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催收的「灰色江湖」:掮客、算法与人性黑洞
债务人和债权人两头被反复收割多次,反催收联盟则坐享无本万利的生意。
「贷款逾期不用慌,XX大哥帮你忙」。抖音上,在一番激情洋溢的开场白之后,一位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接起了一个求助电话,对方焦急地表示一笔信用卡逾期多日,而自己收入下降无力还款。
这位显示身份为「咨询顾问」的男子听完,随即便给出了几条建议,包括向银行申请停息挂账,以费率不合理、催收不当为由向监管投诉等。翻看他的主页,每条视频的内容大同小异:以回应求助电话的形式给欠款网友「支招」。
眼下,类似的内容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并不鲜见,甚至有些泛滥。如果以催收/反催收、挂账停息、债务优化等关键词搜索,在可以在网上看到大量同类型的视频。
而在这些视频评论区留言的大都是已经或即将逾期的借款人,或言辞激烈、或茫然无措地写下了自己的欠款金额和逾期情况,并寻求进一步的指导或帮助。其中,大部分人的诉求明确,例如,减免罚息、暂停还款等。
他们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却不知可能已经卷入了一张由反催收联盟精心设计的套路中。
反催收联盟只是一个统称,代指近两年迅速崛起的黑色产业,即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反催收技巧,招揽客源,教唆借款人恶意投诉或有偿代理投诉、协商还款等,最终达到减免息费、本金、甚至索赔等目的。
反催收猖獗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一部分原因是近年来,受益于消费升级、用户习惯的改变,以及移动支付、大数据风控等技术的发展,包括信用卡、消费贷、小微贷等小额信贷业务快速崛起,不管是用户基数,还是贷款余额都突飞猛进,导致其成为了反催收的重灾区。
不仅如此,这些年中国的金融监管以及司法系统加强了对于消费金融、民间借贷、催收行业等的规范和管理,以及消费者保护的力度,并陆续出台了一些监管办法,没曾想这竟都成为了反催收联盟逐利的「工具」。
相比以欺诈、骗贷为名的网络黑产,反催收联盟的操作手法更为巧妙。
他们利用人性的弱点和制度的漏洞,游走于「灰色」地带。披着看似合理的外衣,攫取不合理的利益。甚至还会通过倒卖用户数据、兜售克制反催收方案等反复收割债务人和债权人。
而各个视频平台、社交网络的偏好算法更成为了他们精准的传播和获客工具。
1 「灰色」产业链:一笔无本万利的生意
反催收联盟是一个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条。
一大批专职或兼职的代理/中介活跃于各个视频网站、社交平台、社区贴吧、投诉平台等,他们的「马甲」多元,可能是律师法务,也可能是财务顾问,还可能是刚刚「上岸」(还清欠款)的过来人。
他们与资金掮客、贷款中介有着本质的相似:通过倒卖信息获客,进而赚取佣金。
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经验建立信任,或者传播所谓的「专业知识」树立权威,这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聚拢大量有着类似情况的网友——在一个或多个平台上有过借款,对于如何「摆脱」债务,有着近乎迫切的渴望。
减免债务、债务优化、征信修复、停息挂账等是反催收联盟常用的关键词。
这些账号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明确打着律师律所、咨询顾问、财务规划等旗号,以传播专业知识的方式输出相关内容;另一种则是以达人、博主、过来人等身份分享经验。
据催收业人士介绍,有的账号会直接备注「收徒」,这是征收代理的一种惯用手段。一张庞大的反催收网络就是这样快速铺开,跟传销发展下线的模式非常相似。
无一例外,这些视频内容大都摆着「我来帮助你」的正义姿态,充斥着对所谓违规催收、高息贷款的指责,中间偶尔会穿插一些法条法规的专业术语,往往还伴随着浮夸的表达或表演,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直播」与催收人员交涉的过程。
有的账号会在主页直接挂出联系方式,有的则是通过私信对接,或者组建群组,或通过直播分享。到这里,获客目标基本完成,客户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一对一联系并商议债务解决方案。
据一位资深的催收业人士介绍,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打着律师事务所、咨询服务公司旗号的反催收联盟,这些人可能本就是前催收行业的从业者,所以非常了解催收的流程、规则,甚至「漏洞」。
「这像一个钩子、诱饵」,这位催收业人士表示,对于那些负债累累的人来说,大概率都会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比如,代理投诉、委托协商等等。这类服务前期收费并不多,主要是所谓的材料费、联络费等,大头是执行成功后的提成。
