kevin Bacon) 合作过一部电影的人一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孤独的人通过 Facebook 结识新老朋友,Facebook 也不断地发展壮大。它的收入从每年 1.53 亿美元膨胀到了 20 亿美元,再到 180 亿美元,乃至于到了有一天,当大家在一起做东西时,它每年可以通过销售广告赚取近 1200 亿美元。Facebook 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实体之一,市值超过 1 万亿美元,因为在它上面做东西的人太多了,有将近 20 亿人。

只不过Facebook 这里还有几个问题。一是Facebook 跟 AOL很像。它告诉大家可以跟谁交流,通过这样来限制人们。不过跟 AOL、Compuserve和 Prodigy 不一样的是,大家已经不能想用什么身份就用什么身份,比如起个picklefinger0237了。他们必须用实名注册,因为广告商喜欢知道谁在跟谁说话。

很多人其实对可以交谈的对象有限这一点并不在意。他们说自己喜欢通过炫耀自己的照片和大量谈论自己来“建立个人品牌”。而且,大家觉得这也没什么,因为就像 AOL 一样,他们还有其他的选择,包括Pinterest、 Twitter、LinkedIn 以及Instagram ,甚至还有一个叫做 Snap(没有感叹号)的新东西。这就像过去AOL旁边还有Compuserve和 Prodigy一样。

但是有些人开始担心了。他们注意到 Facebook 等类似的服务不仅限制了谁可以讲话,还限制了这些人可以跟谁讲话。他们注意到,这些服务利用了所谓的“数据巫毒娃娃”计算机算法来操纵大家之间怎么进行对话。连商界人士都开始警觉起来。他们说 Facebook背叛了大家的信任,“欺骗”了大家。

其中一件不好的事情是大家不再拥有控制权。他们交出了太多的信息给 Facebook 和它的竞争对手,就好像当大家上Cyberspacce那时候那些公司拥有这些人一样。

在处理个人信息的问题上,这些服务看起来似乎也没有把工作做好。尽管他们不会让大家想跟谁交流就跟谁交流,但 Facebook 等服务还是把大家的个人信息出售给遥远国度自己不认识的人。而且只要你上网,不管你跑到什么地方, Facebook 及其竞争对手都会让广告商一直跟踪他们,这是大家加入的时候从来没想到过的。

忧心忡忡的思想家表示,新的在线服务正在监视每个人的行为,塑造他们的行为,而且侵犯他们的隐私。这样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大家原以为上去后彼此关系会走的更近,但其实却像学校食堂的食物大战那样互相吼叫。

他们之所以会互相争吵,是因为数据巫毒娃娃等算法工具并没有真正把大家团结起来,而是鼓励重复的行为模式,比方说通过把别人说过的最具煽动性的话不断展示出来,以此来激怒大家。这一切都是为了把人的行为进行分类,方便他们传达出明确的购买信号,从而帮助广告商卖东西。

就算是那些对建立自己的品牌感到兴奋的人也产生了疑虑。他们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身份不是真实的。他们现在不过是广告数据库虚构出来的人物,这个身份被虚构出来,是为了让大家继续访问 Facebook 和其他服务。更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一旦进入Cyberspace之后,人已经不复存在了。

然后突然有一天,有个聪明人开发了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不需要大家出卖自己的信息。现在,大家可以去见任何自己想见的人,谈论任何自己想谈的事,而不仅仅是 Facebook 或其竞争对手说OK的那些了。大家也会感到更放松了,因为就算还是有广告,大家也不担心在Cyberspace见面了,因为自己的每一个举动不再会被用来给广告机器提供动力。

大家再次感到兴奋起来,就像他们第一次发现了 Web 并抛弃了 AOL 一样。

但我们的故事就得暂告一个段落了,因为这新的篇章还没有写完。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Facebook 是 2021年的美国在线,大家在等着新的Web出现
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雪球”会变成 Web 3.0 的“雪崩”
Firefox 15岁了:一款浏览器的浮沉,“隐私至上”的复兴
“Web 2.0之父”蒂姆·奥莱利:旧硅谷已经到头,未来技术需要新的路线图(二)
收购 Giphy,让 Facebook 有了一扇窥探竞争对手的新窗口
阿里将停止UC web和其他创新业务在印度的服务
抛弃Facebook的野孩子:硅谷的短视,我带不动
“Web 2.0之父”蒂姆·奥莱利:旧硅谷已经到头,未来技术需要新的路线图(四)
在扎克伯格眼中,AR的未来是这样的
Facebook的“绿卡危机”

网址: Facebook 是 2021年的美国在线,大家在等着新的Web出现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0014.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