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在中国,122万人正在“中年痴呆”

在中国,122万人正在“中年痴呆”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9月23日 19:06

中国患老年痴呆症的人群中,近13%尚且“年轻”。

最近一部关于老年痴呆症的影片《关于我妈的一切》正在热映。徐帆饰演的妈妈常年辛劳照顾患病的奶奶,当她离家时仍通过视频远程指导家人给奶奶喂饭的画面,令不少人动容。鲜为人知的是,一般被称为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人群,正在年轻化——最年轻患者甚至不足40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统计,在中国,患老年痴呆症的人群中,有高达12.51%的“中年人”(41-60岁),总人数约122万人。

“中年痴呆患者”,是一个正在被社会忽略的群体。

当大众观念里的“老年病”发生在中青年身上时,“爱忘事儿”“容易劳累”等那些习以为常的身体状况也日益被认为是疾病的前兆。9月正值“脑健康宣传月”,今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的主题是“了解老年痴呆,了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发现距今约120年,它正在成为患病人群庞大,但医药研发难、早期筛查不易的一项“疑难杂症”。 

那么,老年痴呆症还有哪些尚未被我们了解的真相?人类医疗手段进展为何迟迟无法攻克这一难题?普通人,尤其中青年人群是否能够提前防范它的发生?“中年痴呆”的谜底正在等待揭晓。 

01 “老年痴呆”正在年轻化 

2020年热播出的《忘不了餐厅》,一档关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综艺节目里,年仅38岁的胡俊洁,一个正当盛年的女性作为嘉宾登上节目 。过去,胡俊洁曾与老公在山东德州经营一家熟食店,精明干练;患病后,擀个饺子皮都能被她擀出窟窿来。能唱会跳的她,如今歌词、曲调一样也记不住。阿尔茨海默病摧毁了她的生活。 

老年痴呆症不仅给个人带来病痛,更会让整个家庭遭遇巨大打击。1901年,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发现51岁的奥古斯特有奇怪的行为症状,并且丧失了短期的记忆。阿尔茨海默连续追踪五年,并在其论文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表述,形成了现在我们对“老年痴呆症”的初步研究。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老年痴呆患者超过5500万人,其中有超过1000万患者分布在中国。在受访者中,女性占58%,男性占42%。中国患老年痴呆症死率达34.8%,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老年痴呆人群正在快速扩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全球每3秒钟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到2030年全球患者将突破7800万人,而2050年可能达到1.39亿人。 

作为一项困扰不少家庭的难疾,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仍然不被世人知晓,药物研发也处于瓶颈期。作为公共卫生未解难题,至2019年,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成为肺癌之后的全球第七大致死原因。 

据统计, 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占所有痴呆症患者人数的50%到70%。在全球范围内,包括 阿尔茨海默病 在内的各类痴呆症,在中青年群体 (40-59岁) 中有0.2%的人患病。 

老年痴呆症正在年轻化,脑部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在侵蚀着年轻一代的身体健康。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统计,近两年来,在神经系统疾病中,45岁至59岁的患者占比高达26.5%左右。 

02 为何“无药可治”? 

阿尔茨海默病在1998年-2017年,已有146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临床中遭遇失败,仅有4种药物成功上市——这是来自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 (PhRMA) 的报告数据。而根据2019 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显示,2009年-2019年平均每年上市56款新药和生物制剂。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临床成功率仅为2.7%—— 20年间仅有4款药物成功(1993-2021年,共研制成功7款) 。 

也就是说,每37种药物中只有1种药物能获得成功。不止如此,所谓“成功”药物也只能暂缓患者病情,无法让其彻底治愈。 

面对庞大的患者基数,却尚无特效药物彻底根治阿尔茨海默病。 

今年6月7日,FDA宣布渤健公司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新药Aduhelm (aducanumab,阿杜卡奴单抗) 获得批准使用。该消息传出后,渤健 (Biogen,BIIB.US) 股价一度暴涨,但一些医疗专家提出质疑,脑部的“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机制之间的关联具有不确定性”。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自1993年第一个治疗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上市以来,全球批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药物仅7种;礼来、阿斯利康、强生、辉瑞、罗氏等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的20余年里,相继投入近千亿美元研发,但绝大多数进入临床III期研究的药物,也以失败告终。这为相关药物研发蒙上了一层阴影。 

