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虽已成功上市,但共享办公将何去何从
自2020年开始的这段特殊时期里,尽管不少行业陷入停滞,但同样也有迎来机遇的领域。在这其中,以ZOOM为代表的远程办公随着用户需求的激增,也一度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风口,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线下办公需求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让共享办公赛道进入了枯水期,更是导致了大批中小共享办公空间企业退出市场,甚至这一领域的头部玩家也进入到了“水深火热”的阶段。
有着软银作背书的共享办公企业WeWork,虽然早在2019年就已经成为独角兽公司,并最高达曾达到了470亿美元的估值。但在进入2020年,经历了一连串的质疑与风波后,WeWork筹备已久的IPO当时也不得不被终止。而来自国内市场的优客工场,则成功在2020年11月拿下了“共享办公第一股”。
直至2021年10月21日,WeWork完成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BowX的合并,才通过SPAC途径正式登录纳斯达克。据悉通过此次上市,预计将为WeWork筹集13亿美元的资金,其中还包括8亿美元的私募融资,并且直至本文发稿前,其市值已经超过108亿美元。
对此WeWork执行董事长马塞洛·克劳尔表示,“有人认为我们公司在经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并且这就是我们的结局。但是我们毫无疑问地选择了与其斗争,如今的WeWork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今天的成就将会是我们的里程碑”。然而在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后,尽管WeWork终于上市,但现如今这一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使得外界对其能否继续前行也有着一定的疑虑。
经历诸多波折,WeWork“起死回生”终于上市
早在2019年8月,WeWork方面就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计划筹资10亿美元。然而就在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WeWork在IPO前的估值大幅跳水,从470亿美元蒸发至150亿美元,期间甚至还经历了重要投资方与公司高层产生分歧,乃至解雇创始人及其亲友,直至最终宣布暂停IPO计划。
随后,软银方面斥资100亿美元收购了WeWork 80%的股份,但由于其中止了IPO申请,使得这笔投资到2020年初的估值仅为20亿美元。以至于软银CEO孙正义在去年年底的财报发布会上承认,对WeWork的投资是失败的。
并且与2019年相比,WeWork此次选择了通过SPAC途径实现“借壳上市”。相比于传统的IPO模式,SPAC有着更快速、费用更少,以及流程更短的优势。而外界对于其试图快速上市的原因,则认为是因为当前共享办公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状况。
事实上,诸多共享办公企业在长期无法盈利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严重依赖融资的“输血”,即便是对于WeWork来说,连年亏损也使得盈利之路几乎遥遥无期。特别是整个行业陷入颓势后,也愈发难以获得资本的认可,因此有观点认为,对于资金的迫切需求,或使得WeWork尽管面临着极低的估值,也必须快速上市。
除此之外,创立于2011年的WeWork,如今显然也到了需要给资方“交代”的时候。根据天眼查公布的数据显示,成立至今WeWork共进行了多达17次融资,早期主要是摩根大通、富达等金融机构,2016年在3月完成4.3亿美元融资后,其在同年10月又获得了锦江酒店等投资者注资的2.6亿美元,当时WeWork就已经实现了169亿美元的估值。然而在经历了2019年的诸多波折后,尽管其已经不再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但此次上市无疑使得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并且通过上市所获得的融资,也或将让WeWork能够在业务端有了更多的希望。
与共享办公第一股优客工场相比,事实上WeWork与其在盈利方面的表现除了体量上的差异外,同样都处于亏损状态。根据优客工场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7.5%,净亏损为1.268亿元、较2020年同比扩大52%。
而在WeWork公布的招股书中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其收入分别为4.36亿美元、8.86亿美元和18.21亿美元,净亏损额分别是4.3亿美元、9.33亿美元和19.27亿美元,三年内共计亏损33亿美元;其2019年上半年收入为15.35亿美元,但净亏损则为9.04亿美元,亏损金额同比增加了25%左右。
尽管营收与亏损齐飞, 但WeWork在营收、会员数量、业务范围等核心数据上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也使得外界对于其发展有着一定的信心,而这或许也是其上市后股价不断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上市或许将是WeWork又一个挑战的开始,毕竟整个行业依旧还未真正实现盈利。
共享办公的故事已经不再动听
早一步上市的优客工厂与刚刚IPO的WeWork,两家公司的财报数据无疑将共享办公行业的现状已经展露无疑。由于共享办公企业通常所采取的是“二房东”模式,因此也随之带来了营收模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并且市场也同样会用空置率、现金流、租约期限,以及回款等数据,来评判这类企业的经营状况。例如2019年上半年,尽管WeWork的营收达到了15.35亿美元,但9.04亿美元的净亏损,也意味着其当时依旧处于巨额亏损中。
在“二房东”模式暂时还无法获得收益的情况下,相对单一的营收结构自然很难走出不断消耗的怪圈,因此在寻求突破的道路上,向轻资产转型也成为了这一赛道较为普遍的做法。例如优客工场就一直坚持着轻重资产并行的模式,并且轻资产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这使得其在2020年上半年已经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回正。据悉,优客工场的轻资产模式主要是输出品牌服务,并提供空间设计、建造,以及管理,而业主则承担着大部分的前期投入。
与优客工厂相比,WeWork不断收缩“战线”的做法,显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此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更是将WeWork的上市失败定义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他看来,这也透露出投资人已经不再愿意为创业者的过度投入买单。而其背后所透露出的,则是外界对于互联网行业此前流行先花钱抢占市场,后期再寻找盈利模式这一做法的质疑。
步入寒冬期后,共享办公未来将何去何从
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居家办公几乎成为了诸多企业的唯一选择,并且随着疫情的反复,也使得共享办公行业也随着进入了寒冬期。而作为这一赛道的领头羊,WeWork此次上市尽管很难在短期内重回巅峰,但有观点认为,在稳健的扩张策略和现金流的支持下,其已经获得了自救的机会。
如今,整个共享办公行业俨然已经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其一是以体量相对较小的优客工场为代表,通过在轻资产业务上的不断拓展,实现更为稳步的发展;其二则是例如WeWork这样大体量企业,通过庞大的市场投入来保持领先优势,但其相对来说无疑对于资金的需求要高得多。
虽然目前这两种路线均有优势与劣势,并且当下还无法判断究竟哪一种更为正确,但在如今整个行业的前景尚未明朗之前,是维持小体量平稳发展、还是还是扩大规模来“搏命”更有机会 ,显然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WeWork虽已成功上市,但共享办公将何去何从
WeWork上市搁浅,共享办公凉了吗?
Wework上市折戟,共享办公企业盈利能力迎考
共享办公巨头WeWork的上市计划暂时黄了
WeWork推迟IPO,“共享办公”遭遇投资人冷落
失速的共享办公:WeWork上市遇阻 戳破行业盈利泡沫
WeWork再战纳斯达克,共享办公仍静待救赎
共享办公巨头WeWork冲刺IPO,光环之下是否名副其实?
是共享办公不行了,还是WeWork孬了?
共享经济闲鱼翻身,但胜利不属于WeWork
网址: WeWork虽已成功上市,但共享办公将何去何从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307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8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3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271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6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3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30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32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6