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新业态
肉嘟嘟的脸上画着“斜红”妆容,时而严肃庄重,时而嬉笑打闹,宛如从博物馆中“复活”的“唐宫美人”。
《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成为了《唐宫夜宴》的“活背景”,《备骑出行图》《树下美人图》《侍马图》等传世名画营造的虚拟场景,与身着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的14位舞蹈演员的现实舞台完美结合。
唐宫夜宴中的舞姿
利用5G、AR等新技术“唤醒”历史文物,让“橱窗中的历史”变成“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让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20亿次的播放量、上千万条弹幕、5次上热搜······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路径,也成为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等最多的领域。“沉浸式+”逐渐从新业态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借助AR、VR、MR等技术围绕吃、住、游、购、娱等的需求展开沉浸式体验,满足人的感官需求。
今天,沉浸式体验以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娱乐、沉浸式影视、沉浸式演艺,甚至游戏、购物等为代表,正成为文化产业创新活力强劲、表现形式丰富的新业态之一,渗透到演出场馆、文化园区、旅游景区、文化遗产等不同空间。
01沉浸式体验就是身临其境
提升消费者体验,不管是在To B领域还是在ToC都是企业追求的一个目标。如何提高体验,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可能有不同的选择。
在越来越注重体验感的今天,沉浸式体验之风越刮越猛。
专利认为,“沉浸式体验是拓展体验领域的重要一步,是引领消费升级的热点方向。沉浸式体验的发展水平,某种程度上是创新机制力度和深度的折射,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那么,沉浸式体验到底是什么?目前,科技与文化结合真的能够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吗?
沉浸式体验通常是指通过环境渲染、场景塑造、内容IP等,使受众在与现实世界存在有限边界的物理空间,进行互动性体验的娱乐项目,最终达到实现“心流”的状态。
正像国外的《阿凡达》主题乐园、法国狂人国主题乐园,中国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杭州宋城主题公园等这些沉浸式旅游项目一样,“沉浸式”多用来形容在广泛的范围内的许多事物,它们从想象力、渲染力上丰富感官感受,使其在现场体验中打造出充满高科技感的虚拟世界。
专家说沉浸式体验有点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心流”——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放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获得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
沉浸式体验广受欢迎,被成为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源于固有的特点:
首先是跨域融合,集成创新。沉浸式体验是通过集成大量技术、智慧和创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高价值经历。
一方面以主题性的空间造境为关键,依托一个有文化价值的内容,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的营造,让人们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围与主题中。
另一方面,集成大量前沿科技成果,3D全息投影、多通道投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共同搭建沉浸式体验的结构和形态。
多重感官综合体验。沉浸式体验提供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为主的感官体验,以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以追求价值认同的精神体验,是一次集多种媒介和各种视听效果于一体、全方位作用于身心的难忘经历。
沉浸式体验就是提供参与者完全沉浸的体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感觉。利用头盔显示器把用户的视觉、听觉封闭起来,产生虚拟视觉,同时,它利用数据手套把用户的手感通道封闭起来,产生虚拟触动感。
系统采用语音识别器让参与者对系统主机下达操作命令,与此同时,头、手、眼均有相应的头部跟踪器、手部跟踪器、眼睛视向跟踪器的追踪,使系统达到尽可能的实时性。
万物皆可沉浸,业态不断扩大。沉浸式教学、沉浸式体验馆、沉浸式密室逃脱、沉浸式博物馆(展览馆)······“沉浸式”作为一个热词,大有万物皆可沉浸式之势。
具有解构性、故事感、角色化、交互式的特点。看展览要交互,看演出要角色代入,其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增强或者改变观众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让观众与构造的虚拟世界融为一体,“迷失”在重构的故事世界里。
消费者现在更喜欢把钱花在创造记忆和体验新事物上,而不是被动消费。对体验的渴望已经超越了仅仅去旅行。体验升级,是对科技发展的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需求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一旦在融合中形成重大突破,将极大鼓励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沉浸式体验结合高新技术和装备,把原本束之高阁的珍贵资源转换为高品质的文化体验服务。
02如何让沉浸式体验更逼真?
