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岁,要不要离开大厂?
“35岁请离开,大厂认真劝退高龄员工!”
近日,这则关于某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消息被辟谣了,但挡不住话题在互联网上持续沸腾。
有35岁+大厂人评价,“唇亡齿寒”,“到了这个年纪,看到这类话题非常有代入感”。这可能就是“35岁定律”“35岁打工人”“35岁危机”等话题屡屡冲上热搜的原因。
诸如“互联网不需要中年人”,可能是被包装、被制造的话题,但“大厂人存不存在35岁危机”,只有互联网大公司“老兵”有资格回答。
开菠萝财经和四位35岁+的互联网大厂人聊了聊发现,35岁确实是职场上的一个分水岭,企业普遍对这个年龄的求职者比较敏感,HR会尽量控制员工的平均年龄,但具体到每位员工,还是会平衡实际产出。
但人到35岁,没有年龄危机是不可能的。看着那些精力充沛、学习能力极强、野心十足的年轻人,感受着大厂的人才迭代,他们每天都要思考,事业上,“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怎么带领团队持续往上走”,向公司证明自身价值,不被年轻人取代;家庭中,怎么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还要不可避免地应对一些金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而身为女性,更要同时应对职场和家庭对自己的高要求。
这四位大厂人在35岁前后,不约而同做出了事业上的重大转变。一类是留在大厂,主动求变,从辅助部门转型到业务部门,对应的风险是,如果业务失利,自己就跟着“中年失业”。另一类是选择离开,或将重心回归家庭,或是跳出去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看看他们来时走过的路,或许能收获一二。
1 35岁危机就像星座,说着说着就“相信”了
李殊 | 37岁 大厂业务总监
35岁,是一道坎。
在35岁之前,大部分人没有想过35岁以后的职场生涯会发生什么变化,因为30-35岁这几年属于事业高速上升的阶段,觉得自己还年轻。
但近两年,“某大厂35岁以上的人要逐渐被淘汰”这类新闻多了起来,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唇亡齿寒,看到这些,我们会非常有代入感。
它就像星座一样,我自己不信星座,但所有人都在谈星座,导致很多人不自主地受影响。35岁,就从一个一刀切的标准,慢慢演变成了中年群体性焦虑。
身处大厂,如果是中层,无论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外力促使下变形的需求,每年都要应付非常重的KPI。我们已经不能像年轻人一样,按部就班地执行了,而是需要给出明确的业务方向,带领团队往上走。
如果还没到管理层,压力会更大,因为基础的执行岗位,35岁+和年轻人比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来源 / Unsplash
我当时的压力来自工种。码农有技术壁垒,我做的市场虽有资源壁垒和经验壁垒,但在大厂,资源不算什么,有些大厂甚至是由其他部门统一把控资源,那就剩下经验壁垒了。
互联网世界里的任何一个消费领域,消费能力最强的都是年轻人。我们到了35岁,做的市场推广策划方案,爆款产出率越来越低。我也能感受到,一些流行的热词、文化现象或者市场推广方式,我需要刻意学习,但和年轻人之间的文化代沟,靠一时的努力很难填平。而经验输出上,很快就会被年轻人赶超。
我不能再做创意型工作了,所以在34岁那年,主动求变。
一条路是去管理年轻人,但大厂比较扁平化,没有那么多管理岗,要管年轻人,需要做到很高的级别。再者,年轻人不好管理,他们的上位势头很明显。
另一条路是转到业务岗。市场终究是辅助部门,做业务更容易出业绩,而且是真正的资源积累型岗位。但对应的风险是,如果发展不顺,比如亏损,业务被砍掉,那就意味着失业。
即便这样,很多大厂人还是要在30多岁的年纪转型做新业务。
因为很多P9、P10都很年轻,到了一定的年龄,大家会给自己压力,“如果我到某个年龄还升不到某个级别,就会非常危险”,心态就是,急需在公司内部找到一块自己的业务阵地。
但说到底,几乎没有哪个大厂会因为一个人过了35岁就淘汰他,即使HR有规定,要尽量控制员工的平均年龄,但具体到每位员工,HR也会平衡产出。哪怕你到了35岁,但依然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而且有很高的产出,也没有一个公司会淘汰你。
2 在大厂,大龄已育女性是最难的
叮当 | 35岁 前大厂游戏运营&音乐产品运营