「比如,一笔20万的贷款,已经还了10万,剩下的帮你谈免息,甚至可以少还5万。最后,代理/中介分走1万,但你可以少还4万的本金+利息,你干不干?这诱惑太大了。」该人士举例道。
据了解,根据减免的金额大小和协商的难易不同,反催收代理/中介的提成从5%-50%不等,更高比例也有。由于是事后收费为主,对于很多借款人来说,这几乎是件零成本的事。所以,反催收联盟获客几乎是一找一个准。
常见的反催收「三步曲」:先进线公司客服提出无理诉求,不满足马上去第三方投诉平台(如黑猫)夸大其词,最后到监管机构进行投诉,最终达到延期还款、息费减免、消除征信记录等诉求。
而对于反催收联盟来说,操作流程几乎已经流水线化,在借款人提供基础信息后,代理/中介可代为准备相关材料,例如还款能力证明(贫困证明、病历证明等),投诉举报信模板……
同时,他们会「指导」借款人如何应对催收电话、与机构谈判、或者向监管投诉。更直接的方式就是代办,借款人只需将自己的电话卡邮寄过去,或者以「朋友代为处理为由」便可以让反催收代理介入到与机构的协商中。
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贷后负责人表示,最近一年多,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些所谓的朋友、家人,往往都是突然出现,不但非常熟悉催收流程和相关政策,还特别「狡猾」——他们不会轻易留下个人信息,只是负责谈判周旋。
职业反催收人士的介入,无疑大大增加了机构沟通和处理的成本。这也是一些机构到最后不得不妥协的原因,因为相比付出的时间和人力,减免部分息费反而更简单,而这一点也恰恰被反催收联盟所利用。
如果你认为反催收联盟的「生意」到这里就结束了,那还真是小看了他们。在对借款人和机构/平台进行了第一轮收割之后,这个产业链还在继续延伸。
对于前者,反催收联盟可以通过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倒卖,进一步榨取借款人的剩余价值,比如,把这些人的信息提供给高利贷、以贷养贷的中介等,他们可是精准客群。
而对于金融机构或助贷机构,这些反催收人士还会反过头来寻求深度合作。某已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风控负责人举了一个最近遇到的例子,一位代理投诉人在完成客户「委托」后,又回头找到平台表示可以帮其去收讨其它用户欠款。
「我提供一套克制反催收的方案给你们,我能搞定不需要你们出钱,我还给你们钱。毕竟我是“土匪”出身,你们是正规军,但我这行混很久了知道反催收的事不能做太久。」这位反催收中介表示。
就这样,债务人和债权人两头被反复收割多次,反催收联盟则坐享无本万利的生意。
2 被滥用的规则:疯狂投诉只为每月减扣200元
事实上,反催收并不是新生事物。
它本质上是一些不法分子滥用规则为自己谋利,并借助技术手段和网络效应将影响范围无限扩大。比如,信用卡行业一直屡禁不止的代理办卡、违规套现等,其背后都有各种掮客、中介的身影。
还有伴随着消费信贷线上化、数字化的发展,骗贷团伙也转战到了网络并愈发专业,成为了CRO们(首席风控官)的头号敌人。无论反欺诈的模型如何优化,依旧难以摆脱黑产噩梦。
只是,相比其它网络黑产赤裸裸的欺诈,反催收联盟更善于游走于「灰色」地带。
拆开这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借款人,希望减轻还款压力;代理/中介,披着咨询顾问等各种外衣传播信息;短视频平台的智能算法,被用以精准传播及获客;职业反催收,或以热心朋友的身份介入「帮忙」、或以委托律师的身份代理投诉。
单独看每个角色及其行为或许都不足以触及法律的边界,但它们环环相扣,最终织就了一张巨大的反催收暗网。
这里所说的「规则」,是为了规范金融行业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而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比如,近两年针对暴力催收、高息贷款而出台的各项规定,以及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投诉率日益严苛的压降要求等。
这些善意的「初心」却成为了反催收联盟手中的镰刀,肆意地收割大众、机构和监管。
业内人士总结反催收在最近一年疯狂滋长的原因:
一是受疫情影响,确实有部分企业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下降,因未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收入导致无法按时归还借款的客户日益增多,减免费息、延期还款成为债务人的现实需求。
于是针对上述情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多措并举强化了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而这被反催收联盟钻了空子,成为了恶意逃避债务的理由。
二是近几年金融监管以及司法系统对于整个消费金融、民间借贷、以及催收行业的持续规范,比如,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定为4倍LPR,近期传「窗口指导」金融机构个贷利率降到24%以内等。