那么,沉浸式体验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呢?
专家认为,沉浸式体验是以“VR+AR+AI+5G+Blockchain=Vive Realty”,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5G技术、区块链等,创造出人与环境、主观与客观、真实与梦幻之间无数种鲜活灵动的关系。
沉浸式体验是数字科技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场景搭建,配合数字科技营造氛围感。沉浸式体验通常用贴近或超出用户生活体验的方式,应用在游戏、展览、音频视频等情境里,使观众产生心理共鸣,身临其境般地置身于虚拟与真实交织的场地中。
沉浸式体验的核心技术离不开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全息投影技术等。现在用户如果想要体验线上的沉浸式效果,就必须要借助AR、VR技术设备和硬件展示出沉浸式内容,继而进行体验。
像是AR、VR眼镜佩戴体验好不好,内容画质高不高等因素,都决定用户体验的效果。但AR、VR技术仍为新兴技术,发展迅速,效果仍需不断改进。目前,其成本较高,还没有被大范围普及。
环球影城的水上世界
实景三维仿真。沉浸式内容就要靠三维仿真了。国内很多的三维仿真技术,都依托于国外的底层进行开发的。想进行三维仿真相关技术的研发,需要基于国外固有的框架和结构进行国内环境适配和二次开发,三维内容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无法保障。
除此之外,云上文化成为了标配。博物馆领域开启云展览、云直播;会展业开启“云展会”;文娱领域开启“云娱乐”,包括“云蹦迪”“云演唱会”“云话剧”“云音乐节”纷纷涌现,云计算成为文化产业和沉浸式体验的一个平台。
随着我国5G的商用化,5G技术是未来“文化+科技”发展的基础性建设项目,未来,VR、AR 、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科技都将搭载5G技术,拓展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依托大数据,精准画像、准确投放推动文化消费精细化。大数据发展改变了文化消费模式,使文化消费者深度参与到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过程,推动文化供给企业实现精准生产,不断完善文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打通文化消费的虚拟与现实空间。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向文化产业领域渗透,使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重大机遇。AI+文学创作、AI+新闻写作、AI+电影创作、AI+教育等形式的融合催生了文化产业领域的新兴业态。
由此看一看出,沉浸式体验的发展水平,某种程度上是创新机制力度和深度的折射,建立在新一代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意设计和数字内容等基础之上,特别需要把原创内容与前沿科技进行创新组合,形成二者在内容、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而能否聚合各领域的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投资、创意、艺术、商业等主体的合作,成为在沉浸式体验领域能否形成融合创新优势的关键。
03应用场景开拓提速
毫无疑问,沉浸式体验从线上娱乐消费向线下文化产业纵深发展。其表现日益突出。
首先,沉浸式体验从消费者领域向企业领域渗透。当前娱乐消费仍占沉浸式媒体市场较大份额,根据预测在2020至2024的5年预测期内,VR游戏的市场占有率将持续领跑,支出总量将在2020年达到27.2亿美元。
同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企业普遍加强办公、培训、产品体验等虚拟现实的投入,也为沉浸式媒体的垂直行业市场培育按下加速键。例如沉浸式媒体正在与线下文化相关行业加速融合,VR文旅、VR文博、VR会展等都迎来升温发展。
未来随着线上线下文化消费融合,沉浸式媒体有望推动新兴文化业态和传统文化业态升级,释放科技文化融合潜力,开启新一轮文化消费变革的大潮。
第二,沉浸式市场不断扩大。从 iMax 电影、迪士尼乐园到环球影城,从虚拟现实游戏到数字艺术展览,时下的消费体验已经越来越趋于“沉浸”。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沉浸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中,《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沉浸产业总产值达48.2亿元游戏,在餐厅,展览,酒店这些场景都能看到沉浸式体验设计。
第三,沉浸式体验已经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场景中。
2017年,“圣母院的光环”项目作为蒙特利尔建城375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复杂的投影映射技术展现了圣母大教堂建筑的巧夺天工,生动再现了蒙特利尔的历史精神。