至今,FDA批准的7种药物,均属于辅助性治疗药物。2003年上市的美金刚属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NMDA) 抑制剂,其余还有四款药物均为胆碱酯酶 (AChE) 抑制剂。最早出现 (1993年) 的他克林,由于毒副作用大,目前已经退市;FDA在美金刚 (2003年) 上市后的11年,才批准了唯一一款新药,即复方美金刚+多奈哌齐的联合用药。 

在极为有限的几类药物中,主要是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拮抗剂以及对神经系统疾病泛用的脑代谢改善药。它们可以达到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 

对阿尔茨海默病来说,在药物治疗难以攻克的前提下,从早筛出发,尽早发现患者病情是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的新途径之一。生物标识测试、神经成像、认知评估、气味识别测试等方法,是阿尔茨海默病是常用的几类辅助筛查方法。它们重点通过测量、影像技术和神经心理评估等方法,检测大脑和脑脊髓液的病理生理情况以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如今,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也有所探索,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带来了新方向。科学家们正在试图验证人工智能对病症的预测能力。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成熟,起初依托成像设备如MRI、CT等进行辅助诊断的手段或将被替代。据欧洲高校研究团队于2021年发表的最新论文显示,深度学习能够预测轻度认知障碍、早期认知障碍、晚期认知障碍,且优化后预测率超过99%。 

但人工智能预测早筛等,目前仍然面临着数据集不够大,核心数据缺失、人工智能注册限制巨大等困境。 

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告诉《财健道》,上述欧洲高校的研究仅在试验阶段,目前大多数的研发均属于高校研究课题的开展。而阿尔茨海默海默病研究面向临床时,因病人不够多,无法获得足够多用于研究的数据集,而且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的注册有诸多限制。即便日后应用到临床,也只起辅助作用,代替医生做诊断目前是不可取的。

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症状多样,病理机制仍不清晰,如果阿尔茨海默病超越了人工智能所统计的数据集范围,那么人工智能预测也就无从谈起。 

巨大的市场需求、疲软的药物研发、前途未卜的人工智能预测,以及谜一般的发病原因,让阿尔茨海默病的攻克仍需要多方面发力。 

03 应对:防大于治 

当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在38岁的胡俊洁身上,她个人难以继续正常的工作,丈夫也相应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包括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 在内的各类痴呆症等认知障碍会损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执行复杂但重要任务的能力。它也损害了个人生命健康,给家庭带来了巨大影响。 

痴呆,正在成为护理依赖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近20年痴呆导致的残疾患者人数翻了一倍。 

年龄增长是认知障碍的最强的风险,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疾病正在向年轻化发展 。追溯导致疾病的原因,一方面,缺乏健康的运动习惯、饮食、吸烟、饮酒增加了疾病的风险;另一方面,抑郁、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其他疾病也是主要诱因。这些因素占导致痴呆风险的40%,贯穿一个人的整个生命时期。 

"脑部疾病趋于年轻化"——《财健道》也向具备临床经验的一线神经内科医生证实了该说法。以常见的脑部疾病中风为例,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除了免疫缺陷、基因表达等原因,年轻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中风。中风可能引发血管性痴呆或脑白质变性等一些神经内科收治的疾病。但同样是常见脑部疾病的阿尔茨海默病,大多数时候不具备入院治疗的条件,且病患的就诊及时率仅有67.71%。当确诊时,病人可能已经出现记忆衰退、糊涂、爱忘事、不认识熟人等现象。 

面对这个治疗、早筛都困难重重的疾病,降低老年痴呆风险十分重要。医生在临床指导中,最首要的是督促认知正常的成年人或者那些已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成年人,建议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降低痴呆风险。与此同时,戒烟、戒酒、规律饮食以及适当参与社交活动,也是降低痴呆风险的有效方式。 

当大众观念里的“老年病”开始发生在中青年身上时,人们在中青年时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尤为关键。 

参考资料

【1】公共卫生应对痴呆症的全球状况报告. WHO. 2021

【2】《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张羽岐 汉雨棣,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在中国,122万人正在“中年痴呆”
最前线丨缺芯持续蔓延,英飞凌花122亿元在欧洲建新厂
阵痛期结束,新东方的中年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谁发明了中年危机?
新东方陷中年危机,如何蝶变?
中年危机下的腾讯
中年新东方,困境不止漏题
苹果的“中年文案”
科技神回复丨劳斯莱斯回应拼多多122万元补贴,网友:我差的是那一百多万吗?
CEO来信 | SaaS为何成了中年男的创业乐土?

网址: 在中国,122万人正在“中年痴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0948.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