政策的变化也给了反催收联盟以可乘之机。尽管法不溯及既往,但这依然被频繁地用作投诉理由,甚至索赔理由。
三是近年来中国的消费者保护体系日益完善,无论是金融监管部门还是各家金融机构都越来越重视消费者的体验和权益,但没曾想这恰好成为了反催收联盟肆意攫取的突破口。其中,信用卡、消费贷等小额信贷业务是投诉重灾区。
银保监会发布的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显示,今年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84424件,同比增长25.5%。其中,涉及信用卡业务的投诉高达46273件,同比增长37.2%,占投诉总量的54.8%。
其中,不乏大量重复投诉、恶意投诉的案例。
不只是银行、消金公司等感受到了压力,为其提供金融科技及助贷服务的第三方同样受到了波及。
前述某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风控负责人表示,过去来自重要外部渠道(包括商业银行、消金公司等)的投诉占总投诉量的0.5%,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上升10%,根源就是这些机构的投诉率猛增,作为它们的合作方自然也受到波及。
据了解,银保监会及下辖各地方局都有消保处专门处理投诉,按照电话、信件、上门,处理的方式和等级不同。监管接收投诉后会传给相关金融机构,如果是联合贷款模式,金融机构又会继续将投诉信息反馈给合作方。
这一套处理流程下来,涉及到的监管或机构办理人员少则四五人,多则十多人。尤其,伴随着反催收联盟的介入,借款人伪造各种证据的手段愈发高明,证伪和举证难度日益提升。
因为每个环节都涉及到基础资料的填写、上报,重要信息的核查、分析等。就以暴利催收为例,现在所有的外催电话都有录音,核查本身并不难,但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在当前投诉量大增的情况下,处理投诉的任务繁重。
「这也是金融机构很无奈的地方。」这位金融科技公司人士表示,按照现在投诉量,监管部门根本处理不过来。压力层层传导,每一环都很崩溃,这也严重挤占了社会资源,让真正有需求的消费者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另一位银行业人士分享了一个很极端的案例,一位借款人给监管打投诉电话,整整持续了一个月,最后让贷后人员苦笑不得的是,这人的要求是减免每月200的一笔担保服务费。他是开网店的,不用坐班,对他来说打个电话是很简单的事。
这位人士表示,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人是怀着侥幸心理来投诉、申诉,反正有的是时间,不需要什么成本。其中,很多人都在事后的沟通中提到,是受到了别人的「启发」或「指导」。
他很无奈地表示,眼下一哭二闹三上吊,已成为反催收的常用手段。动辄就用「自杀」威胁贷后人员,以达到协商的目的。曾经遇到一个借款人,前期卖惨哭穷还要寻死,最后来签和解协议时,开着保时捷卡宴全身GUCCI。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各个机构,及业务流程的管理日益严苛,尤其是催收、费率这些比较敏感的环节,大家都格外谨慎。沟通协商更是小心翼翼,唯恐措辞不当。
某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很多短视频「直播」接听的所谓催收电话都是演绎的,现在大部分催收都是机器人,不可能威胁或者骂脏话,另一部分人工催收也是全程录音,定期复盘和检查,「金融机构只会比监管要求的执行标准更严格。」
但无奈的是,广大网友难以识别真假,很容易被煽动起情绪,进而落入反催收联盟的陷阱。
3 信用体系受损: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反催收联盟如同病毒一般侵蚀着中国千百年来沉淀的信用体系。
一些代理投诉或委托协商的成功案例被律所或中介反复宣传,甚至做成「喜报」大肆传播。减免金额被放在了核心的位置,可以轻易地刺激到借款人的神经,人性的黑洞被瞬间放大,「违约」似乎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不仅如此,反催收联盟的业务还在进一步升级。
从早期的代办挂账停息,到后来协商还款以及赔偿,再到修复个人征信等应有尽有。所谓的征信修复,其实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征信异议调整,比如伪造一些证明表示当初欠款是有不得已的理由等。
尤其,在房贷、个贷审批收紧的当下,征信修复的需求大增,俨然已经成为了反催收联盟的新战场。操作手法如出一辙,就是通过委托代理、疯狂投诉、哭闹威胁等方式让金融机构迫于监管和舆论压力而妥协。
在很多银行业人士看来,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中国征信体系的运转。