在展会/展馆中,出现4D动感影院、球幕投影、体感互动翻书等,不仅能够营造更加生动立体观览体验,而还能够通过数字摄像头、遥控器、红外线感应灯等多种采集工具捕捉观众的动作实现互动。
在沉浸式演出上,美国歌手布莱森·提勒的“TrapsoulSeries”系列直播演唱会为观众呈现了四个不同元素的xR虚拟世界,星云星系、钟楼沙漏、外星丛林等亦真亦幻的虚拟场景与歌手在现实环境的演唱相结合,生动展现了演唱会关于时间、宇宙、生命、自我思考的主题。
以西雅图艺术家Casey Curran打造的《地心引力的寓言》为例,观众置身于一个正在转型、成长和崩溃不断循环的虚拟“自然”环境中,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感同身受。
沉浸式主题乐园,如环球影城,使用激光投影、超大全息幕,结合创意及后期制作,当游客进入到之后,带给观众震撼生动的灯光交互体验。
甚至立体沉浸式的数字餐厅不仅能在味觉上满足客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将声、光、电与艺术设计完美结合,更满足了客户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需求。
04虚实结合,未来沉浸式的正确开启方式
数字文化经济时代,随着人工智能、VR、AR、5G和IoT等技术的发展成熟,能实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体现着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三维空间走向融合,也将催生更多的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
首先,深度沉浸式体验不断发展。沉浸式体验做得越来越好,无形间提高了人们对沉浸体验的阈值,无形中增加了人们都深度沉浸式体验的需求。
一方面,5G、AI、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为为沉浸式体验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如5G网络普及和云计算将推动终端设备的轻量化和移动化,缓解眩晕感,而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AI技术可以提升数据采集和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消费者和企业端对于深度沉浸式体验需求增加,为沉浸式体验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红利。
因此,未来,人们将不断探索xR(扩展现实技术)虚实结合的动态场景应用。运用xR技术,将真实环境与虚拟场景融合,实时动态渲染出一个无缝切换的沉浸式世界。
其次,“到场体验”更受重视。未来沉浸式内容消费将进一步向“到场”体验深化,更深度的沉浸式体验能够带来听视觉的逼真性、交互的自然流畅感,推动沉浸式体验向虚实难辨的到场感升级。
在到场感上,文化与科技融合主要体现在:真实场景6DOF带来的更高观看自由度,8K/12K等更高显示清晰度,声音交互/触觉反馈/动作捕捉/传感器等多感官体验和交互,成为实现“到场”的基础。
第三,虚拟世界有望形成全新的现实世界。像元宇宙一样,随着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在现实世界之外,有望形成新的虚拟世界空间,带来新的虚拟世界运行规则和应用场景。
伴随着技术的演进,以数字化形态呈现的电子游戏正在成为一个超级数字场景,有望承载和创新现实世界的更多功能。
在重构新的现实世界场景基础上,人也可以实现更加真实的数字化生存。高度拟人化的数字虚拟人,创造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虚拟个体与真实个体将会越来越深的绑定,实现个体真实的数字化生存,将带来全新的行业应用和社交场景。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又集聚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未来,伴随文化科技融合会持续深化,将产生更加多元和丰富的产品、服务乃至产业类别,其中沉浸式体验是其灵魂,也是文化与科技融合价值的精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智观察”(ID:Hapiweb-soft6),作者:赵满满,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新业态
“沉浸”过载,一个井喷产业的危与机
2019年密室行业消费洞察:“沉浸式”体验如何带动行业高增长
沉浸式产业千亿级市场的崛起,是风口还是泡沫?
线下娱乐如何由传统业务向沉浸式体验升级?
如何用沉浸式叙事做品牌营销|技术就是沉浸式的全部吗?
最前线 | 三星发布三款电视新品,主打沉浸式体验
电竞与VR融合,「电鲸科技」想用大场地提升用户游戏体验
36氪首发 | 线下体验消费回温,沉浸式VR娱乐品牌「沉浸世界」完成A轮融资
36氪首发 | 做最沉浸的虚拟现实娱乐科技公司,「沉浸世界」获千万级新一轮融资
网址: 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新业态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302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