我在某互联网大厂做了5年游戏运营和4年音乐产品运营,33岁那年跳槽到一家手机大厂做产品经理,快到35岁的时候,我选择了辞职。
我第一次跳槽,是因为一直在大厂工作,想去看看外面的职业环境,另外我当时身体也出了一些状况,想要调整一下。之后离职,主要原因是我不是特别适应那家公司的文化,而且当时我父亲生病了,我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到家庭上。
在第一家互联网大厂,我的同事基本都是90后,大家对大龄员工都是比较友好的。当我接近35岁又没有往管理层方向发展的时候,最大的焦虑是怎样在专业上有所提升,让我的角色无可取代。在大厂,“不能被取代”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本身技能非常强,年龄不会成为特别大的阻碍,但是如果没有突出的技能,就很容易被优化。
大龄已育女性的处境会更难。有些女性结婚生子后,领导会考虑你是不是会把重心转移到家庭上,在上升渠道的竞争中可能比同年龄的男性遇到更多的阻碍。如果你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也有可能在生产后回到岗位时被取代。
对于一些35岁左右的已婚已育女性,领导不会因为你年纪更大、有了孩子而降低对你的要求,但是家庭对你的期望和需要肯定会进一步增加,自己心理和身体上面也会有变化,比较难平衡事业和家庭。
大厂有的女性也真的非常拼,之前听说我们公司一个女领导,进产房前一秒还在给领导回信息,说等我生完孩子出来就回答你这个问题。
在互联网行业,35岁算是一个分水岭,企业普遍对这个年龄的求职者比较敏感。顾虑之一是身体和精力,以前我们公司每年体检,70%都有脂肪肝;二是到了这个年龄层,在职场上会形成自己的一些工作习惯或者思维,但是不一定会适应新公司新岗位;三是性价比,同样的工作,如果可以以更低的薪资招到能做的人,或者同样的薪资可以请好几个人来做,那谁会要一个年龄更大薪资要求更高的呢?
我觉得,从大厂跳槽出去,最好在35岁之前完成,这样到下一家公司还会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准备,迎接这个分水岭的到来。但是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机会,也会有很多人选择继续在大厂呆着。但35岁左右的年龄要想再回到大厂,就很难了。
我认识的在35岁左右离开大厂的朋友,有的人回到二三线城市,找一份相对比较安稳的工作,有的人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创业。
对我来说,因为父亲的病,我近三年的重心可能都会放在家庭上,同时希望把自己的自媒体做起来,也算是完成一次职业转型吧。
3 大厂容不下“倚老卖老”,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
汶娴 | 36岁 大厂业务总监
我最初在大厂工作,中间离开了几年,之后跳来了现在的大厂,今年是第四年,做到部门业务总监。再往上就是VP,而那个位置,不是单纯靠努力就能坐上去的。
年龄危机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更迭速度太快,可以不断吸引到年轻优秀的人,他们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对职场里的中年人冲击很大,那些指望“倚老卖老”,在公司占着高位不干活的人,反而不受待见。
如果是女性,那处境就会更加困难。我见过太多优秀的女性职场人,因为生孩子或者是其他家庭因素,影响了本该顺利的职场路。
我生宝宝的那段时间,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生孩子前一天约了客户见面,第二天下午生完宝宝,晚上还要继续听线上会。没办法,必须拼,一旦有一个节点落下,就会被其他人补上,慢慢就会被取代了。
即使这么拼,那一年,说好给我的奖金还是给了别人。我去找过领导,他的反馈是,你万一明年再生二胎,肯定会影响工作,奖金还是留给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价值的员工。
来源 / Unsplash
我们公司有不少孕妇职工,可以看出来对女性员工的态度相对宽松,但不同团队的leader有不同的看法,有的部门领导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不喜欢女员工,尤其是有了家庭还没生孩子的员工。