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根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之一,征信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它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以及个人的发展。
从90年代至今,中国的征信体系经历了漫长的演进,直到今天仍在不断地完善中。而反催收联盟对于征信体系的挑衅与破坏,无疑是在摧毁信用社会发展的根基。
事实上,针对反催收联盟,去年以来金融机构们也开始着手反击。
例如,陆续有机构对于此类案例进行了「反诉」,希望采用更强硬的态度来应对反催收联盟。当然,代价也是不菲。一笔1万的欠款,一旦进入诉讼环节,差旅费、律师费等可能就要付出10倍以上的成本。
多家机构的贷后人士表示,因为很多人都是抱着「碰瓷」的心态,堵上金融机构会选择及时止损。所以,后者一旦强硬起来,他们往往就会退缩。比如,到了开庭环节突然人间蒸发。
「无论付出多大的成本,我们都不能再轻易妥协」,另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有计划拨出一笔专项资金来应对此类案件。希望通过司法的途径,遏制反催收联盟的肆意妄为。
目前,针对反催收联盟恶意教唆、伪造证明等做法,以及负债人讹诈的行为,金融机构也采取了直接报警、积极应诉,甚至反诉的措施。
例如,今年3月某银行就联合山东警方,抓捕了犯罪嫌疑人胡某某,因其涉嫌买卖、使用、伪造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等。还有深圳、北京等地,也有披露类似的案件。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包括北京、湖南、辽宁、广东等多个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司法机关发布了「防范金融领域代理投诉风险」的通知,针对反催收乱象提出了警示:
不仅如此,金融机构们也开始主动建立联防联治、黑名单共享等机制,利用大数据排查反催收联盟,例如一些实为反催收人士的假律师、伪专家等。以及,通过反诉案例、反催收信息共享等方式,以遏制相关产业的蔓延。
同时,反催收「黑名单」和常见操作套路等,金融机构也在形成相关报告,定期反馈给监管机构,希望通过更紧密的联动,进一步厘清克制反催收乱象的方法。比如,统计投诉率是否应该去重?如何快速排查恶意投诉、代理投诉的情况?
还有在整个反催收产业链中不可忽略的传播环节——各个短视频平台,一些金融业人士建议,能否对于教唆逃废债、鼓励反催收等内容进行限制,对于一些自称律师的账号进行身份验证等,也是有效阻断反催收获客的方式。
眼下,反催收联盟日益猖獗,他们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征信体系的破坏力不容小觑。只有各方联手、协力,才有可能击破这个潜滋暗长的灰色江湖。
道阻且长,但这是整个金融行业发展和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升级所必须面对的一场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馨金融”(ID:Xinfinance),作者:洪偌馨,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反催收的「灰色江湖」:掮客、算法与人性黑洞
催收无间道,对战反催收:“这里充满了叛徒、卧底和内鬼”
万亿催收江湖,有家催收公司要上市了
现实版“王漫妮”背后的催收新江湖
名创优品的灰色金融生意:现金贷高炮利率400%,还开了一家催收学院
4000亿规模的债务重组市场,却被“反催收联盟”占据,畸形发展?
年轻人开始“反算法”
跨国医疗物资掮客的江湖:一夜暴富、暗中捣鬼和一场赌注
突破投资中的反人性,改变基因对我们的“奴役”
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网址: 反催收的「灰色江湖」:掮客、算法与人性黑洞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128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9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6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30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98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66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62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36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58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