因为年龄被变相裁员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到了这个年龄段,身体拼不动了,心态也容易松懈,上面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下面能打的年轻人又多,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很多人会半主动地离开。
就我自己而言,身上背负着很多压力。家庭的开销需要我分担,孩子的教育需要我承担,家里老人需要我照顾,工作团队需要我管理,社会和职场对女性本身还有很多要求,每一块都需要成本和精力。
我越来越觉得,年轻真的就是最大的资本,这种能量是经验无法弥补的。尤其是在大厂,大量的工作都是靠执行,拼的是体力和精力,不是经验。
我还不想这么早认输,但即使再拼,我也知道,上升的天花板很明显了,所以正在学着与自己和解。
4 35岁这年进大厂,发现创业和打工是两个平行世界
赵首 | 35岁 前大厂架构师
我今年35岁,从大厂一进一出,只在这家公司待了半年时间。
我早期待过大厂,过程中一直在创业,这两年市场上没太多机会了,出路无非这几条:要么去创业公司,要么去大厂,要么继续探索创业机会。半年之前,我没有探索出好的方向,正好有机会,就去了这家大厂。
大厂之所以从外部招人做高阶岗位,核心诉求是,业务遇到了增长天花板,而厂内人思维相对僵化,就会找有相关背景、素质适合创新的创业者加入,贡献新的想法。
进入大厂,我做的事情和过去类似,只不过发现,创业和打工真的是两个平行世界。在大厂做到VP级别的人,更偏职业经理人,对利益的诉求要优于对事情本身成功的诉求。不像创业公司,大家都是站在把事情做成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家大厂是典型的影响力文化,你需要通过影响力影响周围的人,说服大家跟你达成一个共同目标。很多大厂都是影响力文化,但在我们创业者看来是“反创新”的。
创业追求的是非共识的决策,即便10个人都不点头,但老板点头,大家也要按照这个方向做,因为可能是对的。创新往往是一般人难以发现的洞察,说服成本很高的影响力文化非常不利于做创新。
来源 / Unsplash
我在大厂做事情,要么要构建强大的影响力,让所有人相信我,要么把认为不对的事情做对。这两点我都做不到,于是选择及时止损。
我看到身边一些同龄的朋友已经开始组建小社群了,比如产品经理副业群、30+产品经理规划互助群,里面多是没有在大厂待够5-10年的,有职业焦虑,对预期不乐观、没有安全感的人。
话说回来,很多人为什么到了35岁焦虑感会上升,多数是因为30岁时,还处在执行层,幻想着再往上升一升,也不需要站在行业的视角思考问题。而到了35岁上下,伴随人生角色的转变,比如成家、生子;长期不锻炼,身体暴露问题;或是职场焦虑逐渐被放大……
但据我观察,同样到35岁,不同阶段的人状态完全不同,对待大厂的态度也不同。
第一种是只“进”不“退”的。他们一般都是在过去的十年间,完成了资本积累,可能在早期加入了陌陌、小米、美团、阿里这样的公司,拿到了股票,或者是在中期,通过炒股或创业项目赚到了钱。他们在北上广杭已经有双套房,至少有一套是学区房;已经有了足够的存款,手里现金一般有1000万,抗风险能力特别高。
这种人不会考虑去大厂打工。因为担心自己作为外来者,到大厂还没干事先“背锅”,如果没有熟人和老帮派,轻易不会去。而这类人有资本持续休息,慢慢看各种机会。
第二种是可“进”可“退”的。就像我这种,在北京只有一套房,没什么安全感,还在为第二套房努力的。所以有工作就去工作,但如果工作不爽,我可能也不会忍,还是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第三种是只考虑“退”的。很多大厂里的P6、P7就是这样,会遇到晋升难题和年龄带来的压力,但他们不在意外界的环境变化,心态是,“只要大厂不优化我,我就一直待下去”。
*题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殊、叮当、汶娴、赵首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作者:金玙璠 吴娇颖 苏琦,编辑:金玙璠,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我,35岁,要不要离开大厂?
35岁,失业来得猝不及防
我,35了,转行干啥?
为何说IT科技公司应该留住35岁员工?
谷歌云游戏免费两个月,我还在犹豫要不要上车
35岁的我哭着留下来
逃离一线焦虑,到二线城市大厂体验幸福感
渴望挤入“大厂”的年轻人
35岁互联网“打工人”生存调查:转行、创业、出国
我为什么离开百度
网址: 我,35岁,要不要离开大厂?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220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